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公,樟子松成活率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仅公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西地区樟子松、红松、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的广泛调查,对3 个树种的具体表现做了综合评价。认为樟子松可大量发展,油松应适度发展,红松应慎重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木兰围场陡坡地段油松与樟子松造林存活率与生长状况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种林分中油松存活率较高,达93.01%,樟子松存活率为86.34%,二者的存活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2)樟子松人工林的平均地径较大,达5.51cm,而油松人工林地径较小,为4.82cm;(3)樟子松人工林的平均树高较大,达182cm,而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较小,为161cm。木兰围场陡坡地段环境更有利于樟子松的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密度、生长指标的测定及覆盖对其1年生幼苗越冬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种松树人工林更新方式主要为林隙翌新和林缘更新,赤松有林下更新。降水量的大小显著影响天然更新密度和越冬保存率,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更新密度大、越冬保存率高。试验地内1年生幼苗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樟子松〉油松;自然越冬保存率大小为油松〉赤松〉樟子松。围封区内自然越冬存活下来的2年生以上幼树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油松〉樟子松。7年生林缘天然更新3树种生长指标大小分别为树高——赤松〉油松〉樟子松,地径——油松〉樟子松〉赤松,侧枝数和枝条总生长量——油松〉赤松〉樟子松。1年生幼苗经覆盖后越冬保存率远高于未覆盖的,因此应采取覆盖等人工促进措施,保证樟子松、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红松、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及次生林皆伐迹地上红松幼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松迹地上更新的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幼林生长缓慢,土壤养分含量低;次生林和油松迹地上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0%以上,幼林生长快,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落叶松迹地上红松也能正常生长。指出营建红松速生丰产林,应以次生林皆伐迹地为其最佳宜林地。红松采伐迹地不应继续营造红松,应以改善林地条件、恢复其生产力为目的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14年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75 454hm~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6县区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树高、胸径生长均优于同龄油松人工林,不同基质(盖沙黄土地和沙地)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均适宜樟子松的栽植;栽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影响明显,在树高、胸径和冠幅各指标相间差异性显著,合理稀植更有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发育;丘间地、平缓沙地更适宜于樟子松的生长,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对樟子松胸径、冠幅的生长影响较树高显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林多,结构单一,自然更新困难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3年生红松苗和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选用牡丹江东京城17年生红松人工林中生长优异的林木,在树冠上中部的侧枝采取接穗,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接穗当年生长量樟子松砧木高于红松砧木。  相似文献   

8.
目前,油松受松干蚧危害严重,现已蔓延到沈阳一带;红松材质虽佳,但分布有局限性,大多分布在本溪、抚顺、丹东等地区;樟子松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又不受松干蚧危害的特性,自一九五五年引入我省,在我区栽培表现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我区安家落户。本试验依据樟子松上述特性,用樟子松做砧木嫁接红松,扩大红松栽培地域;用油松做砧木嫁接樟子松,提高其抗性,同时也加快樟子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毛乌素沙地沙漠研究中心樟子松、油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选取可能影响其生长的气候因子并运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樟子松和油松高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樟子松树高生长量的主导气候因子依次是前一年的降雨量、≥10℃积温、年蒸发量;影响油松生长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前一年降雨量与当年降雨量;该区樟子松的生长表现明显好于油松,并且在干旱年份表现出更强的抗旱特性,所以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更适合樟子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一、分布及危害特点松毛虫分布在通辽市的奈曼旗、科左后旗、库伦旗,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和红松人工林。据调查,近5年内通辽市平均每年发生松毛虫面积达24万亩左右,重度发生达8—10万余亩。该虫大发生时可把全株针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生长衰弱,幼树连年遭受严重为害时,常引起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11.
对辽宁省章古台固沙造林研究所的油松、樟子松、赤松人工林木材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的测定表明,油松和赤松直径生长旺盛期约为17a,樟子松直径生长旺盛期短于油松和赤松,但樟子松17a后的直径生长高于油松和赤松;3树种的未成熟材范围均大于20a,油松和赤松未成熟材范围基本相等,油松略大于樟子松;三者管胞长度在距离髓心第1~8年轮间基本相等,从距离髓心的第9年轮起,樟子松管胞长度小于油松和赤松;3树种管胞长度在距离地面0.2m高度处出现最小值,油松管胞长度在树干轴向呈“短-长-短”的变化模式,在距地面6m处管胞长度再度出现变短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分析了砧木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赤松均可作为砧木嫁接红松。采用单芽接穗好于多芽接穗;适时早接有利于接穗木质化程度的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处理组合为A1B1C1,即砧木为樟子松、4月中旬嫁接、芽端楔接法的组合,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次生裸地天然更新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次生裸地天然更新生长的樟子松更新幼苗、幼树进行生长模拟和预测,并和人工林樟子松苗的生长相比较对照。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气候相似性原则、天然更新苗的实物证据方面,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客观事实。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球果中平均含种子12. 3个,平均千粒重为9. 6 g,平均发芽率为87. 0%。天然更新有群团状簇生林缘或路边更新,群团状簇生林隙更新以及散生苗林下更新3种类型。3个典型调查样地中,能够明显确定生长年龄的天然更新苗年龄为5~8年,并且随着年龄增加,更新苗年生长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早期营造的樟子松人工林不仅结实能力良好,而且能够完成天然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5.
草灌净是北京兴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林地和非耕地除草剂。经我们在北京市和吉林省长春市第一育苗场的试验表明,草灌净是桧柏、樟子松、云杉、油松和红松苗圃优良的苗后除草剂。在桧柏、樟子松、云杉、油松和红松苗圃,每公顷用草灌净90-120克(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实用技术》2021,(9):74-76
在辽宁省锦州等地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砧木,红松为接穗,进行异砧嫁接红松试验。对各试验地红松、油松物候特征,异砧嫁接初期情况及嫁接后15 a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油松在几个主要物候指标中具备一定的匹配性。异砧嫁接成活率在7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异砧嫁接红松林分生长、结实均好于未嫁接红松。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w-ang,et,sung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为害樟子松人工林及天然林。1984年笔者在吉林省蛟河县吉林林学院实验林场发现红松人工林被该虫为害。鉴于该虫为害红松在国内尚无记述,现将三年来的调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松树针叶营养成分高,且东北地区松树资源丰富,利用广泛,作为营养膳食保健品等如松针酒等,也可作为农业畜牧的饲料来源之一,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提取并测定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油松、樟子松和红松针叶的营养成分,探讨三种松树针叶作为医药资源和畜牧饲料的开发前景。实验测定松树针叶中的Vit C、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综合分析。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Vit C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油松针叶的Vit C含量最多,红松次之,樟子松最少。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均为油松针叶,樟子松次之,红松最少。这表明油松针叶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三种松树针叶含量最多、红松次之,樟子松最少。  相似文献   

19.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湿润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对辽东、辽南、辽西、辽北的气象因子和红松人工林的生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和北部湿润度偏大,西部和南部湿润度偏小。湿润度在0.7以上的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生长旺盛,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势都最佳;湿润度在0.5左右的辽南、辽北地区,红松人工林能正常生长;湿润度在0.3左右的辽西地区,红松生长不良,保存率50%左右,不宜发展红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