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野生鸭茅生育特性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燕  张新全  曾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68-5371
[目的]系统研究野生鸭茅生长发育特性。[方法]对从我国野生鸭茅主要分布区和国外收集的35份野生鸭茅种质的生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早熟型在拔节期前后进入生长高峰期,日均增长速度最快为1.93 cm/d,生育期为249 d,营养、生殖生长期分别为199、50 d;缓慢生长型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生长速度都极为缓慢,在试验区只有营养生长,而无生殖生长;晚熟型在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为289 d,营养、生殖生长分别需251和38 d;中熟型介于早、晚熟型之间;早熟型具有营养生长期比中、晚熟型短,而生殖生长期比中、晚熟型长的特点,前者开花~成熟期要比后两者分别长9和13 d;晚熟型成熟期株高显著高于早、中熟型。[结论]野生鸭茅种质生育特性呈现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2.
孙丽  苗宁  金志成  徐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80+15728
[目的]为了正确选择、应用有机肥。[方法]研究了蓝莓种植中施用兔子粪对蓝莓植株的生长及土壤pH的影响,研究施用豆饼对蓝莓果直径、质量、糖度的影响,同时研究施用液体有机肥对蓝莓花芽数量的影响。[结果]兔子粪可以促进蓝莓树枝条长度和宽度的增加,改善土壤pH;施用豆饼可以促进果实膨大,提高蓝莓果的产量和质量;施用液体有机肥具有增加花芽的效果。[结论]蓝莓行业中有机肥的应用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野生笃斯越桔适生生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  王恩久  刘春起  邱宏  王占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14-18716
[目的]考察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桔的适宜生境。[方法]根据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桔生物学特性及生境条件,利用数量化Ⅰ方法,通过对影响野生笃斯越桔株高生长和平均单株产量的8个环境因子的分析,研究野生笃斯越桔的适宜生境。[结果]影响野生笃斯越桔株高生长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全氮含量、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A层厚度;影响野生笃斯越桔平均单株产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含水量、A层厚度。样地聚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样地可分为3种类型,以样地平均株高及平均单株产量作为笃斯越桔适宜生境衡量指标,表明第1类样地的生境条件最适宜。[结论]该研究为笃斯越桔模拟自然栽培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淘米水对蓝莓土壤pH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丰富土壤pH调节物质。[方法]以木醋(稀释30倍液)为对照,比较不同用量的淘米水对蓝莓土壤pH、有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土壤中施用木醋后能降低土壤pH,但降低幅度较小,速度较慢,施用淘米水不仅能降低土壤的pH,而且见效快,绿色环保。其中淘米水用量1 200 mL处理的土壤在施用后90 d能使土壤pH降至蓝莓生长最适范围,同时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随pH降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随pH降低而分解加快,含量降低,有利于有机质营养的释放。[结论]淘米水是一种见效快、易于施用的蓝莓栽培土壤pH改良物质。  相似文献   

5.
土壤施用松针对越橘生长·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施用松针对越橘生长的效果,以获得更适合越橘生长的土壤改良物质。[方法]以1年生高从蓝莓品种M6组培苗为试材,采用田间实验,设8个处理,在越橘生长的土壤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松针和草炭,并加入0.5 kg/m3硫磺粉,对土壤进行改良,通过相关生理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它们对越橘生长、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松针结合硫磺粉能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松针+原土的土壤改良类型适合越橘生长,植株的高度、粗度、基生枝数和百叶干重都有明显的增加,松针+粪肥+原土的处理越橘表现出很好的长势,叶片氮、锰元素含量分别为20.40 g/kg和982 mg/kg。[结论]松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物质,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适用于越橘产业化栽培。  相似文献   

6.
陈雀民  陈晓群  任薇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22-6622,6626
[目的]蓝莓树种的引进,将进一步带动宁夏地区优质特色产业发展,对于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蓝莓对土壤pH的要求为≤4.5,而当地土壤为淡灰钙土,pH在8.41以上,全盐在1.68 g/kg以上。银川地区的饮用水pH一般≥8.18以上。利用当地的设施条件,通过栽培载体的创新、土壤酸化、水酸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来使得蓝莓在该地区正常生长。[结果]设施条件下,经过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创新使蓝莓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结论]以蓝莓为代表的"第3代黄金水果",在西部设施栽培通过关键技术上攻关与创新,在土壤pH高的地区引种成功,推广前景远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8个蓝莓品种在天津地区的适应性。[方法]以引进的8个蓝莓品种为试材,从植株性状、结果枝类型、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丰产性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合理改良土壤的基础上以上几个品种均可以适应天津的自然气候,基本体现出品种自身的生长特性。B、D、E、F、G品种适应性强,口感佳,可作为鲜食品种在露地条件下种植;A、H品种成熟期早,果实品质优良适宜设施栽培,而C品种口感略酸可作为加工品种种植。[结论]为其它相近生态条件的地区开展蓝莓引进、选择和栽培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用醋在蓝莓生产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4年生"灿烂"兔眼蓝莓为对象,采用盆栽试验,以硫磺和硫酸钾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醋酸处理对蓝莓生长势及叶片全N、全P及全K含量的影响。[结果]每10kg基质施用35 m L食用醋蓝莓植株长势最好。施用硫磺和不同浓度的食用醋都能在5月将土壤pH降低至蓝莓生长发育最适的4.0~4.8范围,在最适范围内,蓝莓叶片N、P及K含量的差异不显著;硫酸钾调节土壤pH的效果不理想,在整个检测周期土壤pH均高于4.8,而相应处理蓝莓叶片的N、P及K含量也较低。同时,蓝莓叶片N、P及K的含量随不同的物候期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即先下降(5—7月)后上升(8—9月)再降低(10月)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蓝莓土壤改良、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的化学特性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化学特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明确白及栽培的适生土壤环境,为白及人工栽培的土壤环境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的微量元素有效态与化学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白及生长土壤的化学特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水平,并探讨影响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制约因素。[结果]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pH为7.65~7.99,有机质为26.86~280.58 g/kg,全氮为1.55~14.44g/kg,全磷为0.47~0.99 g/kg,全钾为1.89~19.52 g/kg;碱解氮为99~641 mg/kg,有效磷为2.40~18.75 mg/kg,速效钾为70~122 mg/kg;有效铜为0.45~1.70 mg/kg,有效锌为0.83~14.66 mg/kg,有效铁为11.80~119.85 mg/kg,有效锰为24.88~52.55mg/kg。[结论]适宜白及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碱性,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含量较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对土壤微量元素铜和锰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与土壤微量元素锌及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白及人工种植过程中,选择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丰富的土壤,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更有利于白及的生长及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在长白山东坡的延边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长白山西坡的通化地区、白山地区和吉林地区共调查24个点。对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株高、茎数、果实数、根数、根长、根粗等)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野生桔梗生长的地点多种多样,因而生长的土壤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农田土、森林腐殖土、砂石土以及岩石缝隙等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其中砂石土质的小山坡上生长较多。野生桔梗生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地头边的撂荒地、小灌木丛、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岩石缝隙等。总体上看,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或非常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太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地方太偏远、不易采挖而幸存。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现存的野生桔梗普遍比栽培桔梗瘦小,栽培桔梗性状表现均优于野生桔梗。[结论]调查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林下参根区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林下参健康发展和野山参资源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法对0(对照)、5、10、15、20、25年生林下参根区土壤的主要养分进行测定分析。I结果i林下参根区土壤不同层次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变化趋势均为袁层〉根层〉底层;随着参龄的增加,根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有增加趋势;除25年生土壤外,其他各年生含量都与对照间达显著差异,根层土壤全P含量与对照间达极显著差异,以25年生土壤含量最高,达0.183g/kg;不同参龄全K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层次含量基本保持一致,碱解N和有效K含量随参龄增加含量呈递增趋势且低于对照,速效P含量则是随参龄增加有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对照;根层土壤pH值有升高趋势,25年生最高为6.36;对养分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N、碱解N、速效P以及有效K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全N和速效P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68和0.987。全N和有效态氮磷钾、pH值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参护育过程中,土壤养分供应充足,参根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野山参根区土壤无机元素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亚玉  孙海  宋晓霞  汪景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40-15341
[目的]为人参的改土施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野山参生长土壤的表层、根圈、底层及对照土壤的相应层次的26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生长野山参的根圈土壤多数无机元素含量比对照根层的含量有减少.以Ge减少的最多,约减少82.97%,其次为Li,减少了60.86%,V减少了45.00%,Ba减少了44.67%,K减少了41.47%,Ga减少了40.91%,而Se、Mg、Fe、Co、Be也都减少了30.00%以上。[结论]野山参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有选择地吸收一定量的无机元素来维持野山参特有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克隆繁殖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娟  朱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69-6470
[目的]揭示不同生境条件下南美蟛蜞菊的克隆繁殖能力和生态适应性,为探明南美蟛蜞菊的入侵能力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选取3个生境(潮州市东丽湖、慧如公园、泰佛殿)的蟛蜞菊植株,比较不同生境下土壤含水量与其克隆繁殖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土壤含水量对南美蟛蜞菊的克隆繁殖特性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越高,其克隆繁殖特性越强。南美蟛蜞菊克隆繁殖特性强弱在3个生境的顺序为:东丽湖(21%土壤含水量)>慧如公园(13%)>泰佛殿(3%),说明在含水量为21%的东丽湖地区,南美蟛蜞菊处于最佳生活状态,具有较长的根和基株匍匐茎,较短的间隔子,较高的克隆分株。[结论]土壤含水量对南美蟛蜞菊的克隆繁殖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瑞廷  张明礼  杨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19-10421
[目的]红壤中Be-7分布、含量的研究对示踪土壤侵蚀速率有重要意义,可为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通过Be-7示踪技术,对昆明地区红壤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Be-7剖面分布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Be-7主要分布于0~20 mm范围内,其中0~4、6~12 mm范围内Be-7含量较高。河漫滩、林地、耕地、荒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Be-7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类型的Be-7剖面分布不同。[结论]Be-7分布可能与土地植被覆盖率、土壤质地与机械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仲  苏立强  张信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67-10569
[目的]PTLF是杨树花发育的重要基因,可抑制杨树开花,解决杨树飞絮散粉污染环境的问题,并降低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的竞争。[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含PTLF基因的RNAi(RNAinterference)载体35S-PTLF-IR转化毛白杨。[结果]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初步验证10株阳性转化植株。[结论]对转基因毛白杨和野生型毛白杨组培苗进行高生长分析表明,前者生长速度、株高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