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Pennisetum purpureum)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桉树纯林,桉-草经营模式的土壤容重降低了14.75%~22.12%,土壤总空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57% ~ 16.51%和15.39% ~ 18.67%,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6.01%~34.14%和16.95% ~43.99%,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桉-草模式下林地土壤pH值降低了9.2%~10.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7.5%~24.2%;土壤全量N、P和速效N、P的含量提高7.06% ~89.99%,提高幅度的大小排列顺序为速效N>全量P>全量N>速效P,全量K和速效K含量减少,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14.14%.A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幅度大于B层.桉树人工林间种象草复合经营模式,有助于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林地养分含量,促进林木生长,是比较适宜推广发展的桉树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造林密度和林地立地质量的桉树人工林中间种山毛豆、桂牧1号象草和柱花草,开展不同桉-草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收益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间种牧草能有效促进桉树生长,各模式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比纯林提高0.63%~22.58%,总净收益提高9.85%~19.77%。桉树密度、立地质量和牧草品种3因素对年净收益率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性差异,筛选出经济效益较为优良的桉树(2 m×6 m)+山毛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广西已建立的桉树人工林主要集中在较温暖的南部沿海地区。广西北部较冷凉的地区也有相对较小面积的桉树人工林,而且一些桉树种在该区域表现出较好的生产力。这些较冷凉地区的大部分林地都适宜进行耐寒桉树种选择研究。通过分析冷凉地区桉树人工林环境因子,结果显示,最适宜的耐寒桉为邓恩桉及柳桉的一些优良种源;在冷凉地区中较温暖的区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的一些优良种源也是不错的选择。考虑一些树种的特性时,种植者和投资商除了注重其材积量外,更要关注它们的木材质量和纤维量。研究表明,与广西南部较炎热地区的多数桉树人工林里的桉树相比,邓恩桉(E·dunnii)具有更高的平均木材密度和纸浆量。因此,对于纸浆厂来说,邓恩桉木材将带给他们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长泰县一块巨尾桉林地18 a经营前后土壤各种养分指标的比较,揭示桉树林地长期经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养分全量及交换性钙、镁、碱解氮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速效钾、pH值和速效磷等有所降低,分析认为杂交桉主要靠杂交优势而非靠消耗地力获得增产,杂交桉林地养分循环良好,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供肥潜力提高;现有速效钾、pH值为林地正常值,18 a前测定的为炼山造林后的样品数据,草木灰(K2CO3)渗入土壤所致,速效磷降低为杂交桉对其需求量较大所致;建议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注意补充磷肥和钙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省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林地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化学诊断方法分析不同林龄的尾巨桉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的生长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桉树的生长,土壤N、P、K、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2017年5月,对福建省福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撂荒地、5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3种Caragana microphylla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土壤退化指数(SDI)评价样地土壤质量。结果表明,0~30 cm的土壤容重:撂荒地巨尾桉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总孔隙度:桉树人工林+小叶锦鸡儿巨尾桉人工林撂荒地,含水量、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撂荒地巨尾桉人工林;SDI: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0.167)撂荒地(0)巨尾桉人工林(-0.130)。因此巨尾桉林地土壤质量不同程度的退化情况,可以通过在巨尾桉人工林下种植小叶锦鸡儿修复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桉树+草珊瑚复合经营模式研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地利用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在桂中平原低丘和高丘陵区两种立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桉树+草珊瑚两种复合经营模式、3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桉树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复合经营比对照桉树纯林增值456623.73元·hm-2,增值率422.67%。(2)桉树人工林下套种草珊瑚的桉1+草1、桉1+草2、桉1+草3等复合经营模式分别比对照桉树纯林增值?1041.89元·hm-2、18934.23元·hm-2、20212.27元·hm-2,增值率分别是?3.95%、71.88%和76.73%,以桉1+草3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最好。(3)桉树林下套种的草珊瑚生长5个月、16个月和25个月比对照桉树纯林分别增值2264.14元·hm-2、15823.69元·hm-2和42334.03元·hm-2,增值率分别是8.73%、49.64%和115.45%。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萌芽力强的多年生植物草珊瑚而言,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草珊瑚的分蘖数量和生物量增加,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8.
印度杂种桉实生林和第一次萌芽林的生长与产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在印度马德海的一些桉树虽然早在1865—1866年开始了小规模的人工林试验,但杂种桉(Eucalyptus hybrid)、细叶桉(E. tereticornis)和赤桉(E. camaldulensis)的大规模商品人工林试验才开始于1956年。营造桉树林的目的是为现有造纸工业提供原料。为此,在比拉斯普尔、社多尔  相似文献   

9.
尾巨桉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桉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基础。从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的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来看:密度对尾巨桉高生长的影响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对尾巨桉的胸径生长在各个林龄都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与胸径生长呈负相关。如果要培育大中径材,种植密度应小于1000株/hm2,结合目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尾巨桉种植密度在1250~1667株/hm2。  相似文献   

10.
巨尾桉混交林生长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南亚热带巨尾桉-杉木、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等不同混交类型林分的生长量及林地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势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均比巨尾桉纯林(对照)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矿质养分含量均大于巨尾桉纯林,改土强度大小依次为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巨尾桉-杉木,因此,适当营造桉树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桉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雷州林业局自1954年建场以来,营造桉树为主的人工林79万余亩。从1970年开始小面积主伐,生产各种木材120多万立方米。全局桉树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80%,主要桉树有窿缘桉、柠檬桉和几个自然杂交的桉树。这些杂种桉面积约13万亩,占桉林面积21.7%,为了寻找适于雷州生长的速生树种,寻求早出材,多产材,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三单”选种试验,在群众性选育良种的基础上,品选出雷林1号桉等几个自然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进行桉-草-牧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初步筛选出桉(2 m×3 m)+象草+涠洲黄牛、桉(2 m×3 m)+象草+波尔山羊和桉(2 m×6 m)+象草+涠洲黄牛、桉(2 m×6 m)+象草+波尔山羊4种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复合经营模式,其综合效益关联度分别为0.904 0、0.885 0、0.882 0和0.863 7,比桉树纯林提高了46.52%以上。同时经过评价指标的分析,最终选择确定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土壤全K、桉树树高、桉树胸径、桉树种植年均投入、桉树种植年均收入、牧草营养养分和林农接受程度等12个指标,可应用于构建评价指标的最小数据集,并反映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在我国南方占有重要的比重,但其经营质量高低尚无一个量化的评价模型.为了促进尾巨桉人工林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并利用YAAHP软件,选取森林结构、生长量、土壤肥力和群落稳定性4个一级指标和胸径、树高、郁闭度等1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尾巨桉经营质量等级综合评价模型.在佛山市云勇林场7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中根据抚育程度由小到大顺序选择A、B、C3块林地各设置2个样方,应用该体系对其经营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表明:(1)尾巨桉林地权重大小顺序为B>C>A,说明了尾巨桉各林地经营质量等级,其中B林地为优,C林地次之,A林地较差;(2)质量综合评价值Q值大小顺序为:B>C>A,说明抚育程度中等的林地质量最好,其次为抚育程度较高的林地,抚育程度最低的较差;且B林地质量评价为良,C林地和A林地质量评价均为中等;(3)一致性检验的CR值为0.0035,远小于规定的阈值0.1.基于林地权重、综合评价值和一致性检验值,综合各林地实际质量情况,验证该评价体系合理.  相似文献   

14.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的水土流失规律,在广西南宁市郊的马尾松林采伐迹地同一坡面上,分别营造桉树纯林(EP)和桉-珍混交林(EM)两种人工林模式,各建造径流场3个,进行水土及其养分流失量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EP、EM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分别为181.7、182.6 m3/hm2;年平均泥沙流失量分别为995、1 004 kg/hm2;年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99.5、100.4 t/km2;年平均养分(N、P、K)流失量分别为0.109、0.110 kg/hm2。EP、EM水土及养分流失量的季节变化较一致,为夏季(77.2%~80.0%)秋季(18.8%~19.6%)春季(1.2%~3.2%)冬季(0.0%)。1~3年生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两种人工林模式各项水土流失特征量比较接近,两者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比较小,而且无显著差异(t0.05)。  相似文献   

15.
对邓恩桉人工林施用腐植酸桉树系列有机专用肥,进行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投入水平和基本相同立地条件下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施用专用肥的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6.3%~26.6%,14.7%~37.2%,林分生产力提高了21.2%~44.1%。其中以每株施用腐植酸桉树基肥专用肥500 g配合复合微生物菌剂10 g作基肥 腐植酸桉树追肥专用肥2号500 g作追肥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为最大,上述组合是适合福建北部地区邓恩桉林分的较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并通过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综合指数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地林地土壤属于贫瘠水平,表土层A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显著高于中土层B层;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肥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依据综合肥力系数大小:柳桉>巨尾桉>赤桉>粗皮桉>巨桉;综合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呈正面效应。但由于多因素影响以及时间较短的缘故,而这种养分效应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隆缘桉是桉树人工林主要树种。仅雷州林业局有林面积达五十余万亩,以栽培矿柱材为主要经营目的。掌握单位面积产材量的材种出材率,是衡量林分经济效果的重要标志,是编制林业生产计划的可靠依据。为了隆缘桉人工林进行伐区施工设计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的需要。本文,取用1979年为编制1980年林业生产计划而进行的伐区调查,所收集的样地资料用来试编隆缘桉人工林林分材种出材率表。共调查样地43块,每块样地面积一市亩,而每块样地样木58—160株。  相似文献   

18.
桉树人工林沃土保育与可持续经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是南方国家储备林的重要树种,广西是全国的木材生产大省,占全国木材生产总量的1/3,其中桉树面积约200万hm2,占全区人工林面积的25%左右,提供全区约80%的木材,有力支撑了全国的木材供给。然而由于人为的不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引起的桉树林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林地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制约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广西桉树生产实际和桉树科研成果,本文提出了实施桉树人工林沃土保育工程,实现桉树林地可持续经营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1973—2018年我国桉树人工林资源变化情况、生产力及碳汇能力,揭示桉树人工林连续种植下土壤肥力消耗问题和生产力变化规律,客观评价桉树人工林对保障我国木材供给、保护天然林资源、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和缓解气候变化的贡献,并为制定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73—2018年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3 564块桉树样地调查数据以及2003、2016年2期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分析桉树人工林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并连续跟踪固定样地桉树变化,根据1994—2018年5期25年桉树人工林固定样地蓄积量数据,定量评价我国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碳积累能力、弃种率及其原因,构建桉树人工林弃种率模型和生产力模型。【结果】桉树在我国的适宜栽植范围为年均气温19~21℃、年降水量1 400~1 600 mm、海拔0~300 m的区域。全国桉树人工林年均生产力一般为4.14~8.57 m3·hm-2a-1,以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4省(区)较高,2~3年生桉树人工林接近40 m3·hm  相似文献   

20.
桉树又名油加利,原产澳洲。它由于品种多,速生丰产、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广泛适应于热带、亚热带生长,因此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国家争相引种。据Logan报导,桉树约占世界人工林的五分之一。 (一) 在广东省雷洲半岛上适生的桉树品种中,除大面的隆缘桉、柠檬桉、杂种桉外,园锥花桉在河唇、石岭、北坡、城月、纪家、唐家、海康林科所第七个地点引种的生长观察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