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排胶调节剂对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79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79为材料,分析一种新型排胶调节剂对胶乳产量、干胶产量、茎围增长、树皮结构和死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排胶调节剂在高温季节有明显的增产效应,胶乳产量和干胶产量分别增长23.38%和16.01%;新型排胶调节剂能有效降低死皮发生率,仅为2.22%,而且能促进乳管分化,对茎围增长没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果说明新型排胶调节剂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几个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系寒害后生长及产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树胶木兼优中心试验区7个参试品系2008年寒害后2 a内的生长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寒害后在茎围年均增粗上,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热试8和热试10生长速度较快,热试10在寒害后仍保持较快的增粗幅度;在年株产干胶上,各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热试8及热试13显著优于对照,且2 a内的增产幅度较大,热试10与对照相当。综合分析,热试8及热试10在生长量及产量上均表现较优,符合胶木兼优选育要求,而且本次寒害适应性表现较好,建议根据品种特性在相同类型植胶区扩大试种试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供试材料为GT1,主要探索幼龄胶树提早采胶的可能性。1976-1980年试验表明,树围50厘米以上的幼树,在合适的刺激强度和采胶强度的调控下,改变了光合产物的分配率,提高了经济系数,干胶产量不仅比常规刀割高,而且比同采次的刺激刀割高,树围生长抑制亦较少,树围30~49厘米的幼树,干胶产量、产量递增率和干物质分配率均较低,树围生长抑制严重。因此,从适当提早投产,又尽量减少副作用考虑,初步认为,海南地区无性系GT1以离地100厘米处有50%树围达到45厘米以上为针刺采胶标准。本文还研究了原针孔产胶机能的恢复状况。结果表明,树围50厘米以上的胶树,原针孔经三年再生,已达到同高度原生皮的产胶水平,树围50厘米以下的幼树尚未完全恢复。其它副作用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探索在刺激条件下,对抗寒胶树低频割胶的可能性,供试材料为天任31—45。1979—1984年试验表明,每株次埋10克电石和涂0.2克乙烯利的胶树,采用s/2、d/3割制,改变了光合产物的分配率,提高了经济系数,干胶产量比常规刀割增产,经济效益显著;经五年刺激割胶后转为不刺激常规割胶,干胶产量仍然保持高产,而且干胶含量和茎围生长恢复也较快,每株次埋15克电石和涂0.3克乙烯利的胶树,副作用显著,转为不刺激常规割胶后,不仅产量低,而且干胶含量和茎围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因此,从适当降低割胶强度,又尽量减少副作用考虑,初步认为,闽南地区抗寒无性系天任31—45胶树采用低剂量的电石与乙烯利综合刺激。年割30—40刀为宜。 统计分析表明,刺激强度和割胶强度与乳清含糖量和细胞质透性呈负相关,与叶片的细胞汁浓度和某些无机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剂量与产量和干胶分配率呈正相关,而与干含和茎围增长呈负相关。胶树经过五年刺激割胶后转为不施药常规割胶,结果表明,这些胶树的生长和产胶均正常,副作用不显著,因此,采用低强度刺激和低频率割胶,是提高寒害地区低产树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引种在勐腊农场的热研8-79试种区进行11 a的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热研8-79前期生长快,年增粗达8.23 cm,优于对照;而开割后4 a的年均茎围生长4.27 cm,仍高于对照品种,且材积较高,树皮生长较快。首年一次性开割率高,早熟且单产高,第4割年即达到3.94 kg,年均株产2.16 kg,大幅高于对照品种;干含水平与PR107相当。白粉病抗性中等,但对该区域发生的阵风抗性较差,开割后与对照相比,死皮率略偏高。热研8-79在该试区整体上呈现出早熟、高产、生长较快的特性,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鉴于热研8-79在云南勐腊农场良好的试种表现,建议在景洪地区与之相似植胶环境条件的I类植胶区扩大试种规模。  相似文献   

6.
杂交育种是巴西橡胶树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以近年来在中国引种试种成功的国外胶木兼优无性系为亲本之一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工作,研究其杂交子代苗期的性状表现,为胶木兼优品种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热垦509×热研87-4-26、热研78-2×热垦628和热研78-2×热垦523等3个杂交组合子代苗期生长、试割干胶产量、乳管分化能力等性状。结果表明:组合内各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杂交组合子代试割前年茎围增粗均大于8 cm,试割后年均茎围增粗4.5 cm以上,均优于对照RRIM600;组合热垦509×热研87-4-26子代的综合性状均表现较好,亲本的速生和高产性状能较好的遗传给后代,从该组合子代中选育出胶木兼优品种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4个引种试种胶木兼优品系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从国外引种的4个胶木兼优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结合历年的风、寒等自然灾害调查资料,对无性系的生长、产量、抗性及死皮率等性状展开了系统的鉴定,结果表明:热试10和热试8等两个无性系生长快,产量高,抗性较好,具有高产生理基础等特性,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是极具潜力的无性系,值得进一步跟踪观测.热试2和热试5由于抗寒和产量问题仅可作特异性研究材料或淘汰.  相似文献   

8.
2010~2016年在云南省德宏植胶区对‘热垦525’、‘热垦628’、‘热研8-79’、‘热研7-33-97’、‘湛试327-13’、‘IAN873’、‘云研77-4’7个橡胶树品种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调查比较其定植成活率、茎围生长量、抗寒性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橡胶品种,其定植成活率、茎围生长速度、抗寒性不同,‘湛试327-13’阳坡的成活率最高,为95.2%;阳坡生长由快慢顺序为‘热研7-33-97’>‘热垦525’>‘IAN873’>‘热垦628’>‘云研77-4’>‘湛试327-13’>‘热研8-79’;阳坡抗辐射型寒害能力强弱顺序为‘湛试327-13’>‘云研77-4’>‘热垦525’>‘热研7-33-97’>‘热研8-79’>‘IAN873’>‘热垦628’;从成活率、茎围生长量、抗寒性阳坡的数据来看,‘热研7-33-97’品种生长速度较快,‘湛试327-13‘品种成活率和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橡胶树自育优良新品种,以5个自主培育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结合历年的风、寒害调查资料,对无性系的生长、乳管分化和抗性等性状展开系统的早期鉴定,结果表明:热试87-1和热试87-4整体表现良好,生长较快,乳管分化能力优于对照,抗风性、抗寒性较好,需要重点关注。热试87-5抗逆性突出,但乳管分化能力较弱;热试93-5和热试87-6生长较快,乳管分化能力强,但抗风性和抗寒性表现较差。因橡胶树较长的生长周期及我国多变的植胶区环境类型,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1987年定植保存于大田的81份1981’IRRDB种质进行了茎围、产胶量、乳管数目鉴定和抗风性调查。结果表明,种质间差异非常明显,其中62号种质的茎围和产胶量相对较高,风害较轻,可以作为育种材料纳入橡胶树育种进程中,以拓宽现有橡胶树品种的遗传基础。对81份种质茎围、产胶量及乳管数目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围与产胶量间相关达到显著(r=0.263^*),产胶量与乳管列数和个数间相关达到极显著(r=0.631^**,r=0.422^*8)。  相似文献   

11.
以3个橡胶树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热研73397’和‘RRIM600’为对照,测定胶乳产量、干胶含量、排胶初速度及胶乳中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和硫醇等生理参数,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产排胶特性。结果表明,各测定参数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热试09-5’干胶产量高,蔗糖含量、排胶初速度低于‘热研73397’,干胶含量、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产胶潜力大,胶乳稳定性好,排胶快,糖利用率高;‘热试09-6’干胶产量一般,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堵塞指数高,排胶初速度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有较好的产胶潜力,但胶乳代谢强度低,可考虑通过刺激提高代谢强度,达到增产;‘热试09-7’干胶产量低,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高,排胶初速度低,蔗糖含量相当,认为该品种排胶障碍,糖的利用效率低,是否可以通过刺激割胶增加产量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胶木兼优无性系寒害适应性调研初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深入了解目前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系在海南垦区中心试验区和广东垦区协作试验区的寒害适应性,以及为品种选育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008年笔者对两地试区无性系的寒害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平流型寒害中两垦区无性系受害均较严重,中心试验区的热试17和热试2的抗寒性很差,寒害级别在5.88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寒害指数高于97.87,4~6级寒害率为100%,无性系成片死亡;热试21、热试10的抗寒性较强,仅存在部分枯枝和掉叶现象:热试3、热试5等的抗寒性较差,热试9、热试11等的抗寒性中等.从抗寒性看,热试17和热试2可作为科研中不抗寒的对照材料,而抗寒性好的热试21和热试10分别适合在琼、粤等植胶区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胶木兼优引进品系热试21高级系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橡胶树品系热试21是引种的胶木兼优品系,经过10 a的高级系比区试种试验,综合表现突出:开割前离地1.5 m处树围平均增粗8.72 cm,极显著高于对照(RRIM600);开割后3割年间的平均年干胶产量2.22 kg/株和1 012.05 kg/hm2,分别比对照高55.24%和146.04%;在2008年寒害中寒害级别低于对照,10 a累计风害断倒率低于对照;第3割年末死皮停割率为3.0%,比对照高1.2个百分点,无显著差异。根据该品种特性,建议在相似类型植胶环境扩大试验试种面积。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是合成天然橡胶的重要植物。PR107和CATAS8-79是具有不同产排胶性状的2个无性系。在以往的研究中,胶乳中蛋白表达差异被认为是影响天然橡胶合成的关键因子之一。然而,这2个无性系之间与胶乳产量相关的蛋白质图谱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这些蛋白质进行鉴定,有助于探讨巴西橡胶树胶乳合成机理。经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分析,共获得65个差异表达蛋白信息。通过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在PR107胶乳中鉴定出31个磷酸化蛋白质,含有74个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在CATAS8-79胶乳中鉴定出80个磷酸化蛋白质,含有166个磷酸化氨基酸残基。橡胶延伸因子/小橡胶粒子蛋白(REF/SRPP)家族成员被鉴定为差异表达蛋白和磷酸化修饰蛋白,这些蛋白在调节天然橡胶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pro-hevein和hevamine也表现出不同的磷酸化修饰水平,它们主要在天然橡胶排胶过程中起作用。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激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修饰可能在天然橡胶合成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结果为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淀粉加工型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进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产量是淀粉加工企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利用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3号作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春薯4号、呼H99-9、呼H99-8、中心202的产量高于对照,海伦3号、综合和HL02-2的产量低于对照。从大中薯率来看,仅中心202高于对照。引进的7个品种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综合,淀粉含量达22.05%,其次是海伦3号,淀粉含量达19.98%。除了HL02-2外,其余品种的淀粉产量均高于对照。从整体评价结果来看,呼H99-9、呼H99-8和海伦3号的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都优于对照品种克新13号,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而中心202可以用作早期淀粉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