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以融合酸性木聚糖酶基因的大肠杆菌(E.coli)B121(DE3)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乳糖作为诱导剂时重组目的产物的表达规律。[方法]以重组木聚糖酶比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k(3。)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诱导培养时间和诱导培养温度对木聚糖酶表达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最优表达条件为:诱导剂浓度5∥L、诱导时机0.5h、诱导培养时间4.5h、诱导培养温度32℃;在此工艺条件下,重组木聚糖酶比酶活可达49.69U/mg。[结论]乳糖作为诱导剂能够成功诱导酸性木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方法]以木聚糖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组成、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黑曲霉产生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5∶3,(NH4)2SO4、KH2PO4、CaCl2和MgSO4相对于固体料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0.2%、0.1%和0.1%),料液比1∶1.7;最优培养条件为:pH值7.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0h,其间翻曲2~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活力可达14698.21IU/g。[结论]该优化条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重组毕赤酵母高产木聚糖酶菌株并优化其甲醇诱导条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G418 YPD平板筛选高拷贝转化子,不同时间间隔添加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木聚糖酶诱导表达。[结果]在G418浓度为10.0 mg/m l时,筛选得到产酶活力最高的16号菌株,以0.5%甲醇于30℃诱导产酶,第6天时酶活力达到最高,为826.2 IU/m l,木聚糖酶比活力达5 229.1 IU/mg;该菌在诱导时间间隔为12 h、诱导浓度为0.8%时,产酶量高且稳定。[结论]该菌是甲醇依赖型的高拷贝高酶活菌株。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方法从pGEM-IL-18重组质粒中亚克隆出IL-18基因并完成了真核融合表达载体pPIC9K-IL-18的构建和IL-18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从发酵时间、不同诱导型、pH值、诱导剂量和接种量等方面对重组基因工程菌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探索了酵母菌表达猪IL-18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时,诱导最佳时间为72 h,甲醇最适浓度为20 g/L,最适pH范围为6.0~8.0,最适接种量1∶1.与单纯甲醇诱导相比,甘油/甲醇诱导后的表达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1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DM-4为试验菌株,以滤纸酶(FPA酶)活和CMC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发酵产酶条件。结果显示,在发酵时间为36 h、接种量4%、培养基初始pH值5.5~6.0、麸皮浓度2.54%、蛋白胨浓度0.92%、磷酸盐浓度0.5%的培养条件下,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验证试验表明,优化模型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吴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4-4396
[目的]对1株产胞外耐热木聚糖酶的链霉菌XP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降解木聚糖的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分别对该菌摇瓶发酵产酶的培养基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进行了优化,并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采用薄层层析法考察了粗酶对底物的水解产物组成。[结果]该链霉菌的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为:稻草3.0%,NaOH0.2%,KH2PO40.5%,(NH4)2SO40.5%,培养基起始pH值为7.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72h,摇床转速190r/min,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60ml。用该菌产生的胞外粗木聚糖酶酶液酶解燕麦木聚糖,降解产物主要为木二糖和木三糖,没有产生单木糖。[结论]该研究为木聚糖酶生产菌株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酶解产物表明该酶在低聚木糖的制备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高产木聚糖酶能力的真菌Sp1.[方法]经过28S rDNA测序鉴定为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通过对摇瓶发酵条件优化试验及酶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2;(W/V)粗制木聚糖+0.5;葡萄糖为碳源,0.44; KNO3+0.06;蛋白胨为氮源,发酵起始pH为5.0,1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40 mL,转速为220 r/min,28 ℃下培养72 h木聚糖酶酶活可达387 U/mL.将菌株Sp1发酵所得粗酶液经过纯化后研究其酶学特性,酶最适反应pH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55 ℃,在40 ℃,pH 2.2~6.0,酶活性稳定.终浓度为0.01 mol/L的Na+ 、K+ 和Zn2+ 对酶活有促进作用.[结论]所筛选的Sp1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猪血蛋白肽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进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猪血蛋白肽工艺参数优化研究。[方法]采用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猪血粉,制备猪血多肽,考察发酵温度、通气量(摇瓶转速)、pH值、接种量、发酵时间对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发酵猪血蛋白肽的最佳条件,并对发酵前后血粉的品质和感官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猪血粉制备猪血多肽的最佳工艺参数:温度为30oC、转速为160r/min、pH值为7.5、接种量为6%、发酵时间为50h。[结论]该研究为采用微生物发酵猪血粉制备高营养的动物蛋白饲料和提取功能性多肽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田  王锋  魏涛  刘春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4-11195,11221
[目的]为提高漆酶发酵水平提供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栓菌菌株14001,对其发酵产漆酶条件及热激对漆酶酶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栓菌产酶最适Cu2+浓度为20mg/L,最适起始pH值为4.5,最适接种量为10%,最适培养温度为25℃,并对发酵过程进行pH控制,其酶活比不进行pH控制的酶活最大能提高30%;热激作用能诱导漆酶相应的mRNA产生,提高漆酶酶活1倍以上。[结论]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和热激均能提高漆酶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良  肖勇生  包珍  汤峰  刘媛洁  郭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73-15876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食尼古丁节杆菌发酵产海藻糖合成酶的工艺。[方法]首先以培养温度、初始pH、摇床转速、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摇床转速、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因素,以食尼古丁节杆菌发酵产海藻糖合成酶酶活的变化为响应值进行试验,运用SA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得出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从而确定最佳的发酵产酶条件。[结果]经响应面法优化获得食尼古丁节杆菌发酵产海藻糖合成酶的工艺参数为转速172.60 r/min、接种量13.96%、发酵时间55.97 h,在此优化条件下,海藻糖合成酶酶活力达到645.48 U/g。[结论]该研究可为海藻糖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方法]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 cerevisiae)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2(sam2),构建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s-am2,转化毕赤酵母GS115,以甲醇诱导表达分泌蛋白SAM合成酶,并用HPLC测定重组蛋白的酶活力。[结果]经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分子量约50kD,比理论值42.5 kD稍大,可能是分泌过程中糖基化等加工造成。体外酶促反应结果显示,伴随甲醇诱导及初步纯化过程的进行,蛋白活力逐步提高,纯化后比活力为61.48 U/mg。[结论]该研究首次实现了SAM合成酶的胞外表达,为开发和建立体外酶促法生产SAM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蕾  李鹏飞  李伟伟  马鸣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55-14456
[目的]检测克隆猪α干扰素基因(IFN-α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方法]经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后,提取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RT-PCR方法获得IFN-α基因,将该基因与真核表达质粒pPIC9K连接,并电转入毕赤酵母GS115菌中,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电泳检测IFN-α蛋白表达,Western-blot分析IFN-α蛋白活性。[结果]重组转化菌株经甲醇诱导后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kD的蛋白质,该蛋白质能与相应抗体产生免疫反应。[结论]实现了猪功能性IFN-α基因表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为进一步探讨IFN-α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腺苷-L-甲硫氨酸(SAM)是甲硫氨酸(Met)的活性形式。生物体内,SAM由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EC2.5.1.6]催化L.甲硫氨酸(L.Met)和A11)反应而合成。酿酒酵母细胞中有2种SAM合成酶的同工酶,即SAMS1和SAMS2,分别由基因saml和sam2编码,二者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2%。在过量L-Met存在下,saml的转录受到抑制;已有酶促法合成研究显示sam2编码的合成酶没有产物抑制现象。笔者将sam2基因连接于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并通过同源重组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以实现SAM合成酶的分泌性表达,为开发和建立酶促法生产SAM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肖庆振  王日文  王洪霞  冀芦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674-19676,19683
[目的]观察拟南芥高迁移率族蛋白B族基因At2G34450在毕赤酵母体系中的表达,获得重组蛋白。[方法]将At2G34450基因插入含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用SaⅠl将重组质粒线性化,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整合子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结果]拟南芥At2G34450在酵母培养基中实现了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为重组蛋白。[结论]在毕赤酵母真核系统中实现了拟南芥At2G34450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拟南芥HMGB家族蛋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拟南芥高迁移率族蛋白B族基因At2G34450在毕赤酵母体系中的表达,获得重组蛋白。[方法]将At2G34450基因插入含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用SalⅠ将重组质粒线性化,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整合子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结果]拟南芥At2G34450在酵母培养基中实现了表达,表达产物经SDS-AGE鉴定为重组蛋白。[结论]在毕赤酵母真核系统中实现了拟南芥At2G34450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拟南芥HMGB家族蛋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熊杰  程钢  刘学群  覃永华  王春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07-13708
[目的]构建水稻OsVDAC5的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真核表达研究。[方法]将Osvdac5基因与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连接,通过电转化的方法插入到毕氏酵母GS115中,筛选阳性重组菌株,通过0.5%的甲醇诱导使外源的水稻Osvdac5基因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鉴定表达蛋白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Osvdac5::pPIC3.5K酵母表达载体,将其整合到酵母GS115基因组后,对其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了表达蛋白为OsVDAC5。[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sVDAC5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并表达穿山龙薯蓣皂苷糖苷酶基因。[方法]将穿山龙薯蓣皂苷糖苷酶基因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再将构建后的表达载体电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并诱导表达该基因。[结果]重组酵母菌在0.5%甲醇中培养144 h后,所提取的酶蛋白具有穿山龙薯蓣皂苷糖苷酶的活性,经SDS-PAGE分析,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8 kD。[结论]穿山龙薯蓣皂苷糖苷酶基因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抗菌肽SMAP-29的基因密码子进行优化,并使其在毕赤巴斯德酵母(Pichia pastoris)中表达。[方法]根据已知抗菌肽SMAP-29的氨基酸序列,参照毕赤巴斯德酵母密码子的偏好性,设计合成抗菌肽SMAP-29成熟肽基因片段,并同载体pPIC3.5K连接,电击转化至毕赤酵母受体菌GS115中,经G418筛选高拷贝转化子,并用MM、MD板和PCR法筛选Mut+表型。用甲醇诱导表达构建好的重组酵母表达基因工程菌,并裂解酵母细胞进行Tricine-SDS-PAGE分析。[结果]在诱导至第2天的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与预测的SMAP-29分子量相当,约为3.2 kD的表达带;表达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SMAP-29在生物医学、农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慧玲  刘祖艳  赵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153-3155,3198
[目的]对重组毕赤酵母菌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重组毕赤酵母GS115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产酶条件,并采用响应面试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pH 6.5,摇床转速210 r/min,培养基装液量100 ml。响应面试验确定3个因素即装液量、甲醇添加量和pH最佳值分别为103.18 ml、1.77%和6.69;在此条件下,β-甘露聚糖酶的活力最大值为4 917.5 U/ml。[结论]验证试验证明模型预测值准确、可靠,为重组毕赤酵母菌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