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千山竞秀、百花盛开的时节 ,我们聚集在这绿色的茶园中 ,为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并举行国际茶会。值此机会 ,我谨供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对海内外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婺源是茶乡 ,是全国绿茶的出口基地县 ,种茶、制茶有 1 2 0 0多年的历史 ,茶叶是这里最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项目。婺源茶叶 ,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良好的自然生态 ,使这里生产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 ,一直受到世人的推…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火红的五月 ,绿色的婺源。在春潮涌动、茶香弥漫的季节里 ,“大鄣山有机茶”茶文化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天 ,名家荟萃 ,群贤毕至 ,欢聚一堂 ,共同为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献策献力。在此 ,我谨代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婺源是“茶乡”。产茶历史悠久 ,茶文化源远流长。境内山明水秀 ,终年云雾萦绕 ,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绿茶王国中的精品———婺源绿茶。婺源绿茶…  相似文献   

3.
颜浩 《农业考古》2006,(5):296-297
茶业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传统主导产业,婺源是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县,是“中国茶叶之乡”,是全国绿茶外销出口基地县。茶业对婺源的农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婺源茶业的回顾1、全县茶业经济基本情况。2005年是婺源茶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一年。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县实现茶业系列产值达2.16亿元,增长58%;茶叶总产量5000吨,比2004年增加807吨,增长19.4%,其中,名优茶产量1000吨,同比增产150吨,增长17.65%;茶业出口12500吨,比2004年增加4500吨,增长56.25%;创汇800万美元,比2004年增加200万美元,增长33.3%。全县农民…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2005,(4):388-390
尊敬的各位茶友: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以其独特的活、甘、清、香而有“中国绿茶味精”之誉。如今,首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茶类AA级证书的“大鄣山茶”又畅销欧盟诸国,谱写婺源绿茶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舒曼 《农业考古》2005,(4):231-236
婺源,在历史上二次归属安徽的徽州地区,著名的徽州歙砚——龙尾砚石材均出自婺源的龙尾山,是歙砚的原属地。走进婺源等于走进了山国,大大小小的山上处处有茶林。婺源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宋以来,有“书乡”、“茶乡”、“砚乡”、“墨乡”之称。  相似文献   

6.
茶业兴,婺源兴。2005年8月1日,作为“中国茶叶之乡”的江西省婺源县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全县茶叶品牌,推出了“婺源茗眉”主打品牌,确定了“婺源绿茶”证明商标,出台了《婺源绿茶》江西省地方标准,从而使得茶业这一婺源传统支柱产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各位茶友 :婺源绿茶 ,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 ,以其独特的活、甘、清、香而有“中国绿茶味精”之誉。如今 ,首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茶类AA级证书的“大鄣山茶”又畅销欧盟诸国 ,谱写婺源绿茶走向世界的新篇章。婺源自古文风鼎盛 ,名人辈出 ,是宋代大教育家家朱熹、清代著名学者江永和近代杰出铁路专家詹天佑的故乡。境内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筑 ,具有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 ,是建筑史上的瑰宝。婺源又是全国百个生态县之一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层峦叠嶂 ,古树参天 ,飞瀑喷玉 ,云蒸霞蔚 ,彩蝶恋花 ,鸳鸯戏水 ,置身其间 ,犹…  相似文献   

8.
王家扬 《农业考古》2003,(2):183-183
尊敬的各位来宾 ,各位茶友 ,同志们 ,朋友们 :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万物葱绿 ,新茶飘香。在这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 ,今天 ,来自海内外的茶友们汇聚湖州 ,隆重纪念茶圣陆羽诞生 12 70周年。首先 ,我代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刘枫会长 ,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陆羽 ,唐代竟陵 (今湖北天门 )人 ,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 ,一生嗜茶 ,精于茶事 ,对中国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中国茶文化乃至世界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 76 0年 ,正值安史之乱 ,陆羽考察茶事来到相对比较安宁 ,又是名茶产地的苕溪即今湖州。他不辞艰辛 ,爬山涉水 ,…  相似文献   

9.
叶静 《农业考古》2004,(4):62-63
2004年5月1日,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隆重开幕。本届茶文化节由《中华儿女》杂志社、婺源县人民政府、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婺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以“展茶乡风采,会四海宾朋”为主题,在为期半个月的节庆时间,举办了国际茶文化论坛、国际茶艺汇演、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仪式、无我茶会、名茶展销会和婺源茶业发展战略座谈会、茶乡名人詹天佑精神研讨会等10项活动,  相似文献   

10.
漫话中国黄茶婺源茶业局王钟音“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世界唯中国所独产。产量虽远不及红、绿、青、黑茶类,但其中有部份茶以其形美质优,被视为茶中珍品,在茶叶宝库中占有极重要地位。黄茶有着与绿茶相似的悠久历史,君山银针南北朝梁武帝时即为贡茶;蒙顶黄芽唐...  相似文献   

11.
陈文华  余悦 《农业考古》2003,(4):324-325
尊敬的各位茶友 :婺源绿茶 ,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 ,以其独特的活、甘、清、香而有“中国绿茶味精”之誉。如今 ,首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茶类AA级证书的“大鄣山茶”又畅销欧盟诸国 ,谱写婺源绿茶走向世界的新篇章。婺源自古文风鼎盛 ,名人辈出 ,是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和近代杰出铁路专家詹天佑的故乡。境内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筑 ,具有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 ,是建筑史上的瑰宝。婺源又是全国百个生态县之一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层峦叠嶂 ,古树参天 ,飞瀑喷玉 ,云蒸霞蔚 ,彩蝶恋花 ,鸳鸯戏水 ,置身其间 ,犹如进入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2.
婺源县素有“茶乡”之称,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千百年来,婺源绿茶以“汤清、叶绿、香高、味醇”等特色驰名中外,美国人威廉·乌克斯(WillamH·Ukers)所著《茶叶全书》(AllAboutTea)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在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同时,婺源人种茶、制茶的历史与传统经验,也受到世人的关注。为便于人们对婺源茶叶外销与茶技对外交流有所了解,笔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按时序略述如下,奉供读…  相似文献   

13.
婺源县是“中国茶叶之乡”。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从事茶业生产的江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有机茶连续八年通过了欧盟有机食品监督认证机构BCS的有机认证,占据了欧盟有机绿茶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了提升婺源茶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从而突破茶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千山万壑育佳茗,茶韵书香聚浓情。在这暖春蜜雨万物润,茶乡碧野绿意生的美好日子里。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向光临婺源参加茶文化节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文化节筹备过程中给予我们关心和支持的各级领导、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时节 ,我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海峡茶都举办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南靖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南靖县素有“云山树海”之美称 ,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全县现有的 5万亩茶园大部分布在 6 0 0 - 1 2 0 0公尺的高海拔区 ,每年可生产毛茶约 1 0万担 ,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 ,在省农科所、农大专家的关心指导下 ,南靖高山茶品牌初步打响 ,茶叶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17.
星海 《农业考古》2001,(2):88-90
一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 ,就在新世纪第一个“五一”旅游黄金周到来之际 ,陕西省农业厅为了加快茶叶生产与发展 ,促进茶业的对外交流 ,培育陕西茶叶市场 ,果断做出决定 ,在古城西安工业展览馆特地举办“2 0 0 1.中国 .陕西首届茶业博览会”。通知邀请函发出后 ,由于省农业厅分管领导十分重视 ,加之承办和协办单位及企业的努力 ,从 5月 1日至5日 ,先后有 39家茶叶企业参加展销 ,日销茶量 5 0万元。同时会上也以弘扬盛唐茶文化、促进陕西茶发展为主题展开了 3次研讨与交流 ,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此时 ,正值旅游的黄金季节 ,也是茶叶销售的…  相似文献   

18.
婺源有1200多年的种茶史,茶业是婺源的主要经济支柱,先后荣获全国名茶之乡、绿茶之乡、出口绿茶基地县等称号。过去,婺源茶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全部由外贸收购包销。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外贸体制的改革,茶叶价格严重下滑,处处难卖,婺源茶业已是“昨日黄花...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饮品,被誉为“国饮”,而其保健、疗病功能近来又被世人重新认识。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现并开始利用茶。茶也是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农垦系统有15个垦区产茶,每年生产各类茶叶大约4万余吨。目前我国以及农垦系统茶业发展情况如何,有些什么经验和问题,是本期“特别策划”所要向大家讲述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程红亮 《农业考古》2006,(2):287-290
我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婺源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山地丘陵区,气候湿热,温度和土壤皆宜于茶树生长。由于境内气压较低、空气洁净,利于紫外线辐射;又因云雾缭绕,多漫射光,茶叶叶片不易激变,可促进鞣质、芳香油和醣类形成,故高山云雾出名茶,婺源是“茗茶之乡”,也是茶的故乡。解放以前,婺源茶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是不堪回首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