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丽华 《北方园艺》2012,(21):79-82
以提取的‘粉红牡丹’石榴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的MseI/EcoRⅠ酶切时间、预扩增模板DNA稀释倍数及程序和选择性扩增模板DNA稀释倍数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石榴AFLP反应体系为20μL双酶切反应体系中,基因组DNA为300ng的最佳酶切时间为6h;以不稀释DNA连接产物为预扩增模板,94℃为预扩增反应程序的起始解链温度;以稀释20倍预扩产物DNA为选扩模板。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适合空间诱变辣椒的AFLP反应体系,以3~4叶期的辣椒叶片为试材,对体系中的DNA用量、酶切与连接、预扩增及产物的稀释倍数等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适合空间诱变辣椒的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该体系对空间诱变辣椒进行AFLP分析,能够得到清晰稳定的分子标记图谱.  相似文献   

3.
以广藿香叶子为试材,采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广藿香AFLP反应体系,包括酶切连接体系、连接产物稀释倍数、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等关键因素,并对AFLP引物组合(E/M组合)进行筛选,以期为后续的广藿香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酶切体系为20μL,含300 ng模板DNA,在37℃下反应3 h;连接反应在16℃下反应12 h;连接产物的最适稀释倍数为3倍;预扩增产物的最适稀释倍数为20倍。采用优化好的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2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优化好的反应体系适用于广藿香AFLP分子标记研究,筛选出的引物也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可为后续的广藿香优良种质筛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12个甜樱桃品种和4个中国樱桃品种为试材,对荧光AFLP分析过程中模板DNA的制备、酶切与连接、酶切连接产物的预扩增与选择性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甜樱桃嫩叶和老叶DNA效果均很好;200ng DNA双酶切反应4h,连接产物稀释10倍作为预扩增模板,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筛选了64对引物,其中8对扩增效果理想,能够得到清晰、稳定的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为40.6条,建立了樱桃AFL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研究甜樱桃遗传多样性和标记重要农艺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南瓜自交系北观(Cucurbita maxima)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L16(45)优化南瓜MSAP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步最佳酶切时间2 h,Hap Ⅱ(HpaⅡ,MspⅠ)用量0.5 μL;第二步酶切时间6 h,EcoR Ⅰ用量0.4 μL;连接体系包括酶切产物21 μL,EcoR Ⅰ接头(5 μmol · L-1)、Hap Ⅱ接头(5 μmol · L-1)各1.0 μL,连接时间12 h,T4 DNA Ligase 用量为0.5 μL;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25 μL)包含2.0 μL 连接产物,1.5 μL 10 × PCR Buffer(Mg2+ plus),2.0 μL dNTP(2.5 mmol · L-1),0.6 μL Taq 酶(5 U · μL-1),0.4 μL 上下游引物(10 μmol · L-1);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120 倍的模板4.0 μL,其他同预扩增体系。最后,利用建立好的MSAP 体系进行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并筛选出适于南瓜MSAP 分析的36 对引物,表明优化后的MSAP 体系多态性好,体系稳定,可重复,为后续进行南瓜MSAP 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芍药种子cDNA-AFL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芍药品种‘粉玉奴’与‘粉中楼’的杂交种子为试材,通过对影响cDNA-AFLP反应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芍药种子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对打破上胚轴与下胚轴休眠前后的种子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使用RNAprep Pure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的RNA较完整;cDNA利用EcoRⅠ和MseⅠ进行双酶切37 ℃ 4 h,65 ℃ 20 min,酶切充分;连接产物稀释10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取5 μL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得到了较为清晰可辨的cDNA-AFLP谱带;打破下胚轴休眠前后约有3 700条差异条带,打破上胚轴休眠前后约有1 600条差异条带。  相似文献   

7.
朱红霞 《北方园艺》2007,(10):164-167
以牡丹的叶片为材料,通过对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中几个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牡丹的AFLP荧光反应体系,首次在牡丹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试验过程取的成功,得到了清晰的部分牡丹品种的指纹图谱.为牡丹品种指纹图谱的绘制、亲缘关系的研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适于橄榄研究用的AFLP技术体系,以10个橄榄品种为材料,对其基因组DNA从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方面进行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DNA模板用量为500 ng,酶切体系中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MseⅠ各加入3 U,37℃水浴4 h;连接体系中T4DNA连接酶加入1.5 U,16℃连接6 h;并利用优化后的预扩增体系和选择性扩增体系筛选出6对适合于橄榄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E/AAC-M/CAT、E/AAC-M/CTT、E/ACA-M/CAA、E/AGG-M/CAA、E/ACC-M/CAA、E/ACT-M/CAT。采用该体系得到的电泳条带清晰可靠、多态性好,可用于对橄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干用辣椒RAPD-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用辣椒叶片为材料,研究了干用辣椒RAPD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Taq酶、Mg2+、dNTPs、引物、模板DTA浓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循环次数等,建立适合干用辣椒RAPD反应的PCR体系,即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Taq酶1.5 U、Mg2+2.5 mmol/L,dNTPs 0.6mmol/L、引物0.8μmol/L、模板DNA 60 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1 min,37℃退火1 min,72℃延伸1.5 min,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该优化体系在干用辣椒RAPD分析中获得较理想的扩增结果,为应用RAPD技术对干用辣椒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辣椒DNA为模板,对影响辣椒RAPD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以期建立辣椒RAPD反应的最佳体系.通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辣椒RAPD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辣椒RAPD的反应体系(15μL)中含有1×buffer,MgCl2 2.67 mM,dNTPs 0.13mM,Primer 0.5μmol/L,Taq 0.75 U/μL,DNA 40~50 ng.适宜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4 min,再进入40个PCR循环94℃变性1 min,37℃退火45 s,72℃延伸1 min,72℃延伸10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1.
以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 L.)为试材,通过对AFLP反应体系中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获得了稳定的南瓜AFLP反应体系。优化后的体系能扩增出稳定条带,可用于基因定位、南瓜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为南瓜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与梨黑星病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筛选及SCAR标记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军  张绍铃  吴俊  王迎涛  李勇  李晓 《园艺学报》2010,37(7):1147-1154
以‘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ב雪青’梨(P. bretschneideri × P. pyrifolia)F1代群体(97株)为试材,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和集群分类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梨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64对AFLP标记引物在亲本和分离群体中的筛选和验证,获得与梨抗黑星病基因紧密连锁标记两个,即ACA/CAA-179和AAC/CAG-198。它们与抗黑星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2和8.3 cM。对AFLP标记片段的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其长度分别为179和198 bp。根据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在杂交后代群体上的PCR分析表明AFLPACA/CAA-179标记被成功转换成SCAR标记,命名为SCAR-117。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抗黑星病梨品种资源的分子鉴定及杂种后代的早期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和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56份国内外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表型性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样性指数(H′)在0.56 ~ 1.64之间,平均为1.05,表型性状欧氏距离系数在0.02 ~ 0.45之间。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1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30条,占88.36%,遗传相似性系数0.38 ~ 0.85之间。Mantal测量结果表明表型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 0.72,P = 0.05)。表型性状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56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杨树华  郭宁  刘海星  葛红 《园艺学报》2015,42(9):1823-1830
对新疆天山地区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8对AFLP分子标记在5个居群中共检测到19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各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2.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0.0904和0.1319,表明弯刺蔷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居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1333,基因流为3.2513,表明居群间具较高的基因交流,遗传分化水平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遗传相似度和聚类分析显示,各居群间遗传一致性很高,遗传距离较近,亲缘关系较近,并基本上依据地理距离进行聚类。通过与其它野生蔷薇比较分析发现,环境差异对于弯刺蔷薇居群的影响并不明显,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于其他物种较低,居群间的基因交流频繁,且遗传变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桂橙一号"成熟果实风味浓郁,为探明"桂橙一号"的亲本,本研究应用倍性检测、形态学标记和AFLP、SSAP等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鉴定。倍性检测证实"桂橙一号"为二倍体。形态学观察表明,其叶形指数、气孔密度、气孔纵径与冰糖橙的差异显著,叶形比冰糖橙更接近椭圆,气孔密度更高。SSAP标记显示,"桂橙一号"与冰糖橙相比存在1个多态性位点。通过对差异片段的回收、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差异片段长102bp,与柑桔抗CTV基因同源性高达87%。表明"桂橙一号"是不同于冰糖橙的芽变新种质,可以直接作为品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黄瓜无苦味基因bi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纯合自交系9110Gt(bibi)和03828(BiBi)为双亲获得的F2代为试材,利用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从256对AFLP选择性引物中获得了与营养器官无苦味位点连锁距离为6.43 cM的AFLP分子标记TG/GCT150,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操作简便、表现稳定的SCAR标记SC87。  相似文献   

17.
利用DNA标记(AFLP标记和SRAP标记)研究了11份芡、4份鸡王莲和1份克鲁兹王莲之间的亲缘关系,13对AFLP引物共产生490条条带,多态性条带447条(91.22%);9对SRAP引物共产生162条条带,多态性条带151条(93.21%);用UPGMA法建立的分子标记聚类树显示,克鲁兹王莲与其他材料(包括鸡王莲)差异很大,而鸡王莲与芡也有一定的差异。此外,对5份芡杂交材料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利用品质性状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很近,难以分辨相同种属不同材料的遗传关系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8.
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及AFLP 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调查,并对其进行果实性状变异分析和AFLP 遗传多 样性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红肉猕猴桃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 四川省和陕西省等地,共采集到52 份野生资源和2 份品种资源(包括软枣猕猴桃红肉类型、中华猕猴桃 红肉类型和美味猕猴桃红肉类型)。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在果实性状和DNA 分子水平上都存在丰富的变 异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 对AFLP 引物共扩增出259 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0.56%, Nei’s 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 信息指数分别为0.318 和0.477;资源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68 ~ 0.883 之间,平均为0.714。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将54 份资源划分为4 个组,软枣猕猴桃红肉类型单独聚为 一类;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红肉类型亲缘关系较近且有按地理来源优先聚类的趋势。果实性状数据 和AFLP 数据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二者可结合用于红肉猕猴桃资源评价和保护利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应用RAPD、SRAP及AFLP标记构建荔枝高密度复合遗传图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特迟熟品种‘马贵荔’为母本,特早熟品种‘焦核三月红’为父本,杂交获得F1群体,利用该群体的76个单株为作图群体,连同两个亲本,进行了RAPD、SRAP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并运用Joinmap3.0进行连锁分析,分别构建了‘马贵荔’和‘焦核三月红’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马贵荔’的遗传图谱为20个连锁群,包含238个标记位点,覆盖总图距1 096.59 cM,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为4.61 cM;焦核三月红的遗传图谱为19个连锁群,包含239个标记位点,覆盖总图距881.36 cM,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为3.69 cM。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大蒜(Allium sativum L.)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5个方面:(1)大蒜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资源评价中基因组7种分子标记(RAPD、AFLP、ISSR、SSR、SRAP、InDel和SNP)的开发和利用;(2)大蒜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分析、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3)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的大蒜遗传转化体系构建;(4)大蒜蒜氨酸酶基因、蒜薹和鳞茎发育基因(gaLFY、AsPI、AsFT1、AsFT2和AsFT4)及抗逆相关基因(AsPCSl、AsMT2a、ASAL和AsNF-YC8)的克隆和表达分析;(5)大蒜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RNA提取、RT-qPCR的内参基因筛选和BAC文库构建)优化。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展望了大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