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军 《蜜蜂杂志》2024,(2):37-38
<正>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海拔由高到低,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饲养的中华蜜蜂主要是滇南中蜂(以下简称中蜂),中蜂养殖作为投资小、风险小、见效快的绿色生态产业,是实现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较好选择。普洱地区在秋冬季节的主要蜜粉源植物有鬼针草、茶花、柃木、羊奶果、飞机草、金光菊等。合理利用秋季蜜源,做好秋冬季节的繁殖,有利于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补充饲喂云南本地产橡胶蜜对中蜂蜂群春繁的影响,以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国家蜂产业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示范蜂场为试验点,选取滇南中蜂蜂群10群,以橡胶蜜和蔗糖为食物,进行补充饲喂试验。5 cm×5 cm方格网框统计的方法,每21 d测定1次蜂群内卵、幼虫和蛹及工蜂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橡胶蜜组蜂群内卵、幼虫和蛹的数量多于饲喂蔗糖溶液组的蜂群,且饲喂橡胶蜜组蜂群内工蜂数量一直为正增长。在缺少蜜粉源的春繁期,给滇南中蜂蜂群补充饲喂橡胶蜜更有利于促进蜂群繁殖。  相似文献   

3.
中蜂蜂王在蜂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只优良的蜂王可以使中蜂蜂种的优良性状一代一代传下去。对此 ,广大的中蜂爱好者深有体会。然而 ,怎样去选择一只优良的蜂王用于生产 ,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1 细心观察蜂王的外表、色泽、体型与行为中蜂蜂王不外 2种类型 ,一是黑色王 ,二是腹部呈枣红色的蜂王。黑色蜂王全身黑色 ,体小 ,所在蜂群工蜂也略小 ,飞行快捷 ,抗性强 ,但繁殖缓慢 ,群势发展慢 ,产蜜量略低 ,分蜂性强 ;枣红色蜂王体大 ,性情温驯 ,产卵力强 ,所在蜂群能培养成强群 ,蜂产品产量稳定 ,但抗性差 ,工蜂腹部黄环明显且性情温驯。…  相似文献   

4.
中蜂蜂王的产卵力比意蜂差,在一般情况下每昼夜仅能产卵七百颗左右,比意蜂低一倍以上。因此群势小、产蜜量低。为将中蜂养成较强大的群势,提高采蜜量,必须采取快速繁殖。春季蜂王从恢复正常产卵到第一个大流蜜期到来之前,是蜂群繁殖速度最快的时期。若在第一个主要蜜源之前能有一至二个辅助蜜粉源,对蜂群的繁殖是最有利的。因为这个时期的蜜粉源,足以刺激蜂王产卵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育种过程中不同条件对滇南中蜂蜂王初生重的影响,优化滇南中蜂蜂王的选育方法,试验比较了蜂群内自然繁殖的蜂王与人工培育的蜂王的出生率和初生重。结果表明:不同组间幼虫成活率相同时,蜂王的出生率无明显差异;自然蜂王的初生重为(0.159 1±0.020 3)g,人工蜂王的初生重为(0.126 1±0.008 7)g,自然蜂王的初生重与人工蜂王的初生重相比高26%,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中蜂蜂王在蜂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只优良的蜂王可以使中蜂蜂种的优良性状一代一代传下去。对此 ,广大的中蜂爱好者深有体会。然而 ,怎样去选择一只优良的蜂王用于生产 ,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1 .细心观察蜂王的外表、色泽、体型与行为中蜂蜂王不外 2种类型 ,一是黑色王 ,二是腹部呈枣红色的蜂王。黑色蜂王全身黑色 ,体小 ,所在蜂群工蜂也略小 ,飞行快捷 ,抗性强 ,但繁殖缓慢 ,群势发展慢 ,产蜜量略低 ,分蜂性强 ;枣红色蜂王体大 ,性情温驯 ,产卵力强 ,能培养成强群 ,蜂产品产量稳定 ,但抗性差 ,工蜂腹部黄环明显且性情温驯。枣红色蜂…  相似文献   

7.
蜂群长期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它们每年的生活、生长、繁衍都有一定的规律。对这些规律研究得愈全面愈深入,就能利用蜜蜂为人类谋取更大的利益。概括起来,各地中蜂蜂群在一年里的消长规律大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这种类型的中蜂蜂群有越冬期,蜂群呈半休眠状态越冬。蜂群经过越冬,蜂王开始产卵,新、老蜂交替,到生长(积累采集蜂),至蜂王产卵,出现周期性下降,发生分蜂(繁殖),一群变  相似文献   

8.
新法飼养的中蜂,如何能在流蜜期中快速造脾,是一般飼养中蜂的同志关心的問题。根据我在湖南麻阳地区十多年的飼养观察情况,整理簡介如下。中蜂造脾的特点老法飼养的中蜂,蜂团呈团聚状态,巢脾与蜂团大小成正比,巢脾排列呈半球形。造脾多是从上向下,由里到外呈弧形扩大。因而,巢框的規格,必須适合蜂群的习性,才能使蜂群更好的造脾,促进蜂群的繁殖壮大。根据我們飼养中蜂的情况,中蜂也同样适应于各种巢箱,如高窄式、标准箱、麻阳中蜂箱等。但是,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中蜂群势越来越小的原因有很多,不能怪罪于活框饲养。a. 中蜂的种性退化中蜂饲养一般是由几群或多群,经几年繁殖积累到几十群的,并且多为定地饲养,很少与外界进行蜂种的交换。中蜂繁殖实际上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闭锁繁育,由于近亲繁殖,其基因逐步纯合,种性包括蜂王产卵力、蜂群抗逆性等等严重退化。b. 蜜源老化或退化因过去的大量砍伐和农民种植习惯的改变,致使蜜源退化或老化,基本上由过去的大流蜜变为中流蜜,中流蜜变为小流蜜或不流蜜。蜜源是蜂群强盛之本,是蜂蜜丰收 之源,蜜源的改变就会导致蜂群的改变。c. 气温变…  相似文献   

10.
“碗碗蜂”是成都地区的老养蜂家们多年来运用的一种快速繁殖中蜂的有效方法。就是以少数的工蜂和一只蜂王在2—3个月内即可繁殖成为能投入生产的蜂群。而且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繁殖快、是大量繁殖蜂种的有效力、法。通过几年来我们在宜宾地区的实验,对繁殖蜂群和采蜜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一些缺乏蜂种的地区。更是有着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方蜜蜂分类研究结果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糜佳霖  谭垦 《中国蜂业》2007,58(7):13-14,16
本文概述了中国东方蜜蜂分类研究的发展概况,并总结了对68个地区188个样点的东方蜜蜂进行多重分析方法对形态测定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中国大陆的东方蜜蜂主要分为4个类群:1.生活在吉林、辽宁、北京和山西的东方蜜蜂;2.甘肃天水、四川中部的体型较大的东方蜜蜂;3.云南南部、广东、广西、香港合海南的体型较小的东方蜜蜂;4.中国其它地区的东方蜜蜂。这一最新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昆明相对暖和的冬季(1月份)、气温2~20℃,选取群势相对较强的东、西方蜜蜂各6群,观察、测定,比较东、西方蜜蜂从早晨(2~4℃)到正午(18~20℃),采集蜂最早开始出巢采集的时间,出巢时采集蜂体表温度、外界温度以及整个时间段的采集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东方蜜蜂出巢时间较西方蜜蜂早,开始出巢采集时外界温度较西方蜜蜂明显低;东、西方蜜蜂出巢时体表温度都较外界温度要高。  相似文献   

13.
野桂花是一种特色蜜源,其蜂蜜色、味俱佳,被称为"蜜中之王"。但采野桂花蜂蜜的蜂群产量不高、质量不稳定。根据中蜂生物学特性,改良设计了一种中蜂蜂箱,同时开展蜂群采野桂花蜂蜜优质高产饲养技术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实验组蜂群繁殖速度、野桂花蜂蜜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组生产的野桂花蜂蜜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B_2对中华蜜蜂工蜂寿命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工蜂饲养试验和学习记忆试验2部分。工蜂饲养试验:将1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约200只。对照组(Ⅰ组)饲喂1∶1的糖水,2个试验组在1∶1糖水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0(Ⅱ组)、400 mg/kg(Ⅲ组)的维生素B_2,每天记录各组工蜂的死亡情况,直到全部死亡。工蜂学习记忆试验:分组方法同工蜂饲养试验,并按照工蜂饲养方法对1日龄工蜂喂养7 d后,利用吻伸反应方法测定工蜂短时学习记忆及长时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学习成功后工蜂学习记忆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工蜂的平均寿命随维生素B_2添加量的升高而延长,而且试验组(Ⅱ组、Ⅲ组)的平均寿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工蜂的长时学习记忆及短时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而且Ⅱ组工蜂的长时学习记忆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工蜂的多巴胺受体基因2(Acdop3)、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Ac CREB)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而且Ⅱ组工蜂的Acdop3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维生素B_2影响中华蜜蜂工蜂的寿命及学习记忆能力,在人工饲喂蜂群时需要提供适量的维生素B_2。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辨认与工蜂监督。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材料,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两蜂种工蜂3个生长阶段(初生蜂、哺育蜂、采集蜂)体质主要微量元素进行初步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初生蜂、哺育蜂及采集蜂体质中富含Fe、Ca、Ba、Li、K、Na等元素,其中Ca元素的相对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另外,同种蜜蜂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蜂种同一生长阶段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也不一样。因此,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能够用于检测蜜蜂体质中的微量元素,并具有快速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青海东方蜜蜂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张祖芸  谭垦 《蜜蜂杂志》2008,28(12):5-6
从青海省民和县共采集了5群东方蜜蜂的标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工蜂,每只工蜂总共有38个测定的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并采用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该地区东方蜜蜂的形态学数据.结果发现:青海省民和县的东方蜜蜂单独分为一个类群.青海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中肠消化酶活性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中华蜜蜂(A.c.cerana Fab.)和意大利蜜蜂(A.m.ligustica Spinola)的成年工蜂、幼虫中肠内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幼虫之间三种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而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的成蜂间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意大利蜜蜂高于中华蜜蜂;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为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中华蜜蜂高于意大利蜜蜂;同一蜂种内,成年蜂中肠液内的三种酶活性,均高于大、小幼虫,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蜜蜂在相同遗传背景下,不同大小的巢房对蜜蜂体重的影响。本试验在中蜂蜂群内加入西方蜜蜂巢础,让蜂群自行建造,当改造好的蜂脾有大量封盖子脾时,放置于人工气候箱内孵化,出房后开始大量标记蜜蜂,按照相应的日龄采集蜜蜂称重,每群15只。结果表明:与自然建造中蜂蜂群相比,中蜂使用意蜂巢础后,不同日龄工蜂体重差异显著增加。这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巢房大小对蜜蜂形态特征影响及产蜜量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