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高原自适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某V型柴油机的高海拔性能,通过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计算,确定了高低压级涡轮和压气机的特性。基于变海拔稳态工况性能目标,进行了柴油机全工况最佳阀门开度和最佳增压压力的标定计算。建立了柴油机的瞬态响应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海拔高度对增压压力瞬态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最佳增压压力MAP图设计了开环和闭环控制策略,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研究其改善增压压力瞬态响应特性的能力。结果表明:与开环控制策略相比,闭环控制策略能更好地改善柴油机变海拔的瞬态响应性能。通过采用增压压力的闭环控制策略,平原工况的增压系统响应时间由2.82 s减少到2.41 s,海拔3 000 m时由3.20 s减少到2.32 s,响应时间减少了27.5%;海拔4 500 m时由3.41 s减少到2.25 s,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海拔高度对发动机瞬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GT-POWER建模,对WP7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高压级旁通阀的调节规律。结果表明,增压系统的总压比、低压级压比和高压级压比均随高压级旁通阀开度的增大逐渐下降,其中总压比受旁通阀的开度变化影响最明显,在75%负荷时,随着旁通阀开度的变化,总压比变化幅度达到了2.33。涡轮增压器的总效率随旁通阀开度的增大显著下降,当旁通阀采用蝶阀时,开度大于一定程度后,总效率下降的速度明显趋缓。  相似文献   

3.
在D6114型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分别采用原机增压器、大增压器、小增压器和同时使用大小2个增压器等4种方案,对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和碳烟排放进行了试验.通过分析比较试验结果.提出大小涡轮相继涡轮增压方案,低速工况时小增压器单独工作,中高速工况时大小增压器并联运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小涡轮相继增压系统在低速大负荷工况时,比原机燃油消耗率密度最多降低30g/(kW·h),排放烟度最多降低约22%,初步证实了车用柴油机采用相继涡轮增压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气压力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使用GT-Power软件建立某8缸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仿真模型。改变模型边界条件中的压力,模拟柴油机在不同高原上工作时的外界环境,分析了大气压力的变化对柴油机各项性能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大气压力的降低,该柴油机的功率、扭矩和缸内最大压力降低;燃油消耗率升高,热效率降低;在低转速区大气压力的变化对于柴油机的影响要大于高转速区;涡轮增压器的压比和转速升高,压气机进气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动力涡轮作为一种新型内燃机余热能回收装置,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本文综合旁通补燃、顺序涡轮增压和两级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将动力涡轮、涡轮增压器以及旁通补燃室相结合,这种复合柴油机增压系统可以较好地对排气能量进行利用。本文分别针对动力涡轮与增压器涡轮串联和并联两种复合形式,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涡轮复合柴油机仿真模型,研究串并两种方案的性能。研究表明,在并联模型中,动力涡轮输出功率存在最佳流量比0.31时总输出功率最大;在串联模型中,动力涡轮输出功率存在最佳功率比0.43时总输出功率最大;从整体上看,串联方案比并联方案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总输出功率,更多地回收废气能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在 61 1 0系列自然吸气柴油机基础上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陆续开发了增压柴油机。柴油机的输出功率增大到 1 2 5~ 1 47kW ,用于作为 8t载货汽车、五平柴高原恢复功率及联合收割机的配套动力。由于提高了柴油机的输出功率 ,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热负荷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为此对 61 1 0柴油机的活塞、连杆、轴瓦、传动齿轮、进排气管、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 ,并对燃油系统及增压系统进行了大量匹配试验 ,使 61 1 0柴油机增压柴油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使用可靠性。随着我国平原地区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 ,高原山…  相似文献   

7.
变海拔柴油机可变喷嘴增压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柴油机的变海拔性能恢复目标,通过热力学分析,对某V型6缸柴油机增压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估算,确定了可变喷嘴式的增压系统方案,并选择了合适的匹配点,完成了涡轮增压器的选配。基于原机结构参数,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性能仿真模型并完成了校核,分别计算了匹配可变喷嘴增压系统的柴油机外特性和部分负荷的变海拔性能,最终确定了增压系统的全工况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特性工况下,基于高海拔匹配的增压系统通过采用较小的喷嘴环开度可以满足增压系统的功耗需求,实现柴油机的变海拔功率恢复目标;随着海拔的降低,增压系统可以根据进气功耗的变化适当增大喷嘴环开度来实现增压系统变海拔控制目标,同时,保证柴油机的正常运行;在全工况范围内,随着海拔的上升,柴油机对应工况点的喷嘴环开度逐渐减小,在3 000 m以上海拔的高负荷工况采用最小喷嘴环开度。随着负荷的降低,最低燃油消耗运行点从低海拔低转速区偏移至高海拔低转速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遗传算法的柴油机配气与供油正时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的配气与供油正时对其性能影响很大,最佳的匹配参数能够形成缸内良好的空燃比、较佳的燃烧效率以及较低的燃油消耗率。以单缸135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对配气与供油正时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B10,B20和B30等3种掺混比例的黄连木籽生物柴油与纯柴油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试验。试验发现,在相同转速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2000 r/min时,生物柴油在中小负荷的燃油消耗率略低于柴油;大负荷时,4种燃料的燃油消耗率相当;随着负荷的增大,柴油机的CO和THC排放降低,NOx升高;相同工况下,生物柴油的NOx排放与生物柴油相当,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黄连木籽生物柴油可以在NOx排放基本不升高的前提下降低CO和THC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杜玉彪  杜竞辉 《农业机械》2012,(22):125-127
(6)涡轮增压柴油机喷入气缸内的燃油量,是根据柴油机增压后进入汽缸内的空气量确定的。由于增压器转速变化存在惯性,因此,当发动机负荷由小变大时,增压器增压总是滞后一段时间,导致在这段时间里,供给的燃油量增多了,但供给的空气量并未相应的增加,这样,柴油机必然会因空燃比失调,燃油不能完全燃烧而排黑烟,既浪费了燃油又污染了环境,汽缸等还会因积炭增多而增加磨损。由增压压力控制的增压补偿器,是一种膜片式燃油量控  相似文献   

11.
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表明,在葡萄萌芽期、抽穗期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0%,葡萄产量最大,达到12 439.5kg/hm2;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分别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0%、50%可以起到疏花的作用,果粒质量和果实直径最大,但是产量最小,为10 486.5 kg/hm2;在着色成熟期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5%,葡萄产量为11 934 kg/hm2。研究所得结论对滴灌葡萄的调亏灌溉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调亏灌溉作为一项具有节水、稳产、优质作用的灌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概述了水分调亏对向日葵生长指标、光合特性、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目前向日葵水分调亏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丰富向日葵调亏灌溉理论提供依据,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向日葵调亏灌溉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不同调亏灌溉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行了防雨棚下的人工控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亏水处理CK相比,所有调亏处理均使得籽粒灌浆期显著缩短,达到最大灌浆速度的时间提前,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加。拔节期亏水降低有效穗数,拔节期重度亏水有效穗数最小;抽穗期及灌浆成熟期亏水降低千粒质量,灌浆成熟期重度亏水千粒质量最小;拔节期亏水减少穗粒数,拔节期重度亏水穗粒数最小。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冬小麦产量较高的适宜调亏模式依次为:返青期轻度亏水、返青期重度亏水、灌浆成熟期轻度亏水、抽穗期轻度亏水、拔节期轻度亏水、拔节期重度亏水。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区域冬小麦高产栽培水分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棉花调亏灌溉的生态生理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 ,采用子母盆栽土培法 ,以棉花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棉花调亏灌溉是可行的 ,可以实现节水、高产和高效的目标。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显著抑制蒸腾速率 ,而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 ,复水后光合速率又具有超补偿效应 ,光合产物具有超补偿积累 ,且有利于向棉铃运转与分配 ;抑制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棉花调亏灌溉的适宜指标是 :苗期轻、中度调亏 ,0~ 40 cm土层湿度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 0 %或 5 0 %;蕾期轻度调亏 ,0~ 40 cm土层湿度控制下限为 6 0 %;花铃期不宜调亏 ,应保证充足供水 ,0~ 40 cm土层湿度应不低于 75 %;吐絮期可中度调亏 ,0~ 40 cm土层湿度可控制在 5 0 %~ 5 5 %。  相似文献   

15.
苗期调亏处理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苗期根系形态、活力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调亏灌溉减少根系干物质累积 ,根冠比、平均根长和根系活力 ( TTC还原量 )提高 ;单株根系条数下降 ;根系活力在复水后仍保持较高水平。表明调亏在量上抑制根系生长 ,但在形态和吸收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6.
调亏灌溉对春小麦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干旱环境条件下调亏灌溉春小麦0~20,20~40,40~80,8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0~1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以此来预测调亏灌溉春小麦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的动态。  相似文献   

17.
设施葡萄调亏灌溉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设施葡萄调亏灌溉的基本节水思想;论述了葡萄调亏灌溉的理论基础与生理生态机制;探讨了设施葡萄的调亏灌溉途径及其模式;构建了葡萄调亏灌溉的技术体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模拟调亏灌溉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在模拟调亏灌溉下研究玉米根系生长和蒸腾效率的变化,并确定了调亏灌溉的根系水势范围与调亏时间,证明调亏灌溉能够在一定土壤水势范围内刺激根系生长,减少作物蒸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实验证明了不同调亏方式下根系的生长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水势范围和调亏周期对作物根系生长、光合作用、蒸腾效率的增加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蚕豆产量的影响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并对蚕豆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与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苗期或拔节期轻度缺水可增产14.05%和9.09%,节水4.14%和10.92%;苗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重度缺水使蚕豆单株粒重较对照分别下降9.5%、9.8%、22.3%和16.0%,百粒重较对照分别下降10.2%、6.0%、3.1%和7.0%,轻度缺水处理的百粒重均高于对照和重度缺水处理;蚕豆以苗期进行水分胁迫对提高收获指数的贡献最大;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发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是构成蚕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干旱环境下春小麦最优调亏灌溉制度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调亏灌溉2年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供水效率和2年后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标4个单项参评因子为参数建立单因子评判矩阵,对干旱环境下春小麦调亏灌溉制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处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以HFF处理最高,其次为MFM处理,而以LLL处理最低,但所有调亏灌溉处理综合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高水分处理FFF。因此,无论是从作物生产力、水资源利用效率还是水资源和土壤养分的可持续利用方面来说,HFF处理调亏灌溉模式均因其最高的作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供水效率(为最大值的96.3%)及较高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标(为最大值的97.7%)而具有最高的综合评价指标,成为试区推荐的春小麦全生育期最优调亏灌溉模式,即春小麦孕穗和抽穗期及灌浆—生理成熟期均高水分处理(65%~70%田持)而拔节期重度水分调亏(45%~50%田持),其灌溉定额为440 mm左右(包括晚秋季储水灌10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