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县传统种植是以小麦——玉米,或单作蔬菜,种植效益较低。近年来,陕县农业局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研究探索了粮食与蔬菜间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小麦、蒜苗、西瓜、西兰花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睢县农业局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研究探索了粮食与蔬菜间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小麦、蒜苗、西瓜、西兰花一年四熟是效益最高的一种。小麦套种大蒜,收获蒜苗后栽植西瓜,待小麦收后再套作西兰花,这种一年四种四收的种植模式,投资小,操作简单,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一、蔬菜种植效益构成因素 分析蔬菜种植的效益.首先应当了解蔬菜效益的构成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高效种植模式是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找准合式的模式,立竿见影,效益大增。为进一步加快高效农业的发展,促进我区设施蔬菜产业更上新台阶,现结合本地蔬菜生产实际,向广大菜农及蔬菜种植大户提供一种适用性强、效益好的种植模式:大棚茄子、西兰花、鲜玉米、青蚕豆循环高效栽培模式,采用该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行情。该模式栽培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棚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气候条件对蔬菜生长的限制,为非季节性蔬菜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仍存在大棚种植蔬菜效益不升反降的现象,须引起重视。本文主要是关于提高蔬菜大棚种植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麦套种青菜,青菜收后种植特种玉米,次年8月初种植西葫芦,这种一年四种四收的栽培方式,是一种操作简便、投入较小、效益好的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故城县建国镇姜圈村,是故城县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村,为适应种植结构调整的形式,真正向土地要效益,近几年来,他们积极改良种植模式,合理安排茬口,探索应用四种四收栽培模式,抓住了近几年蔬菜产品涨价的商机,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全村2000亩中棚菜,亩均效益超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效益  相似文献   

8.
菜豆是甘谷种植的主要蔬菜之一,2007年以来,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在海拔1400-2400m的南后山区,试验示范种植“架豆王”菜豆获得了成功,平均每667m^2 3000kg,效益2500元/667m^2以上。该区域作物种植结构单一问题,单位种植效益是小麦的10-15倍,极大地调动了南后山区广大农民种植菜豆的积极性。该区域2008年被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认定为绿色菜豆生产基地,现将优质“架豆王”菜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促使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模式发生变化。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导致小麦种植产量下降。因此,加强对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我国小麦种植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从而推动我国小麦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对农民种粮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力度,小麦最低收购价逐步提高,市场粮价相应走高,但是生产成本的提高幅度远高于粮价的增长幅度,致使粮食种植效益下降,尤其种粮效益比其他经济作物效益偏低,土地流转后,种植作物多为蔬菜等经济作物,"非粮化"趋势加剧。一、种粮效益分析根据对粮食生产价格、单产与效益、种植粮食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效益等多方面比较分析,当前农民种粮  相似文献   

11.
亳州市谯城区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收,该文总结当地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并大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蔬菜种植在农业中占据很大比重,随着农业发展的规模化程度日益加大,蔬菜种植也逐渐由个体户的单独种植逐渐走向大棚规模化种植,这就保证了蔬菜种植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实施大棚蔬菜种植方式之后,蔬菜的生产和销售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着新兴事物的诞生,势必就会不断有新问题产生。蔬菜大棚种植中存在的效率问题,是本文主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分析大棚蔬菜种植效益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蔬菜大棚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小麦、玉米是肃州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2万hm2.由于近几年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大,使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为全面提高小麦、玉米种植效益,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几种小麦、玉米立体高产高效种植栽培技术,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丰收.现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近年来,乌苏市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由于早熟春甘蓝种植效益较好,成为主要的蔬菜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以迪甜6号为材料,研究了甜玉米一年一茬、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5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结果]甜玉米一年两茬栽培、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种植效益均高于甜玉米单作。一年两茬种植效益最高,两茬合计93 937.5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8 480元/hm2,纯收益增加41 610元。小麦复播甜玉米模式较小麦单播模式收益增加39 060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3 560元/hm2,纯收益增加25 500元。甜玉米间作马铃薯种植效益为71 460元/hm2;套播辣椒种植效益63 750元。[结论]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存在极显著差异。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间套种模式,提高甜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6.
高效模式提升效益 角斜镇是江苏省海安县的蔬菜种植大镇,无论是设施栽培还是露地种植的面积均超万亩。多年来,在稳定粮、桑、果、药种植的基础上,角斜镇农技站对马铃薯进行多茬口开发利用,推广了设施“马铃薯+瓜菜粮”种植模式,提高了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近几年,英塔木乡"一村一品"种植模式得到大力推广,通过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小麦收获后种植早熟大豆、油葵、蔬菜等多种作物,成功总结出一套小麦复种大豆、油葵、蔬菜等作物的二熟制种植模式,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光热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本文主要介绍小麦复种大豆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一、泰兴小杂粮发展现状1、零星分散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面临物种灭绝境界小杂粮是我市传统特色农产品,上世纪7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全县种植面积在65万亩以上,随着大面积推广稻麦高产品种,小杂粮没有产量优势、种植效益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在良种繁育、科技投入等方面失去支撑,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市东部高沙土地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平均产量在250公斤/亩左右,年效益在800元左右,远远比不上种植水稻、小麦、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严重挫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多数原泰兴小杂粮地方品种面临着绝迹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越来越深入,农业也逐渐进入了改革的阶段。蔬菜的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结构也是蔬菜产业化的决定性因素,也关系着蔬菜的生产效益。蔬菜的种植结构调整是实现蔬菜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从我国蔬菜种植结构和生产现状寄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在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与生产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12年,27团种植小麦800公顷,小麦收获后,为提高种植效益,复播了17公顷加压滴灌移栽玉米和7.3公顷恰马古、6.6公顷雪里蕻,探索小麦高产高效、滴灌小麦一年两熟栽培模式,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现就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复播效益分析如下:一、小麦栽培技术1.适期早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