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是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保肥、控制杂草、改善品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增效十分显著的农机化新技术。这一技术是继大豆垄三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后又一重大增产技术,是大豆种植技术上的革命。大豆覆膜栽培新技术打破了传统和垄上覆膜方式,采用“平播行间覆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豆行间机械覆膜技术是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保肥、控制杂草、改善品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增效十分显著的农机化新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新技术采用“平播行间覆膜”的方法,即在上一年秋整地、施肥的基础上,选用优质适宜品种、平地播种不起垄,然后用六行或八行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行间覆膜和三垄栽培两种大豆生产模式,从栽培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机械配备、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有明显的增温、保水作用,减少了机器作业次数,机械作业费用降低96.6元/hm2;由于地膜费和肥料费的增加,其生产成本比三垄栽培高204.45元/hm2,但产量却高出557.75kg/hm2,经济效益提高了1134.15元/hm2。因此,行间覆膜栽培模式比三垄栽培模式有更好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
一、增产机理 1.抗旱保墒效应保墒作用是大豆行间覆膜栽培的最重要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旱作农业地区。采用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机械化技术的地块,其膜宽70—80cm,膜间露地宽度40~50cm,地膜覆盖占60%~70%之间,大豆生长在膜的两侧,抗旱保墒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北安市农机推广站成立于2000年8月,至今已承担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10项,其中:承担的省科委万亩大豆高产科技公关项目,通过三年实施使项目区农户曾收300多万元。2003—2010年推广大豆行间覆膜机械化技术5000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水土保持耕作下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下的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结荚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其中振动深松+行间覆膜+垄向区田和免耕秸秆覆盖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常规耕作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是常规耕作的1.63和1.36倍;大豆叶片的蒸腾速率在花期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9.56 mmol/(m2.s),振动深松+行间覆膜+垄向区田叶片比常规耕作的叶片蒸腾速率高1.15倍。从苗期到花期,由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以相近的速度增长,因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行走式节水灌溉机械播种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整地及引墒作业、施水施化肥播种作业、机械苗带重镇压作业、药剂除草作业、机械覆膜作业(选择应用)、苗期施水(补水)及机械中耕追化肥等主要作业环节的技术,适用于玉米、大豆、小麦等旱地农作物的垄作机械节水灌溉、播种作业。  相似文献   

8.
针对陕西黄土高原旱地雨养苹果园季节性干旱缺水严重的实际问题,以9年生信浓红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集雨保墒措施对苹果园土壤水分、温度和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层,起垄覆膜+行间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和秸秆覆盖措施可分别提高土壤水分含量11.78%~20.94%、7.90%~13.52%和5.86%~8.24%;60~200 cm土层,起垄覆膜+行间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和秸秆覆盖措施可分别提高土壤水分含量9.22%~10.87%、5.63%~7.76%,和4.12%~4.89%;在苹果生育期,起垄覆膜提高土壤温度2.1℃,起垄覆膜+行间覆盖秸秆措施提高0.9℃,秸秆覆盖则使土壤温度下降1.8℃.起垄覆膜+行间覆盖秸秆措施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起垄覆膜次之,秸秆覆盖再次之,对照最低,不同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差异不显著.建议陕西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中采用起垄覆膜+垄沟覆草的集雨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马铃薯起垄覆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及周边县区)的应用,包括地块选择、机械耕整地、机械覆膜播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宁夏南部干旱山区马铃薯起垄覆膜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膜棉花机械覆膜技术河北省深县农机局张玉雪,位申玉棉花种植采用机械覆膜比人工覆膜生产效率高,省工、省种、省地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下面介绍棉花机械化覆膜主要技术要点,以供参考。一、土地要求地块一般要求长50米以上,宽度不小于5个作业行程。覆膜前...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国内覆膜穴播机械现状覆膜穴播技术存在的问题(如功能结构较单一,实现覆膜穴播联合机械化作业的装备较少);分析了发展覆膜穴播联合机械化作业的迫切性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必须探索新的农艺方案并研制新型的覆膜穴播联合作业机械的发展措施;指出覆膜穴播技术在我国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坡耕地玉米滴灌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垄双行覆膜+膜下滴灌+垄向区田"和"行间覆膜+露地滴灌+垄向区田"两种集成模式条件下的玉米产量、经济效益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垄双行覆膜+膜下滴灌+垄向区田"集成模式从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好于"行间覆膜十露地滴灌+垄向区田"集成模式;利用RAGA-PIC模型对集成模式进行评价,各个指标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依次为:产值,经济效益,水分利用率,玉米产量和投入费用,其中B2处理表现最好,为抗早节水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措施的节水和增产效应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区位于黑龙江省杜蒙县,保护性耕作措施包括行间覆膜、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的集成,垄向区田、秸秆覆盖,以常规耕作处理作为对照,分析各节水方案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目的在于找到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提高黑龙江大庆地区的玉米产量.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可提高土壤含水率,且对地表以下0~40 cm的土壤含水率影响较明显,产量与对照相比除秸秆覆盖处理外均有增产效果.其中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的集成措施可使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24.88%,产量提高26.38%,其节水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小麦覆膜机械穴播技术的播量分析甘肃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张建忠,左智小麦覆膜机械穴播栽培技术在我省得到迅速推广,全省小麦覆膜机械穴播面积由1995年的733hm2增加到1996年的2.92万hm2,1997年全省已种植11.9万hm2,占全国覆膜小麦面...  相似文献   

15.
彭阳县玉米机械化覆膜种植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彭阳县玉米机械覆膜种植技术的全过程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玉米机械覆膜种植措施和办法,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对推广全县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行间覆膜对玉米根系层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在黑龙江省甘南县进行了行间覆膜对玉米根系层土壤水分动态及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在玉米全生育期,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对土壤水分指标进行观测,分析了玉米全生育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在收获后对玉米进行测产分析。结果表明:行间覆膜与常规耕作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节水作用;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机械覆膜穴播技术的应用,对促进油菜生长方面有积极作用,结合甘肃省积石山县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候差异,并考虑油菜的生长环境,在利用机械覆膜穴播技术的过程中,则需要对油菜种植过程、穴播技术应用等展开讨论,提高油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膜下软管灌及配套农机化技术是覆膜种植与常压微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和深化。该技术以一个自然农田地块为一个灌溉区,以机械耕整地、机械铺管覆膜、机械抽水等农机化技术为支撑,利用灌溉渠道和田间地面的水位压差,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铺  相似文献   

19.
花生机械化播种覆膜技术是采用花生播种覆膜机械,一次性完成筑垄、施肥、播种、镇压、喷药、地膜覆盖和膜上压土等工序,  相似文献   

20.
覆膜种植,是作物创高产的有利措施。这一种植技术在越来越被农民所接受和重视。本文作者通过大田间对比试验,指出了机械覆膜的优越性,确定了覆膜农艺技术要求,并根据当前覆膜技术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