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提高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的效益,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牵头组建的浙江省黑木耳协作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黑木耳菌棒成品率和产量影响的试验。具体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黑木耳916菌株,由浙江省开化县农科所菌种厂提供。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浙江省食用菌的主栽品种, 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人工代料栽培,本文综述浙江省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品种的选择,培养料的配方、栽培季节、刺孔催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形成了浙江省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共同探索创新技术,推动南方黑木耳袋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便是我国南方最著名的黑木耳、茯苓、竹荪和香菇的主产区,也是全国食用菌科技开发的示范基地。其中,长裙竹荪、黑木耳则是浙江省最早销往海外的食用菌产品。  相似文献   

4.
袋栽黑木耳刺孔催耳芽技术关系到黑木耳的质量、产量与效益,是袋栽黑木耳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刺孔催耳芽技术,促进袋栽黑木耳稳产、高产、优质,在浙江省农科院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刺孔催耳芽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开化黑木耳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秀法  陈哲贤 《食用菌》2002,24(5):13-13
“开化黑木耳”是浙江省开化县农科所于1986年从本县原始次森林中采集,经驯化、提纯、复壮而获得的新菌株。该品种经十多年不同区域多点试种、拮抗试验、酶谱检测、理化指标检测,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年24次会议认定通过的黑木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高效的优点,现已成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区的黑木耳主栽品种。《开化黑木耳》系列省级地方标准(DB33/243.1~3-1999)已于 1999年6月25日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同年8月25日开始实施。现将开化黑木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 菌丝生长粗壮、洁白,萌发力强,定植、生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代料栽培黑木耳以其生产周期短、收益高等优点在浙江省得到快速发展。在栽培过程中,刺孔出耳是代料黑木耳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刺孔方式对代料黑木耳的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开化县段木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但随着国家生态保护力度的日益加大,耳材资源日渐缩减,已成为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更好地发掘耳材资源,促进黑木耳产业科学持续发展,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开展段木黑木耳不同树种的栽培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蔬菜》2008,(6):41
近日,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菇农享受到了黑木耳丰收的喜悦。黑木耳性喜阴,以往都是秋季接种。冬季上市,经过农业科技人员两年来的研究开发,耐高温的黑木耳新品种培育成功。炎炎夏日里人们也能吃上新鲜黑木耳。“高温”黑木耳个头大,耳厚,667m^2产量比原来高60%,价格高出两倍多。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云和县是全国食用菌生产的主产区,素有"黑木耳之乡"的美称,是黑木耳进出口的主要集散地。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科技人员深入研究和探索,袋料黑木耳栽培的主要难点问题得以攻克,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成为我县继袋料香菇后的又一新产业、食用菌业的新亮点。在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之际,许多耳农对黑木耳生理、生态要求缺乏应有的了解,对黑木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营养丰富,兼具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我国黑木耳产量居世界之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由于林木资源的相对短缺,椴木栽培食用菌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利用杂木屑、麸皮、棉籽壳等农副产品资源进行代料栽培,已成为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新途径。黑木耳916为浙江省主要黑木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是油茶主产区,每年有大量的油茶蒲资源被遗弃,未很好地加以利用,而黑木耳代料栽培需要大量木质纤维资源,为了能利用油茶蒲栽培黑木耳,2014年~2016年开展不同配方栽培黑木耳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以30%~40%的油茶蒲代替部分杂木屑栽培黑木耳,黑木耳产量稍低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为利用油茶蒲栽培黑木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LSOI菌株的驯化与栽培(浙江省丽水地区食用菌开发研究所)(丽水师专化学系323000)吴锡鹏,黄云坚笔者从野生黑木耳中分离、驯化出一株优良的黑木耳新品种,经菇农在生产中应用,表明该菌株是适合我区气候特征的优良菌株。(一)黑木耳LSOI菌株的获...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1月20日,来自阿克苏地区各县市的26名农技人员参加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举行的阿克苏黑木耳技术管理人员赴浙培训开班仪式,开始了为期12天的技术培训、实操训练和实地考察,以进一步提升黑木耳生产管理技术。此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持的省重大研发计划项目—边疆干旱地区利用林  相似文献   

15.
1仿生黑木耳,符合出口
  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是一个年产黑木耳菌种1200万袋,产品销及全国10多个省区的黑木耳基地,当地一批栽培户,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探索,终于解决了木屑黑木耳质量不如段木,难以出口的大难题。仿生黑木耳在光、热、水、气的调控方法上,既仿段木的出耳环境,使其所产黑木耳具有段木所产的全部外观特征;又仿段木栽培时的耳木形态特征,亦即制成人工耳木。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志龙家庭农场新昌黑木耳栽培基地为例,简述黑木耳简易设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其主要技术环节有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菌棒排场、出耳管理、采收、田间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来源黑木耳功能成分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测定了7种不同来源黑木耳的蛋白质、氨基酸、铁和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黑木耳蛋白质、氨基酸、铁和锌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甘肃陇南康县黑木耳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14.00mg/g,云南迪庆香格里拉黑木耳含量最低,为95.50mg/g;不同产地黑木耳氨基酸总量介于7.35~10.07g/100g之间,其中甘肃陇南康县黑木耳的总氨基酸最高,为10.07g/100g,其次为西藏亚东黑木耳,氨基酸含量为9.73g/100g,云南迪庆黑木耳氨基酸含量最低,为7.35g/100g;不同产地的黑木耳均含有丰富的铁、锌元素,含量分别在0.126±0.003~0.730±0.095mg/g、0.014±0.0005~0.040±0.001mg/g之间,其中浙江省龙泉市云和黑木耳铁含量最高,西藏亚东黑木耳锌含量最高。研究结果为黑木耳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浙江省南部的龙泉、云和、庆元等县农民兴起袋栽黑木耳的热潮。实践证明,袋栽黑木耳是山区农民科技致富的新兴产业。为推广与普及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技术,结合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提出如下要点,供作参考。1栽培季节黑木耳是中温型真菌,喜恒温多湿。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6~28℃;出耳温度及生长适温为16~24℃,最适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19.
《浙江食用菌》2010,(3):35-35
近日,浙江省兰溪市横溪镇梅坑村村民在蜀山食用菌合作社学习桑树枝条培育黑木耳技术。 授课的农技专家是浙江省农业厅的高级农艺师陈青。他围绕桑树枝条破碎、菌种培育、种植管理,结合各地利用桑树枝条培育黑木耳成功的实例图片进行详细讲解指导。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棒式栽培技术于2004年通过有关专家技术鉴定,具有多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包括探明了最佳的栽培季节,确立了刺孔供氧催耳芽技术及应用黑木耳段木栽培的微喷技术等。黑木耳棒式栽培投资少,周期短,省料省工,容易推广。2005年开始该技术在浙江省丽水市许多地方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