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场蚕种生产几年来成绩较好,年年超额完成生产计划,蚕种质量不断提高,得到蚕农的好评.我们不断摸索7532、932、新九原种杂交高产优质途径.1987年春蚕桂夏二号担桑制种达15.5张,“两广一号”担桑制种达15.9张,大大超过83年担桑制种13.5张的水平.在生产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蚕种优质高产必须抓好桑叶营养,精心养蚕及消毒防病等三方面的工作.任何一方失误,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蚕农对蚕种的需求,我场从1980年开始开辟原蚕区生产蚕种,近十年共生产蚕种727630张,占全场生产蚕种总数的43.05%,特别是近三年原蚕区蚕种所占比例逐年提高,1988年占48.53%,1989年占64.71%,1990年占70.63%。原蚕区生产蚕种,注重蚕种质量是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就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繁育桑蚕“两广二号”原种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新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自1992年春通过广西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以来,在我区推广很快。仅1992年和1993年两年饲养蚕种量达99.3万张,占全区全年蚕饲养置70%和80%。该品种不仅具有好养、茧质优、产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我地区近年来推广的7532×932正反交一代杂交品种(桂夏二号),它具有杂交优势强,好养,茧质优良,产茧量高,解舒率好等特点.我场从1977年开始繁育,自1978年大量生产原种和一代杂交种.通过三年多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对这新品种原蚕饲养和制种技术有了一些体会,现叙述如下:一、原蚕饲养原蚕饲养首先要求蚕体健壮,才能达到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蚕种质量,保持品种优良的经济性状,而且制出量多质好的蚕种,以保证下一代饲养获得高产稳产的目的.所以要饲养好7532、932原蚕,对饲料,环境条件,和技术处理等,要尽可能创造该品种需要的条件,才能把原蚕养好.  相似文献   

5.
我所自育成和推广夏蚕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广西夏秋蚕当家品种.对提高我区夏秋高温季节的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原种932和7532存在产卵量少、繁殖系数低的缺点.为保持其体质强健,茧丝质较好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原蚕的生命力和蚕种的繁殖系数,我所于1989年选择932、7532与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简称9·芙×7·湘与广东省蚕研所协作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6.
回顾十五年来,我场曾先后两次发生过比较严重的微粒子病。第一次是1976年;第二次是第一次发生后的第九年即1985年秋,这次危害相当严重。共计有原蚕户270个,其中病毒户70个,占25.9%;共生产种茧16,375.05公斤,其中病毒种茧937.4公斤,占5.7%;共生产蚕种62,586张,其中病毒蚕种38,334张,占61.25%。为了战胜微粒子病,确保蚕种生产安全,从1987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两广二号四个亲本为材料,通过试验,探讨一次交配与二次交配对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交配比一次交配的雌蛾产卵量都减少,不受精卵率增加。其中湘晖·7532的产卵量降低最少;芙蓉·932的产卵量明显降低;湘晖·7532和932·芙蓉的不受精卵率增加最多,7532·湘晖次之,芙蓉·932的不受精卵增加最少但良卵率最低;932·芙蓉的死卵率最低但空圈数最多。本文通过试验,探讨蚕种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提高蚕种质量以及尽可能避免原原种制种中出现二次交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今主要蚕品种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新 《蚕桑通报》2008,39(2):38-42
2005年,笔者对全国蚕种饲养量及蚕品种进行调查,全国蚕种总饲养量1716万张,同一蚕品种饲养量超过50万张以上的有7对蚕品种.按饲养量比例依次如下:932·芙蓉×7532·湘晖(两广2号)占19.94%.菁松×皓月占15.12%,洞·庭×碧·波占8.07%,871×872占7.09%,秋丰×白玉占7%,春·蕾×镇·珠占4.57%,苏·菊×明·虎占4.01%.又据不完全了解,这7对蚕品种2007年在全国仍然是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区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养原蚕的克蚁产茧量是较高的,但斤茧制种量低.据调查,生产“桂夏二号”蚕种,养原蚕7532、932一般克蚁产茧量都有2至3公斤,但有的蚕种场斤茧制种量不到1.5张,甚至有的蚕种场的个别批次不到一张,与0.5公斤茧制种量达2.5至2.8张的蚕种场比较,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0.
宋锦江 《蚕桑通报》2007,38(3):59-60
越年种是指翌年春季使用的蚕种,包括春制春用种及秋制春用种。建湖蚕种场每年生产越年种约8万张,占全年生产任务的70%。2003~2005年江苏省蚕种公司对我场越年种孵化率调查,分别为99.06%,99.15%和99.21,位于全省前列,并呈基本稳定态势。我场提高越年种孵化率的方法及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场因搬迁停止制种四年后,于一九八三年春重新开始制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全年3000张一代杂交种的任务,从82年冬开始,为养蚕制种作了充分的准备。 我场饲养春蚕两批,4个品种,共40张。其中苏16:10张,苏17:10张,932:10张,7532:10张。共计收蚁231克,收种茧1329.1斤,制成桑蚕一代杂交种(毛种)2459张。  相似文献   

12.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3-43
目前蚕种生产中 ,最头疼的问题是蚕种大量发生生种 ,尤其是秋制春的蚕种发生生种 ,损失特别大。如何克服这一技术问题呢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顾家栋等科研人员经过试验 ,认为稚蚕期的低温、短光照、大蚕期的长光照、高温是生种发生的重要原因 ,现详细综述如下 :根据蚕卵化性变化理论与蚕种生产试验证明 ,蚕种生种的发生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 1 )蚕品种内在因素遗传特性 :因我区现行推广的品种“桂蚕一号”和“两广二号”,都含有 932和7532的血统 ,而 932、7532都含多化血缘成分 ,由于多化血缘成份的存在 ,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蚕种易向…  相似文献   

13.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2,39(2):20-21
品种是蚕业发展之源。广西桑蚕当家品种“两广二号”自育成以来 ,累计发种量已达到1 0 0 0万张以上 ,为我区蚕桑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 ,随着我区蚕桑业的发展 ,蚕种需求量急剧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 ,满足蚕业发展的需求 ,是我区蚕业育种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 ,特对我区当家桑蚕品种“两广二号”的 4个亲本“932”、“7532”、“芙蓉”、“湘晖”近几年来的保育成绩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品种饲育的规律及特点 ,为我区的蚕业生产作参考。1 分析对象及数据来源分析对象为“两广二号”的 4个亲本“932”、“7532”、“芙蓉”、…  相似文献   

14.
我场在蚕种生产上,曾遭受过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单从1985~1986年这两年来说,共计有原蚕饲养户270个,其中病毒户70个,占25.9%,总产种茧16375.05公斤,其中病毒种茧937.4公斤,占34.6%;共生产蚕种62586张,其中病毒蚕种38334张,占G1.25%。因受微粒子病危害,淘汰病毒种茧和蚕种共损失资金达124000多元。由于微粒子病分布广泛,严重污染原蚕村,使原蚕村无法养原蚕,蚕种场无法制种,以致蚕种生产停滞不前。然而,后来在省、市、县丝绸公司特别是省蚕研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推广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使微粒子病危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和我省夏秋蚕种供应紧张局面,我场于一九九一年接受了省公司下达的夏繁任务。共饲养原种100张,其中“7532”54张,“新九”46张,于7月14日收蚁,8月24日制种结束,历时40天,共收种茧1190.2公斤,制得毛种3598张,取得了平均50公斤制151.2张的较好成绩。同时所制蚕种的产附平整、生种和不受精卵较少,基本达到我们正造的水平。夏繁工作在我场尚属首次,如果失败,除直接影响我省蚕种供应和种场的效益外,还会挫伤蚕农的积极性,对以后的夏繁工作  相似文献   

16.
“桂夏二号蚕品种(即932×7532的正反交一代杂种)自从1983年大量引进我市饲养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有如下表现: (一) “桂夏二号”蚕种具有增产增收和稳产高收的经济性状 1984年笔者调查了小榄区九洲基乡(桑(地面积834亩第2~7造(5~10月)饲养“桂夏二号"的成绩,各造均能增产增收。根据统计:饲养"桂夏二号"蚕种有388批次共1189张蚕种,对比同期饲养的"两广一号"蚕种180批次共573张,平均单张收入增加21.52元,增加幅  相似文献   

17.
盐城市蚕种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市现有8个蚕种场,技术人员188人,职工总人数1071人,桑园总面积3097亩,蚕室总面积92292平方米,年生产蚕种110万张,全部场内生产。建有蚕种冷库1座,单季冷藏加工蚕种能力70万张。生产的一代杂交种品种主要是菁松·皓月、苏镇·春光、苏菊·明虎、春蕾·锡芳、75新·7532。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我场坚持以提高蚕种质量,防除微粒子病为中心,全面实行经济责任制,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和完善内部经营机制,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蚕种生产的发展,蚕种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8年春秋两季生产蚕种8.7万多张,公斤茧制种4.2张,经营有利润。1989年春秋两季生产蚕种13.8万张,公斤茧制种平均张4.4,经营利润增多,创造我场历史最好水平。多次被评为省、市、县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我场蚕种生产,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防微课题组的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全场职工紧密团结,依靠科学技术,狠抓防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出库原种1525张,比1991年的2214张少用原种689张,减少31%;生产蚕种117518张全部合格,比1年的2.2万张净增合格蚕种95518张,增加4.3倍。完成年生产计划的156%,扭转了3年来季季大烧种的局面。在防微工作中,我们有两点主要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 7532×781是我省1983年鉴定通过的一对夏秋用品种。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合我省川东地区饲养,它是我省目前夏秋用品种的主要当家品种之一。1984年全省生产了305163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45225张;1985年生产了738112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130808张;1986年生产793090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97600张,三年共生产7532×781共1,836,365张,占全部夏秋用品种生产总数5,064,077张的36.3%,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7532×7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