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991~2015年近25年贵池区小麦赤霉病最终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选取3月各旬平均温度、降水量、雨日数及3月底4月初稻桩带菌率为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在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贵池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级别中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贵池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3月上旬降水量、3月中旬降水量、3月底至4月初稻桩枝带菌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今后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监测预警窗口,同时该中期预测模型预测基本正确率达88.00%以上,模型预报效果较好,历史平均吻合度达71.32%,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文概述了2016年铜陵市义安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其为害特点,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实施健康栽培等。  相似文献   

3.
该文简述了小麦赤霉病2016年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初步分析了造成该病在贵池区重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早播、生态控病、选用对路药剂,见花打药,2次防治,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6年河南省息县小麦赤霉病发病较晚,穗腐和秆腐均严重,呈现北重南轻,不同田块、不同品种发病程度差异大;种植易感病品种,错失防治适期,使用质量低劣的药剂,用药品种单一,不注重选用新型高效农药是造成小麦赤霉病重发的主因.  相似文献   

5.
对南京市江宁区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有暴发性流行、区域间差异、迟播麦严重等特点。分析了造成重发的原因如小麦播期、菌源量、气候条件以及轻视预防等,提出了防控措施,即开展农业治理、加强预测预警、适期预防和推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进行了适期用药试验,结果表明,预防赤霉病的用药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笔者进行了适期用药试验,结果发现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进行了两种不同药剂的适期用药试验。结果发现,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的温度、湿度。  相似文献   

9.
<正>江淮等地小麦赤霉病呈重发流行态势记者日前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获悉,受近期江淮、长江中下游等地多次出现降雨天气过程影响,加之田间菌源基数高,赤霉病流行风险增大,呈现重发流行态势。据全国病虫测报监测网调度监测显示,截至5月4日,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4.1亿亩,同比增加12%。其中,小麦条锈病累计发生面积约4700万亩、小麦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584万亩。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选用5种复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株率10%和100%分别用药一次,40%丙硫?戊唑醇SC40ml/667㎡、48%氰烯?戊唑醇SC50ml/667㎡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末次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96.6%、94.3%,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五河县发生历史罕见的小麦赤霉病大发生流行,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主要原因是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降雨频繁、花期与雨期重合时间长。引进和选用抗病品种并采取科学有效地综防措施,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赤霉病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小麦赤霉病2014年在安徽省繁昌县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初步分析了造成该病在繁昌县重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握用药适期,采取化学预防为主的防控技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据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蝗虫存在重度流行和高密度集中危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重发流行,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2012年笔者对本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大量调查,掌握其发生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对小麦产量损失较大。2016年3月底开展了40%戊唑?咪鲜胺乳油、28%烯肟?多菌灵两种药剂在小麦齐穗期一次用药、齐穗期和药后7d两次用药、扬花初期一次用药、扬花初期和药后7d两次用药预防赤霉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药次数以两次用药处理区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要明显高于一次用药,施药两次时间以扬花初期和药后7d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齐穗期和药后7d的防效,施药一次时间以扬花初期用药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齐穗期用药。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重发流行,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2012年笔者对本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大量调查,掌握其发生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南方地区汛期提早、雨水偏多,华北、黄淮北部、西北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加大了赤霉病、穗期蚜虫等小麦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风险。预计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小麦穗期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大发生。针对当前小麦病虫重发的严峻形势,农业部立足抗灾夺丰收,组织开展"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加强监测预警,落实防控措施,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障夏粮丰收。--加强监测预警。今年初,组织全国362个小麦病虫测报区域站,系统监测病菌、害虫数量及发育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重发时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三唑酮、醚菌·氟环唑2个药剂,分别于零星见病期、始盛期、盛病期3个时期用药,研究重发年或重发田块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防治策略。[结果]淘汰三唑酮,筛选合适的药剂如醚菌·氟环唑等,与纹枯病防治结合,适期提早用药,有效控制病害大流行。[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秧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在水稻秧田区重发的原因为水稻秧田期正处于小麦抽穗扬花至成熟期,秧田长期保持有水状态,增大了毗邻区小麦田间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为小麦赤霉病的侵染为害提供了有利的湿度条件,这是水稻秧田区小麦赤霉病重于其他区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分析,归纳了当年赤霉病重发流行的发生特点,分析认为主栽品种抗病差、感病期天气适宜、预防措施到位低是赤霉病重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赤霉病的防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