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糯玉米鲜产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鲜食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材料,基于"3414"肥效试验,增设2种种植方式(直播、移栽)、3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处理。【结果】(1)与秸秆钵育苗移栽相比,直播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较秸秆钵育苗移栽分别平均增产6.12%和1.61%,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5.28%、3.70%、20.31%;(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增加趋势,穗长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3)直播低密度(45 000株/hm~2)、中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随着不同施肥模式中施氮量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较大的行粒数、穗长、千粒重是鲜食糯玉米直播种植方式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泸玉糯9号在密度60 000株/hm~2和施肥N_2P_2K_2处理下获得最大的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甜玉米广良甜27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探讨“美创”氨基酸水溶肥不同施用次数和不同施用浓度在甜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美创”氨基酸水溶肥不同次数,对甜玉米株高、基部茎粗、穗行数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苞穗鲜重、苞穗长、中部穗粗、中部行粒数及鲜苞产量均有明显的影响;施用300倍液、500倍液的不同浓度,对甜玉米的植株和苞穗性状、鲜苞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甜玉米鲜苞产量以处理7(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连续叶面喷施3次的300倍液)为最佳,其次为处理5(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连续叶面喷施2次的300倍液),比空白对照分别亩增产118.7、102.3 kg,增幅分别为8.56%、7.38%;经济效益以处理5为最高、其次为处理7,比空白对照平均经济效益分别亩增收289.75、273.06元,增幅分别为9.31%、8.83%。在甜玉米生产上,科学叶面施用“美创”氨基酸水溶肥,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值得在本地甜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缓控释肥对糯玉米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缓控释肥在糯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2019年在成都市新都区,以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试材,以不施氮肥为空白对照、常规施肥为肥效对照,研究了缓控释肥对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施氮量减少14.37%,鲜苞产量提高12.32%,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增加,鲜苞和秸秆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鲜苞吸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提高26.40%,采收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25.37%。缓控释肥较常规施肥虽然减少了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次数,但能够显著增加行粒数,改善穗部性状,明显提高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适宜在成都平原糯玉米种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多肽(肽肥)对葡萄生长的影响,分析多肽单独喷施和与镁配施对森田尼无核葡萄作用效果,筛选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的施肥方案。【方法】于葡萄坐果期至膨大期进行3次施肥处理,叶面喷施多肽、氨基酸并分别与镁配施,分析不同处理对葡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新梢养分含量、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0.3%硫酸镁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施用多肽、多肽与镁配施能促进新梢中氮含量的提高,提升果实的品质。多肽与镁配施后葡萄新梢叶片中镁含量较CK增高了19.01%,净光合速率提高39.84%,产量增高了17.93%。单独施用氨基酸对葡萄品质的提升效果优于氨基酸与镁混合施用。【结论】多肽与镁配施对促进葡萄光合作用、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姚广平  蒙星  王楠  汪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44-2944,2992
[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孕穗期不同追肥方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西农9871为材料,于2009~2010年度陕西三原县在小麦孕穗期进行了5种追肥方式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土壤追施尿素的产量最高为9.4 t/hm2,比不追肥(CK)增产36.2%,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比CK增产18.8%和11.6%。[结论]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追施尿素、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增加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尿素并不能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喷施叶面肥对花后干旱春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喷施叶面肥对花后干旱胁迫下春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宁春4号为材料,不喷施任何肥料的处理作为对照CK,叶面肥分别设置喷施清水、2%尿素、2%磷酸二氢钾、8%微肥、10%SOD叶面肥、10%复合氨基酸、2%富硒肥、8%旱地龙和4%农家宝共8个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结果】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增加了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经济系数。说明喷施叶面肥能有效缓解花后干旱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论】以喷施2%尿素、2%磷酸二氢钾及4%农家宝效果较好,其中净光合速率和千粒重分别增加41.93%、24.57%、27.98%和30.32%、26.92%、27.67%。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钾肥对无花果叶片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无花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波姬红’无花果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2.32 g/L(K1)、6.95 g/L(K2)和11.59 g/L(K3)硫酸钾肥水溶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无花果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特性、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叶面喷施钾肥显著提高了无花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b/a值、气孔开度、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同时显著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其中以K2处理效果最佳。K2处理无花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0.94%,46.39%和22.84%,气孔密度、气孔面积及气孔开度最大。叶面喷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无花果叶片PSⅡ光能捕获效率,有效提高无花果叶片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磷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方法】以中国近年来所育成的31个糯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供肥水平下研究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糯玉米生育期间磷素的分配中心是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变化的,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后磷素的分配中心开始由茎、叶转向雌穗,并逐渐以籽粒建成为中心。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磷素转移率及其对收获产品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鲜籽粒高产品种叶片的磷素转移率较高,成熟籽粒高产品种茎秆和苞叶的磷素转移率较高;叶鞘的磷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籽粒及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苞叶的磷素转移率高也有利于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结论】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过提高植株磷素运转率,特别是叶鞘的磷素运转率可有效提高糯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亚硒酸钠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硒富集及转化的影响,为利用外源硒生产优质富硒稻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盆栽优质常规稻基施或在其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测定亚硒酸钠不同施用方法处理的水稻产量性状及水稻对硒的吸收和累积量,分析水稻对外源硒的综合利用率及稻米的有机硒转换率。【结果】施用亚硒酸钠水稻的产量均低于对照(CK),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仅在分蘖期叶面喷施1次亚硒酸钠的处理对提高水稻各部位硒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抽穗前叶面喷施1次亚硝酸钠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各部位的硒含量(P0.05,下同)。施用1次亚硒酸钠处理水稻的糙米和精米硒含量排序为抽穗前叶面喷施拔节期叶面喷施基施分蘖期叶面喷施CK;施用2次亚硒酸钠水稻的糙米和精米硒含量排序为拔节期+抽穗前叶面喷施基施+抽穗期叶面喷施分蘖期+抽穗期叶面喷施基施+拔节期叶面喷施分蘖期+拔节期叶面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施用方法处理水稻的精米有机硒含量占比存在较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CK,其排序为CK(95.0%)基施(84.0%)基施+叶面喷施(76.0%~81.0%)叶面喷施(60.0%~71.0%)。在水稻生长后期(拔节期后)叶面喷施、基施+叶面喷施、全部基施和生长前期(分蘖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水稻植株的外源硒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5.80%~79.61%、15.33%~20.58%、2.93%和-4.65%。【结论】亚硒酸钠基施+叶面喷施的外源硒施用方式在保障稻米较高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占比的同时,能提高水稻对硒的综合利用率,可在富硒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鲜食糯玉米去苞产量与优化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5个糯玉米杂交组合的鲜穗去苞产量与净穗率等7个优化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鲜穗去苞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长、行粒数,其次是穗粗、净穗率,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提高鲜穗去苞产量,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行粒数、适当增加穗粗和穗行,并协调好穗长和秃尖长等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萘乙酸钠(NAA-Na)、6-苄氨基嘌呤(6-BA)、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脱落酸(ABA)对棉花幼苗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评价其促生增产效果。【方法】在棉花幼苗2叶期和4叶期喷施10.0 mg/L NAA-Na、2.0 mg/L 6-BA、0.2 mg/L EBR和0.5 mg/L ABA,测定不同处理下棉花苗期株高、茎粗、叶片数、蕾数、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光合参数,收获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各处理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蕾数日增长量分别为(0.96~2.78) cm/d、(0.06~0.44) mm/d、(0.15~0.58)片/d和(0.14~0.86)个/d,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蕾数日增长量均高于CK,喷施5 d时棉花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较CK分别增加8.02%~10.99%、8.95%~16.13%、93.14%~110.17%和6.58%~19.44%,喷施10~20 d时各处理指标间无差异。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收获株数和单铃重无差异,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量较CK分别增加0.53%~7.54%和0.73%~9.39%。EBR处理对棉花促生增产效果优于NAA-Na、6-BA和ABA。【结论】供试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不同程度促进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和光合特性,通过增加单株成铃数来提高籽棉产量。EBR处理优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2.
叶面喷施腐植酸钾对张杂谷10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钾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张杂谷10号谷子品种为材料,在孕穗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0,0.05%,0.1%,0.2%,0.4%,0.8%)腐植酸钾,对谷子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光合参数及产量构成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浓度处理下,谷子株高、茎粗先升高后降低,在0.1%和0.2%浓度时均增加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44%、2.78%和9.93%、17.90%;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均升高,在0.2%浓度时均达最大值,SPAD值较对照平均增加11.8%,净光合速率增加26.38%;胞间CO2浓度(Ci)降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在喷肥后均增加,码数则先增加后减少,各产量构成指标均在0.2%时最大。[结论]本试验中,孕穗期喷施腐植酸钾浓度为0.2%时最佳,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指标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遮荫处理下外源蔗糖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耐荫型大豆‘南豆25’为材料,主因素为遮荫时期:第3节期(V3)到初花期遮荫处理(VS)、初花期到成熟期遮荫处理(RS)、不遮荫处理(NS),副因素为外源蔗糖浓度:0%(CK)、1.0%(S1)、1.5%(S2),从第3节期至5节期(V5),每间隔1 d将蔗糖喷施于大豆叶片两侧。【结果】S2显著提升VS的上、中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提高10.41%、7.80%,显著增加NS上、中层的干物质,分别较CK提高40.00%、33.52%。S2处理能提升前期遮荫处理上层叶片光合速率,较CK提高13.30%。S2使VS、RS和NS处理下的产量较CK分别提高5.98%、44.82%和13.10%。S1增加前期遮荫处理中、下层叶片光合速率,较CK分别提高17.34%、9.29%。【结论】不同遮荫处理下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下降。外源蔗糖通过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大叶面积,提高其光合速率,缓解遮荫带来的弱光胁迫,改善光合特性,进而得到增产,且以S2浓度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喷施不同浓度调节剂和叶面肥对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及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新疆灰枣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灰枣为材料,以赤霉素、硼酸和氨基酸叶面肥3种药剂复配8个配方进行叶面喷施,测定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果实外观品质等指标。【结果】 灰枣喷施调节剂和叶面肥可显著提高灰枣叶片光合特性、坐果率和果实品质;T3处理后的灰枣叶片Pn值和Tr值显著高于CK对照处理;T3处理下灰枣叶片WUE值最高,比CK高4.35%;T4处理对坐果率提升最高,比CK对照处理提高4.81%;T3处理下灰枣果实平均单果重、果肉重和横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CK对照处理,T4处理后灰枣果实纵径达到最大值,处理T1~T7均降低了灰枣果实的果形指数,各处理在果实可食率方面相差不大。【结论】 对灰枣喷施20~30 mg/L赤霉素、0.2%硼酸和1 000倍氨基酸叶面肥,有助于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提高灰枣产量和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单独施用海藻素以及以相同用量的海藻素分别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于水稻拔节孕穗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比较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水稻在产量、分蘖、株高以及地上部干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素后水稻产量提高9.4%~36.9%,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海藻素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施用后的效果更好,较单独施用海藻素增产12.9%~25.1%,其中以添加海藻素和复硝酚钠处理增产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海藻素+胺鲜酯处理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海藻素+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促进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DA-6强化龙葵修复高镉污染土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彩莲  刘波  徐鑫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6):3485-3490
 【目的】研究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DA-6)对高镉污染土壤中龙葵生物量和镉提取量的影响,探讨DA-6提高龙葵修复镉污染效率的适宜浓度。【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DA-6浸种和叶面喷施对龙葵生长和镉富集的影响。【结果】5、10、20、40 mg•L-1的DA-6浸种和叶面喷施使龙葵成熟期地上部分干重增加了8.69%—27.54%(P<0.05),镉浓度提高了2.62%—6.75%,总镉提取量增加了10.12%—36.31%(P<0.05);DA-6处理降低了苗期和成熟期龙葵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强了苗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成熟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DA-6处理的叶绿素值(SPAD)都有增加趋势。【结论】5、10、20和40 mg•L-1的DA-6通过浸种和叶面喷施能提高龙葵对镉修复的效率,尤以20 mg•L-1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叶片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化肥(CK)、不施化肥+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化肥+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NPK+GM+RS)机插双季稻大田试验。【结果】早晚稻不同处理各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稻谷产量、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PK+GM+RS、NPK、CK+GM+RS、CK,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和碱消值由高到低依次为CK、CK+GM+RS、NPK、NPK+GM+RS。与NPK相比,早晚稻NPK+GM+RS处理幼穗分化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8.03%和10.71%、55.21%和24.49%、10.26%和9.91%,成熟期叶片光合速率分别增加10.36%和12.78%,氮磷钾养分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15%和5.95%、8.16%和5.93%、8.13%和5.93%,产量分别增加5.39%和2.56%。【结论】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能够提高机插双季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对大豆不同冠层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在大豆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耐荫型大豆“南豆25”为材料,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单作(IS)、套作(SS),副因素为DTA-6浓度:0、20、40、60、80和100 mg/L,分别记为CK、D20、D40、D60、D80和D100,研究初花期叶面喷施DTA-6对大豆植株叶片数量、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D40、D60处理对上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套作模式分别较CK增加14.52%、15.81%,中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D20处理最高,下层叶片的则以CK最高。D20、D40处理对大豆不同冠层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以及中、下层叶片的气孔导度增加最为显著,D20处理较CK的Pn值提高。在叶片数量方面,以D40处理最高,套作模式较CK高12.87%。DTA-6通过改善套作大豆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合特性,增加了叶片数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使植株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得到增强,单株产量提高,D40处理总干物质积累量较CK高24.20%,D4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水杨酸(SA)对小苍兰(Freesiarefracta Klatt)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SA调控小苍兰生长、开花及其种球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盆栽小苍兰进行不同浓度SA水溶液浸泡种球、叶面喷施及浸泡种球+叶面喷施3组处理,以未进行SA处理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小苍兰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指标。【结果】低浓度SA(150.0 mg/L)处理可促进小苍兰营养生长及球茎发育,并延长开花天数,高浓度(450.0~600.0 mg/L)SA处理能抑制小苍兰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在浸泡组中,600.0 mg/L SA处理的小苍兰矮化效果显著(P<0.05,下同),株高比CK降低16.9%,花葶高比CK降低33.8%,但小苍兰叶片受到损伤,且植株开花率降低。在喷施组中,300.0 mg/L SA处理的小苍兰花期比CK提早5 d;150.0 mg/L SA处理的球茎总重量比CK提高27.3%。在浸球+喷施组中,300.0 mg/L SA浸泡种球处理随着叶面喷施SA浓度的升高,大球茎平均重呈明显降低趋势,其中,喷施300.0 mg/L SA处理的大球茎平均重比CK降低11.3%,喷施450.0 mg/L SA处理的株高和花葶高分别比CK降低13.5%和10.3%,且植株叶片生长及开花表现良好。【结论】300.0 mg/L SA浸泡种球+450.0 mg/L SA喷施叶面对小苍兰生长及开花的综合效果最佳,可供小苍兰或其他植物利用SA进行植株生长及开花调控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种植密度与微量元素锌和硒对糯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轴粗等穗部性状和鲜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陕白糯11’和‘陕彩糯1954’为材料,以种植密度为主区,设3个水平:D1 (3.75 万株·hm-2)、D2 (4.5万株·hm-2)和D3 (5.25万株·hm-2);以微量元素为副区,设置为叶面喷施锌(M1)、硒(M2)和水(CK)。结果表明,喷施锌硒有利于糯玉米穗部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升,但效果并不显著。种植密度会显著影响糯玉米的鲜籽粒产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3M2是实现‘陕白糯11’穗部性状的改善和产量提升的较优组合,在D3M2处理下,‘陕白糯11’鲜籽粒产量最高 (9 068.61 kg·hm-2),与对照相比增加8.14%;而‘陕彩糯1954’在D3M1处理下鲜籽粒产量 (7 622.46 kg·hm-2)和鲜果穗产量(10 565.61 kg·hm-2)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10%和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