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几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发展较大,油菜品种也逐步增多。本地冬季气温最低会达到-10℃左右,春季时常发生倒春寒现象,有的品种播期晚,防寒抗冻能力差,因此,抓好油菜冬春时期管理,对增枝、增角、增粒重,夺取油菜高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资芳  肖芳  肖文 《长江蔬菜》2023,(14):22-24
菜油两用油菜是耒阳市冬季主要的作物之一,低温冻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拉尼娜事件将在2023年冬季达到峰值,有可能连续3个冬季发生拉尼娜事件,将是21世纪首次“三峰”拉尼娜现象。受其影响,湖南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较高,由此对油菜薹和油菜籽的产量及品质造成的影响将会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鄂西山区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发展两用油菜,其油菜薹可作蔬菜,油菜籽可榨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实现了油菜的一菜两用,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解决了山区冬季蔬菜短缺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油菜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形成了产业链,为山区种植者创造了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董坤  卢俊  李成云 《长江蔬菜》2014,(20):45-47
2012-2013年,在云南省富源县冬季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盖作物对魔芋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不同的作物会影响魔芋的出苗时间和倒苗时间,不覆盖的出苗最早,覆盖苕子和油菜的出苗最晚,倒苗时间则刚好相反;覆盖苕子、油菜、豌豆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覆盖油菜和大蒜的魔芋产量比对照高,其余处理则比对照低;覆盖大蒜的产值最高,1 hm^2达141 264元,比对照(不覆盖)的115 758元高25 506元,其次是覆盖油菜,1 hm^2达135 665元,比对照(不覆盖)高19 907元,其余都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冬季抛荒农田,武汉市黄陂区探索了水稻收获后种植一季薹用油菜的种植模式。与中稻—红菜薹比较,水中稻—薹用油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高,省工、病虫害少,有利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的菜薹风味独特,香甜脆嫩、色泽鲜绿,且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近年来深受市民喜爱的新鲜蔬菜[1,2].江苏历来有吃绿叶蔬菜的习惯,且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新鲜蔬菜的需求旺盛.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正值新鲜蔬菜供应淡季,苏北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利用油菜较耐寒的特点,在冬春季节应用大棚生产油菜薹,产量高、口感好、...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农业种植以一年两茬模式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随着油菜品质育种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油菜多功能利用种植在我国西北、东北、华中及部分华南地区得以推广应用。其主要技术是种植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集菜薹采摘。  相似文献   

8.
《南方园艺》2021,32(3)
油菜是东兰县冬季农田重要的油、菜、饲、肥、蜜与观光等多功能作物,其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产品用途广泛,在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开发价值。随着农村传统油菜产业的持续扩展,由于品种更新换代滞后,加上栽培管理粗放,菜田病害发生流行,油菜产量效益较低,对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影响极大。笔者通过近年来对东兰县越冬油菜白粉病的发生症状进行调查,结合多年的大田防治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为油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深冬季节,生产一茬春节前上市的新鲜油菜,不仅能供节日蔬菜市场需要,还可增加菜农收入。北京市丰台区芦沟桥乡东管头五队的日光温室油菜,于1991年12月17日定植,1992年2月10日收获上市,4.7分地的日光温室油菜,折亩产3617公斤,亩产值3362元。现将日光温室油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冬季栽培油菜,应选用抗寒性强、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不易抽薹、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目前以上海五月慢油菜比较理想,该品种不仅具备上述要求,而且植株大小中等,青帮绿叶,叶肉、叶柄厚,纤维少,符合北方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0.
《西南园艺》2010,(6):84-86
11月有“立冬”和“小雪”2个节气,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时至“立冬”,重庆市各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适宜于油菜田管以及生长期较短、春性较强的小麦播种;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时至“小雪”,  相似文献   

11.
油菜角野螟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玲  冯纪年 《北方园艺》2011,(14):134-138
近年来油菜角野螟对西宁油菜为害加重,成为油菜生产主要害虫之一。该试验调查了油菜角野螟田间发生规律、为害特性、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各种防治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角野螟在西宁地区1 a发生1代,零星有2代出现;油菜角野螟成虫在7月油菜角果期为盛发期;菜角野螟在西宁地区普遍发生,浅山地区发生较重,川水地区中度发生,脑山地区零星发生;适当早播可减轻角野螟的为害;依据"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当油菜花期至角果初期百株卵块累计达40块以上时即可进行化学防治。防治适期以角果初期为主,卵块较多油菜田块可连防2次,间隔7 d。  相似文献   

12.
果园肥料不足,会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及果品的产量质量。近年来,在“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动下,广大农村掀起了以土、肥、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各大队果园,抓住了果树缺肥这一主要矛盾,在积极发展果园养猪的同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充分利用果树行间、沟旁、路边,种植油菜籽、苕子、草木樨等绿肥作物,达到不与农业争肥,自力更生解决果园用肥。 果园种植油菜籽是自力更生解决果树用肥的新路子。果树冬季休眠,而油菜越冬生长,春季返青早,到油菜抽苔分枝盛期,果树刚刚萌动,油菜的光照良好,待到油菜开花结荚盛期,此时果树初…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油菜每年食用植物油的产量位居第一,饲用蛋白的产量位于第二;此外,油菜还有花用、蜜用、菜用、肥用等功能。我国对油菜籽的需求量很高,但目前菜籽油市场不断萎缩,传统的油菜产业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我们持续研发出了油菜的衍生产品,包括油菜花茶、油菜芽苗菜、油菜花护肤品、油菜饼干、油菜花酒、油菜相关文创产品、油菜盆栽花卉等。这些衍生品的商品化,一方面将带动某些油菜种植地区,特别是偏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景区或美丽乡村建设点的旅游产品,促进区域旅游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油菜品种繁多,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其茎叶颜色为深绿,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花为黄色,角果较长。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菜苗期可作菜用或作饲料,20世纪70年代,在2玉米行间种油菜作为有机肥,花期可以作为风景欣赏,花后成熟的种子可用来榨油。寿光种植的菜用油菜多是北方小油菜(白菜型油菜),抗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处理对荔枝抗寒性的影响,对田间6年生“桂味”荔枝盆栽植株分别喷施208μM赤霉素(GA3),0.5、1、2μM油菜素内酯(24-表油菜素内酯,24-EBR)和蒸馏水(对照),经过2015—2016年冬季自然低温,特别是2016年1月下旬的极端低温天气后,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株叶片、花芽寒害发生情况以及成花状况,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经历自然极端低温后,GA3处理和对照(蒸馏水)植株的“现白点”花芽和叶片出现寒害症状,且GA3处理植株的寒害程度比对照(蒸馏水)植株重,表现为树体逐渐衰弱,甚至死亡;24-EBR处理植株无明显寒害症状。24-EBR处理减缓因低温引起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加,提高叶片SOD和POD活性。说明油菜素内酯处理可以提高“桂味”荔枝抗寒性,而赤霉素则降低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张丽琼 《长江蔬菜》2013,(22):68-71
为了研究生防放线菌与草木灰混合包衣油菜种子对油菜的生长效应,为油菜的栽培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生防放线菌对油菜种子出苗、幼苗株高、根长及叶绿素、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防放线菌能够促进油菜出苗,且菌剂浓度越高,出苗率越高;低浓度(2%和4%)生防放线菌制剂会抑制油菜幼苗的生长,而10%浓度的菌剂能促进幼苗的生长;随菌剂浓度的提高,油菜幼苗的光合作用能力、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生防放线菌与草木灰包衣油菜种子时,不同浓度的菌剂对油菜的生长产生不同的效应。因此在生产上应用生防放线菌防治油菜土传病害菌核病时,应正确使用适宜的菌剂浓度,以免抑制油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油菜为试材,采用温室土培盆栽试验结合常规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不施氮、施用尿素和包膜尿素对油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和施用尿素相比,施用包膜尿素处理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并可以减少油菜的根冠比;相比尿素,施用包膜尿素显著降低了油菜硝酸盐含量,并可增加油菜的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施包膜尿素较尿素还可提高油菜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有效减少氮素损失。综上所述,包膜肥料可实现油菜节肥增产、改善品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免耕稻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每年晚稻收获后,大约有1600万hm^2的稻田冬季处于闲置的状态。除了小面积的冬闲田种植冬季蔬菜、油菜和绿肥外,很大面积的冬闲田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而闲置,而此时的温、光、水、热等条件均十分有利于春马铃薯的生产。利用这些冬闲田种植春马铃薯不仅可以省工节本,还可以利用稻草还田起到改土肥田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董严波  宋娜 《长江蔬菜》2023,(12):22-24
中部地区较多小丘岭地形,且土壤相对贫瘠,因种植条件较差,种植收益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很多地方出现全年抛荒或单季抛荒现象。相比粮食作物,油料作物需水需肥量小,相对产值较高,且生长季节较短。黄豆、高粱、红薯—菜油两用油菜轮作模式,既能通过黄豆种植提高土地肥力,且高粱、红薯等耐旱作物能抵抗夏季高温干旱不出现减产现象,又能通过冬季种植菜油两用高产油菜,破除冬闲田抛荒瓶颈。笔者于2022年,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军山街官莲湖基地进行试验和实践,总结了菜油两用油菜、黄豆、红薯、高粱等作物轮作模式,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实现年均667 m^(2)产值不低于5000元,可作为蔬菜周年种植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西南园艺》2012,(11):82-84
11月有"立冬"和"小雪"2个节气,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时至"立冬",重庆市各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适宜于油菜田间管理以及生长期较短、春性较强的小麦播种;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时至"小雪",高山地区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