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瓜叶菊花期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栽植期、温度以及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因素对瓜叶菊花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整栽植期可调节瓜叶菊的花期,现蕾以后温度保持20℃-25℃且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可以促进瓜叶菊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2.
瓜叶菊别名千日莲、瓜叶莲、千夜莲,为菊科瓜叶菊属植物.它原产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在北方地区作为二年生盆栽草本花卉栽培.用人工控制其播种期,能使它在元旦、春节、五一开花.作为盆栽观花,也可用于室内布置花坛.在培育过程中,瓜叶菊易受病虫侵害,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瓜叶菊霜霉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现将上述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瓜叶菊栽培     
瓜叶菊又名千日莲、瓜叶莲,为菊科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作1~2年生栽培.茎直立,全株密被柔毛,株高20~60厘米,叶大似葫芦科的瓜叶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瓜叶菊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全株密布柔毛,叶每3片1轮,呈三角形,似黄瓜叶片,故名瓜叶菊。其花色艳丽,具有室内罕见的蓝色花;花期长达6个月,是元旦、春节、“五一”等节日的理想盆花,也是冬春季代表性花卉之一。一、播种时间。一般选择8月中旬。瓜叶菊性喜凉爽气候,忌高温,生长适温为15~20℃。播种箱应放在荫  相似文献   

5.
瓜叶菊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瓜叶菊的生态习性,并从良种选择、适时播种、光照温度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瓜叶菊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桂云 《北京农业》2004,(11):12-12
瓜叶菊是冬春季节的观赏佳卉.为使其应节开花,要特别重视抓好冬季的养护管理工作. 1.及时入室定植瓜叶菊一般在10月上旬可将植株定植于口径15~20厘米的瓦盆里,盆土可用腐叶土或腐熟的堆肥土4份、园土4份、沙土2份混合配成,定植缓苗后,放在室内阳光充足而又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冬季室温应保持在10~13℃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瓜叶菊播种育苗及栽培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肥水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对瓜叶菊盆花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瓜叶菊高山播种育苗对调节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瓜叶菊高山育苗,从7月20日-8月19日分4期播种,11月3日将盆栽菌运回平地(本所)继续培育,使之在圣诞节、元旦、春节分期开花。试验表明,以7月30日、8月9日播种的盆花春节时的观赏价值最优。  相似文献   

9.
<正>瓜叶菊又名千日莲、瓜叶莲,因其叶形似瓜叶,花开时形似五彩缤纷的野菊而得名。瓜叶菊全株高20~50cm,头状花序生在总花序梗的顶端,呈簇状生长而组成伞房形花序状,花色极为丰富,有白色、浅红色、红色、蓝色、紫色和复色等,且有单瓣和重瓣之分。开花时似繁星点点,绚丽多彩。自然花期为11月到翌年5月,是新春佳节应时盆花的上等佳品。1生物学特性瓜叶菊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因其老株开花极易退化,因此,常作2年生栽培,是我国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盆栽瓜叶菊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温室花卉,但由于现代温室栽培在温室投入和加温费用上成本过高,种植规模受到限制。介绍了瓜叶菊塑料大棚等低投资设施栽培,包括种子繁殖、播种时机选择、冬季越冬管理等一系列低成本化生产技术,以为瓜叶菊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蓝色瓜叶菊花青苷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积累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色瓜叶菊开花从初现蕾到花被片完全展开分为6个阶段,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瓜叶菊蓝色品种中含有3种以上的飞燕草苷;蓝色瓜叶菊总花青苷和主要的花青苷开花前4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上升,其后3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下降。通过分析,认为瓜叶菊花青苷积累与变化规律是植物提高传粉效率的一种适应机制,同时这种机制也符合多年生植物充分利用营养物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瓜叶菊(Cineraria cruenta Masson.)又名千日莲、千头莲、黄瓜花,因其叶形似瓜叶,茎顶着生五彩缤纷、形似野菊花朵而得名. 1 习性 瓜叶菊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大西洋加那利群岛.性喜温暖湿润,忌炎热干燥,怕强光和霜冻.要求含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由于不耐寒,且老株开花极易退化,故一般多作2年生花卉栽培.株高20~30cm,叶心脏形,硕大似瓜叶.头状花序,密集多簇生,呈半球形,花形、花色多样,通常有红、浅红、粉红、玫瑰红、白等色,还有不多见的天蓝至深蓝的颜色以及花心白色边缘肉色、紫色、红色、白色等复色品种.花瓣有宽、狭、平、卷及单瓣、重瓣等,花期很长,自冬初至夏初开花不绝,为我国各地温室盆栽的主要花卉.  相似文献   

13.
瓜叶菊又名千日莲,因其叶形似黄瓜叶,故名瓜叶菊,为菊科千里光属的多年生草本,通常作一、二年生栽培.原种产于非洲北部大西洋加利那利群岛.喜凉爽通风、湿润的环境,生长适温10~15 ℃,如遇温度过高易徒长,过低则抑制生长,花朵变小,甚至受冻害.瓜叶菊生长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相似文献   

14.
9月花卉农事     
随着气温的逐渐转凉,大部分花卉生长旺盛,应重点加强花卉苗木的肥水管理,同时抓住时机进行秋播.本月是秋播草花主要播种时期,瓜叶菊、金盏花、雏菊、矮牵牛、红叶甜菜、三色堇、金鱼草、报春花等草花均宜播种.因花卉种子昂贵细小,播种要精细.  相似文献   

15.
瓜叶菊亦称千日莲、富贵菊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多作一年生或二年生温室栽培.瓜叶菊花繁叶茂,艳丽多彩,常布置于室内、案头、窗台及布置会场、宾馆等,还可以作早春花坛用花,也可瓶插或作花篮、花圈的饰花之用,是元旦、春节最重要的盆栽观赏花卉.瓜叶菊喜温暖湿润和通风凉爽的环境,既不耐高温,亦不耐寒,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上生长良好,适宜pH 6.5~7.5,生长适温为10~15 ℃,充足的光线.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瓜叶菊Mlo基因的功能以及为将来获得具有广谱与持久的白粉菌抗性瓜叶菊种质资源奠定基础,以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 B.Nord)‘大花’为试验材料,克隆瓜叶菊‘大花’Mlo基因保守片段,构建了瓜叶菊‘大花’RNAi载体;同时构建了瓜叶菊‘大花’高频再生体系;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瓜叶菊‘大花’进而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Mlo基因的RNAi载体质粒pTCK303-mlo-RNAi,构建了瓜叶菊‘大花’高频再生体系,最终确定瓜叶菊‘大花’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4mg/L+NAA 1.0mg/L+KT 0.3mg/L+2,4-D 1.0mg/L;瓜叶菊‘大花’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0.1mg/L;瓜叶菊‘大花’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1,并且初步探索了瓜叶菊‘大花’Mlo基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缩短草本花卉育苗周期,提高育苗质量,本试验以金盏菊、瓜叶菊、雏菊三种常见春季草本花卉为研究材料,在20℃、25℃和30℃的条件下,对种子进行发芽培养。主要研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三个重要指标,根据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在25℃~30℃范围内金盏菊,瓜叶菊,雏菊发芽率与发芽势较高,其中瓜叶菊发芽率与发芽势最高,金盏菊最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适宜温度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8.
<正>不同花木因原产地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为改变花卉的花期可利用增加温度、降低温度两种措施。增加温度促进开花,适用于需要提前开花的草本花卉,如瓜叶菊、大岩桐等,也适用于春季开花的木本花卉如牡丹、杜鹃等。利用温度控制花期应用较多的有:1.对入冬前早已形成花芽,而处于休眠的,可将植株移入20~25℃的温室中,通过喷雾使之达  相似文献   

19.
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蛹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花卉瓜叶菊上饲养的美洲斑潜蝇在15、20、25、30、35℃时全世代的发育历期为47.0、25.0、15.5、12.5、12.0 d;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9.8、10.2、10.4℃,有效积温分别为52.7、75.8、158.5、262.2 d.℃;美洲斑潜蝇在宁夏露地瓜叶菊上一年发生7代,温室中全年发生。温室中美洲斑潜蝇在瓜叶菊、翠菊、黄瓜、豌豆上的发育历期长短顺序为黄瓜〉翠菊〉瓜叶菊〉豌豆,而蛹的羽化率顺序为豌豆〉瓜叶菊〉翠菊〉黄瓜。在10、0、-15、20℃时美洲斑潜蝇蛹存放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宁夏露地美洲斑潜蝇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20.
树香瓜,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树高1.5~2m,叶茎长,叶鹅掌型.用种子繁殖,播种第2年开花结瓜,花期全年.瓜长圆型,幼瓜乳黄色,逐渐变成绿色,成熟时又变成黄色.似瓜非瓜,似果非果,既有香瓜的甘甜,又有水果的清香和高营养,故有人风趣地称其为"香瓜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