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胜公社是浙江嵊县的重点产茶公社之一,全公社4,930亩茶园,广布于丘陵和高山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老茶区。但茶园的树龄老,树势衰,缺株多,地块零星分散,水土流失严重,单产很低,需要进行改造。 1962年,我们来嵊县蹲点,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经验;1964年又与嵊县林业特产局一起,和当地群众共同开展以改造旧茶园为中心的综合研究。1964年在基点队台  相似文献   

2.
1965年新洲县红花草绿肥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全县25万亩红花草,平均亩产鲜草4,500斤,比1964年增长66.7%。全县还出现了一批亩产6,000斤以上的公社、7,000斤以上的大队、10,000斤以上的丰产田。在红花草翻耕前夕,我们组织了力量,在全县50个大队进行了广泛调查,系统地总结了农民群众丰产栽培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洲县幸福公社八大队是棉麦两熟的平原地区。常年小麦栽培面积占夏粮作物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夏粮总产量的90%以上,棉花的前作有80%左右是小麦。该大队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三面红旗,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连年获得了小麦的高产。1964年收小麦612.8亩,平均亩产470斤,比1963、1962年依次增长44.8%、81.82%。1965年实收面积860亩,平均亩产628斤,又比1964年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县宋河区合兴公社全心大队,是个田多劳少以生产一季中稻为主的粮产队。全队每劳负担耕地面积9.5亩,其中水稻6.2亩,旱地3.3亩。在1470亩旱地中,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面积用来种植芝麻,是一个老芝麻产区。1964年全队共种植芝麻484亩,平均单产142.7斤,比1963年增加21.8%。其中有71亩单产252.3斤,并有10.5亩单  相似文献   

5.
一建昌县从1962年开始试种分枝大红穗,连续两年获得高产,1964年又获得了空前未有的丰收。1964年在中共建昌县委的领导下,组织了由领导、专家、群众,共同调查总结了分枝大红穗增产经验。认为种植分枝大红穗是大幅  相似文献   

6.
1964年金县各社队共栽植了1600多亩直播地瓜,群众称为小地瓜。为了研究小地瓜的发展前途,我们在金县调查了11个公社20几个大队,就小地瓜的产量和栽植技术问题作了调查。大委家公社东田家大队东队1958年栽了一亩小地瓜,产量达10,000多斤。1964年由于雨水偏多,栽植较晚,一般亩产达4000~5000斤。为什么小地瓜比芽栽地瓜产量高呢?据各地初步  相似文献   

7.
当阳县陈场公社前进大队,根据前两年试种江南矮、4182等矮杆品种的经验,1965年引进了珍珠矮种子两万斤,把矮杆种栽培面积,由1964年的160.3亩扩大到2,006.8亩,占中稻面积的69.599%。同时,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栽培技术措施,因此,1965年水稻生产又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水稻总产比1964年增长19.44%。据26块63.76亩(市亩,下同)矮杆中稻验收结果,平均亩产886.99斤,比1964年中稻平均亩产增长29.15%,其中有3块亩产达  相似文献   

8.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化石戈公社魏家沟大队下平家沟生产队,自从1963年开始,改变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习惯,利用瘠薄耕地种植草木樨,实行草田轮作以来,土地越蒔弄越细,粮食产量稳步增长。1963年该队种粮谷1,074亩,种草木樨60亩,产粮60,500斤;1964年种粮谷874亩,种草木樨260亩,产粮77,000斤;1965年种粮谷735亩,种草木樨415亩,产粮达到了9万多斤。  相似文献   

9.
新金县沙包公社孙炉大队梁屯生产队,位于老自石山后的山区,共有耕地460亩。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这个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和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的教导,总结了以往种麦的经验教训,1974年种植47.8亩冬小麦,平均亩产681斤,为山区增产粮食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郧县盛产红苕,常年种植面积约27—30万亩,但由于黑斑病严重为害,每年烂种达3000万斤以上,对增产增收和提高改善社员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印证近年本省各地药剂熏蒸防烂的示范结果,总结使用不同窖型防烂的经验,并探索改进药剂处理的方法,以求更有效地抑制和减免黑斑病的为害,为确保种苕安全过冬提供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一、试验经过 本试验设在历年烂窖严重的柳陂区朋儒公社一心大队(1963—1964年度烂种40%),于1964年11月开始到1965年3月结束。药剂处理时召开全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切实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改进棉花栽培技术,皮棉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年战胜了低温、阴雨、台风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在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同时,全县39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13.8斤,比1971年增长一成多,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单位。如大新公社中兴大队亩产皮棉197斤,县委在中兴、团结大队的22亩试验田,亩产皮棉230斤。几年来,通过总结群众经验,对棉花栽培技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岑溪县于1962年試种冬季稻底绿肥紅花草、苕子67亩获得成功后,依靠自力更生繁殖种子,改变过去每亩播种量三至四斤为一斤,于1964年全县紅花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6万亩。由于在为革命种好绿肥的思想指导下,于总結历年經驗的基础上,采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市广大干部和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把油菜种好”的教导,1974年对油菜进行了大面积试种,获得成功。全市试种的三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亩油菜,在大面积间套种的情况下,混算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三斤,并出现许多高产典型。旅顺口区海鹰公社科研小组一亩三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三百四十斤。金县友谊公社光明六队五亩五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七斤。复县示范场二亩四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五斤。庄河县小孤山公社农场大队四十五亩三分地,亩产二百七十六斤。新金县泡子公社谷泡子大队后袁西队五亩五分地,亩产二百三十八斤。金县董家沟公社城南大队一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四十斤。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熟县碧溪公社地处长江下游,土壤肥沃,植棉历史悠久。全社共有耕地面积25,847.4亩,其中棉田面积为23,330亩。以粮棉套种为主。 1963年我们从外地引进了一批“岱字15号”原种,由于忽视了植物检疫,结果在种植后的第二年(1964年),十二大队的棉田里就出现了零星的枯萎病病株。当时我们对枯萎病的危害性还认识不足,控制不力,所以病菌就很快扩散开了,危害的面积越来越大,病情越来越严重,成了我社夺取棉花丰收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全社干部群众向棉  相似文献   

15.
小麦混播紫云英,是合理利用土地,扩大冬种粮、肥面积,能增收一造粮食,提高麦田地力,又为春耕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绿肥,达到早稻全面平衡增产的一个间、套种形式。1962年我县在灰寨、锡场公社,重点进行小麦混播紫云英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以后,混播面积逐年扩大。1964年全县冬种紫云英15856亩,其中小麦混播面积达6000多亩,普遍获得良好收成。据各地春收产量调查(表一):一般每亩可收小麦150-250斤,紫云英鲜茎叶2500-5000斤。同时,通过混播绿肥,麦田地力有所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500亩地谷子,1963年平均亩产502.8斤,1964年亩产达591斤,最高的4.8亩,亩产达886.6斤。 1964年所里派我到这个大队蹲点,系统地学习和总结他们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安全有效不用饵料防治蝼蛄的办法,1964年我们在市农业局的帮助下,在城关公社五个大队进行了滴滴涕拌种防治麦田蝼蛄的试验。防治面积1,200多亩,杀虫效果很好,保苗率为86.1-95.5%,全苗率95%左右,深受群众欢迎,很有推广价值。现将我们试验调查的情况介绍于下。一、麦田应用25%滴滴涕乳剂、50%可湿性滴滴涕粉、10%滴滴涕粉防治蝼蛄试验: 试验在史庄、西刘、后铺、汉庙等五个大队进行,现将史庄、西刘两个大队试验结果列入下表:  相似文献   

18.
东莞县中堂公社蕉利大队,地处东江下游,大部为冲积土,土质肥沃而略带粘性,为广东省主要黄麻产区之一。过去由于品种退化混什、耕作粗放、黄麻单位面积产量低,1964年全大队平均亩产400斤左右,1965年我院在该队建立黄麻样板,示范推广良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年春阴雨过多,黄麻生长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仍获得大面积30亩平均亩产971斤的高产,其中最高产的2.5亩平均亩产达1006斤,创造了该队历史最高产水平。其取得高产的主要经验是听党的话,自力更生大办农家肥,选用优良品种,大搞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临沂地区自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涝洼以来,水稻栽培面积日益扩大,由1963年的14万亩,增加到1964年的91万亩,1965年达到120万亩。这对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群众生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这一栽培制度的改革,稻茬麦的面积亦随之增多,有的社队,稻茬麦竞占麦田面积的70%以上,如郯城县马头公社陈村大队共种小麦420亩,其中稻茬麦有320亩,即占76%。为了今后我区小麦大面积的均衡增产,同时相应的促进水稻的发展,研究改进稻茬小麦的栽培技术,解决稻、麦连作当中的矛盾,是当前农业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麦收前曾在稻茬麦面积较大的临沂、郯城、苍山等县作了较广泛的调查,现仅将种好稻茬麦的几个环节问题,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样板田上发展农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0年起,我们在湖南祁阳县官山坪大队进行改良低产田的科学研究。 五年来,我们同群众一块参加劳动,从劳动中作调查,总结当地群众的生产经验,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了“冬干坐秋,坐秋施磷,磷肥治标,绿肥治本,单季改双季,晚稻超早稻”的一套增产办法。我们所在大队水稻单产从1960年的350斤,提高到1964年的680斤。祁阳县运用点上经验,改良了低产田8万亩,平均增产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