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双峰驼肾段动脉与肾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驼肾为表面光滑单乳头肾,肾动脉在肾门处分为背干和腹干。背干分出前内侧肾段动脉,前外侧肾段动脉,后内侧肾段动脉和后外侧肾段动脉,腹干分出前腹侧肾段动脉,吸则肾段动脉和后腹侧肾段动脉,其分布区为同名肾段。中还对肾动脉分支之间的吻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川金丝猴肾及肾动脉分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塑料铸型对川金丝猴的肾动脉分支作了观察。川金丝猴为平滑单乳头肾,肾动脉于肾门处分为前、后二干。前干分出上段动脉、中间前段动脉和下前段动脉;后干分出中间后段动脉、下后段动脉。此外,对肾段动脉、肾段的分支分布及弓状动脉的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运用血管铸型法制作出小型猪脊髓动脉明胶墨汁铸型15例,冬青油有后作连续横切,纵切和额切切片,解剖镜观察结果:供应脊髓灰质内动脉除脊髓背外侧动脉和腹侧动脉分支外,还有周缘支的穿质皮,包括背连合动脉,背色内侧动脉,背角外侧动脉,中间外侧动脉,腹角外侧动脉、腹膜腹侧动脉,有内侧动脉和中间内侧动脉等。  相似文献   

4.
双峰驼桡神经起于第8颈神经、第1、2胸神经腹侧支。桡神经的肌支主要分布于臂三头肌内侧头、外侧头、长头,时肌,腕桡侧伸肌,指内侧伸肌,指外侧伸肌,指总伸肌,腕斜伸肌及尺骨外侧肌。桡神经分出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面的筋膜和皮肤,分出的其余皮支分布于前臂前外侧面、腕内侧面前部、掌内侧面和第3指系关节远轴侧面的筋膜和皮肤,还分布于腕关节囊的背侧面。前臂内侧皮神经也山桡神经分出,分支分布于前臂前内侧面,掌近端半部内侧面的筋膜和皮肤。  相似文献   

5.
用乳胶灌注北京鸭脊髓动脉10例,肉眼及解剖镜下观察,得到结果如下:供应北京鸭脊髓的动脉有:脊髓腹侧动脉1条、脊髓背外侧动脉2条和脊髓背正中动脉1条。脊髓腹侧动脉最粒大,伸延于脊髓全长,前接脑基底动脉,伸延途中得到根动脉腹支的加强,在颈段,脊髓腹侧动脉为双干。脊髓外侧动脉较细小,前面接小脑后动脉,途中由背侧根动脉加强,该动脉伸延于脊髓全长。脊髓背正中动脉位于脊髓的背正中沟内,只伸延于C12-L1节段范围内。根动脉由枕动脉、椎动脉升支、椎动脉降支、肋间动脉、腰动脉、荐动脉和尾动脉发出。根动脉沿脊神经根入椎管,分为腹侧支和背侧支。根动脉腹侧支与脊髓 腹侧动脉相联结的形式在不同节段不同。两条脊髓背外侧动脉间由交通支相连。供应脊髓内部的血液由发自于脊髓腹侧动脉的沟动脉、周缘动脉和发自于脊髓背侧动脉的周缘动脉的穿质支供给。  相似文献   

6.
将明胶墨汁溶液注入到15例狗脊髓动脉系统内,观察其灰质内动脉构筑,结果如下:供应脊髓灰质内的动脉分别自脊髓背外侧动脉、沟动脉和周缘支发出。背角内侧动脉和背角外侧动脉分布于背角的头和颈部。中间外侧动脉发出分支到灰质侧角。供应灰质腹角的动脉有腹角外侧、腹侧和内侧动脉。中间内侧动脉分布于灰质中间带的内侧2/3。背连合动脉供应背侧灰质连合。在中央管两侧各有一条中央管旁动脉,纵向将各沟连合动脉串连一起。分布  相似文献   

7.
小型猪脊髓动脉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胶灌注法灌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共10头,制作出小型猪脊髓动脉铸型8个。肉眼及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小型猪脊髓的固有动脉包括两条脊髓背外侧动脉和一条脊髓腹侧动脉。脊髓背外侧动脉和脊髓腹侧动脉分别由根动脉的背支和腹支构成。根动脉分别自枕动脉、椎动脉、颈深动脉、肋颈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荐外侧动脉和尾动脉发出。脊髓背外侧动脉前接小脑后动脉,沿脊髓背外侧沟向后延伸达脊髓圆锥。脊髓腹侧动脉,前接脑基底动脉,在脊髓腹正中裂内延伸达脊髓终丝处。根动脉有4种分支类型。根动脉腹支与脊髓腹侧动脉的连接形式有8种。从脊髓背侧动脉和脊髓腹侧动脉分别发出周缘支,相邻周缘支互相吻合成网,自该动脉上再发出穿(质)支入脊髓实质内。脊髓腹侧动脉的胸前段为双干。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过氯乙烯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法研究肾动脉在肾内的分支。新疆细毛羊肾属表面平滑的单乳头肾,在肾的正中额面上髓质合成一肾总乳头,但在两侧额面上肾锥体是分开的,每侧的肾锥体一般为7个。肾动脉由肾门入肾,经过2~4级分支,到相邻锥体之间为叶间动脉,每侧一般有叶间动脉8条。分其支类型有背腹型、前后型、三支型等。  相似文献   

9.
将明胶墨汁溶液注入到15例狗脊髓动脉系统内,观察其灰质内动脉构筑,结果如下:供应脊髓灰质内的动脉分别自脊髓背外侧动脉、沟动脉和周缘支发出。背角内侧动脉和背角外侧动脉分布于背角的头和颈部。中间外侧动脉发出分支到灰质侧角。供应灰质腹角的动脉有腹角外侧、腹侧和内侧动脉。中间内侧动脉分布于灰质中间带的内侧2/3。背连合动脉供应背侧灰质连合。在中央管两侧各有一条中央管旁动脉,纵向将各沟连合动脉串连一起。分布于灰质内的相邻各动脉间均存在吻合,构成灰质内动脉网。  相似文献   

10.
用乳胶灌注北京鸭脊髓动脉10例,肉眼及解剖镜下观察。得到结果如下:供应北京鸭脊髓的动脉有:脊髓腹侧动脉1条、脊髓背外侧动脉2条和脊髓背正中动脉1条。脊髓腹侧动脉最粗大,伸延于脊髓全长,前端接脑基底动脉,伸延途中得到根动脉腹侧支的加强。在颈段,脊髓腹侧动脉为双干。脊髓背外侧动脉较细小,前面接小脑后动脉,途中由背侧根动脉加强,该动脉伸延于脊髓全长。脊髓背正中动脉位于脊髓的背正中沟内,只伸延于 C_(12)~L_1节段范围内。根动脉由枕动脉、椎动脉升支、椎动脉降支、肋间动脉、腰动脉、荐动脉和尾动脉发出。根动脉沿脊神经根入椎管,分为腹侧支和背侧支。根动脉腹侧支与脊髓腹侧动脉相联结的形式在不同节段不同。两条脊髓背外侧动脉间由交通支相连。供应脊髓内部的血液由发自于脊髓腹侧动脉的沟动脉、周缘动脉和发自于脊髓背侧动脉的周缘动脉的穿质支供给。  相似文献   

11.
腹腔动脉多分为两支,肝总动脉和胃左动脉脾动脉干。肝总动脉分出肝固有动脉,后者分三支或两支进入肝的各叶和胆囊。胃十二指肠动脉发自肝总动脉,它向胰右叶发出的分支称为胰十二指肠前动脉,离开胰脏延续为胃网膜右动脉。胃右动脉起始部的变化较大。脾动脉分出脾支,胰支,胃支和胃网膜左动脉。胃左动脉分为背,腹两支,背支分出食管支。  相似文献   

12.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麦芽凝集素(WGA-HRP)注入北京鸭隔中脑束,在延髓的孤束核,脑桥的兰斑核和中脑的中央上核,均见有标记细胞,以同侧孤束核和兰斑核的标记细胞最多,其中孤束核内标记细胞中等大小梭形为多。兰斑核内标记细胞以中等大小圆形为多。此外,尚见延髓腹侧网状结构,脑桥的外侧丘系核,中脑的后线核,中央灰质、Gudden氏被盖背侧核、Gudden被盖腹侧核和网状结构有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CB—HRP注入鸡一侧胸腺内,通过逆行和跨神经节追踪支配鸡胸腺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位置。其结果如下:1.在延髓双侧迷背核内发现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出现在闩后0.82~0.10mm,和闩前1.55~2.46mm两个区域内,主要应于闩后的尾背侧大细胞亚核和尾腹侧中细胞亚核,闩前的前背侧中细胞亚核、前背侧小细胞亚核、前腹侧小细胞亚核。标记细胞大多为中小型的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细胞。2.双侧舌咽神经背运动核出现标记细胞。3.双侧舌咽神经腹运劝核出现标记细胞,际记细胞为中等多极神经元,树突明显,交织成网。4.在双侧疑后核,中间带和中介核内都出现少量标记细胞。研究证明:支配鸡胸腺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迷背核、舌咽神经背运动核、舌咽神经腹运动核,亦位于疑后核、中间带及中介核。一侧胸腺受双侧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羊驼头骨的外形进行观察、研究,并与马、牛、骆驼等家畜比较。结果发现:羊驼头骨的主要特征是:颅顶部主要由额骨和顶骨构成;颞骨发达,鳞部为蚌壳状隆起的扁骨;泪骨、鼻骨、额骨和上颌骨交界处形成一圆孔;下颌骨头后下方有一钩状突起;左右枕骨髁背侧窝中各有一大的乳突孔。结论:羊驼的头骨与马、骆驼相似,但有其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重庆地区桔小实蝇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桔小实蝇遗传分化情况。【方法】以8对微卫星引物对重庆地区6个桔小实蝇种群15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6个种群在各位点的平均表观杂合度Ho为0.1731—0.295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1311—0.6796,经卡方检验,各种群在大多数位点上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对多态位点百分率P、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Shannon信息指数I的分析表明,本文所研究的6个桔小实蝇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0777,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武隆种群和永川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2367),江津种群和北碚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667)。UPGMA聚类分析显示,重庆地区桔小实蝇大致分为两个亚群,北碚、江津、万州、秀山、永川5个种群为一个亚群,武隆种群单独为一个亚群。【结论】重庆地区的桔小实蝇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不高。桔小实蝇在重庆地区的入侵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6.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麦芽凝集素(WGA─HRP)注入北京鸭下丘脑外侧区,在延髓的孤束核和腹侧网状绍构,脑桥蓝斑核和中脑的Gudden氏被盖腹侧核均见有标记细胞,以同侧孤束核和蓝斑核内标记细胞最多。此外,在脑桥的外侧巳系核,中脑脚间核,中央上核、中央灰质和网状结构亦见有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桃(Amygdalus persica)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行为的影响.桔小实蝇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桃精油对桔小实蝇雌虫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的提高其引诱活性相应提高.通过GC-MS分析了桃挥发性化学物质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其主要挥发物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经济、增效、低毒的果实蝇引诱剂,在前人开发引进果实蝇诱捕器灭雄技术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使用5种不同处理的引诱剂对果实蝇进行诱杀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果实蝇性引诱剂添加蜜糖后形成的混配剂对果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最好,是一种既经济又增效的复配型引诱剂;在果实蝇性引诱剂中添加酒、醋后也能提高诱杀效果;而在没有果实蝇性引诱剂的作用下,糖醋酒3种混合液对果实蝇诱杀效果极低,可视为一种无效的引诱剂。  相似文献   

19.
东方果实蝇防治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果实蝇是东南亚地区最具毁灭性的5种农业害虫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检疫害虫之一,其寄主范围广、繁殖力高、适应能力强且危害程度大。近年来,在我国东方果实蝇主要发生区,东方果实蝇危害呈现明显地上升势头,对当地果蔬生产形成严重威胁,并也影响到这些地区果蔬外贸出口。综合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在东方果实蝇防治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和防治技术,分析探讨了不同防治措施的利弊,以期能为我国东方果实蝇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潞江坝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连续2年在云南潞江坝地区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对气温及寄主植物对桔小实蝇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潞江坝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低,夏季种群数量高,于7月形成1次种群增长高峰。潞江坝全年气温变化处于桔小实蝇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内,是桔小实蝇在潞江坝全年发生的主要原因。芒果、龙眼、番石榴、柑橘等是桔小实蝇在潞江坝的主要适宜寄主,其挂果期和产量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另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