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城固县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传统的水稻生产靠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生产规模小、用工成本高,而收益较低[1],导致近年来水稻生产积极性不高,土地撂荒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县积极探索创新推广水稻机插秧新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配套模式,通过近几年推广应用实现了上规模、降成本、提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巩固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陕西省商品粮基地县”的重要地位,加速了我县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汉中拥有全国最美油菜花海,是陕西省重要的油菜产区,长期以来,油菜生产靠传统手工劳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发展油菜机械化生产是解决当前农村缺劳,秋冬季土地撂荒,建设最美油菜花海,提高油菜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近年油菜机播机收示范工作实践,对汉中盆地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发展汉中油菜生产探索新的途径。 该项技术集成组装了选用适宜良种、机械精量适期直播、合理密植、化学除草、平衡施肥、病虫害综防、适时机械收获等农艺农机配套措施。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省工、省肥,降低生产成本150—200元/亩,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油菜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深入调查“水稻+鱼种”、“西瓜+鱼种”轮作模式的实际生产情况,并将两种种养轮作模式与单纯的全年种稻、全年养殖成鱼进行产出效益对比,分析轮作模式存在效益优势的原因,提出提升资阳区种养生态轮作质量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种粮效益不高,大批农村劳力进城打工,致使陕西汉中部分地区出现弃耕撂荒现象,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科技人员以粮食专业社和粮油示范园区为平台,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示范验证,初步形成了《汉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技术规程》。在此,重点介绍在机械育秧及插秧环节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丘陵山区,因山大、坡陡、平地少,很多人都怀疑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的可行性,导致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丘陵山区推广较为缓慢。但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人力劳动成本逐渐上升,种粮效益逐年下滑,土地撂荒时有发生,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推广农业机械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常年种植面积占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抓好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对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山区农业战线上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培植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积极推行集中育秧、成片推广,逐步普及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当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农业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推动农特产品供需双方的直接对接,助推农业实现个性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相结合。“互联网+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服务问题。农民可以通过电商购买所需的农资、农机,并获得防治病虫害、施肥用药等农业技术指导,科学种田。借助互联网形成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可实现精准化生产、智慧型生产。“互联网+农业”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互联网+农业”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了解该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信息。  相似文献   

7.
粮食连年增产,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损,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制约两道“紧箍咒”,使得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时,粮食效益偏低的问题非常突出,粮食生产既面临价格及补贴政策的“天花板”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地板”。“两板”挤压,使粮食生产效益提升空间收窄,农业的竞争力减弱。加快推广稻鸭共育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对于粮食节本、增产、提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破解农村“三留守”和贫困户增收难问题,使域内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地就业,并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蓝田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交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人文历史优势,全面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度融合,坚持“以农业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打造春季踏青赏花、夏季纳凉避暑、秋季登山探幽、冬季泡汤滑雪的全区域全时空旅游,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9.
开展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效共现的一项惠农工程。丁伙万达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在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合理减控药剂使用频率和数量,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防治效率,获得了项目扶持,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生态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的提出,各水稻生产主体对稻米品质和生产效益的提升日益重视,由此引发了我市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精细调整和生产模式的式样创新,各生产单位着眼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对自身生产状况和生产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有力推动了桐城市粮食生产的全面、深入的发展。在众多的生产典型里,“稻虾兼养”模式便是其中的一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1.
巴南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但农村面积大、农民人口多、农业比重高,“三农”问题将长期存在并较为突出,是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缩影。巴南区依托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基地,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业迅猛发展,“四季花果蔬,全年休闲游”的都市效益农业已成为主城市民休闲度假的“巴南印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文章结合重庆市巴南区当前农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秋坂闲田种植大豆,俗称“禾根豆”是我省秋季一些地区传统的作业方式。传统上的秋闲坂田“禾根豆”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效益差,农民纷纷放弃种植大豆,导致大量田块闲置撂荒、土地资源浪费,滋生病、虫、草。通过推广简单易懂、轻便省工的轻简化种植技术,能调动农民发展秋闲坂田“禾根豆”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用工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村劳动力紧缺,造成水稻生产成本上升、种稻效益下降,对水稻生产造成极大影响。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先进技术,涵盖了从浸种、催芽、播种、整地、插秧、植保、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根本上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耕地是发展农业的最基本要素,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我国长期存在粮食需求同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耕地撂荒问题则加重了这一矛盾。定西市是一个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农业比较效益、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农村山区耕地撂荒成为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子。本文以漳县大草滩镇晨光村为例,在深入调研考察的情况下,对耕地撂荒的原因、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嵩县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适应了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以县农业信息网站为主体,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成重点乡级信息服务站、村级信息服务点以及信息服务超市,发展农村信息员,完善体系、运作规范,达到了县级农业信息工作的先进水平。嵩县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取得效益显著,在指导农业、服务基层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嵩县农业信息网站实现了农业信息工作上网的飞跃,填补了山区县信息工作上网的空白。嵩县农业信息网络的建成完善,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信息工作条件落后、流通不畅、效益不佳等在农村传播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服务政府宏观指导农业生产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种植水稻比较效益越来越低,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不仅可以节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提高种植效益,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总结了桐城市2007年水稻免耕栽培示范效果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滕州市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加快农村综合信息建设,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技术咨询、病虫测报和市场供求信息,促进实用科技的学习、应用和转化,建设了专业化的信息服务队伍,实施“三电合一”工程,充分利用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工具为民服务,开通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被广大农民称为农技“110”。开发方便快捷的现代信息网络,向农民群众提供形象生动的远程视频服务,实现了农户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开通平民化的短信平台,率先开播县级农业科技频道,编发“滕州现代农业报”等报纸读物,集中报道农业农村政策,发布农业信息,宣传农科知识。通过积极完善信息服务桥梁建设,我市将“农业信息化”全面引入农村生产、生活,确保有价值的农业科技咨讯及时送到农民群众身边,促进科技转化率,有力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录了一位普通农民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从小规模承包土地种植水稻开始,发展到流转土地500多亩,集水稻种植、水果栽培、水产养殖等多种种养业为一体的家庭农场;从不懂农业技术,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长为一名懂技术、会生产经营的“土专家”,现代农业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萧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70万亩。“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扶持下,萧县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为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当前萧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当前水稻生产上存在的劳力不足和田地撂荒等问题,广安市农技站组织县、乡农技站进行了连续5年水稻人工直播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水稻人工直播技术。该项技术轻简高效,具有节劳省力、节物省资、节地省水、增产增收4大好处;有利缓解当前农村劳力老化紧缺、后继乏人的现实问题,减少育秧用膜,并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水稻绿色生产;有利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有利保持水稻面积和产量稳定,确保口粮安全。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广安大力推广,取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