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不同抗性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的田间群体动态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胸囊的孵化不依赖于寄主根分泌物,在侵染的中后期感病品种根内线虫总数是抗性品种的3-10倍,抗性品种的抗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时期,即出苗13-16d和出苗27d,有的品种(如磨石豆)根内龄幼虫到三龄幼虫阶段死亡率更高,但多数抗性品种中从三龄幼虫发育到四龄幼虫阶段的抑制强于从二龄幼虫阶段的抑制,仅有少数抗性品种在四龄幼虫发育到成虫阶段的表现良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1991~1992年,利用植物根系染色技术,监测侵入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线虫数量的研究,发现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侵入数量与大豆的抗病性无关,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的石蜡切片技术,对线虫侵入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的组织学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线虫二龄幼虫侵入抗感大豆品种根内以后都能形成合胞体,但在抗病品种根内合胞体逐渐消失,并形成坏死细胞,感病品种根上合胞体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 5个生理小种的大豆灰斑病菌接种抗性不同的 6个大豆品种 ,并设置相应的对照 ,分别测定了接种不同时间的大豆叶片中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正常生长情况下 ,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 ;大豆灰斑病菌可诱导大豆几丁质酶 ,特别是内切酶的产生 ,而外切酶产生的量少或对其诱导的效果不明显 ;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几丁质内切酶和外切酶的活性均呈正相关关系。接种灰斑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种的大豆叶片中几丁质酶活性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抗性鉴定是开展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本研究针对抗性鉴定过程中调控小环境提高大豆胞囊线虫接种效率,建立一种可提高实验重复性的抗性鉴定方法,为开展抗性资源筛选、培育抗病品种、鉴定大豆种植区感染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在抗性鉴定容器底部铺设4 cm高底滤网,并加0.3~0.5 cm深的水,利用水分蒸发保持大豆胞囊线虫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并降低由于光照引起的局部高温;将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后的虫卵用于接种,将传统的一次接种改为间隔24 h的两次接种,减小接种时所打孔的直径,增加虫卵与寄主的接触面积,以上改进保证接种的虫卵数量更精确,辅助虫卵孵化后尽快找到寄主并侵染。通过在待鉴定材料下面铺设底滤网和加水,待鉴定大豆植株的生长环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得到有效改善;通过纯化虫卵、多次接种及减小接种时虫卵与根系间孔直径方面的改进,提高了线虫侵染效率,使得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本研究报道的一种基于调控小环境提高实验重复性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可用于大豆胞囊线虫病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选取花生品种群育54和蓬莱一窝猴的种子,进行黄曲霉菌接种和不同浓度水杨酸溶液的诱导处理,测定两个品种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诱导处理后,两个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群育54酶活性水平提高幅度高于蓬莱一窝猴。几丁质酶活性在黄曲霉菌侵染后192h仍呈上升趋势;水杨酸处理后72h达到峰值。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花生种子几丁质酶活性诱导效果有较大差别1,.0mmol/L水杨酸溶液诱导处理酶活性水平提高最为明显。经诱导处理后几丁质内切酶活性明显高于几丁质外切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的,是我国东北、华北等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根系染病后,线虫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土传病害加重,还可造成根腐.  相似文献   

8.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的,是我国东北、华北等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根系染病后,线虫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土传病害加重,还可造成根腐。胞囊线虫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危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达50%,甚至颗粒无收。我国大豆根腐病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和内蒙以及西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早期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索大豆的抗病机制。【方法】以抗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Glycine max)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大豆胞囊线虫诱导大豆根部早期表达的SSH-cDNA 文库,并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获得28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经 CAP3 软件聚类拼接,得到166个unique EST,在GenBank进行Blastn与Blastx同源比对,有119条EST与已知蛋白或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占全部EST的83%,已知基因功能的EST涉及信号识别和传导、能量与物质新陈代谢、膜及转运、木质素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抗病防御、细胞保护和转录调控。【结论】本研究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早期发现了表达频率较高的基因如过氧化氢酶、泛肽素、几丁质酶、脂肪氧合酶、水通道蛋白、成熟调控蛋白、金属硫蛋白、脂膜嵌入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并推测这些基因在大豆与胞囊线虫的非亲和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给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损失。大豆抗性品种选育是其防治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文章拟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候选基因Rhg1,通过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CAMBIA3301/Rhg1,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方法转化大豆东农50。PCR检测草丁膦抗性植株,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了大豆基因组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在胞囊线虫的侵蚀下,转基因植株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而丙二醛含量低于野生型植株。研究证实了Rhg1为大豆胞囊线虫的主抗基因,同时为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子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引起大豆根系发育受阻和群体产量严重下降。为了进一步研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分化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基因和分子机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研究及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朱英波  史凤玉  李建英  龙茹  武云鹏  乔亚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7-21078,21081
[目的]鉴定野生大豆内生芽孢杆菌BHL3501并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鉴定了从野生大豆根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具有杀线虫活力的内生细菌BHL3501,并研究了BHL3501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力的影响。[结果]BHL3501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发酵原液处理24h后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8.3%;10倍稀释液处理下相对抑制率为79.5%,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发酵原液处理24 h后,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1%,各稀释浓度处理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结论]BHL3501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其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大豆U-box型E3泛素连接酶介导植物抗病性的机理,以抗胞囊线虫品种灰皮支黑豆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GmPUB24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接种大豆胞囊线虫,进行诱导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mPUB24基因CDS总长1 254 bp,编码41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6.78 ku。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GmPUB24编码的蛋白质含有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β折叠,α螺旋占比最高为58.9%,为亲水蛋白质且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蛋白质系统进化树表明,其与野生大豆亲缘性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其定位于细胞质中。GmPUB24基因上游1 500 bp启动子区含有CGTCA-motif、TGACG-motif等响应抗病通路的作用元件,以及ABRE、WUN-motif、TATA-box等响应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结果显示,GmPUB24在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3 d持续上调表达,接种3 d时根部表达量为未接种线虫样本的6.14倍,表明GmPUB24基因可被大豆胞囊线虫诱导表达,可能参与大豆抵御胞囊线虫的过程。研究结果为阐明大豆U-box家族基因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A4发根农杆菌,对不同大豆品种的无菌苗采用针刺的方法对子叶节部位进行接种,诱导毛状根产生,测定毛状根中大豆苷元的含量。结果表明,以合丰35为受体材料,毛状根诱导率最高,为5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发根中大豆苷元的含量是正常无菌苗和大田幼苗根中含量的2倍。  相似文献   

15.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是一种快捷、高效地揭示基因组信息的方法.本文对EST概念、技术原理及其在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EST在大豆基因组研究和抗孢囊线虫大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豆胞囊线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黑龙江、山东和山西4省6个地点采集大豆胞囊线虫标本,制成雌虫、雄虫、胞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永久封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了形态学的系统观察及电镜扫描,并与日本、美国的大豆胞囊线虫做了形态学比较。我国4省6个地点的大豆胞囊线虫的各个虫态的形态基本相同,与日本、美国的资料基本一致,为同一个种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大豆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SCN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黄淮地区SCN发生普遍,通过对该地区育成大豆品种中抗SCN的基因型分析,为指导抗病品种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针对抗SCN主效位点Rhg1Rhg4开发的4个KASP标记,先对已知抗性表型的ZDD2315、中黄57、山西小黑豆等16份抗病材料和Willams、Lee等3份感病材料进行基因分型,验证所选用KASP标记的有效性;然后对黄淮海育成的豫豆系列、商豆系列、周豆系列等170份大豆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选择含有多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通过温室接种黄淮地区分布较广的2号、4号、5号以及强致病力小种X12,对这些品种进一步进行表型抗性鉴定。【结果】含Rhg1-2(CC) 和Rhg1-5(CC) 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5份和6份,含Rhg4-3(TT) 和Rhg4-5(CC) 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6份和7份。同时含2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有6份,分别为:开豆4号、商豆1201、鲁0305-2、漯4903、潍豆12和潍豆91861,占所检测品种的3.53%。通过接种鉴定,发现这6个品种对2号、4号、X12号小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而鲁0305-2和潍豆91861对5号小种表现高抗(FI分别为(10.00±0.48)和(7.00±0.63)),商豆1201对5号小种表现抗病(FI=(26.20±0.91)),开豆4号、漯4903和潍豆12 对5号小种表现感病或高感(FI分别为(35.00±2.48)、(64.80±3.91)和(58.20±2.19))。【结论】黄淮育成品种中,含Rhg1Rhg4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偏少,育种中应注重优异等位变异位点的引入,结合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情况,培育兼抗多个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这些KASP标记可用于中国大豆资源表型鉴定、抗源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胞囊线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细菌是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利用有益细菌菌株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土传微生物病害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对部分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原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效果不明显;获得了7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在田间筛选过程中,从1069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4株菌株,这些菌株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表现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大豆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包括野生大豆考察和搜集。考察了山西省7个地区51个县市,搜集到野生大豆542份,均编目入国家品种资源库。栽培大豆经征集、观察、记载、整理、保存、编目入库2 272份,数量之多,居全国首位。经品质、抗逆性、抗病性鉴定,筛选出许多优异资源,如脂肪含量高达23%~24%,蛋白质含量45%~48%;耐旱、耐盐、耐酸雨;抗大豆花叶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病。通过大豆品种资源的种内和种间杂交,探讨了其遗传变异规律,创造出84个栽培大豆新品系,其中,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的8个新品系,被国内20多个科研生产单位利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野生大豆创新出110个中间材料,可作饲草在汾河两岸种植,也可作纳豆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0.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豆胞囊线虫毒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经济、高效、环保的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方法,以轮作过程中对大豆胞囊线虫毒杀效果明显的亚麻、大麻、蓖麻、万寿菊4种植物为试材,研究其根水提取物和根、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和线虫室内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亚麻根提取物具有促进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作用,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毒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亚麻根水提取物干粉:水比例为1:1和亚麻根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OO‰和2.00%o时可以全部杀死大豆胞囊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