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期播种移栽试验研究了穗期高温对协优315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播栽期的穗期(颖花分化至齐穗期)遇到极端的高气温时段(日均温32℃以上,日最高气温平均37℃以上),协优315的产量均比对照汕优63低;第4~7播栽期穗期气温逐渐降低,协优315的产量均超过对照汕优63.结实率差异,尤其是穗下部籽粒的结实率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协优315穗期对高温的反应比汕优63敏感,易受高温影响而导致结实率和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超级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及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5个超级杂交稻组合和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从4月20日到6月20日的7个播期,研究超级杂交稻组合的生育特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两优培九、P88S/0293、协优9308、协优9320的生育期显著长于汕优63,适宜作一季稻栽培;国稻1号的生育期与汕优63相近,可作一季稻或双季晚稻栽培;两优培九、P88S/0293、国稻1号表现较强的感温性,协优9308和协优9320还表现一定的感光性,协优9320和协优9308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国稻1号较短;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明显的穗重优势,表现穗大粒多;协优9308和协优9320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在适宜条件下,5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优势明显;产量≥10.5 t/hm2的平均穗粒结构是:有效穗222.93万/hm2,每穗总粒数216.15粒,结实率83.75%,千粒重27.42 g。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对结实率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7个杂交水稻组合及其恢复系为材料,以汕优63作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研究了杂交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对结实率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扬花期高于32℃的日均温能引起结实率明显下降,供试组合在高温下结实率的稳定性依次为:汕优63、Ⅱ优838、陆两优106>丝优63、金优725、汕优桂99>Ⅰ优198、两优培九;杂交水稻耐高温能力与其父本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37℃高温处理下,杂交水稻叶片中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降低,耐热性较强的组合在高温胁迫下累积可溶性糖的能力较强,而MDA和Car含量的变幅相对较小,这3种指标可以作为水稻耐热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两系法杂交稻亚优2号、w6154s/cy85~41、w6154s/特育和光优6063进行栽培表明,两系法杂交稻与对照组合汕优63相比,成熟时生物产量平均比对照高11.3%,单位面积总颖花数比汕优63多9.0~51.6%;全生育期平均比对照短4.7天;灌浆期平均比汕优63长6天。在栽培技术上要适当早播;加强后期管理,延长功能叶寿命;拉库促源,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5.
汕优多系一号是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多恢一号组配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在抗性、品质、产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汕优63。1994~1995年连续两年参加宁德地区中晚稻杂优组区试,表现丰产性好,株型适中,株叶形态较好,分蘖力较强,苗期耐寒性较好,早生快发,适应性强抽穗整齐、熟期转色好、穗长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较抗稻瘟病。一、主要特征特性1.产量1994~1995年参加宁德地区中稻杂优组区试,两年平均占产49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7%,最高亩产达660kg。据两年区试统计表明,汕优多系一号属穗粒兼顾型组合,株…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水稻幼苗类囊体膜脂肪酸组分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设10℃低温和25℃常温对照两个处理,研究了夜间低温对幼苗类囊体膜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低温处理后,两个组合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但两优培九下降幅度较小。两个组合的低温处理组脂肪酸组分中的16:0和18:0含量下降,常温对照组的下降幅度较小;而低温处理组脂肪酸组分中的18:1、18:2和18:3含量均上升。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优培九不饱和度整体上比汕优63小。低温处理下,两个组合的MDA和超氧阴离子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但两优培九MDA含量上升幅度远远比汕优63小。由结果可知,两优培九在苗期对低温不敏感,抗冷性较强。夜间低温引起叶片的类囊体膜膜脂过氧化加剧,脂肪酸不饱和度上升,这两方面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都与杂交稻的冷适应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部认定的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3个省级主推超级杂交稻组合、2个苗头超级杂交稻组合和普通高产杂交稻汕优63(对照)为材料,研究了超级杂交稻在长江流域7个生态试验点的产量稳定性.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红莲优6号、C两优87和Y两优1号4个组合表现超高产且在各试验点产量稳定性较高,结实率高而稳定,在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其它组合则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表现较高的产量和结实率.对超级杂交稻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灌浆期水稻剑叶光合色素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阐明新型超级杂交稻两优122在灌浆期间对低温的抗性,以汕优63作对照,在25℃/15℃和25℃/20℃(昼/夜平均温度)两种温度条件下,研究了两个组合的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类囊体膜脂肪酸组分及抗氧化系统部分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使水稻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昼夜温差的加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含量都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下降,同时,两个品种的类囊体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都有所上升。两优122的所有指标变化幅度都较对照汕优63要小,但在量上都较汕优63高,这可能意味着两优122在灌浆期较汕优63耐低温。  相似文献   

9.
两优2163是福建省稻麦研究所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SE21S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1999年通过省区域试验,2000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米质优,生育期理想,产量有保证,在市场对米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它是一个较理想的晚杂组合。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省晚籼两系组区试,平均产量49396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050%;1999年续试,平均产量3798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减产027%。两年产量与汕优63均无显著差异。1998年在长乐市鹤上镇试种示范,实割测产,平均5373kg/667m2,比汕优63增产407kg…  相似文献   

10.
以汕优63为对照,对4个C两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生育后期剑叶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净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分析。C两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比汕优63高16.7%~20.2%。C两优系列杂交稻组合在生育后期剑叶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较低;SOD和POD活性齐穗7d后显著高于对照且下降速率缓慢;剑叶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值和qP值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但高于对照,而qN值则随生育进程呈增加趋势,且低于对照;生育后期剑叶净光合速率高。C两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生育后期剑叶衰老缓慢,光合生产能力较强,可能是其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