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科学的田间管理1.1合理灌溉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初期深水灌溉,水层5cm左右,严防脱水,返青后2~3cm水层,有效分蘖前以浅为主,提高地、水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对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 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 cm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边作晚稻处于插种、返青至分蘖盛期.连作晚稻尽可能在7月底8月韧插种完毕.农事重点是水分管理、施分蘖肥和病虫草害防治三大块内容。返青期保持3厘米水层,返青至分蘖盛期,浅水灌溉,至田间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左右时,排水搁田.  相似文献   

4.
水稻应变式肥水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 《农家顾问》2010,(2):32-32
水稻应变式肥水管理技术是指秧苗移栽后,田面保持薄水层(10~30毫米)返青活苗,分蘖前3-5天灌1次薄层水(10~20毫米);当每套顷苗数达到270万~300万时,晒田7~10天;晒田后复水,拔节至抽德始期浅水勤灌,保持干干湿湿,每次灌溉的水层为20~30毫米.侍落干后再进行下次灌水.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09,(7):30-31
连作晚稻处于插种、返青至分蘖盛期。连作晚稻尽可能在7月底8月初插种完毕。农事重点是水分管理、施分蘖肥和病虫草害防治三大块内容。返青期保持3厘米水层,返青至分蘖盛期,浅水灌溉,至田间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左右时,排水搁田。结合除草早施、重施分蘖肥,倒二叶露尖时根据苗情适施保花肥。  相似文献   

6.
二晚不妨试试薄露灌溉薄露灌溉是浅水与露田反复交替,使田面有一半左右时间接触空气,而土壤保持湿润。这种灌溉方式协调了水分和氧气的矛盾,改善根部生长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增加营养和水分的吸收;秧苗返青快、分蘖早,增加了有效分蘖;田间湿度降低,抑制了病菌传播...  相似文献   

7.
<正>1.科学管水:要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浅水移栽返青,栽秧时水要浅,不浮秧,立苗快;湿润促分蘖,适当保持田面湿润,利于分蘖早发;够苗晒田,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晒田的程度应达到田中不陷脚,四周麻丝裂,黄根深扎下,新根多露白。晒田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田情、苗情而定,对长势旺盛,泥脚田、冷浸田,底肥足的田应重晒,反之则轻晒,对于生长势弱或特别瘦的田则凉一凉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8.
亦称浅水勤灌。这种灌溉方法以阶段浅水层灌溉为主,一次烤田,多次落干。总结实践经验,浅水灌溉各生育期的灌水技术可概括为“浅水插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断水长粗、足水长穗、小水灌浆、干湿长粒”。二、浅湿灌溉浅湿灌溉是以浅水和湿润相结合的一种灌溉形式,是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群众也易接受的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其技术要点是水稻移栽后到分蘖初期,对水分敏感的孕穗、抽穗阶段,一般保持浅水为主,即灌溉水的上限不超过30毫米~40毫米,下限保持田面湿润状态,其他生育期又以湿润为主,每次灌以20毫米~30毫米浅水层,待…  相似文献   

9.
(续第1期) 5.水分管理有机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要求符合GB5080DE规定),绝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并做到单排单灌.一定要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块,必须用井水灌溉,要设晒水池,提高水温.在水层管理上,要以浅水为主,以水增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活秆成熟.  相似文献   

10.
正处暑时节,晚稻正处于田间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时期,需要加强管理。进入分蘖期的水稻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迟施分蘖肥,抛秧后13~14天,亩施尿素5~7公斤、氯化钾5~6公斤。浅水分蘖,抛插后3~5天施用除草剂,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90%时排水晒田,但不要重晒。1.湿润灌溉:1.湿润灌溉:水稻抽穗扬花期是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不能缺  相似文献   

11.
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水稻插秧后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早发,主要落实以下几项技术措施:一是加强水浆管理:水稻大苗移栽田,栽后宜采用深水活棵、浅水分蘖的灌溉方式,确保秧苗早活棵、早发分蘖。直播田要在播种后及时灌一次跑马水.确保早出苗、早齐苗,同时要清理、配套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在2叶1心期建立浅水层促进早分蘖。二是早施分蘖肥:在水稻返青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7.5kg。在第一次追肥后7~10d,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1.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较大损伤,吸水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间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少,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不敷出。轻则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  相似文献   

13.
合理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1、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少,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不敷出.  相似文献   

14.
1.节水灌溉移栽至返青期,灌水3~5厘米,缓苗促蘖.分蘖开始至分蘖盛期,以浅、湿为主,即前水不见后水,每隔2~4天灌1次浅水,田面保持2~3厘米水层,土壤0~5厘米表层保持水分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5.
水稻大田群体晒田时期在距拔节期20d左右的6月中旬分蘖高峰期,气象因子初步分析, 6月15日左右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为晒田始期临界点,以晒田至复水期(各处理均晒田7d)时段内平均积温166.5±4.48℃,日均23.8±0.61℃达到分蘖高峰期,其中以晒田前期是增加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关键时段;适宜晒田的茎蘖数以达到17--18万株/666.7㎡开始晒田;秧苗移栽大田至返青期,群体茎蘖数出现平均减蘖30%左右,以此权衡适宜移栽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秧苗期水分管理应及时补水。从播种到出苗,床面局部发干缺水时,要及时补浇水,2.5叶以后,随着棚内温度升高,秧苗需水量加大,要注意浇水,特别是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应重点注意浇水。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确定:当早晨秧苗叶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以及中午叶片打卷为缺水,缺水时要在早晨日出前后或傍晚及时浇水,浇水要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同时注意慢浇不能大水漫灌,水温要在15℃以上。本田水分管理一是浅水促。插秧时池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扶苗返青后,水层保持3.3厘米,增温促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到抽穗前40天为止。另外,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时要对长势过旺、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撒水晒田710天,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另一点是深水护胎,浅水灌浆。水稻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为防御低温冷害,当预报在17℃以下低温时灌1520厘米深水层,护胎。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养根护叶,活秆成熟。每次灌水45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插秧后的前期本田管理,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手段是通过加强水的管理,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从而达到壮根、壮秆和足蘖。一、水的管理1、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的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弱,此时,外界气温高、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因此,插秧后,应立即建立水层,一般灌苗高的1/2~2/3深水,以不淹没秧心为好。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叶片的蒸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插秧后的前期本田管理,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手段是通过加强水的管理,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从而达到壮根、壮秆和足蘖。一、水的管理1、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的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弱,此时,外界气温高、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因此,插秧后,应立即建立水层,一般灌苗高的1/2~2/3深水,以不淹没秧心为好。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叶片的蒸  相似文献   

19.
合理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1、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少,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人不敷出。  相似文献   

20.
从带水整田、湿润育秧、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足水养胎、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割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高产的科学管水技术,以期对水源充足的传统水稻栽培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