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鳢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乌鳢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之功效。近年来,乌鳢被列为人工养殖名优品种的重点加以推广。现将乌鳢池塘专养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池塘以1~21亩为宜,池水深1.5米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50厘米,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  相似文献   

2.
刘丹 《农民致富之友》2014,(18):283-283
<正>乌鳢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财鱼等,是一凶猛肉食性名优经济鱼类。它具有生长快、肉质嫩、味道美、营养丰富、生肌补血和滋补身体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2013年我县开展了乌鳢池塘精养高产试验。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3口,池深1.8~2.0m,池底为沙壤土,塘底平坦,少淤泥,每口面积为1.1~1.6亩,共4.2亩,排灌方便,无污染,水源  相似文献   

3.
李宁 《新农村》2006,(11):17-17
1·生活习性黄颡鱼,俗称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2·苗种培育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3·成鱼养殖(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池塘套养泥鳅,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每年可增产泥鳅50~100千克.其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选择 1.成鱼塘.要求水质较肥,水体透明度不大于25厘米.最好投放大规格泥鳅苗种,但池塘中不得有鳜鱼、乌鳢(黑龟)、鲶鱼等肉食性鱼类,鲤、鲫鱼等底层鱼类也要少放.主养鲢、鳙鱼类的池塘套养泥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池塘养殖乌鳢(又名黑鱼、斑鱼),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规格30尾/千克的乌鳢苗种4000~5000尾,可产成鱼500~600千克,纯收入6500元以上。其养殖技术如下。1.建造池塘。鱼池面积宜为350~1500平方米,池深2~2.5米,水深1.5~2米,池埂高出水面0.5  相似文献   

6.
翘嘴红鲌俗称白条.该鱼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为鱼中上品. 1.池塘主养 翘嘴红鲌主养池塘面积以3~1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要求水源丰富,进出水方便,水深1.2~1.5米.  相似文献   

7.
<正>1.套养肉食性鱼类品种在同一口池塘中,适当套养一些规格小于主养鱼类的肉食性鱼类,如鳜鱼、乌鳢(黑鱼)、加州鲈鱼、鲇鱼等,利用这些鱼类,既可以清除池塘里的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将它们转化为优质水产品,又可为放养鱼类减少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套养肉食性鱼类10~30尾。2.主养怕冷的品种即养热带鱼、虾,如  相似文献   

8.
湘云鲫属广温性底栖吃食鱼类,食性广而杂,抗病力强,生长快速,个体大,易于起捕,适合高密度集约化精养。它是目前惟一在池塘当年养殖规格就可达到500克以上的鲫鱼品种。在近年鱼市行情持续低迷的状况下,养殖大规格的湘云鲫将独具优势,其价格看好,市场紧俏,经济效益高。各地实践证明,湘云鲫池塘集约精养,元月上、中旬投放鱼种,11~12月分批起捕,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可达700~1000公斤,产值5000~7000元。一、池塘选择与清整施肥选择面积0.667公顷(10亩)以下池塘配备1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鱼种下池前10~15天,每667平方米池塘用生石灰100~125公斤…  相似文献   

9.
满红 《新农村》2014,(10):31-31
乌鳢俗称黑鱼,营养丰富,肉鲜味美,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养殖效益。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冬初或春初,挑选500克以上、体质健壮的乌鳢放入有水草的池塘,池塘面积700~1 200平方米为宜,一般每10平方米放养乌鳢亲鱼10尾左右,另配0.5千克以上的花、白鲢2~3尾,以控制水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16日某养殖场购进体重50~80克的乌鳢鱼种6600尾,放养于一口面积3亩、水深0.8~1.2米的土池老塘中,放养量每亩为2200尾。同时,每亩搭养100-150克的白鲢30尾,鳙鱼15尾。平常根据乌鳢的摄食需要投喂冰冻海水小杂鱼,从放养到疾病暴发前乌鳢表现正常、吃食旺盛。2003年10月3日清晨巡塘,发现乌鳢死亡300余尾,死亡乌鳢每尾已达700~1000克左右.当日投喂已不见乌鳢来吃食。养殖户以为是池塘缺氧致死,急忙大换水至傍晚。10月4日乌鳢又死400余尾。而同池饲养的其它鱼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1.
乌鳢(俗称乌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鱼中珍品之称。乌鱼池塘专养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养殖6~8个月每尾可达到0.5kg以上,每亩产量可达2500~3000kg,获净利1万元,高的亩获利1.5万元以上。池塘养殖乌鱼,是广大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现将乌鱼的专塘养殖实用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6,(5)
正团头鲂又称武昌鱼,为草食性经济鱼类。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特种水产养殖公司采用团头鲂为主养品种,搭配套养鲢、鳙、鲫鱼,使池塘和饵料等得到充分利用,获得良好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3~1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水深1.5米以上,形状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这类池塘受光照时  相似文献   

13.
戴永利 《新农村》2007,(6):23-23
1.养殖条件池塘面积以5~10亩(1亩=667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每池建食台1个,食台上架设自动投饵机1台。每5~10亩池塘配备1.5千瓦和0.75千瓦增氧机各1台。2.放养密度水深1.5米池塘,每亩可放3~4厘米的当年鱼苗1500~2000尾;水深2米以上池塘,每亩可放养2  相似文献   

14.
1 主要特性 乌鳢俗名乌鱼、黑鱼,肉味鲜美,为淡水鱼名优品种,对水中的溶氧要求不高,它能将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短时间离水也不会死亡,能在多种水域中生存,适宜高密度养殖.乌鳢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野杂鱼、虾为食.人工养殖饲料来源广,池塘主养乌鳢,亩产商品鱼可达1000kg以上,亩利润8000~10000元.  相似文献   

15.
正斑点叉尾鲴属底栖杂食性鱼类,目前在我国主要是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限制、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等特点,适合于大部分地区淡水水域养殖。可单养,也可与鲢、鳙、鳊、罗非鱼等混养。现将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鲴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一般要求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最好为2000~6667平方米(3~10亩),水深1.6~2米,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乌鳢池塘精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敏  丁祥斋 《农技服务》2009,26(4):111-111
通过淮北地区乌鳢池塘精养试验,结果表明,黑鱼生长快、病害少,投入产出比达1∶1.79,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池塘网箱养鳝中得到启发,于1998年开始在池塘中套养黄鳝,每667平方米(1亩)年就多增收800元,是农村养鱼效益的2~3倍,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黑鱼又名乌鳢,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现已成为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1~10亩为宜,水深1.5~2米,塘埂高出水面40~50厘米,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厘米以上的围栏,水源要充足,水  相似文献   

19.
李冬 《新农村》2010,(5):31-31
青虾又名日本沼虾,常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域,喜在水底或水草上栖息或爬行,是当前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优选养殖新品种。1.池塘条件(1)池塘面积以2~8亩(1亩=667平方米)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养殖池塘水体化学耗氧量的变化特征,于2012 年在佛山市顺德区内4 种不同养殖品种(云斑尖 塘鳢、草鱼、大口黑鲈、乌鳢)池塘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院不同时期4 个品种养殖池塘CODMn含量在3.71~ 50.76 mg/L 之间,其中大口黑鲈、乌鳢两个品种养殖池塘季节的变化有显著差异;云斑尖塘鳢、草鱼池塘的CODMn 含 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不同品种养殖池塘CODMn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云斑尖塘鳢、大口黑鲈、草鱼、乌鳢。养殖 池塘水体CODMn污染指数(Pi)范围在0.67~8.46 之间,超标率为92.9%。图谱分析结果显示,5~8 月间不同养殖池塘 水体中云斑尖塘鳢、大口黑鲈养殖池塘CODMn有比较相近特征,而草鱼、乌鳢养殖池塘与其他池塘特征相差较大。9~ 12 月间不同养殖池塘水体中CODMn 云斑尖塘鳢、草鱼、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有比较相近特征,而乌鳢养殖池塘与其他 池塘特征相差较大。对CODMn 与14 个水质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CODMn 与透明度、pH 值及硅酸盐存在负相关关 系,与盐度、电导率、叶绿素、磷酸盐、硝酸盐、氨氮等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溶解氧及非离子铵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