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刺网网目尺寸与鱼体尺度的关系(一)刺网的选择曲线:刺网网目能剌挂鱼类,这是由于鱼碰到刺网时,往往会力图穿过网目,太多数鱼体具有纺锤形和可压缩性,当鱼向前冲游时,刺网网目会沿鱼体表面滑动并紧缩鱼体,直到它无法再前进时,就被刺挂在网上;另一种情况是鱼类未察觉网片(在夜间或光照度低),鱼体的游动惯性使之刺挂网目。鱼体刺挂网目的部位,一般是鳃盖后缘至第一背鳍前缘之间;对于体长过小的鱼,其最大体周小于或等于网目周长,能够穿过网  相似文献   

2.
<正> 在刺网设计理论中,a=K_1L和a=K_2是计算刺网目大的基本公式。式中a为目脚长度(毫米),L和G分别为鱼体的体长(毫米)和体重(克),K_1、K_2分,别代表鱼体形状和重量的系数。设计刺网时,由于体长L和体重G是根据捕捞水域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等因素人为确定的。因此,研究鱼类体型系数对于设计刺网理想的目大、提高渔获率及保护鱼类资源等  相似文献   

3.
舌鳎鱼(Cynoglossus robustus),亦称鳎米、鳎板,系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体长一般为150~310mm,是我国沿海常见的鱼类。鳎鱼分条鳎(Zebrias zebra)、鳎科(Bloch)(花牛舌)和宽体舌鳎,目前资源较稳定。从1992年起春秋两季幼鳎上市量增大,同时出现损害资源的网具。建议捕获工具的网目应加大,不论花鳎和舌鳎,只要个体达300mm左右的,均可用此种双层刺网捕获。 一、网目大小及网线直径的确定 根据舌鳎体形和体周情况,目前大多个体的体周在24~32cm之间,刺挂部位体周在20~28cm之间,一个网目是由四个目脚(4a)组成的菱形框,刺挂部位  相似文献   

4.
制作池塘拉网直接关系到提高捕鱼效果,延长网具使用寿命,保护鱼体,增加养鱼经济效益,因此,在技术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网目尺寸 确定池塘拉网网目尺寸的原则是被捕鱼类不能穿过网目逃逸和不使鱼类刺挂在网目上致伤。拉网的网目应小于鱼类刺入网目。所以,确定拉网网目尺寸前,应先计算出鱼类刺入网目的最适尺寸。  相似文献   

5.
王东 《科学养鱼》2001,(12):22-22
三重刺网的设计原理虽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水域中1公斤以上大个体鲢鳙等鱼类的捕捞问题,却出现了新的先天性缺陷———摘取渔获物比单片刺网更加费时费力,本文总结了常规性和特殊性情形的摘鱼操作法。在通常情况下,采用常规性摘鱼法。首先,辨清鱼上网的方向,给囊袋定向。起网时,人为规定三重刺网与船舷直接接触的一片大网目网衣为刺网的反面,另一片大网目网衣为刺网的正面。当鱼从正面方向上网而在刺网的反面形成囊袋称之为正方袋;反之则称为反方袋。在起网拉收主网衣进船舱过程中,眼见或手感觉到水中网衣缠有渔获物时,收网动作应…  相似文献   

6.
1.看挂网挂鱼的部位和方向:在起网时注意挂鱼的部位和鱼头方向以及水层,以此来测定鱼羣洄游的方向,以便进行追捕。2.看鱼体:如果所捕获的鱼体都一般大,三楞肚,表示有大鱼羣。如果鱼体大小不一,噘咀,表示没有鱼羣。(渔民称为溜边鱼)3.看鱼鳞:如所获的(?)鱼,鳞是白色或稍带黄色,即有大鱼羣,如果是青鳞(渔民称为铁鳞鱼),则鱼很少。  相似文献   

7.
杨吝 《水产科技》1996,(3):40-42,30
作者在马来西亚的小型网板拖网船上发现许多船被刺挂在网衣上,每次起网时,网象圣诞树那样被拉上船来,特定的鱼种多数刺挂在网的特定部位。挂网状态反映出鱼种的不同而在网内的行动也就不同,根据挂网鱼状态可以推测鱼在网内的行动。因为鱼是从遇网方向挂网的,  相似文献   

8.
浙江嵊泗枸杞岛岩礁生境两种刺网采样网具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寻求适宜于岩礁生境的采样网具和采样方式,于2011年7、8月份进行欧洲引进的定置单片刺网和国内常用定置三重刺网的对比实验,对两种不同采样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定置单片刺网的渔获量和种类数显著低于定置三重刺网,定置单片刺网捕获鱼类20种,渔获物8 572.6 g,定置三重刺网捕获鱼类29种,渔获总重为20 793 g;(2)定置单片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斑头鱼、棘头梅童鱼,定置三重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鲐、棘头梅童鱼、斑头鱼,欧洲定置单片刺网对鱼类种类的选择稍强于定置三重刺网;(3)两种网具获得的岩礁生境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种网具的渔获物相似度并不高,仅为0.41;(4)两种网具对渔获大小的选择性不同,定置单片刺网渔获的平均体长为106.1 mm,定置三重刺网为119.1 mm;(5)不同网目下鱼类分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优势种类褐菖鲉、斑头鱼、棘头梅童鱼等集中分布在几个网目尺寸.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定置三重刺网的渔获率高于定置单片刺网,渔获体长分布较广,反映的多样性指数并无差异,两者均通过多网目组合来消除选择性强的特点,但欧洲定置单片刺网的设计构造强度较低,渔获效率较低,相比之下,定置三重刺网较为适宜岩礁生境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取南海北部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2015年1月进行了36 mm、38 mm和40 mm 3种网目尺寸的网目选择性研究,利用Normal、Lognormal和Gamma选择性模型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算选择性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南海区龙头鱼刺网最适网目选择性曲线为Gamma曲线;根据鱼体长度确定最小网目尺寸比根据鱼体最大体周更加合适;参照东海区龙头鱼开捕规格的研究结果,计算得出南海区龙头鱼刺网最小网目尺寸为38.71 mm。为了实现龙头鱼刺网的合理使用,建议严格控制最小网目尺寸的实施,合理选择作业海域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杨吝 《水产科技》1997,(3):42-44
近年来,各地正在进行牙鲆稚鱼放流。为了保护放流鱼和野生鱼的低龄个体,了解所使用的网的网目选择性是必要的。但是,人们往往尚未对异体种类进行调查研究,就错误地确定网目尺寸,而在渔场试行。在鹿儿岛县,主要使用三重刺网捕捞牙鲆,所以,本研究求得了牙鲆三重刺网的网目选择性曲线。对于三重刺网的网目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农、林、牧付、渔五业并举”的方针指引下,淡水捕捞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渔具渔法的革新有了显著的进展。广大劳动人民和科研工作者先后创造和采用了三层挂网、水库围网、电动抬网、奋斗网、框刺网、刺网、滚钩、大拉网、圈网等新渔具,以及诱鱼、赶鱼、拦鱼等新渔法,特别是“赶、拦、刺、张”和“赶、拦、刺、拉”等《联合渔法》的运用,基本解决了我国湖泊、水库以花、白鲢为主的中上层鱼类的捕捞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报告简述了鱼是鱼深水层流刺网具结构及特点。在鱼是鱼挂网的基础上,研制出60.00m×5.06—21.8mm鱼是鱼深水层流刺网具。在两只29.4kW渔船上进行了两年生产试验,生产171流次,捕鱼是528余吨,纯益14万元;与原型网对比,产量提高90%左右;推广10只渔船,捕鱼是963余吨,纯益21万元,取得较好的捕捞与经济效果。并简述了黄海北部产卵鱼是鱼生物学特性;得出了网目尺寸与鱼体叉长、体重、体周关系的各自相关系数;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鱼是鱼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天河口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以防洪、养鱼、航运、发电的山谷型水库,养鱼水面4,000亩,平均水深25米,最大水深36米。库内树桩等障碍物较多,捕捞时挂网频繁,尤其是用作赶网的三层刺网,轻则网衣破损,重则成片成块缠挂丢弃,结果不得不用单片乙纶网作赶网。近几年来,鱼产量一直在8万斤左右徘徊,1983年获鱼仅5万斤。究竟是该库鱼类资源贫乏,还是渔具渔法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刺网捕捞法1.单层刺网。网线材料多为尼龙棕丝,网目为8~12cm,也可根据起捕对象采用更粗大的网目。使用时装上上下纲、浮子和沉子。刺网因作业对象不同,可分为沉网、浮网和流刺网。网高一般为1~2m,网长为30~50m。捕捉时将刺网设置在鱼类通道的断面上,鱼一遇上刺网即自投罗网。2.三层刺网。由二层大网目外衣和一层小网目内衣装配而成。网片一般长50m,高5~15m,要随水深而定。网衣用锦纶尼龙丝编织而成。三层刺网分浮网和沉网两种,浮网浮子的浮力相当于网衣、钢索和沉子在水中重量的1.5~2倍,而每片浮网所用的沉子重约0.5kg。用刺网捕鱼时由…  相似文献   

15.
公鱼三层刺网分布于辽宁省桓仁县等地,网具长带形,作业时若干片网连成一列,敷设于鱼类经常栖息洄游的水域,依靠浮、沉子作用垂直张开,使鱼类刺入网目或缠裹在网衣兜中而达到捕捞目的。这种网具作业场所广泛,深水、浅水、静水、流水、冰下均可作业,是桓仁县浑江水库春季捕捞公鱼的主要网具之一。每片网日产20—50kg,最高160kg。一、网具结构公鱼三层刺网由不同网目的内、外网衣装配而成。网目尺寸依据捕捞对象的个体大小而定。浑江水库公鱼三层刺网的内网衣目大17—26mm。其中目大26mm 网用于捕捞早春首批上溯产卵的2龄公鱼;目大20—23mm 网捕捞体长9—12cm的公鱼。现以内网衣目大20mm 的三层刺网为例,介绍如下。1.网衣内网衣:用直径0.13mm 胶丝(锦纶单丝)双死结编织,纵目使用。长120m(6000目),  相似文献   

16.
折刺网是根据底层鱼类夜间游动的特点和利于资源保护的原则,用流刺网改装成兜网或编织成片折成“兜网”后,敷设在海底栏鱼入兜和刺挂两功能捕捞网具,它的特点是:网具轻、贴在海底不影响船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单片刺网对黄鲷的选择性,制定合理的网目尺寸,于2015年4月在东海海域进行刺网选择性试验,通过设计3种网目尺寸(50 mm、60 mm、70 mm)的单片刺网,比较其对黄鲷的选择性条件,应用Normal、Lognormal和Gamma 3种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本次捕获的黄鲷叉长分布为116~171 mm,平均叉长139 mm;(2)单片刺网的网目尺寸对黄鲷叉长选择性明显,且叉长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大;(3)通过AIC值、模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得出,单片刺网对黄鲷的选择性运用Lognormal模型效果最佳;(4)根据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的开捕规格,单片刺网对黄鲷的最小网目尺寸为72 mm。  相似文献   

18.
田学模  曲学忠 《海洋渔业》1990,12(4):152-154
<正> 对虾流网网目尺寸与虾体尺度之间的关系,是对虾流网捕虾理论与网具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这是因为对虾流网网目尺寸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其所捕对虾的体长组成和渔获效率,同时还涉及到对虾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所以正确地确定对虾流网网目尺寸,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是必要的,而且在实际生产中也有其重要意义。有关刺网网目尺寸与鱼体尺度间关系的问题,国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与论述。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探求与确定鱼体大小与捕捞它的最适网目尺寸间的关系,即以某种鱼类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鱼苗养殖中,不同个体之间生长速度差异很大,需要及时将大量不同规格的鱼苗分池饲养,生产上通常使用鱼筛或渔网进行分选。体宽小于筛栅间距或者鱼体横截面小于网目的个体,能穿过鱼筛或渔网,较大的个体则留在鱼筛或渔网内,一般需要使用多个规格不同的鱼筛或渔网筛选出各种大小的鱼苗。由于鱼体较柔软,鱼体横截面上有鳍或硬刺,在通过筛网时一部分鱼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挤伤、纠缠而死亡,造成较大  相似文献   

20.
该报告简述了Ti鱼深水层流多具结构及特点。在Ti鱼挂网的基础上,研制出60.00m×5.06-21.8mmTi鱼深水层流刺网具。在两只29.4kW渔船上进行了两年生产试验,生产171流次,捕Ti528余吨,纯益14万元;与原型网对比,产量提高90%左右;推广10只渔船,捕Ti963余吨,纯益21万元,取得较好的捕捞与经济效果。并简述了黄海北部产卵Ti鱼生物学特性;得出了网目尺寸与鱼体叉长、体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