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8日,北京八大处公园。伴随着浓郁的民族歌舞,首届北京普洱茶文化周在这里拉开了序幕。为期10天的茶文化周集品茶、赏茶、咏茶于一体,令京城人对普洱茶的丰富文化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来自思茅市的12家企业,带来了各自的陈品佳茗,人们在一饱普洱茶眼福的同时,还可以细细品赏,领略普洱茶特殊的甘厚醇香。除了感官的接触,思茅市市长还亲率阵容强大的专家组现身说茶,从普洱茶的品鉴、收藏、乃至冲泡、保健甚至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等都有专门的讲座,为首都人民再现了一个历史悠久的普洱茶,文化厚重的普洱茶,回味悠远的普洱茶。与此同时,普洱茶收藏家们也趁此机会亮出手中藏品,现场进行斗茶,将这个文化周安排得满满的。而活动中间穿插的思茅市少数民族民间表演队,则将浓郁的民族风情与茶文化结合起来,为黄金周的京城带来了一缕浓浓的普洱茶香。  相似文献   

2.
爱上普洱茶     
这个“五一”,是在酽酽的普洱茶香中度过的。4月28日,在北京八大处公园,云南省思茅市有一个普洱茶文化周的宣传活动,我慕名前往,没想到,这次的普洱茶文化的普及不仅为京城的百姓吹来一缕普洱茶的醇香,也使我爱上了普洱茶。普洱茶是以普洱府所属地区所产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自然后发酵或人工后发酵形成的,由于其汤色红亮,气味香醇,有甘美的回味,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而且愈久愈醇,愈久愈香,被誉为有生命的古董。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得益于马帮在长途运输中形成的天赐的特殊工艺。隔着历史的帷幕,我们不可能看到当年的情景,但由于路途的…  相似文献   

3.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规范对普洱茶乡村景观资源进行了挖掘、梳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景观资源丰度与全国同类型资源相比拥有率分别为100%、54.8%、30.3%,资源类型相对丰富;从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总体格局来看,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重;基本类型拥有率中建筑设施景观拥有类型最高,水域风光和天象与气候景观最少。从景观资源等级、要素价值、影响力分析来看:旅游商品和生物景观均属五级;最低为水景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以及遗址遗迹为一级旅游资源。对此提出了旅游产品与生物景观保护与宣传并重、丰富与拓展人文景观内涵、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边境民族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此,对普洱市思茅区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思茅区茶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如深入挖掘文化、打造精品项目、广拓宣传渠道、引入高端人才、坚持联农兴农等,为边境民族地区深化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茶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海内外,有"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美誉。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全力推进"森林普洱"建设,把普洱市打造成融南亚热带风光、丰富的森林资源、发达的林业产业、多彩的森林文化为一体的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6.
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报道显示,2020年对普洱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效、香气成分、渥堆发酵、仓储陈化、安全性及柑普茶等方面,其中普洱茶功效研究与加工工艺是该年度报道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其最新研究动态,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普洱茶的最新研究动态并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作为一种具有品饮和历史文化双重价值的特殊茶类,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普洱茶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做大做强普洱市普洱茶产业,促进普洱茶产业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沧海桑田中,远古飘来的普洱茶香,不知给过多少心灵清新甘润的抚慰;岁月轮回里,普洱茶都的山水美景,不知给过多少苍生春天般的温暖。今天的普洱茶都,是云南省普洱市九县一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普洱市的心脏。你若栖身普洱茶都,聆听到的是普洱茶蓬勃的心跳,感受到的是普洱茶芬芳的呼吸。作为一个在普洱茶都生活了30年的外来人,从最初的新鲜到现在的执着,三十年间,我饱享着普洱茶都的山水美景和文化风情,亲眼见证了  相似文献   

9.
夏经敏 《中国林业》2014,(16):56-57
《茶马古道普洱香》是一本介绍普洱茶的书,该书追古抚今,向人们全面介绍了普洱茶的前世与今生。全书分为5个篇章,分别是寻根溯源篇、功效之作篇、冲饮荼食篇、意蕴茶道篇、观赏鉴藏篇,分别介绍了普洱茶的历史、制作工艺、茶道文化以及茶饼的辨别收藏等。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与人类》2005,25(6):25-27
普洱茶有一个与任何茶叶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茶叶一般是越新越好,而普洱茶却正好相反,“愈陈愈香”。这份“陈韵”也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可以认为,古代茶叶制作和贸易手段限制,造就了普洱茶的这份特别。而这又让人们在饮普洱茶时,真的有一种品味历史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吴森  吴进明 《绿色科技》2013,(8):111-113
用PEST及EFE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方面罗列和分析了普洱茶的发展状况,依此制定了EFE矩阵。并通过归纳上述4个方面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得出了未来普洱茶的发展趋势以及普洱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云南普洱茶市场概况入手,分析了云南普洱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CI系统打造普洱茶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茶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洱茶茶色素属于天然色素,不仅是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成分而且被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普洱茶茶色素的最新进展,包括茶色素的组成结构、变化特点、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景洪市古茶树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龙 《绿色科技》2015,(4):147-148
指出了景洪市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 ,也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茶马古道的源头 ,古茶树(园)不仅是该市茶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的活化石 ,也是茶叶种质、生物基因等研究不可替代的资源 ,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提升价值.对于古茶树而言 ,应该要积极加强保护 ,使其可以不断繁殖 ,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对景洪市古茶树的保护现状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近年来普洱茶病虫害防治的难度逐年加大,防治成本也逐渐上升,同时大大增加了环境污染,药物残留量也有升高趋势,对普洱茶的产品和品质都造成了不利影响。鉴于此,分别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对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普洱茶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民族聚居的昭通地区,由于海拔、气候、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文章详细介绍了昭通地区民间茶的分类、原料植物种类及加工、功能,分析了茶资源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城市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中起着重要的特殊功能。运用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原理与方法,从仙桃城市绿地景观现状和景观格局2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仙桃城市绿地景观发展模式和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福州现有的滨水植物景观进行了调查,为改变城市水系绿化模式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文章主要从植物配置层面上,以7个公园滨水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福州现有滨水植物及其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沿岸滨水植物群落的配置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市场常见的保温杯对普洱茶进行冲泡实验,同时通过感官审评的方式来评判和打分,最终确定保温杯冲泡普洱茶的最佳适宜范围(投茶量、冲泡时间和冲泡水温)。冲泡实验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组,分别对两组茶样设置不同的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然后及时出汤进行感官审评,最终得出最适合采用保温杯冲泡普洱茶的冲泡数据,为现代生活中采用保温杯品饮普洱茶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综合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水温和投茶量的情况下,茶汤香气及色泽的浓度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加深,口感逐渐由清淡转向浓郁,同时伴随的苦涩味开始出现;相同的冲泡时间和水温的情况下,投茶量与茶汤滋味、色泽以及香气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阐述昆明城市的自然性、次生性和山水交融性的生态系统特征,以及当前三大生态突出问题。分析了昆明城市自然景观、森林景观、河流景观的生态格局及其景观格局变化。构建了"五山"保护与修复、"四水"治理与绿化、"五路"绿化与美化、"十园二区"建造、"二网"编织、"多点"并行的昆明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