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在我国情报学研究即将步入本世纪末叶的时候,我们应反思一下过去所走过的路。为此,本文拟从情报学的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新和研究战略三个方面来探寻传统研究观念的变革,以适应情报学自身及社会情报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40个春意盎然的节季里,我们怀着亲切、喜悦的感情,迎来了《情报学刊》这朵绚丽的鲜花在科学的百花园里盛开10周年。10年前,《情报学刊》和《情报科学》的创刊被公认为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学科在我国立于科学之林的标志。因此,对于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刊》的创刊是一个里程碑。10年来,《情报学刊》编辑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为促进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情报工作的改革与发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情报事业以及情报学的研究,正处在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回顾二十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对我们研究情报学的发生、发展以及趋势必有益处。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年情报学研究的文献量的定量分析来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对建国以来至1980年在115种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情报学文献进行了统计。其中有的是非专业期刊,共发表了2800篇文献。各年的文献量分布如图1所示。总的来看,我国情报学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详见表1)。一第一阶段(1956~1966年)是情报学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情报学是研究科技情报工作规律(主要是情报传递的理论、方法、原理)的一门学科。它是随着情报工作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并受到情报工作发展水平的制约;情报学的研究又反过来推动着情报工作的发展。所以研究情报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四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就情报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和情报工作改革中的某些措施,提出一些看法,进行探索和争鸣。情报学研究的徘徊情报工作的开展要以情报学理论为指导,而目前我国的情报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徘徊状态。作为情报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情报工作的基本要素的“情报”的含义迄  相似文献   

5.
情报理论研究,虽比不上别的理论界那样有水平的争鸣,但就其自己本身而论,却是有史以来最活跃的。情报学终久被社会上承认是一门学科了,不能不说这是件喜事。这当然要归功于情报理论界同仁们的努力了。但还应当承认,就其学术理论成熟的水平而言,情报学术界还是很落后的。别的不谈,仅就不太重视理论信息这一点,我们就已经到了十分惊人的地步。情报学是以情报为研究对象的,即研究情报实践和情报理论。之所以能产生情报这个领域,就在于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情报,而且广、快、精、准地需要情报。情报学以此为自己研究的对象,不消说,情报学更应当把重视情报、快速地传递情报以及快速地吸收情报,作为自己研究的内容,并以此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至今,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问题在于学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工具出现了危机。为此,笔者提醒人们重视并加强对情报学方法论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情报学方法论体系,为推进情报学学科的成熟度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两点希望     
《情报学刊》是学术性理论刊物。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研究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研究客观规律,在于利用这种客观规律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情报学刊》是我国情报界的刊物,肩负着研究、总结和升华我国情报实践的丰富经验,反过来又指导我国情报实践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正确的理论不仅是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而且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情报概念是情报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对情报概念的研究可以明确情报工作的内容范围,明确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向。米哈依诺夫在《科学交流与情报学》一书中指出:“自两部起奠基作用的著作于1948年问世后,情报的概念成了许多门科学和学科的代表人士所注重研究的对象。这两种著作是诺·维纳所著《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和C.申农的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从第一次发表这些著作时起,曾多次试图给情报下一总的定义,但都未得到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情报学研究,当前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苏联著名情报学家米哈依洛夫从科学交流角度研究了情报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美国约维茨研究情报学则是根据决策论的基本理论;萨瑞塞维克立足于人类知识通讯;而英国的布鲁克斯的研究,却是以波普尔哲学理论为基础,从知识的加工、组织、传递、利用和人的情报过程出发进行的。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情报学,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前三人或利用某个具体科学研究方法,或利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至于布鲁克斯,则明显地利用了哲学研究方法。由于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的,融合其他方法为一体,因此布鲁克斯赢得了人们更大的尊敬。我们认为,以上诸家对情报学的发展虽然都  相似文献   

10.
科技情报学是一门新学科,它的实践活动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哲学基础。但当我们翻开科技情报学的基础理论的时候,却发现“它的基础像白纸一样干净”,“情报学还处在被哲学遗忘的角落里,没有什么理论基础。”这实在是一件憾事。(一)“情报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情报是否具有主观解释的内容和意义?”这是黄耀煌在一篇剖析情报概念的文章中提出来的。这两个问题恰恰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科技情报学哲学基础的引子。先举一个科技情报实例。这里有一条关于日本某家汽车公司汽车生产自动线的情报,是一份焊接机器人的  相似文献   

11.
情报学的发展及学科建设问题,是情报界最为关注的大问题。对此,作者就情报学的诞生、产生基础、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的异同,以及情报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等基本问题作了阐释,强调知识序化理论和技巧是情报学研究的核心。文章推测,情报学的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指导人们普遍情报活动、与知识工程相互交叉的信息学科群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12.
比较情报学是战后西方国家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情报学的研究中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拟就以下三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比较情报学的产生和意义比较情报学是情报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正成为国外情报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作为一门严格的独立学科,它还远未定型,正处在演变之中。关于它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比较情报学是一种以比较方法进行研究的情报学,它不是一般性地研究情报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情报学研究现已进入理论探讨阶段,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情报学理论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10余种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万庐山同志在《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比较研究》(以下简称文献一文中,对各种理论体系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试图从中寻求合理的情报学理论体系。笔者认为,文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情报学的研究方法、情报学的理论基础、情报学的理论体系、情报定义以及数学方法在情报学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对情报学理论研究10余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和评述,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3.研究方向上的徘徊与反省 70年代初,由于大量图书馆学家兼情报学家的努力,已经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情报实践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理论,主要是索引理论和检索理论,以及情报实践的某些规律性原则。符合逻辑的结果应当是,一方面推广应用经验性成果,另一方面是进行更深的理论探索,在更深层次上建立起情报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框架,使这门新学科逐渐成熟、成长起来。但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情报学是一门崭新的独立的学科,它以情报理论和现代化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成,其研究对象是情报的创造、利用和交流,其任务是寻求情报工作包括情报研究的一般规律。科技情报研究通常是指对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的研究与预测,对象是相应各学科或专业的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需要有情报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而情报学正是要靠多种多样的情报活动总结规律,获得丰富和发展。可见,情报学和科技情报研究是两码事,不能互相代替,但又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情报创造和交流中的情报研究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产生着新的认识和经验,并利用各种渠道加以传播。今天,  相似文献   

17.
贺克毅同志在《情报学研究应当重视理论信息》一文中提到,目前一些情报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在观点上相互重复,即你说了的我又说,我讲了的他再讲……发表的论文,既不说自己本来就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也不吸收人家的学术成果,总是反反复复地老调重弹……是个学风问题。”贺克毅同志提到的上述问题确实存在,它反映了情报学术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有空泛议论的现象。情报科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在情报工作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其任务是为情报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据报道,美  相似文献   

18.
能否建立一门切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情报学?文章以其作者在近几年的管理情报研究及教学实践为依据,并对此作了回答。作者主要从管理情报学的一般性理论、基本内容、情报知识在管理写作上的运用等三方面着手,勾画了实用管理情报学的初步轮廓,以作为深入探讨创建这一学科的引论。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纷繁的情报实践与落后的情报理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新潮流,又形成充满悖论的局面。情报学研究方法,或依附于某些新兴学科,或游弋于某些时髦学派.有人褒为坦途捷径,有人贬为一无是处,甚至称为“殖民扩张”或“传染病流行”.对于情报现象,一方面惊呼“知识爆炸”、“情报泛滥”;另一方面则是“知识贫乏”、“情报饥饿”.这是由于运用新方法的技巧不够成熟?还是情报本体与新方法缺少亲和力?或许两者皆有?更新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愿望,虽然产生于实际,但是,许多方法却是移植、借用来的,而不是对情报本体研究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情报学研究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现阶段情报学理论覆盖面问题,得出现阶段情报学理论覆盖有限的结论。文章并着重分析了这种理论覆盖的有限性成因,提出了拓展情报学理论覆盖面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