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饲养中蜂 1 6年 ,深感分蜂热是成功饲养中蜂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实践、探索 ,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得出解除中蜂分蜂热的办法 ,归纳起来有下列 4个方面。1 选育优质蜂王 ,淘汰劣质蜂王是解决分蜂热的关键a.要选好育王群 :养蜂者在生产过程中要认真筛选出能维持强群 ,不易产生分蜂热 ,无病害的蜂群作为育王群 ,这样才能育出好的蜂王。b.要选蜂王的产卵能力 :蜂王的职能就是产卵 ,要看子脾大而整齐 ,很少产未受精卵 ,同时日产卵在 80 0粒以上 ,这样的蜂王能维持强群 ,不易产生分蜂热。c.要选个体粗大 ,特征、色泽一致 ,屁股尖的蜂王 ,这…  相似文献   

2.
刘风伟 《中国蜂业》2001,52(2):26-26
自然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在南方春季中蜂第一个主要蜜源期(紫云英 )一般都会发生自然分蜂 ,而且都有连续分蜂现象 ,这就是自然分蜂热。中蜂产生自然分蜂热有以下主要特征 :工蜂建造王台前 ,先建造较多的雄蜂房 ,工蜂建造王台后 ,不喜欢造脾 ,特别是工蜂房。蜂王产卵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蜂王在王台产卵变成幼虫后 ,工蜂的采集积极性开始降低 ,而且日趋严重。在发生自然分蜂前 ,有大量的雄蜂和工蜂出房 ,蜂数大增 ,但外出采集工作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分蜂、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 ,才会极大地调动工蜂的采集积极性。但此时流蜜期已过 …  相似文献   

3.
分蜂在中华蜜蜂养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将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中蜂分蜂热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蜂是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种族繁衍生息的需要.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春季,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群势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的蜂团往往集结在蜂场周围的高处,蜂群回收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分蜂效率低;若分蜂后回收不及时,分蜂群还会发生迁移,造成蜂量损失.因此,规模蜂场一般通过有计划地人工分蜂来扩大种群,并...  相似文献   

5.
中蜂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的生活状态,保持着强烈的分蜂性,这是中蜂种群繁衍的需要,也是种群适应自然的一种本能。这种分蜂性对于野生种群的扩大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人工饲养蜂群却是不利的。气候环境、蜜粉源条件、蜂群群势、蜂巢容积、蜂王状态、遗传等众多因素都能导致蜂群产生“分蜂热”,采取因时、因地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延缓和消除蜂群的“分蜂热”。  相似文献   

6.
1解除分蜂热现在饲养中蜂的蜂场大都利用自然王台培育新蜂王,蜂群越冬后经过2个多月的春繁,群势壮大,蜂群内拥挤,工蜂在巢脾下部边角造出大片雄蜂房和数个王台,蜂王产子减少,工蜂采集力下降,促成分蜂热。此时正是产蜜和蜂群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果让蜂群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蜂蜜减产,蜂群增殖停滞不前。笔者近年来采取以下措施:在分蜂季节首先选一两群有分蜂热的强群,把群内的老王带2脾蜂提出另放1只空箱内饲养,接着把全场有分蜂热的蜂群中造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准备好的无王群内,待新王出房再提出组织交尾群。这样处理可立即解除分蜂…  相似文献   

7.
产生“分蜂热”是蜜蜂繁殖的惟一形式,但却影响了繁殖的进度和采蜜的积极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中蜂场,不允许全场处于这样不利的局面,应根据蜜蜂分蜂这一本能特性,酌情加以控制和消除,在一些方面还应加以利用。如培育雄蜂、蜂王,就需要在育种群里产生“分蜂热”,以达到顺利培育出优良品种的目的。现谈谈控制和消除中蜂“分蜂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3,54(2):24-24
养过中蜂的人都知道 ,中蜂一般养到 4~ 5框蜂就要产生分蜂热。一旦分蜂 ,群势立即减弱 ,巢虫乘机而侵 ,在炎热缺蜜的夏季常弃巢飞逃。中蜂分蜂性强 ,群势弱 ,抗巢虫和囊状幼虫病能力差 ,爱咬巢脾 ,产蜜量低 ,因此许多养蜂专业户都不喜欢饲养它。虽然中蜂有这些缺点 ,但是中蜂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 ,在没有大片集中蜜源条件下的地方 ,饲养中蜂还是比意蜂好。其中如何维持中蜂大群 ,是饲养技术关键。一、蜂王选育蜂王决定蜂群的生产性能 ,也获得蜂产品高产、稳产的决定因素之一。“秋分”以后气候暖和 ,主要蜜源和辅助蜜源也比较丰富 ,特别是菊…  相似文献   

9.
中蜂成熟了自然要分蜂。强群中蜂如果不会分蜂 ,面临的将是衰败与绝种。“物极必反”讲的就是这个发展规律。下面就中蜂的自然分蜂优于人工分蜂浅析如下 :1 易成强群自然分蜂分出的蜜蜂 ,精力旺盛、采集积极 ,育出的工蜂劳动力强 ,所以极易成强群 ;留下来的蜜蜂因熟悉蜜路 ,采  相似文献   

10.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08,28(5):24-25
中蜂自然分蜂群寻巢的机理机制,是中蜂复杂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养的中蜂来讲,自然分蜂后就地定居的情况似乎少见;  相似文献   

11.
容易产生“热症”、好分蜂是中蜂特性之一,也是制约中蜂蜂蜜高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春季蜜源流蜜期,若处置不当常导致歉收。如果熟悉相关蜂性,略施小计仍能调动有分蜂热的蜂群,甚至可用欲分蜂的群来生产蜂蜜。“挫折分蜂取蜜法”……  相似文献   

12.
廖大昆 《中国蜂业》2007,58(12):25-25
我已步入耄耋之年,定地饲养少量中蜂,受体力蜜源场地和箱具的制约,不欲进行分蜂增群。我地处城乡结合部,附近饲养中蜂很少。每年春季分蜂热期间,选留自然王台育成新王更换老王。而自然  相似文献   

13.
在春季控制中蜂发生分蜂热,是加快蜂群繁殖壮大群势,提高产蜜量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对中蜂发生分蜂热的主要原因初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要控制中蜂发生分蜂热,就必须在蜂群未发生分蜂情绪之前,在蜂群管理工作上加以组织,区别对待,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控制中蜂分蜂热的蜂群组织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09,29(6):22-22
中蜂适应力强,采集力并不亚于意蜂.缺点是一旦群势强大了,就会闹分蜂,使采集力下降.另外,中蜂只在周边储蜜,巢脾大部分被子圈占住,无空脾储蜜,致使蜂蜜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15.
黄晋华 《蜜蜂杂志》2007,27(4):12-12
2004~2005年韶关地区中蜂幼虫病流行严重,大蜂场所剩无几,用药物治疗无效.有的养蜂者看情况不妙赶快转养意蜂,有的全场覆灭.我有11群中蜂,7群覆灭,4群无幼虫病.2006年秋季每群群势都在8框以上,无雄蜂,无分蜂热.这4群蜂的蜂王是通过意蜂营养杂交,经中蜂群特殊处理培育的.  相似文献   

16.
中蜂和意蜂(西蜂)不能杂交(编者按)中蜂和意蜂虽然都是蜜蜂,但分属于两个不同蜂种。中蜂属于东方蜜蜂种;而意蜂(还有喀蜂、黑蜂、高加索蜂及中近东的一些蜜蜂)属于西方蜜蜂种,它们之间就好比水牛和黄牛一样,是不能杂交的。近来,由于某专业杂志刊登了用介入意蜂...  相似文献   

17.
分蜂是中蜂生物学物性之一,而逃群则是这一特性的另一种表现.蜂群弃旧巢飞往他处称逃蜂,也叫逃群、飞蜂、飞群,但习惯称逃蜂.土生土长的中蜂在自然生存竞争中,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了环境良好就营巢定居,环境不佳则飞往别处繁衍生息的习性.这种逃蜂习性是有利于中蜂物种的生存.在正常情况下,蜂群基本是不会逃蜂的,在不利于蜂群的种种因子干扰下,蜂群就会逃亡,概括为如下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长期生活在岩洞、树洞或土穴里的中蜂,由于受到穴内狭小容积的限制,使蜂群的增长受阻。中蜂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和增加蜂群数量的需要,形成了中蜂分蜂性较强的特性,因此中蜂容易发生自然分蜂,难以培育大群。  相似文献   

19.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2,32(4):25-25
过去养中蜂的人见中蜂好分蜂,竞将交尾成功并产卵的中蜂王进行剪翅。如今养西蜂的人怕西蜂分蜂,也将交尾成功并产卵的蜂王进行剪翅。不论是中蜂蜂王剪翅,还是西蜂蜂王剪翅;不论是剪去蜂王翅膀的1/2,还是剪去蜂王翅膀的1/3,都是怕已达“分蜂热”蜂群的蜂王带蜂飞逃,借以减轻养蜂人收捕飞逃蜂之苦,我认为这看似养蜂人之喜,实则养蜂人之忧。  相似文献   

20.
杜晓惠 《蜜蜂杂志》2007,27(10):16-18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我终于在2007年5月10日,与本校唐君畏老师一道,接回了属于自己的一群中蜂,开始了以前不敢想像的与蜂共处的日子.但初养就赶上较热的天气,气温常常宽幅变动在16~28 ℃之间,我们两家的蜂群不同程度地遭遇了高温与"分蜂热"的考验,但在龚凫羌老师的直接指导下都顺利闯关.现将自己2个月来的初养过程和繁蜂体会梳理成文,敬请各位前辈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