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本文应用蒸腾观测场法对花棒、毛条、沙拐枣、梭梭、沙枣的一年生实生苗;二白杨、新疆杨、沙木蓼一年生扦插苗进行了蒸腾耗水量的研究。各树种单株年耗水量比较,二年生植株以新疆杨最大(220.9公斤),其后是沙枣(207.8公斤)、二白杨(172.8公斤)、沙木蓼(139.7公斤)、沙拐枣、梭梭、花棒、毛条。一个生长季内沙枣、沙木蓼蒸腾峰值在9月,花棒、毛条的蒸腾最大值在7月,而梭梭和沙拐枣的峰值出现在8月。三年生植株蒸腾量远大于二年生植株,并且三年生植株蒸腾强度月变化以5月(沙枣)或6月(沙木蓼)最大,比二年生植株的蒸腾高峰提前1或2个月。  相似文献   

2.
防风固沙林优化模式的树种选择及其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灌溉条件下建立的人工防护林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而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花棒(HedySarumscoparum)、梭梭(Haxylon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monglicum)为沙丘最佳造林树种。配置方式以沙拐枣与梭梭隔行混交和花棒、沙拐枣与梭梭隔行混交两种混交方式为宜,株行距为2×3m,沙棘、沙枣、柽柳在丘间低地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很强的适应性,是丘间低地造林的最佳树种;杨树(Populusgansuensis和P.pyrambalis)、沙枣(Elaeagnusangustifolia)、沙棘、蒙古柳(Tamarixaustromongolica)等为疏透型防护林带的最佳树种;沙枣和柽柳(Tamarixramosissima)为紧密型防护林带的最佳树种,配置方式以隔行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3.
在砾沙地、漏沙地、盐碱地营造薪炭林,结果表明:沙枣、沙棘在漏沙地、盐碱地有较高的蓄积优势,毛条、花棒、柽柳在漏沙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旱、耐贫瘠特性;营造以沙枣、毛条、花棒、柠条、杨柳为主的薪炭林,经济效益可提高2—6倍,其它树种产出均大于投入。  相似文献   

4.
以黑河中游地区4种沙生植物梭梭、柽柳、花棒和柠条作为研究对象,在干旱条件下对光合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柽柳和花棒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午睡"现象,而梭梭和柠条呈单峰型,无"午睡"现象出现。在水分利用方面,梭梭和柽柳有较高的利用效率,花棒和柠条则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柠条的蒸腾速率在4种植物中处于较高水平,其他3种都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沙生饲用灌木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对5个沙生灌木对种的引种、生物量、抗旱笥、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作了测试和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传统饲用灌木、牧草、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表明;花棒、梭梭和乔木状沙的另枣不同产地间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两个性状上差异显著;乔要森太沙拐枣和杨柴的地上生物量低于多枝柽柳10.69%和 18.87%,花棒梭梭、毛条分别于对照16.98%和27.04%和2.64%。  相似文献   

6.
民勤绿洲治沙造林以梭梭、柠条、沙拐枣为主要树种,经多年定点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柠条、沙拐枣在民勤地区均能实现一定量的自然更新,更新量与当年降水量及降水的理想分布呈正相关;梭梭更新一般发生在春季,但春夏无有效降水的情况下,秋季也有少量更新,而柠条、沙拐枣的更新以秋季为主,翌年春季也有更新;3树种自然更新对林木盖度增加几无影响,6年间梭梭、柠条、沙拐枣每hm2株数分别增加了16.7%、8.0%、37.2%;3树种自然更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个例调查,沙拐枣良好更新具有普遍性,柠条次之,而梭梭只能为个例;更新能力沙拐枣柠条梭梭。  相似文献   

7.
四种沙生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固沙造林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对梭梭、花棒、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的水分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分析,看出:①四种植物的日平均蒸腾速率: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②四种植物同化枝日平均水势: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③从四种植物抗旱性指标的分析中,反应出它们的抗旱性顺序排列为:梭梭>乔木状沙拐枣>红皮沙拐枣>花棒。  相似文献   

8.
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nl)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对照树种,在东沙窝荒漠区进行了柽柳造林对比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柽柳苗期在东沙窝丘间地造林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沙拐枣和梭梭,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cm,平均苗高15.6cm。沙丘和丘间地造林试验表明,柽柳适宜在丘间低地造林,沙拐枣、梭梭适宜沙丘造林。  相似文献   

9.
宝中铁路防沙护路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宝中铁路防沙护路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4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出沙枣、柠条、花棒、柽柳、沙木蓼等5个较耐干旱且生长稳定的树种,并选出了其适生的土壤类型、造林密度、适宜的灌溉定额以及提高沙枣造林成活率的修剪措施,使年降水量200mm左右的风沙危害地段,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到85%以上,且林带树木生长状况良好,已发挥了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沙生饲用灌木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对5个沙生灌木树种的引种、生物量、抗旱性、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作了测试和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传统饲用灌木、牧草、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棒、梭梭和乔木状沙拐枣不同产地间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两个性状上差异显著;乔木状沙拐枣和杨柴的地上生物量低于多枝怪柳(对照)10.69%和18.87%,花棒、梭梭、毛条分别高于对照16.98%、27.04%和2.64%。所选5个树种7项生态生理综合指标反映的抗旱性均高于对照树种二白杨和小叶杨;适于在乌兰布和干旱环境中生长;粗脂肪、租纤维和无氮浸出物高于传统饲料汤、柳、榆树叶;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高于玉米秸和小麦秸;11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毛条12.53%,花棒10.91%,传统饲料多枝栓柳为7.8%,紫花苜蓿1.18%,沙打旺1.24%,玉米秸0.82%,小麦秸1.05%.栽培沙生饲用灌木是沙区发展畜牧业的一条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叶锦鸡儿花棒固沙林生物生产力及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半固定沙地小叶锦鸡儿、花棒固沙林生物量的调查,初步确定了2个树种的生产力范围及适宜密度。调查结果表明,在嫩江沙地12年生小叶锦鸡儿林分最佳营林配置方式为带状,带距6m,穴距2.0m,花棒林分的稳定性远不如小叶锦鸡儿林分,在固定流沙方面,最好采用小叶锦鸡儿作为主栽树种。  相似文献   

12.
腾格里沙漠南缘4种沙生灌木平茬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平茬对恢复更新腾格里沙漠南缘沙生灌木沙拐枣、沙木蓼和花棒,提高其生长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对毛条的恢复有效果,但不十分明显。4种沙生植物的平茬时间应安排在4月中上旬植株尚未萌动以前或正在萌动时隔行或隔株进行,沙拐枣和花棒的留茬高度应选择30或40 cm,沙木蓼的留茬高度应选择20或30 cm,毛条的留茬高度为40或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3.
张蕾  宋丽华 《林业科技》2011,36(2):31-35
采用不同复配药剂对1年生柠条、沙枣、红柳、紫穗槐苗木蘸根处理后进行晾晒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苗木晾晒时间的延长,苗木累计失水率增加,失水速率减小;采用外源药剂处理苗木能够减少苗木起苗后的水分损失,提高造林成活率,且以处理Ⅱ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额济纳胡杨林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管状土壤水分仪,对额济纳胡杨林、沙枣林、柽柳林以及其它不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地有大约20CM的干沙层,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剖面的30~150CM土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沙枣林和柽柳林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的变化和三种林型耗水量的差异是土壤含水量高低变化的原因;2004年5月份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2003年7月份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银水牛果、蒙古扁桃、花棒、白刺、蒙古莸、霸王、长柄扁桃、醉鱼草、沙柳、黄柳、乌柳等11种引进灌木树种的成活率,其中:白刺成活率最高为86.2%,花棒和银水牛果成活率较低,分别为20.4%和40%,其他树种的成活率在52.4%~74.6%之间。以成活率为指标将以上树种的抗旱能力分为4个等级:白刺抗旱能力最强,霸王、蒙古扁桃、沙柳、乌柳、醉鱼草次之,黄柳、长柄扁桃、蒙古莸中等,银水牛果、花棒较差;初步得出了比柠条抗旱力强的6种树种,即:白刺、霸王、蒙古扁桃、沙柳、乌柳、醉鱼草。  相似文献   

16.
柠条等四种沙生植物幼苗抗旱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模拟自然干旱条件,通过测定杨柴、柠条、花棒、白柠条四种沙生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幼苗蒸腾速度变化、细胞膜透性变化、幼苗生长状况等,对其进行抗旱能力比较,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图像与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结合的方法研究柽柳、柠条、红砂和珍珠的叶片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柽柳、柠条和红砂叶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呈线性相关;红砂、柽柳、柠条在生长季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叶干质量分别为(0.0840±0.0031)、(0.0610±0.0011)、(0.0366±0.0007)g/cm2,红砂和柽柳分别是柠条的2.30和1.67倍;珍珠的叶片是多浆汁叶,形状极不规则,不能利用日前的扫描仪计算出它的投影面积;柽柳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时的叶片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的关系均为线性相关且差异不显著,表明这种线形关系不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用叶干质量代替叶面积来研究这些荒漠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18.
小叶锦鸡儿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进行林分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植物个体死亡情况趋于严重;植物个体生物量随造林年限的增加而增加;10年后个体生长缓慢,年生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含水量随造林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因此,对衰弱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要进行人为干预,促进林分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在荒漠地区的铁路防沙体系建设中,植物种的表现是决定防沙体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在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所采用的植物种不仅需要适应气候条件并能够正常生长,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固沙防沙功能。本文根据各参试植物的保存率、冠幅、株高、地表分枝数、地径和抗病虫鼠害及自然灾害能力等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终选择出沙拐枣扦插造林,花棒、柠条、沙柳、柽柳等适于河西荒漠地区的植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