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8份叶菜型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表明,广薯莱2号的鲜嫩茎尖产量为24.3t/hm2,食味优,营养丰富,抗逆性强;阜菜薯1号的鲜嫩茎尖产量18.7t/hm2,食味良,营养丰富,鲜薯产量18.6t/hm2,薯干产量4.2t/hm2,鲜薯食味优,营养高;福薯7-6由于抗逆性较差,鲜嫩茎尖产量只有12.6t/hm2,但食味特优.营养丰富.建议:广薯菜2号可在粗放栽培地区推广,阜菜薯1号可作为菜和薯兼用型品种推广,据有关试验.福薯7-6在良好栽培条件下推广,可获较理想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叶菜型甘薯的繁殖系数,保证种植种源的持续供应,采用薯苗大棚栽培越冬留种,研究不同品种和节位薯苗越冬栽培的薯苗地上和地下部性状。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的茎尖薯苗和二节薯苗越冬存活率最高为77.50%,最低为66.25%;鄂菜薯1号茎尖薯苗越冬苗株高最高为29.3cm,茎尖薯苗株高均与二节薯苗的株高差异显著;二节薯苗分枝数、薯苗产量最高分别为62.77个/m2、493.34kg/667m2,均显著高于茎尖薯苗;越冬地下茎存活率以二节薯苗优于茎尖薯苗,存活率在73.75%~82.50%;茎尖薯苗的柴根产量和数量均优于二节薯苗,分别达128.89kg/667m2和16.1个/m2。结论:以二节薯苗栽培越冬,其来年薯苗分枝、产量、地下茎性状均优于茎尖薯苗,薯苗直接栽插繁殖、地下茎萌发繁殖速度均快于柴根。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2年在不同地点的试验可知,漯薯11和漯薯10号2个品种鲜薯平均产量高且稳产性好,对茎线虫病抗侵入性表现为高抗和抗,可以在北方薯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漯徐薯9号和商薯19这2个品种虽然鲜薯平均产量也较高,但对茎线虫病抗侵入性表现为感或高感,在推广应用中要注意防治茎线虫病,不宜在茎线虫病发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菜用甘薯品种产量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绿、Y1、Y2、京薯1号、京薯2号、福薯7-6等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采摘期的甘薯茎叶鲜产、干重、以及地下薯块产量的比较,对品种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7月4日至7月25习是菜用甘薯茎尖生产最旺盛时期,7月25日至8月14日是茎叶鲜产、水分含量最高的时期,即茎叶最鲜嫩、食用效果最好的时期;京薯1号、Y2是茎叶产量最高的品种;京薯2号是采摘茎尖后对地下部产量影响最小的品种;京薯1号、Y2是适于在北京地区作为菜用甘薯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尖产量和薯块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加,茎尖产量呈对数函数增加,其曲线方程为y赞=9921.500lnx+2671.300(R2=0.9918);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加,薯块产量呈直线函数降低,其回归方程为y赞=-2009.600x+35776.000(r2=0.9417);茎尖产量与薯块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赞=-0.636x+37246.000(r2=0.8264)。百薯1号表现茎尖产量和薯块产量双高产,在连续采摘7次茎尖条件下茎尖产量可达22305.0kg/hm2,同时薯块产量仍可达19311.0kg/hm2;在完全不采摘茎尖条件下,薯块产量则可达34908.0kg/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性状比较及品种、密度两因素试验,调查地上部主要形态特征,计算试验期间8次茎尖采收鲜产量总和,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可食茎尖10 cm部分干物质、维生素C(V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并进行食用品质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3个甘薯品种茎尖产量均表现为27.0万株/ha>22.5万株/ha>18.0万株/ha.与对照万薯7号相比,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藤叶产量均超过60000.00 kg/ha,茎尖食味清香,颜色翠绿,综合评分满分.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干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和9.26%(鲜基),Vc平均含量为455.13和420.58 mg/kg(鲜基),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7.54%和6.49%(干基),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4.63%和25.53%(干基),粗纤维平均含量为11.28%和12.88%(干基);在6~9月间随采收月份的延迟,茎尖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Vc含量表现为8~9月高于6~7月,可溶性糖含量以8月最高,6~8月茎尖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9月.[结论]在栽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a范围内,3个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茎尖产量较高,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是适宜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菜用甘薯水培生产及其走进家庭阳台,筛选出最佳水培营养液配方及品种。以47129、湘菜薯2号、CY-1、福薯10号这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6种营养液配方下的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日本田园配方中4个菜用甘薯品种的鲜根质量、最长根长、根系活力、鲜嫩茎尖产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最好;湘菜薯2号、47129的鲜根质量、最长根长、根系活力、鲜嫩茎尖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在水培条件下均好于福薯10号、CY-1。说明日本田园配方是菜用甘薯水培的优选营养液配方;湘菜薯2号、47129与福薯10号、CY-1相比,更适合水培生产。  相似文献   

8.
茎尖菜用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绿、Y2、京薯2号等3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甘薯茎尖鲜产、品质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Y2在不同采摘期的鲜产都是最高的,总鲜产为97 409 kg/hm^2,其次是京薯2号为82 135kg/hm^2,翠绿鲜产最低为81 437 kg/h m^2。翠绿茎尖水分含量较高,京薯2号干物质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最高;Y2产量、总糖含量最高。甘薯茎尖的适宜采摘期从7月14日至9月4日,共计50 d。  相似文献   

9.
引进浙菜薯726和浙菜薯1号2个菜薯品种在瑞安进行试种。试种结果表明,2个菜薯品种的茎尖(叶柄)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是采摘茎尖(叶柄)的专属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1016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高自1号放任授粉特征特性叶菜型品种,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叶片心形带齿,茎尖无茸毛,顶叶、茎为绿色,叶基呈紫色;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白色;茎尖烫后呈翠绿至绿色,略有香味,无苦涩味,无甜味,无滑腻感,食味较好;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黑斑病,中感蔓割病。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鲜茎尖2 278.6千克,比对照品种"福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合湖南省推广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方法]对引进及自选的10个菜用品种甘薯茎尖产量以及薯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 CH-3、ZC-1的茎尖产量较高;福薯7-6、47129是较为耐采摘的品种。[结论] CH-3、ZC-1可作为菜用甘薯品种在湖南省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茎尖采摘次数对叶菜型甘薯薯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0~7次8个茎尖采摘处理,采摘时间间隔为10 d,分析了茎尖采摘对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产量与茎尖采摘次数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对薯块的8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烘干率及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和Vc的含量都随着茎尖采摘次数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可溶性糖的含量在进行第1次茎尖采摘时就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在茎尖采摘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且高于对照,可溶性糖的含量也在此时出现了1个反弹.因此,对于叶菜型甘薯品种,采用3次茎尖采摘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可以兼顾薯块产量,并具有薯块品质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甘薯郑红22脱毒及适宜密度、肥料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2为材料,筛选适合郑红22茎尖再生的分化培养基,并对郑红22脱毒再生植株进行扩繁和移栽,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及肥料配比对脱毒郑红22鲜薯产量的影响,以明确适宜郑红22的高效脱毒及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当NAA(萘乙酸)、6-BA (6-苄氨基嘌呤)的添加量分别为0.1、3 mg/L时,郑红22茎尖分生组织的再生率最高,为54.58%。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脱毒郑红22的鲜薯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当种植密度为48 750株/hm~2时,鲜薯产量最高,为46 906.78 kg/hm~2。当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75.0、75.0、180.0 kg/hm~2时,脱毒郑红22鲜薯产量最高,为47 555.02 kg/hm~2,比不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16.09%。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甘薯施肥最佳配方,以甘薯品种商薯19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用量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的茎长、分枝数、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及结薯数总体以NPK4处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为1∶1∶2,具体施用量为N 75 kg/hm2、P2O575 kg/hm2、K2O 150 kg/hm2)较为适宜;鲜薯产量以NPK4处理最高,达51 066.6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不施肥处理)极显著增产13.42%;茎粗与地上部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茎长呈显著负相关,结薯数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三个菜用型甘薯新品系C5、C7、C9为研究对象,在湖南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三个新品系主要基本性状、鲜薯产量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相关农艺性状及鲜薯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选的3个菜用甘薯新品系茎尖全绿无毛,腋芽多,萌发快,均符合菜用甘薯的外观标准;C5、C7、C9的鲜薯产量分别为5436.15kg/hm2、21781.8kg/hm2、20792.25kg/hm2;相关性分析发现,茎节间长度与嫩茎粗度、叶片长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宽呈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叶片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叶柄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品质分析发现C7和C9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26mg/g和0.21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0.98%和1.17%,结果表明,C7、C9综合性状优良,可扩大种植,可用于后续新品种登记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07,(22):44-45
<正>百薯1号百薯1号具有食味好、无绒毛、分枝客、茎蔓短、株型半直立、适合密植、茎尖产量高、薯块产量高、茎节无次生根,适合高水肥种植等多种突出优点。与多种常用蔬菜相比较,在主要营养成分中,百薯1号的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C等18种营养成分均居前列。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种薯质量与产量都与种薯的质量密切相关,种薯的质量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从品种的茎尖脱毒、脱毒苗扩繁、微型薯原种繁殖,直到原种和种薯的大田生产,各个环节都与质量有关,只有控制好所有生产环节,才能繁殖出优质种薯,种薯质量的控制需要生产人员来完成。所以,所有的种薯生产人员必须懂得种薯生产技术,以下主要介绍阿勒泰地区G1级种薯(微型薯)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条件下,比较4种不同种茎材料对木薯成活率、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率(survival rate,SR)呈现SR1年生种茎(100.0%)SR2年生种茎(92.2%)SR60 d嫩茎(78.9%)SR老茎头(30.0%);鲜薯和薯干产量(root yield,RY)呈现RY1年生种茎RY60 d嫩茎RY老茎头RY2年生种茎;淀粉产量(starch yield,SY)呈现SY60 d嫩茎SY1年生种茎SY老茎头SY2年生种茎;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呈现老茎头60 d嫩茎2年生种茎1年生种茎,且植株密度越小,则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夏季,在一般大田常规栽培条件下,通过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薯块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随着采摘茎尖次数的增加,薯块产量呈直线函数降低,其曲线方程为Y=-2009.6X+35776(R2=0.9417﹡﹡)。⑵不同品质性状受采摘茎尖次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糖变异最大,淀粉、蛋白质和烘干率变异较大,脂肪、纤维和维生素C变异较小,灰分变异最小。⑶采摘茎尖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纤维含量均居首位,可溶性糖含量居第二位,维生素C含量居第四位,薯块的综合品质达到最优,这时薯块实际产量为29527.5kg/hm^2,占对照薯块实际产量的84.6%,可以作为最佳采摘次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7个甘薯品种与本地当家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山679鲜薯产量高,食用品质比对照略优,可作为食用型品种推广种植;泉薯76鲜薯产量较高,出粉率高,可作为淀粉型品种推广种植;金山763鲜薯产量高,比对照增产幅度最大,丰产性好,可作为食饲兼用型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