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麦类饲粮中的非淀粉多糖是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它难于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能使消化道食糜黏稠度增加,导致饲粮养分消化率和饲养效果降低。笔者就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及抗营养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全脂大豆富含能量和蛋白质,是一种理想的仔猪饲粮原料。但是,生全脂大豆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Liener等,1980),因此在饲喂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关于全脂大豆饲喂仔猪已有很多研究(Li等,1989;Schulze等,1993;徐良梅等,2001),但是研究全脂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对两种猪种小肠和大肠组织学参数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对小肠和大肠组织学观察,研究在消化能力不同的两猪品种间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反应是否存在差异,为全脂大豆在不同猪种饲粮中合理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试验选用健康的平均体重为22.…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铁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动物体内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常规饲料中的含铁量能够满足动物机体的需求,但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饲粮主要为植物性原料,其中所含的铁主要是非血红素铁。动物机体对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容易受到植酸、铜、锌、日粮纤维以及单宁等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导致动物对铁的利用率降低。近年来,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上得以广泛应用,使得动物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等指标得到极大的改善,动物对饲粮中添加剂的营养功能要求也更加全面。文章主要对微量元素铁的营养代谢功能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国猪、鸡饲粮蛋白主要为植物性蛋白,动物性蛋白饲料(鱼粉等)只占饲粮的3%—10%。猪、鸡饲粮中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受两种因素制约:猪、鸡消化道内缺乏适宜酶类;饲料中存在干扰养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抗营养因子(AntinutitionalFactorsANFs)。关于ANFs分类,迄今尚无统一标准,本文主要根据ANFs对饲料和动物的作用分为:蛋白酶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抑制因子、颉颃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我国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均处于短缺状态,严重制约着饲料工业发展。因此,广…  相似文献   

5.
周明 《饲料广角》2007,(8):29-31,34
优质的饲粮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营养丰富而平衡。动物需要什么养分,饲粮就有什么养分;动物需要多少量的养分,饲粮就含有多少量的养分;饲粮中营养配比(比例)完全符合动物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6.
单胃动物饲粮中的单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胃动物(猪、鸡)的饲粮主要为植物性饲料组成,而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均含有抗营养因子单宁。单宁属多酚化合物,又称鞣酸、单宁酸,能结合蛋白质和消化酶类,干扰消化过程,影响蛋白质和其它养分消化率与利用率,降低单胃动物生产性能。目前,我国猪、鸡饲养标准中尚未明确规定单宁或其它抗营养因子允许水平。本文主要阐述单宁的理化性质和消除单宁活性的主要途径。l单宁的理化性质单宁具有酚基,能与其它分子构成有效交联键。通常可将单宁分为可水解单宁(hydrolysabletannin)和缩合单宁(condensedtannin)。酸、碱或某些酶类分解可水…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安全主要压力在饲料粮,破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潜力也在饲料粮。饲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矛盾日益加剧。开发非粮饲料资源和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是缓解我国粮食安全矛盾的重大战略需求。自1864年Henneberg与Stohmann首倡的概略成分分析方法以来,饲料养分的测试方法已沿用一个半世纪,基本保持原体系未变。而针对饲料原料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分析方法和分析层次从Weende proximate粗纤维(概略养分分析)——van Soest洗涤纤维(范式洗涤纤维法)——总饲粮纤维法不断地演进。饲粮纤维黏性、溶解性和持水力等理化特性限制了本身以及饲粮中其它养分被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和利用,其抗营养作用受到饲粮结构、畜禽品种、生理阶段、环境条件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同时饲粮纤维的分解产物具有重要的营养健康功能。因此,剖析饲粮碳水化合物组分和解析饲粮纤维对养分消化、吸收、利用规律至关重要。本文从饲粮纤维的定义和内涵入手,剖析饲粮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分析方法和层次的演进,分析饲粮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抗营养机制,总结饲粮纤维在猪消化道利用特点,其中侧重分析了饲粮纤维水平和类型对猪饲粮能量、蛋白...  相似文献   

8.
畜禽日粮主要由植物源性原料组成,因此,含有较高的植酸、非淀粉多糖和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影响了畜禽对养分的消化利用率。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养分浪费,动物营养工作者对相关酶制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章就国外对碳水化合物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稻谷含有丰富的营养,但较少用于配合饲料生产,其原因之一是稻谷中存在较多的抗营养因子,大大限制了稻谷在饲粮中的应用范围。稻谷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为非淀粉多糖(NSP),另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糖醛酸、植酸、抗性淀粉等。据报道,稻谷的粗纤维含量是玉米的5倍以上,但粗蛋白与玉米相当,蛋白质品质和氨基酸组成优于玉米。抗营养因子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稻谷饲粮中淀粉、  相似文献   

10.
<正>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动物对豆粕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可以有效地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并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成小肽,同时还可生成多种益生菌、积累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最终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优质蛋白饲料——发酵豆粕。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1~3〕,但其在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试验采用  相似文献   

11.
于旭华  冯定远  王芳 《饲料工业》2002,23(12):18-20
<正> 1 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营养特点 豆类中富含高质量的植物性蛋白质、微量矿物元素和维生素,成为优良的植物蛋白来源。但由于豆类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可以降低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甚至对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豆类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  相似文献   

12.
木本饲料一般指可供饲用的木本植物的叶子、嫩芽、籽实及加工后产生的木屑和刨花等副产品。作为一种有待开发的新型蛋白原料,本文总结了木本植物诸如辣木(Moringa oleifera)、桑树(Morus alb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当前抗营养因子的处理方式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和阐述。1)木本饲料的蛋白含量较高,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2)抗营养因子中单宁、植酸、皂苷含量较高,其他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氰化物等含量较低;3)木本饲料在猪生产上的饲用进展;4)目前,降低抗营养因子的主要途径有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发酵的方法。以上综述可为将来合理开发木本饲料进行养猪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晏家友 《养猪》2011,(2):12-13
植物性蛋白原料由于抗营养因子、糖类及纤维含量较高,因而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用量较少。Li等(1990)、Dreau等(1994)认为,仔猪对饲粮中过量的豆粕易产生短暂的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结果将导致仔猪血清中大豆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小肠绒毛萎缩,隐窝细胞增生;同时引起仔猪的消化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以及过敏性腹泻[1,2]。养猪生产中,如果能用大豆蛋白原料替代部分昂贵的动物蛋白而不影响仔猪的生长性能,这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饲料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现在配合饲料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组成成分为植物性饲料。然而植物性饲料中经常会含有一种或多种抗营养因子。本文主要论述了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引起禽腿变态的营养因素最早受到注意的是某些营养缺乏或不足,造成机体发育受阻和平衡失调。有些病因超出了简单的养分作用范围,而有更为复杂的机制存在。如由几种营养因子互相作用导致禽腿变态的发生;某些饲粮成分含有未知抗营养因子等。1矿物元素引起的腿病1.1锰早在1936年,W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传统谷物原料和蛋白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饲料行业不得不考虑替代原料的使用。而在替代原料研究方面,国外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本文通过对国外替代原料研究的综述,希望对国内的应用有所指导作用。谷物籽实可以作为原料,但同时其作为人类食物、生物燃料和生物产业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生产上述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如DDGS、小麦次粉、菜粕等副产物。作为杂食性动物,猪非常适合将这些人类不可食用的副产物转化为高质量的动物蛋白。因此,这些副产物和其他低价格替代原料如豆类和油类籽实可以用于猪日粮中以降低单吨饲料成本。然而,替代原料不一定能降低猪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因此,新的和已有的猪饲料原料的使用必须在测定其能量和氨基酸组成后才能更优化。替代原料通常含有至少1种较高的抗营养因子:纤维、单宁、硫代葡萄糖苷、不耐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目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降低替代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优化其在猪日粮中的营养作用。这些方法主要包括:(1)降低粉碎细度,从而增加消化率;(2)脱壳或抛光减少豆类和油类籽实的单宁和纤维含量;(3)风选原料(除杂)来增加含有更多营养成分和更低抗营养因子的部分;(4)热处理如膨化、烘干、烘焙和微化来降低不耐热抗营养因子的量;(5)日粮添加纤维降解酶或预处理的纤维原料或含有纤维降解酶的日粮来增加养分的消化率;(6)在可利用氨基酸含量的基础上配制日粮。总之,在替代原料每单位NE或可消化赖氨酸低于传统原料及其抗营养因子负效应可以控制的情况下,饲喂含有替代原料的饲料可以降低每千克增重成本。  相似文献   

17.
豆粕是饲料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但由于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豆粕的利用率。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可以去除豆粕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营养价值。该文综述了豆粕抗营养因子种类及作用原理,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发酵降解豆粕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营养因子(ANF)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及部分动物副产品中,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非淀粉多糖、植酸、单宁、抗维生素因子等。文章分析了不同ANF的抗营养机制,并针对各种ANF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灭活,以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小麦次粉的营养价值和玉米相当,但是小麦次粉含有较多的的非淀粉多糖(NSP),猪只采食后易增加猪肠道食糜的黏度,影响猪只对其的消化利用.因此,需要在饲粮中添加能降解NSP之类抗营养因子的添加剂,增加小麦次粉的消化利用率. 目前消除谷物饲粮NSP抗营养因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对于小麦次粉来说,主要是添加阿拉伯木聚糖内切酶和少量的β-葡聚糖内切酶,以破坏小麦次粉非淀粉多糖的大分子结构,降低其黏度,其机理是NSP酶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有利于细胞内容物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被消化酶所消化,从而提高养分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20.
饲料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现今配合饲料中90%以上的组成成分为植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中都含有一种或多种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不但影响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而且给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众所周知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饲料生产大国(2000年生产7429万吨),人畜争粮,饲料资源短缺,尤其是蛋白质饲料资源缺口巨大,2000年缺口近3000万吨。面对这样严重的现实,除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外,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也是解决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抗营养因子是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