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柠檬苦素类似物是一类三萜系化合物,包括柠檬苦素、诺米林、奥巴叩酮等物质。主要存在于柑橘类果实的核、内果皮和囊衣等部位,尤其在种子中含量丰富。本文介绍柠檬苦素及类似物的化学结构,综述其抗肿瘤、抗氧化及防治植物病虫等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展望在医疗、食品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有抗癌、抗氧化、抗病毒、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镇痛催眠、消炎抑菌、杀虫等生物活性,在医学和农业领域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综述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及临床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含呋喃环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和楝科植物中,叶柄花科和苦木科等亦有,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病毒、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镇痛催眠、消炎抑菌、杀虫等生物活性,在医学和农业领域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主要对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及临床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类柠檬苦素是一类三萜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或楝科植物中。人们探求柑橘类果汁苦味的原因时发现了该类物质,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其表现出来的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疟疾、抗氧化等,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已发现的类柠檬苦素的各种生物活性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柑橘酒作为一类高营养、低酒度的果酒,其发展和工业化生产对果酒行业的兴起具有支柱作用,而抑制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苦味物质。从柑橘酒中含有的柠檬苦素类似物、类黄酮等苦味物质出发,对吸附脱苦、酶法脱苦进行梳理,最后对柑橘酒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柚皮柠檬苦素的提取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柚皮中柠檬苦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杀虫活性,采用正交试验对柚皮中柠檬苦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得到的柠檬苦素对夹竹桃蚜虫、吹绵蚧和菜蝽喷雾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二氯甲烷和丙酮水浴提取法从10 g柚皮中提取到的柠檬苦素分别是0.9700、1.5860、1.6000 g;二氯甲烷水浴提取法对柚皮中的柠檬苦素提取率为6.08%。10 mg/mL的柠檬苦素能将供试害虫全部杀死,0.625 mg/mL的柠檬苦素依然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回流法提取柚子皮中的柠檬苦素时,最佳提取工艺是: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1:12,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温度50℃;得到的柠檬苦素对3种供试害虫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7.
孟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289-295
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柠檬苦素的工艺条件,为金柑籽中柠檬苦素的开发提供理化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夹带剂、夹带剂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二氧化碳流量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萃取压力为33 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柠檬苦素提取率达3.98 g/kg。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柠檬苦素提取的工业化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柑橘籽中柠檬苦素的提取与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柑橘籽中柠檬苦素的脱脂、索氏提取以及结晶等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所获得的产品进行了抑菌试验研究。优化的柠檬苦素提取工艺如下:在温度32℃,pH值为6.5条件下,采用石油醚(60~90℃)脱脂8h效果最好;最佳索氏提取工艺为:丙酮在80℃条件下,索氏提取8h;而二氯甲烷∶异丙醇以1∶4为最优结晶溶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提取获得的柠檬苦素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柚核中柠檬苦素,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柠檬苦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超声时间30min,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提取2次。4020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流速1mL/min,体积分数70%的乙醇洗脱,解吸流速0.7mL/min,纯化后得到柠檬苦素的质量分数达83.77%。该工艺分离纯化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柑橘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珉  钟晓红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137-140
柑橘中富含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类胡萝卜素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功能食品和药品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柑橘中的功能性成分并对近年来柑橘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和检测技术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柑橘功能性成分提取及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芝麻木脂素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木脂素具有抗氧化、降血脂、保肝、抗癌、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芝麻木脂素的类型、化学结构、提取检测及其生物活性,深入研究芝麻木脂素的活性作用机制,为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究施加生物有机肥(QD)之后水稻土壤酶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中的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基于Illumina HiSeq 测序平台对土壤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与CK相比,QD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p<0.05),而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在土壤基因组测序结果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是细菌和真菌中的优势物种,α-多样性分析显示QD使用前后真菌的多样性显著减少,细菌并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利用生物有机肥对农田土壤改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10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蛋白产生与积累是植物体应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大量PR蛋白被鉴定,根据它们的结构,亲源关系和生物活性,被分为17个功能家族。PR10蛋白具有核酸酶相似结构,一般为分子量16~19kD的酸性蛋白。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一些PR10蛋白具有核酸酶活性和体外抗菌活性,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PR10蛋白的生理功能、基因结构、表达调控及其与植物抗病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结合本实验室工作展望其在植物抗性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摘要:随着各种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海量序列数据的积累,基因组功能注释已成为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功能性非编码保守DNA序列的注释。作为一种新型的系统进化足迹,它很可能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直接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和染色体稳定。因此,非编码保守DNA序列已经得到极大关注,并极有可能成为基因组研究的下一个浪潮。文章在总结对生物非编码保守DNA序列的认识过程的基础上, 介绍了生物非编码保守DNA序列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和研究策略,阐述了非编码保守DNA序列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进一步展望了非编码保守DNA序列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高效利用汉麻黄酮类成分及系统开展汉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汉麻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及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汉麻中共含有26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结构类型以黄酮和黄酮醇为主;此外,在黄酮类化合物经典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明确了2种特征性汉麻黄酮成分-大麻黄素A和大麻黄素B的生物合成途径;同时,也总结了汉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神经保护、抗抑郁等生物活性,并针对其结构特点和活性作用,建立了汉麻黄酮类化合物高效、快速的分析方法为LC-MS等功效。上述归纳可为开展汉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肥料培肥水稻秧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用生物肥料培肥水稻育秧苗床,研究培肥方式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土进行培肥处理后作为水稻育秧苗床,秧苗期土壤脱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活性增强,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其中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比常规营养土效应明显。而盐碱土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处理的土壤脱氢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与未培肥的普通水稻土差异不大。说明采用生物肥料快速培肥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养分转化、提高土壤供肥力,但其培肥效果受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黑果枸杞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果枸杞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效,目前国内外对黑果枸杞多糖的研究较少。综述了黑果枸杞多糖在提取工艺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浆果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神经系统和抑菌等作用。综述了浆果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组成和浆果多酚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