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牛爬卧综合症是高产奶牛的一种代谢疾病,在奶牛产犊时经常发生。多发生在第3—7胎年龄段,产后数天内多发,少数可能发生在分娩中。其特征临床症状是发生于产后,肌无力,瘫痪,昏迷。通过临床经验汇总,得出以下几个认识,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确切地说,母牛生产瘫痪主要是指母牛临产前孕畜截瘫、产后瘫痪、产后截瘫。孕畜截瘫多发生于产前1个月以内的孕牛;产后瘫痪多发生在产后12~72小时的产犊母牛;产后截瘫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难产助产的母牛、在产后才出现临床症状。母牛生产瘫痪是养牛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病之一,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全身肌肉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实践中,母牛卧倒不起表现为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症,须从病因上进行研究分析,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表现为生产瘫痪.但在奶牛分娩阶段有部分病例因代谢紊乱而出现瘫痪,特别是高产奶牛应注意非典型生产瘫痪或代谢瘫痪综合症,在对钙疗反应不明显时(表明不存在或不单纯存在低钙血症),须从多方面考虑产生这一综合症的原因.这种综合症可能由酮病、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脓毒性子宫炎、尿囊积水、胎血滞留等所引起.这些病症大部分是因分娩前后机体代谢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文阐述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母牛卧倒爬不起来.只能看成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决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兽医临床实践中。常会遇到母牛卧倒爬不起来这种病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产瘫痪。一般按生产瘫痪来加以治疗可痊愈。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显然不是生产瘫痪.其发病时间可在牛分娩前后。发病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伴有其他严重感染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用钙剂疗法无效或效果不明显,临床诊断难以确认.这就是“母牛卧倒不起”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母牛生产瘫痪又被称为产后产前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之后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不能正常站立,丧失知觉,四肢严重瘫痪,被称为乳热症或者低血钙症,是牛养殖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母牛生产瘫痪主要发生在饲养良好的高产牛群当中,尤其是生产胎次相对较高生产能力较强的母牛群发病率最高,常发生在3胎次~6胎次的母牛中,一般在顺产的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发生在产后的12h~48h之内该类疾病发生流行呈现地方流行或者散发流行,会造成牛群反复流行该种疾病并且存在遗传倾向。所以在进行疾病诊断过程中,一定要对病因进行有效的判别,明确具体的致病菌,然后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型疾病。该病多发生在产后3天之内,以第3—6胎的高产母牛为多。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大量泌乳,使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致使母牛丧失的钙  相似文献   

8.
乳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病,是由于高产母牛妊娠后期对钙的需求增加,为供给胎儿发育及产后排出大量初乳,而使血钙骤减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多发生于5~9岁的高产乳牛,以1~3天内昏迷丧失知觉、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消化道麻痹、体温下降和低血钙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母牛产后瘫痪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该病主要是在影响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机能而发生的。这与母牛产前的营养水平(特别是钙的摄入量),圈舍卫生、潮湿度、活动量以及生产时子宫的复位,胎衣的完整脱离,产道撕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牛的爬卧是由各种代谢、外伤、感染、变性和中毒性疾病所致。如果非治愈引起躺卧的基本病因,躺卧24 h后牛就会无法站立,由于压力对肌肉和神经的损害,可能会发展为所谓的"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的继发性爬卧病。1病因与病机在大多数情况下,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对钙治疗没有完全反应的并发症。难产后产犊瘫  相似文献   

11.
正1母猪产后瘫痪病因:产后瘫痪又称为乳热症、产后风,是母猪生产后易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母猪在生产前、后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若饲料单一则易造成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及钙、磷比例失调而发生本病。或因胎儿过多,后躯压力过大,也易引起瘫痪;产后母猪圈舍阴暗潮湿,加之贼风侵袭,易发生瘫痪。症状:母猪多在产后2~5日发病。表现为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钙血症为主要特征,或表现长期睡卧,食欲废绝,奶少或无奶,甚至拒哺。若强  相似文献   

12.
产后瘫痪是产后母牛由于急性低血钙引起的瘫痪,多发于5~8岁的高产母牛。临床以瘫痪、迅速伴发昏迷、知觉障碍为特征。1发病原因怀孕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善,饲草饲料单一,营养不足,缺乏钙、磷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或长期缺乏运动及光照造成畜体血钙量过低,营养不良、生化无源,久而久之,气血双亏,血循环滞缓,血不养筋而呈现肌酸肢麻,导致卧地不起而瘫痪。  相似文献   

13.
葛锋 《农家参谋》2008,(9):20-20
产后瘫痪多于产前瘫痪,特别是高产和体质较差的耕牛和母牛多发,多在产后1~6天发病,最急者产后1~3小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产前瘫痪在产前7~26天左右发病较多,有特殊病例在怀孕4~5个月发病。一般3~8岁的母牛多发,年龄越大,体质不良的母牛发病率越高,无明显的胎次差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晚冬早春两季多见。  相似文献   

14.
1前言 随着青海省贵南县奶产业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上奶牛的各种疾病也增多。奶牛的爬卧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此病是一种临床综合症,而不是单独的疾病,必须从本质上进行分析研究。临床上奶牛爬卧病的病例多数继发于围产期急病,包括代谢性生产瘫痪复合症、低磷酸盐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等。此外还有一些疾病也能引起奶牛的爬卧病,如肾上腺皮质活动过高或过低、脑水肿、蛋白尿、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肌肉变性和物理损伤以及其他一些疾病。  相似文献   

15.
母牛产后瘫痪是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呈散发性,但部分饲养管理薄弱的牛场发病率可高达20%~30%,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妥当,60%~70%的患病牛最终或因身体机能不可逆损伤被淘汰,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诊疗护理及预防措施,旨在尽量避免或控制本病在牛养殖生产实际中的发生发展,降低养殖场...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来,养牛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些农户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但是母牛的产后瘫痪,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1发病原因引起发病的原因有营养方面的、管理方面的、助产方面的、疾病方面的等诸多原因引起,母牛产后瘫痪是产后1~3d,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于年龄5~9岁的母牛,病牛是由于血钙调节机能失调,母牛在高钙饲养条件下甲状旁腺的机  相似文献   

17.
怀孕母牛产后血钙磷降低供给不足,会引起急性产后瘫痪;因疾病导致胎衣不下引起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病程较长恢复慢。引起上述疾病的病因主要怀孕期间特别是后期营养缺乏,饲草料供给不足管理不当,造成奶牛产后瘫痪和胎衣不下及子宫内膜炎,文章探讨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2年4月某养牛专业户饲养的牛产后发生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观察,确诊为母牛的产后瘫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观察某养牛场有2头奶牛分娩后1~2d发生瘫痪。开始时病牛呈爬卧姿势,头颈向一侧弯扭,意识抑制、闭目昏睡、瞳孔散大、对光反映迟钝、四肢肌肉强直,之后呈现无力状态不能起  相似文献   

19.
<正>母牛产后瘫痪也叫生产瘫痪,或乳热证。是5~9岁母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舌、咽、肠道麻痹,四肢瘫痪,知觉丧失及体温下降为特征的常见多发性产科疾病。1发病原因1.1日粮搭配不当常见的是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钙和磷是构成牛骨骼的主要矿物质元素,来源于日粮。如果日粮搭配不合理,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或维生素D含量不足,就不能从血液和间质中源源不断的获取,即会妨碍吸收,引起牛的蹄叶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福建省龙岩市畜牧兽医站于风洋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产后风、乳热症,主要原因是母牛产前营养不良、缺乏钙磷、产犊时间太长、失血过多、气血两亏所致。奶牛产后瘫痪的病例大多数发生在黑白花奶牛及其高代杂交的母牛,高产奶牛多发生在第3~6胎。一般在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