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生产优质材,特别是生产无节材,只进行密度管理是不够的,还需修枝,通常因修枝修掉了活的枝叶,虽然存在生长量一时下降的缺点,但另一方面修枝又具有能生产年轮致密的木材之优点。近年来,随着修枝技术的普及,因修枝导致木材变色这一突出缺点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日本于1928年就确认山毛榉、栗树因修  相似文献   

2.
将经3种不同抽提处理的高温热处理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和山毛榉(Fagus longipetiolata Seem.)木材及其对照材置于氙灯老化箱中加速老化1 008 h,测定老化过程中表面颜色的变化,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老化前后木材表面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变化,旨在探究不同抽提物对高温热处理材的光降解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热处理材中抽提物的存在有利于缓解其光老化进程,提高热处理材的颜色稳定性;2)碱抽提物对热处理山毛榉表面材色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存在有利于延缓老化过程中热处理材表面颜色的变化,苯醇及冷水抽提出的极性抽提物对热处理材的颜色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冷水抽提后的热处理山毛榉在老化过程中出现射线细胞剥离现象;3)在老化过程中,热处理欧洲赤松的表面颜色变化相对山毛榉大,这是因为热处理欧洲赤松的材色较山毛榉浅,碱抽提物对热处理欧洲赤松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苯醇抽提物及冷水抽出物可提高其耐老化性。  相似文献   

3.
木材微生物变色与调控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材变色是一种木材材性的缺陷,木材调色是木材变色现象的逆利用。利用微生物调控木材材色环保无污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综述了易变色的木材种类、易使木材变色的菌种、微生物控制木材变色和腐朽以及微生物诱导木材调色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木材微生物变色与调控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由计算机,模数转换板(A/D板),激光传感器等组成的木材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系统,在CNC数控加工中心上对铣削加工的针叶材花旗松和阔叶材山毛榉进行了表面粗糙度RZ的在线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检测数据是准确的,并具有高速在线测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拼木地板的木材染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的富裕,人们越来越注重室内装修。拼木地板因其具有美丽花纹、隔热、导电不良、防滑和较高的强重比等特性,在室内装修中占很重要位置。然而,木材属生物材料,它会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变色。除生物降解引起木材腐朽以外,变色对木地板的强度、耐磨性影响不大。但变色及材色不均影响了木材美观和销售竞争力。而染色可以改良不均一的材色,并可以仿制名贵木材,提高木材的经济价值和使用范围,节省贵重木材。但木材中木素及抽提物成分与天然纤维素混在一起,所以在染料的溶剂及染色方法等方面都受到一定制约。受安徽某厂委托,我们对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学方法、材面色差分析法、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白桦木材的蓝变和黄变,探讨了变色的原因及主要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蓝变材的变色是由变色菌侵蚀木材引起的,变色深入木材内部。木材薄壁细胞腔内充满了大量的变色菌丝体,菌丝体本身的颜色及其分泌的色素是木材变色的原因。蓝变材部分半纤维素发生降解,其各项抽提物含量比正常材高;而黄变材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创伤性木材变色,存在于木材局部区域,其部分导管和少量木纤维细胞被胶状物所填充,内含物增加,木材三大组分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白桦木材在自然和人工干燥过程中易受真菌类微生物的侵染产生色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桦木材的加工利用价值。本文针对白桦木材侵染菌侵染试材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白桦木材生物变色防治提供参考。首先对白桦木材侵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确定侵染白桦试材的侵染菌的基本类型,然后进行白桦试材接菌,最后对白桦侵染菌侵染木材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侵染素材相比,侵染菌侵染试材中苯醇抽提物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热水抽出物含量和多戊糖含量均较高,而纤维素及木素含量较低。这表明侵染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侵蚀白桦木材细胞壁组织,造成纤维素和木素等主要成分含量的降低,导致木材组分的破坏。同时,侵染菌的存在会造成白桦木材抽提物组分中的显色及助色物质的含量变化,以致木材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  相似文献   

8.
防止兰考泡桐木材变色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种化学药品配方防止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木材变色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并观测了处理前后材色的变化,探索到4种对防止变色有一定作用的配方。同时,初步观察了干燥条件和木材含水率对变色的影响,讨论了各种处理方法对防止兰考泡桐材变色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将温敏变色粉应用到木质家具涂料中,分析温敏变色粉的加入对涂饰后家具表面的色差、漆膜附着力和漆膜光泽度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智能响应材料在木质家具中的应用,得到与传统涂饰方法不同的装饰效果。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温敏变色粉的加入,使得涂饰木材表面的材色发生变化,色差显著增加。升高温度至温敏变色粉响应温度后,添加3%~10%温敏红和3%温敏蓝的清漆涂饰木材表面材色发生消色现象,色差值降低,表面材色恢复至与未添加温变粉的涂饰木材表面材色相近的状态;扫描电镜下观察温敏蓝和温敏红两种类型的变色粉微囊外观形态良好,表面较为光滑,多为球形结构,温敏蓝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94μm,温敏红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27μm。而在清漆中添加温敏变色粉后,漆膜表面变得粗糙,随着温敏变色粉添加比例的上升,漆膜表面出现了颗粒的团聚。而在油性清漆中添加温敏变色粉时,涂饰漆膜表面的粗糙感并没有水性漆漆膜明显。添加3%比例的温敏变色粉对涂饰木材的漆膜附着力和光泽度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涂饰木材的表面材色表现出良好的变色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泡桐材变色类型的确定及变色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常德龙  陈玉和 《木材工业》1998,12(2):20-21,32
对泡桐材变色类型的研究表明,泡桐材变色存在着真菌变色。同时从新伐的泡桐木材中分离出两种真菌,经鉴定是链格孢菌和一种根霉菌,这两种真菌可引发泡桐木材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