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樟子松(海拉尔松、蒙古赤松)属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树形直立挺拔。树冠卵状圆锥形,1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2~3年生枝灰褐色,冬芽呈淡黄褐或赤褐色,卵状椭圆形,有树脂,叶2针1束,叶断面呈半圆形,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锯齿。雌雄花同株而异枝,雄球花黄色,聚生于新梢基部;雌球花淡紫色,有柄,球果长卵形,花期5~6月,果次年9~10月成熟。  相似文献   

3.
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为耐低温、抗干旱树种 ,能忍耐 - 40℃~ - 5 0℃的低温 ,在土壤水分含量为 2 %~ 3%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 ,但在干旱沙丘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 ,水、肥、热分配悬殊 ,采用常规的造林技术很难成功。因此 ,从 1 998年开始 ,我们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西部的沙丘地带 ,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 ,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造林地自然条件造林地选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西部沙丘地带 ,海拔高度为 1 32 0~ 1 5 0 0m ,年平均气温 - 1 .4℃ ,年积温 2 1 0 0℃ ,年降雨量为 35 0~ 480mm ,年蒸发量在 1 2 0 0mm左右 ,土壤贫瘠 ,植…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北方干旱瘠薄阳坡、沙地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多次造林不成功的现状,木兰林管局结合生产,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 a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较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保证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是一项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风沙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岭县在风沙干旱区栽培樟子松的多年实践,总结了“一保、四改”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一保即保护好苗根,四改是: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苗造林或带土坨大苗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栽植为机械造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的优点、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容器大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对提高樟子松容器苗木造林成活率具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容器苗营养土的配制、苗木的选择、整地方法、造林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先育苗,再移植到容器定植培育一段时间后再用于造林。介绍了左云县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和造林技术,旨在为山西省北部地区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提供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樟子松生物学特性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片脱落。叶2针1束,稀有3针,粗梗、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种子大小不等,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樟子松耐寒性强,能耐-40℃~-50℃低温,旱生,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3.
一、樟子松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F.mongolica)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较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片脱落。叶2针1束,稀有3针,粗梗.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种子大小不等,呈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辽西干旱地区的樟子松造林质量,开展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樟子松2年生的裸根苗植入容器杯后在苗圃地培育2—3a的容器苗造林,保存率提高30%左右,林相整齐完整,提前进入高生长速生期,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沙地西部樟子松抗旱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科尔沁沙地西部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翁牛特旗玉田皋乡进行了一系列樟子松抗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用3-5年生容器苗,采取局部块状整地,坐水打浆栽植,施用ABT生根粉,保水剂、覆盖地膜,培越冬防护土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幼树根系主要分布土层(15-5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25%-60%,成活率和保存率达85%以上,比对照提高15%-30%。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容器苗沙地造林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采取有效的方法培育樟子松容器育苗,在平缓沙地及沙丘地造林取得了可喜效果。  相似文献   

17.
章古台地区自1955年以来进行的大面积固沙造林,虽然控制住了科尔沁沙地的继续南侵,但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降水量的减少等综合因素影响,樟子松裸根苗造林已极难成活。成活率不足50%左右。因此,为了巩固章古台固沙造林的成果,必须采用先进的林业技术手段,提高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与抗旱能力。文章以樟子松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樟子松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要点,为该地区针叶树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搞好西部沙荒生态防护林工程,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樟子松大苗移植造林,成活率高达91%以上,实现了造林即见林的效果。现介绍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宋华祥 《中国林业》2012,(11):44-44
一、樟子松容器苗培育育苗地选择。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通风、阳光充足的半阴坡或半阳坡。不宜选择低洼积水、易水冲沙埋或是风口的地段。为便于管理,育苗地划分苗床和步道两部分。苗床宽2米左右,步道宽40厘米左右。根据育苗的水湿状况可将苗床设计为  相似文献   

20.
林西县南门外治沙林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培育樟子松苗木,近几年又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降低了营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