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早熟番茄佛手瓜生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塑料大棚和土地的利用率,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采用连作套种技术,进行春大棚番茄早熟栽培,中后期套种佛手瓜,番茄清茬后棚下连作两熟生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番茄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量7500kg,佛手瓜亩产量5000kg,两熟生菜亩产量6000kg。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毛豆,即菜用大豆,营养丰富,剪去豆荚两端后煮熟冻拌,有特殊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熟毛豆地膜栽培,可在5月下旬上市,每亩(1亩=1/15ha)鲜荚产量600~750kg,市场批发价1.8—2.5元/kg,产值在1000元以上。毛豆生育期短,技术简单,投资少,特别适合与西瓜、棉花等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3.
草莓四膜覆盖生产在栽培方式上属于冷棚促成栽培。即在深冬低温期不使用加温设备,而是在大拱棚内加盖二膜、三膜及地膜来提高保温效果,并采用休眠期短品种、高垄栽植、膜下微喷、科学管理温、湿度等技术措施,进行深冬栽培,使草莓提早上市,可使草莓鲜果最早于12月下旬上市,而且采收期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份,产量达1 000~1 500kg 。采用四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的草莓售价一般在20~60元/kg, 经济效益比大拱棚二膜覆盖(只有外膜和地膜)生产提高5 000~15 000元,每亩收入可达2.0~3.5万元。  相似文献   

4.
白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绍强 《吉林农业》2010,(7):119-119
文章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几个白菜新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抗热夏阳和抗热3号产量表现最好,位居第2和第1位,其亩产量分别为3569kg和3572kg,分别比对照大白菜亩增产450.5kg和453.5kg,增产率分别为14.4%和14.5%,而夏丽产量表现最差,位居第5,其亩产量为2970kg,比对照大白菜亩降低148.5kg,减产率4.8%。但夏丽采收时间最早,比其他四个品种均提早5天采收,能及早上市,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模式对陇西白条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陇西白条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幅宽35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和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均能提高陇西白条党参的产量和品质。在抗旱保墒和提升产量品质方面,采用幅宽35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的效果最好,鲜重产量可达5 542.5kg/hm~2,较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增产17.7%,较常规栽培模式增产35.1%;折干比达到2.55∶1,干重产量可达2 173.5kg/hm~2;根长达29.7cm、根粗达1.33cm、鲜根重达18.2 g。  相似文献   

6.
早春毛豆,荚毛灰白色,俗称白毛豆,是慈溪市改革开放后从台湾、日本等地引进的蔬菜品种,以荚大、粒饱满、质嫩糯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部分产品经速冻、保鲜出口日本、南朝鲜等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种植早春毛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平均667m^2产量400~500kg.最高可达600kg以上.产值800~1000元。若采用小拱棚、大棚等设施栽培,则产值在1500元以上,高者可超过2000元。  相似文献   

7.
黄颜明 《福建农业》2006,(12):13-13
竹荪原始栽培以竹屑为原料,栽培产量低(20-30公斤/亩),从2000年起,全国首44采用谷壳为原料栽培并搭荫棚,亩产量提高到120-150公斤,效益提高45倍。从2001年起用大豆遮阳栽培,亩产量为100~150公斤,省去遮荫棚,可节约木材3—5立方米,亩均降低成本600元。2004年示范1000亩成功后在泰宁县大力推广,每年种植面积2000多亩,其中2005年产值达156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采用大豆遮阳栽培竹荪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适宜棉田套作的早毛豆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江苏省常熟棉区棉花一般在 3月 2 0日播种 ,5月 2 0日前后移栽 ,实行宽窄行种植的棉田 ,其宽行封行时间大约在 6月 2 0日。选用早熟高产毛豆品种 ,套种于宽行中 ,采用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毛豆亩产可达5 5 0~ 90 0 kg,亩毛收入可达 5 0 0~ 95 0元 ,且不影响棉花产量 ,可显著提高棉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推广大豆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增效作用。2007年逊克县经历了夏伏连旱,将近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明显降雨,全县35万亩耕地采用了45cm垄上双条栽培技术的大豆平均每亩产量为112.7kg,分别比53cm、60cm、66cm垄上双条栽培的大豆,每亩增产大豆13.4kg、19.5kg和23kg,增产幅度分别为13.4%、20.0%、25.5%。由此看出随着垄距增大,大豆产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镇曹杨村草莓面积逐年上升,2002年草莓种植面积256亩,其中三膜栽培面积126亩,小拱棚和露地栽培面积130亩。大棚草莓一般亩产量2000kg左右,亩产值1万元左右,露地草莓亩产量1500kg左右,亩产值3500~4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N、P、K合理配施,可显著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效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市藉河川道区地膜夏播大白菜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量为N 12.20 kg/亩、P2O55.95 kg/亩、K2O 7.47 kg/亩,产量可达9 504.84 kg/亩。  相似文献   

12.
山药和毛豆间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兖州市针对纯作山药栽培中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在试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山药和毛豆间作,实现了山药、毛豆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亩产山药2500kg、鲜豆英1100kg,亩收益达1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甬优538"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选择了30 cm×17 cm、30 cm×22 cm两个不同的机插尺寸和13 kg、15 kg、17 kg、19 kg(每亩)四组不同的用氮量开展密度和肥料试验。结果表明,30 cm×17 cm处理的产量达782.2 kg/亩,比30 cm×22 cm处理的709.9 kg/亩高72.3 kg,增幅为10.2%;肥料试验中,4个处理亩产量分别为701.7 kg、715.7 kg、741.5 kg、709.8 kg,其中处理3的产量比处理1、2、4分别高5.7%、3.6%、4.5%。  相似文献   

14.
玉米140cm大垄地膜覆盖通透栽培,可以解决玉米海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问题,提高地温、土壤含水量、延长生育期,增加产量和效益.试验证明:140cm大垄地膜覆盖通透栽培与70cm垄栽培比较,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亩增产314.8kg,亩纯增收134.40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播期和行距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燕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播期、 3个行距水平开展试验。结果表明,5月15日播种,行距30 cm水平,藜麦平均株高为128.3 cm,主穗宽18.1 cm,千粒重3.06 g,籽粒亩产量最高,为224.3 kg。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冀北冷凉区种植燕藜1号建议在5月中旬播种,亩密度0.8万~1.0万株,以实现藜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吉林农业》2011,(4):109-10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五个油菜品种在桐梓县天坪乡种植的产量、经济性状以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五个油茱品种在该区域种植均能获得丰产,产量均可在170kg以上。其中处理1和处理2在该区域种植经济性状和抗性表现好,其亩产量达210kg和203.3kg,较当地主推品种即处理5(CK)亩增产33.4和27.6kg,增产率18.9%和15.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移栽密度、不同留叶数、不同氮肥用量对HN2146烤烟各生育时期并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烤烟生育期大部分只相差1-2天d;单一改变施氮量、移栽密度或者留叶数并不会对烟株株高、茎围和叶面积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改变2个变量因素或以上时,施氮量、移栽密度和留叶数产生的互作效应会显著影响HN2146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留叶数45cm、减氮1kg/亩和2kg/亩、留叶数20片和22片的T2和T3处理株高最高,节距最大,密度55cm、减氮1kg/亩、留叶数18片的T8处理茎围和叶面积最大。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能一定程度提高HN2146产量和产值,其中HN2146移栽密度为50cm处理、常规施肥处理、留叶数18片的处理亩产量和亩产值均为经济性状最高,从移栽密度、施肥和留叶数三个因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移栽密度为50cm、常规施肥、留叶数20片的T4处理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移栽密度45cm、减氮2kg/亩、留叶数22片的T3处理经济性状表现最差。分别为163.87kg/亩和4384元/亩,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减少,HN2146亩产量和亩产值均有所降低,其中减施氮肥2kg处理亩产量较常规施肥较少了约15kg,亩产值降低了约330元/亩;另外留叶数的变化对HN2146经济性状并没有明显影响;HN2146不同处理花叶病发病指数在4.19-13.934~1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高产青稞品种(系)进行三个施肥水平和两个播种密度的高产栽培试验,对其进行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种量为24万/亩,施肥水平为施肥水平1(N:7.5千克/亩,P:5千克/亩)产量最高。对株高、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单穗重、千粒重、基本苗、亩穗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与产量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亩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均最大,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分别与亩产量也存在极显著简单相关性,成穗数、有效分蘖数与亩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与基本苗呈显著正偏相关,而与穗长呈极显著负偏相关。株高和穗长对亩产量有较大的直接通径系数,而穗长通过株高对亩产量有较大的间接通径系数。  相似文献   

19.
小型南瓜贝贝近年来在昌乐地区栽培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播种面积已达2万亩。早春拱棚保护地栽培,亩产量在4 000~4 500 kg;延至第三茬采收,亩产量可达5 000 kg,产值在1.5万~2.0万元。其生产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处于山东省领先水平,已形成了从品种选择、环境调控、植株调整、保花保果、肥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的一套成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选择抗病、耐抽薹、较抗风磨、有较好的抗寒性且生育期有差异的菠菜品种:如,胜先锋、武迪。最佳栽培日期:10月15~31日。条播,行距20cm。 4~5叶1心定苗,株距6~8cm。12月20~31日覆盖地膜并打孔。冬季盖膜前喷药;春季揭膜喷药后必须于2d内重新将地膜盖回,以提高膜内气温,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株高35cm左右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