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浅谈基坑降水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地治宜采用合理的基坑降水方案非常重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基坑降水的几种方案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浅谈井点降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开挖深基坑,如不降水,会造成基坑浸水,使施工条件变差及地基承载力下降;因此,基坑降水排水是基础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同市的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20年数据的整理,分析了降水、地表水对地下水质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地基土质分类、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排水施工、开挖排水沟、集水井或井管施工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森林对水环境影响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认为,大面积优质森林可增加林区大气降水,使河川径流总量、平枯期流量和地下水增加;同时具有减少洪水流量,净化水质等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9—2021年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生长季(5—10月)的降水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生长季年降水量为537.7 mm,年际变异系数CV=13.09%,降水事件以≤10 mm降水为主(f=65.68%),但其对年降水贡献小;降水日数以≤10 mm的降水事件发生日数为主,年际变异大(CV=43.76%),对年降水日数的影响大;≤10 d的降水间隔期占比最大且年际频率变化基本稳定(CV=22.43%),>10 d的降水间隔期呈减少趋势;1~2 d的短期连续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大(f=75.43%),年际变化差异较小(CV=27.44%);不同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在0.05水平上无显著相关性(p=0.788),年降水总量在不同水文年份上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大降水事件(>10 mm)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基坑内减压降水会导致坑内外产生一定的沉降,基坑内可通过水位降深计算地层沉降量,而基坑外部地层沉降特征却难以分析计算,从而可能引发周边环境问题。以上海中学基坑工程为例,基于基坑抽水试验确定场地(微)承压含水层水力联系及其水文地质参数,并利用GMS构建场地水文地质模型,模拟分析了基坑减压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承压含水层水位和地层沉降特征,以检验方案的降水、降压效果及对周边沉降影响,为建筑施工提供行之有效的减压降水水方案。  相似文献   

8.
塞罕坝1960-1980年同一等级降水量呈现隔年的规律,由于森林环境的逐渐形成,1981-2000年同一等级降水主要呈现连年规律,提出了降水与要成活率的关系。通过对年降水量的分析,揭示了不同时空降水的比重和不平衡性;4-5月份降水50mm,可作为造林成活的基本指标,6月份的降水连续起着重要作用,7-9月降水比重占60.77%。年降水天数至少增加23d。根据降水规律和对应于造林成活率的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3项有利于造林和成活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某深基坑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施工的地下水风险管理措施,并通过对该基坑地下水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总结了地下水风险管理和应急经验,为类似工程地下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某地铁车站A出入口为两线共用出入口,基坑开挖深度较大。鉴于基坑开挖过程中会受到第一层承压水影响,为防止发生突涌等工程事故,故进行此基坑降水方案研究。研究过程中对支撑、止水帷幕、土质岩性特征、水文条件等进行了有效分析,制定了基坑降水总体思路。方案具体包含了疏干井数量计算,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验算,降水井布置,封井方案等内容。结果表明:该工程共设置疏干井7口;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验算合格;设置降压井共2口,井径650 mm, 273钢管材质,壁厚4 mm,井深22 m;坑外共设置观测井3口,井径650 mm, 273钢管材质,壁厚4 mm,井深22 m,并提出了封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午潮山常绿阔叶林冠层对降水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午潮山常绿阔叶林降水的化学组成以及冠层对降水化学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降水中养分含量为66.39kg/hm2·a,降水经林冠后,养分含量增加1.37倍。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气象站2013~2016年逐日降水及气温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量级的降水随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差异。(1)小雨和中雨级别的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随气温升高先升后降,低于临界气温时,降水量随气温的增长而增加,高于此气温时,降水量随气温的增长而下降;降水频率的变化趋势和降水量大体相同;小雨及中雨量级降水强度总体处于较稳定的状态,随温度变化不明显。(2)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峰值温度后无降水量分布;降水更集中,频率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当处于峰值温度时,降水频率高于其他量级降水;降水强度随机性强,与温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和城市内降水与气温的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探讨城市化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俊杰 《甘肃林业科技》2009,34(3):33-35,48
甘肃省黄土高原区林业生态建设面对的难点是自然气候条件严酷,气候干旱少雨则是这种严酷性的重要表现之一。秋雨型降水、降水年际变化大、有效降水少、大气干燥多风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甘肃省黄土高原区气候干旱的本质所在,频繁的自然灾害进一步导致该区林业生态建设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4.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2003年夏季测得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地区3个不同群落的降水、土壤水、浅层地下水(泉水)氢稳定同位素含量(δD),分析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层)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并且与降水δD有相同的变化趋势;2)A、B、C群落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水δD空间分布形式反映了降水δD的时间变化特征.0~20 cm上层土壤水δD值很低,20~40 cm时迅速升高,50~60 cm时基本稳定,50~60 cm深层土壤水δD受浅层地下水δD的影响增强;3)土壤水δD介于降水δD与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源于降水与浅层地下水.在一次性降水14.8 mm后5天内,降水对枯枝落叶层的贡献率最高为75.49%~99.91%,对0~5 cm土壤水的贡献率次之为66.68%~83.01%,对30~40 cm土壤水的贡献率为24.50%~80.57%,对50~60 cm土壤水贡献率最低为21.22%~29.17%;4)浅层地下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不明显,变化幅度很小,浅层地下水δD的稳定性说明地下水代表了多年降水的平均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压电式降水观测设备数据准确性,将环境检测站(FM-Q-01型)部署在贵阳市气象局对比观测场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对比观测,共计102个降水过程.结果表明:设备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及时可靠,小时数据以偏小为主,日降水量曲线的变化趋势与DZZ4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过程降水量中,中雨的相对误差最小,其次是暴雨,再次是大雨,...  相似文献   

16.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对降水的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锐齿栎、油松、华山松和落叶松林分为对象,系统同步观测了大气一次性降水过程中,不同郁闭度梯度林分群体的林冠透过降水、树干流量、林冠层截留量与大气降水历时、降水强度变化的基本数据。用数量级化理论(I)和线性方程,动态地描绘出各分量随大气降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揭示出林分对降水的再分配以及求算1年内不同时段林地补给水量的可靠方程。  相似文献   

17.
选取近30年的黄土高原地区58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年降水以及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在50~900 mm,空间分布上东南高西北低。降水高值区分布在三门峡站与武功站附近以及五台山站,年均降水量为900 mm;低值区位于临河站附近,年均降水量为50 mm;(2)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集中度分布于0.43~0.76,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而降水集中期的变化则不太明显,多集中于夏季的7-8月份。因此在降水集中的7-8月份,水土流失会比较加重,应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在降水量大的月份做好灾害防护,为工农业生产提供预警,减少工农业生产损失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降水在沙丘中的渗透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⑴降水在沙丘上下渗深度与降水量及降水强度成正相关 ,与气温成负相关。民勤沙区雨季降水量在 4 0mm以上时在沙丘中的下渗深度可以达到 5 0~ 90cm。在当地 ,秋季降水尤其是秋季连续降水是沙丘储存水分的主要来源。⑵降水在沙丘上的下渗速率与降水量正相关 ,降水量大 ,主要含水层的含水率则高 ,下渗速度自然就快。⑶降水后梭梭根部沙面 0~ 5cm含水率高于流动沙丘 ;降水停止 1d以后对应于流动沙丘的最大含水层梭梭根部的含水率明显降低 ;降水停止 1d后在流动沙丘降水下渗深度内的平均含水率高于梭梭沙丘对应层含水率 ,且随时间推移这个差值在增大。⑷在 0~ 4 5mm的降水量范围内 ,不论是流动沙丘还是有梭梭林的沙丘 ,其降水的主要含水层在表层 0~ 2 0cm范围内。⑸当地 8月上旬 <12mm的降水量在降水停止后的 7~ 8d内蒸发殆尽 ;4 3.5mm的降水量在降水停止后第 10天时 0~ 15 0cm沙层含水率折合水层深度较降水前多 17.2 8mm ;2 1.7mm的降水量在降水停止后第 10天时 0~ 15 0cm沙层含水率折合水层深度较降水前多 10 .6 6mm ;在降水过程中和降水后的 1d内水分蒸发损耗最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某基坑场地的群井抽水试验的设计以及试验期间的地面沉降监测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三周的抽水试验期间,基坑降水过程使场区水位明显形成水位下降漏斗,沉降点离抽水井越远,其沉降越小,沉降点离中心抽水井越近,其沉降越大,最大值达23.8mm。指出了基坑降水开挖期间,需要控制单井的抽水量,尽量减少抽水对周边地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森林覆盖率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江淮丘陵、皖西山区和淮北平原的不同时期的森林杠益率与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有得调节降水,减少旱涝灾害。森林覆盖率对过程性降水影响小,对局地性降水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