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湿地作为当前城市中的主流公园类型,其建设过程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都与以往普通类型的公园有很大差别。公园湿地景观形态营造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适当程度的人为修改,使湿地原有的生态景观美化。对于一片自然湿地区域来说,通常都是通过湿地中丰富的植物群落、动物、游步道来吸引游人,使游人能够在公园中感受到自然湿地的美丽。以株洲市天鹅湖公园湿地设计为例,对当前公园湿地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究,重点分析了植物景观形态的配置和营造,希望能够以此推动当前公园湿地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南会同渠水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和建设的现状,遵循植物配置原则,对不同功能区域和不同立地类型,给出了优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建议,并统计了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植物种类,以期对会同渠水湿地公园优化植物配置和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保护都具有建设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恢复学、园林美学中植物造景理论为基础,对重庆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常见的配置方式、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分别不同湿地公园总结湿地景观植物配置中的优缺点,分别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给出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常用湿地植物种类,指出调查中发现的水生植物配置过于拥挤,缺乏养护和后期管理,植物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并从设计的角度提出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4.
白衣庵溪湿地公园植被恢复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津市毛里湖流域的白衣庵溪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立足湿地公园自然条件,提出湿地植被恢复应从湿地地形地貌改造、湿地植被群落修复、植物配置优化、植物种植管理、观赏性植物应用等方面入手,探讨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被恢复的原则、有效措施和科学方法,为今后湿地修复建设,营造优美湿地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林业科技》2017,(6):48-51
本研究以武汉市沙湖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像,调查了该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目前沙湖城市湿地公园共有水生植物26科37属41种,其中挺水植物27种、浮叶植物4种、漂浮植物5种、沉水植物5种。分析表明沙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中存在水生植物多样性较低且水生外来植物使用较多、水生植物生活型配置不合理和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本文建议在湿地公园后期建设中对水生植物的应用应加强管理,增加水生植物多样性,加大沉水和浮叶植物的应用,并尽量采用乡土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6.
《湖北林业科技》2015,(4):44-47
本文以贵阳市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为例,针对城市核心区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中存在的植物群落配置单一、配置未很好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与节律、季节性景观不鲜明等问题,提出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景区植物季相颜色搭配、遵从植物生长习性、植物配置的疏密关系等优化配置方案,并对其优化配置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林玉清 《绿色科技》2020,(3):70-71,74
指出了湿地属于水陆过渡地带,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此,在湿地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种类非常丰富,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案,以对湿地公园中对优美景观的形成提供有力帮助,同时,对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多重复杂性。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和改建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南宁市相思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改建措施和项目建设的特色,对改建项目中的植物景观如何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同类型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川渝地区不同类型的6个湿地公园,使用案例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作为研究依据。针对川渝地区湿地公园不同层次(陆地、驳岸、水体)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进行比较归类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保育的生态功能,在设计工程中通常会保留较大区域的原有植物群落。(2)湿地公园的陆地植物配置多为大乔+小乔+灌木+禾草+花草的复合型模式;驳岸植物配置多为耐水湿灌木+大型水生禾草+耐水湿草花的模式;水体植物配置为临水多年生挺水植物+浮水沉水的复合植物模式。(3)6个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占比陆生植物最高,水生植物最低;水生植物占比最高的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数量最为丰富,具有最高的植物多样性,自然维护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及川渝地区其它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湛江市绿塘河湿地公园为例,通过探讨净水功能下的湿地植物配置及模式设计、植物造景等问题,实施绿塘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1.
对杭州西湖周边公园中湿地植物种类及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周边公园中常用的湿地植物有45种,其中水生植物40种,包括挺水植物28种,浮水植物6种和沉水植物6种;湿生植物5种。并根据不同水体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湿地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典型景观的集合.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景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新内容.本文以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在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种植模式、乡土化植物材料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空间布局和精细的施工技术等修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它的设计理念和建成效果直接影响其对鸟类的吸引程度。针对太仓金仓湖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和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生境状况和功能分区,从丰富鸟类多样性、提高鸟类数量的原则出发,对湿地公园植物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以期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和造景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招鸟功能,为鸟类栖息地的植物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滨州城市湿地公园为例探讨在公园设计中如何结合立地条件选择具有不同功效的水生植物,根据植物水体净化功能和景观性的特点进行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承载了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湿地文化科普教育以及休闲游憩活动等多重作用的湿地公园应运而生。本文以江北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现场考察,提出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江北地区生境状况和不同区块特质,从丰富湿地生态多样性、重现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的原则出发,对江北湿地公园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以期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质的同时极大地展现湿地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施途径之一。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植物种类的选择和色彩的应用应当体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生植物配置现状,按照湿地公园"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方针和水生植物应用原则,依照湿地公园不同的区划功能和水生植物生态功能,对湿地公园的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的水生植物配置提出了建议,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完善及湿地公园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昆明市3个湿地公园内开花植物实地调查,探讨了昆明市湿地公园全年开花植物与蝶类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蝴蝶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不仅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还受到开花植物花朵丰富程度、花朵颜色影响。在时序变化上,温度、季相变化、开花植物和植物配置是维持蝴蝶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从公园整体上出发,合理配置开花植物和植物花色对蝴蝶的多样性提高,以及促进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霞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4):47-48,53
在简要介绍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汾河景区人工湿地公园野生植物种植区及园林植物种植区2个区域内湿地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湿地植物在湿地公园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湿地植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湿地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湿地景观建设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湿地植物的配置方式。文章介绍了湿地的相关概念和海南湿地的概况,并且从生态方面对湿地植物的研究动态及配置原则进行了分析。文章着重于植物的生态位特征、生态功能,以及环境中的水位和水质状况,并对湿地中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配置提出了优化,使湿地系统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生态效益,达到环境修复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