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蠕虫埃斯特菌(Esteya vermicola)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能力及对松材线虫的侵染活力,从中筛选出优良的菌株用于将来松萎蔫病生防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为松萎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信息和理论基础。【方法】选择3种最常用的食线虫真菌的天然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玉米粉琼脂和2%水琼脂,分别代表高碳源、弱碳源和无营养3种状态),系统地比较4个E.vermicola菌株(ATCC 74485和CNU 120806分离自亚洲,CBS 115803和CBS 100821分离自欧洲)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产孢特征和杀线虫能力,并简单分析碳源营养对E.vermicola生长、产孢和侵染力的影响。【结果】4个E.vermicola菌株的基本形态特征和对松材线虫侵染过程相同,但其菌落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和侵染力在不同培养基上均有许多差异。培养基营养对不同菌株的生长、产孢和线虫侵染力的影响不同,营养丰富程度与E.vermicola的生长和产孢(总孢子和新月形孢子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而与新月形孢子的比例和线虫侵染力呈负相关,水琼脂上新月形孢子比例和线虫侵染力最高。4个菌株中,ATCC 74485的生长速度和总产孢量最大(P0.01),但新月形孢子的数量和比例最低(P0.01),它与CNU 120806对松材线虫的侵染力都为最低(P0.05);而CBS 115803虽然生长较慢,但新月形孢子的数量和比例均为最高,且对松材线虫的侵染力最强(P0.01),可在3天内杀死全部被测线虫。此外,来自同一大洲的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产孢和侵染力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表明地理位置对E.vermicola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与其他3个菌株相比,E.vermicola CBS 11580的生长速度虽然较为缓慢,但其产生的新月形侵染孢子的数量最多,对松材线虫的侵染力也为最高,因此可选用于未来松萎蔫病生防制剂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内寄生真菌Esteya vermicola对松材线虫侵染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不同培养基、不同测定方法、不同菌株、不同孢子浓度4个方面测定内寄生真菌Esteya vermicola孢子对松材线虫的侵染活力,结果表明:该真菌离体分生孢子对松材线虫有侵染活力;PDA固体培养比PDB液体培养所得孢子能更有效的粘附和杀死松材线虫;在WA平板上,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对线虫的侵染活力比其他处理效果好;在供试的3个菌株(CUN 120806、CBS 10082和CBS 115803)中,CBS 115803菌株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侵染活性;4个不同浓度(1×109、1×108、1×107、1×106个·mL-1)孢子对线虫的作用中,随着孢子浓度降低,孢子对线虫侵染能力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真菌Esteya vermicola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其在5种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以及在WA平板上均匀涂抹真菌E.vermicola,之后接入线虫,研究其在3种不同温度下感染松材线虫的能力。结果显示:E.vermicola 25℃条件下,生长速率最快;15℃和25℃培养条件下,均能萌发并产生具有粘附线虫功能的月型孢子;在15,25,35℃温度下E.vermicola对松材线虫均有侵染能力,15℃下侵染效果最好。E.vermicola在接近室温条件下生长最好,在低温环境下的侵染能力显著强于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伊氏杀线真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松材线虫的联合毒力。[方法]使用Esteya vermicola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处理松材线虫,通过线虫的形态变化、死亡率及死亡速度3个方面测定E.vermicola与Bt联合对松材线虫的影响。[结果]经过E.vermicola孢子悬浮液处理过的线虫会出现内容物渗漏,体腔收缩、弯曲、断裂的现象;高浓度的E.vermicola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联合处理松材线虫可以明显地提高线虫的死亡率,最高可以达到100%;联合处理的线虫死亡速度较快,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会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应用这两种生防微生物在合适的浓度下混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松材线虫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不同碳浓度和碳氮比对松材线虫内寄生真菌Esteya vermicola菌丝生物量和孢子产量的影响.不同碳浓度和碳氮比的20种液体培养基培养E.vermicola 6 d后测定孢子产量和菌丝生物量,当碳浓度为12 g/L、碳氮比为40∶1时,孢子产量最高;碳浓度为12 g/L,碳氮比为5∶1时,菌丝生物量最高.从碳浓度为12 g/L,碳氮比为5∶1的培养基连续培养13 d的E.vermicola生长曲线中发现,培养第7天时菌丝体达到最大值,第11天时孢子产量最高.结果表明,碳浓度和碳氮比对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绿僵菌Metarhigium anisopliae 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从4种常见培养基PDA,PPDA,SDAY,SMAY中选择一种最适于绿僵菌Mf2菌株营养生长及产孢的培养基,测定该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Mf2菌株在PP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14 d后菌落直径大于其他3种培养基,为76.00 mm;培养14 d后PPDA培养基中菌株产孢量最高,为5.667×1010个孢子,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上的产孢量,约为处于第2位的PDA培养基上产孢量的2.5倍;绿僵菌Mf2菌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处理36 h后校正死亡率为98.52%。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毒力测定表明具有很高的毒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中菏1号杨(I-107杨)为代表的杨树梭形溃疡病由壳梭孢属的真菌所引起,是一种新的杨树病害.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对壳梭孢菌3个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其寄生基物的pH值范围为4~13,最适的pH值为7~8.4种培养基中以PDA培养基对3个菌株的生长为最适合.  相似文献   

9.
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木腐真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6)
【目的】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能在有效降解松材线虫病疫木的同时,还能够抑制松材线虫在疫木内生活移动的木腐真菌,为研发松材线虫病疫木高效环保除治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从腐朽松木样本中初筛出19个木腐真菌。在不同种类木腐真菌平板上接入2 000条松材线虫共培养,从中筛选出能抑制松材线虫生长繁殖的菌株。通过测定受木腐菌侵染的黑松试样的失重率,判定木腐真菌对松木的腐解能力。选择能有效抑制松材线虫繁殖且降解松木能力强的菌株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液体摇瓶培养菌丝接种田间疫木,处理4个月后均匀钻孔取样,分析整段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变化。5—6月,收集天牛蛹室周围木样(0.5~1 cm),分析蛹室周围木样内松材线虫数量,同期在钢丝网罩中定期捕捉羽化的天牛,分析羽化天牛携带线虫的数量。【结果】室内筛选出7株能抑制松材线虫繁殖且降解木材能力强的木腐真菌,其中在菌株J5-2的平板上培养8天后,每皿仅分离出(18±10)条线虫,在硫磺菌和糙皮侧耳的平板上则完全分离不到松材线虫。在供试菌株中,硫磺菌对松木的降解能力最强,侵染黑松木材4个月后,试样失重率达到22.82%,其次是菌株S4,造成木块重质损失了21.68%。田间试验表明,7种木腐真菌接种4个月后,均能使疫木内松材线虫种群数量减少,其中菌株J5-2、硫磺菌、S4可使蛹室线虫数量减少65%以上,天牛携带线虫数量低于每头200条。菌株J5-2除害效果最佳,使疫木蛹室线虫数量减少72%,每只天牛携带松材线虫仅(15±4)条,最高携带量仅为60条。经鉴定菌株J5-2为Ceriporia sp.。【结论】菌株J5-2、硫磺菌和糙皮侧耳等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明显,硫磺菌和菌株S4降解木材的能力强,菌株J5-2、硫磺菌、S4在田间处理疫木的效果最好,可使疫木中线虫数量减低65%以上。利用木腐真菌就地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是一种高效环保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松材线虫携带的两株荧光假单胞菌GcM5-1A、ZM4A和恶臭假单胞菌ZpB1-2A具有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的作用.首先对供试的8个细菌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3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菌株;接着对细菌培养液及滤液、死细菌及活细菌进行生物测定;最后对细菌代谢物的性质进行生物测定.实验证明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成分为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1.
<正> Ⅰ.序言日本对松树枯萎病有一些防治方法。该病系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Lignicolus及日本松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所致。据信,利用天敌消灭松材线虫,防止松树枯萎病的发生是个可行的方法。当在研究线虫对松汁是否显趋化性时,偶然发现了捕食线虫的真菌。该真菌Arthrodotrys sp.在琼脂培养基上对松材线虫有捕食性,是线虫天敌的候选者。这与Mamiya和Tamura二人在日本松天牛蛹室中发现的Dactylella Ieptospora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相思根瘤菌和解磷菌培养基优化及解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绘制了相思根瘤菌MZ菌株和解磷菌217菌株在4种培养基中的OD值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在BSE培养基中较好的生长;对MZ根瘤菌和217解磷菌的常规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了它们的优化培养基,进一步绘制的生长曲线证明了优化培养基更利于菌株的生长,且活菌数更多。217解磷能力的研究也表明:菌体数量与pH值、解磷强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松材线虫内寄生菌(Esteya vermicola)的发现、鉴定、分类地位及主要形态特征,对其与松材线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在松萎蔫病生物防治中的运用前景简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学》2021,57(4)
【目的】研究松材线虫生防真菌伊氏线虫菌(EV)碳氮条件下表型和毒力基因表达差异,为培养高毒力菌株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碳、氮培养基培养EV,测定生长速度及产孢量。收获菌丝体并提取RNA进行建库和差异分析。结合经FDR法校正后的P值及以2为底的倍数变化的对数的绝对值(|log2Fold Change|)判断差异表达的显著性。【结果】EV在氮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更快,且基因表达的总量和特异表达的数量均高于碳培养条件下表达的数量。氮组相对碳组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7 138个,其中3 571个显著上调,3 567个显著下调;474个基因在氮组中特异表达,295个基因在碳组中特异表达,且氮组特异表达的基因涉及杀线虫基因的数量高于碳组。经过聚类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分为4个类群,其中,在氮组表达远高于碳组表达的基因数量为165个;在碳组表达远高于氮组表达的基因数量仅有65个。枯草杆菌蛋白酶及毒素合成相关基因在氮组中显著上调表达,其中枯草杆菌蛋白酶在氮组中表达量为相对于碳组表达的2.29~363.52倍。【结论】碳、氮培养基对EV生防真菌的转录具有显著影响,氮培养条件下表达的总基因数量和特异表达的基因数量高于碳培养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具有杀灭和侵染线虫作用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毒素合成相关基因在氮培养下显著上调。可为高毒力EV菌株的培养、基因功能研究和菌株改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前有关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的关系及伴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是松树枯萎病研究的重点。为了揭示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作者对松材线虫L_Ⅳ幼虫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根据培养性状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以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确定L_Ⅳ幼虫携带的是香茅醇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携带率为100%;每条L_Ⅳ幼虫携带量在1.4×10~5~4.5×10~5。L_Ⅳ幼虫生活在松褐天牛体内,是引起松材线虫病侵染流行的唯一虫态;新发现的香茅醇假单胞杆菌能分解纤维素及降解或合成萜烯和酚类化合物。[结论]L_Ⅳ幼虫携带香茅醇假单胞杆菌的发现,揭示了松树、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细菌同为一体的紧密关系,并为揭示松树枯萎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病原和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侵染松树引起松树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全国范围内的松林造成严重的威胁。阐述了松材线虫发生及防控的现状,提出了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对策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基层生产单位在松材线虫的检疫和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松材线虫病生防菌株,本研究测定了10株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对松材线虫的室内灭杀作用,并且选取杀虫活性最好的菌株A4做了其发酵乙醇抽提物对松材线虫LC50值的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10株生防菌株的发酵原液对松材线虫都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其中A4更是在将发酵液稀释10倍之后仍然具有大于50%的杀虫活性,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室内毒力测定显示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对松材线虫处理24 h的LC50值为0.291 mg/mL;林间防效实验表明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能够显著降低松树枯死率。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是引起松树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的病原。为了研究松材线虫的致病性,该文对松材线虫的接种量进行研究,对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后的发病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以及发病等级的描述。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LN001后,每株接种量为10000条时,发病率、感病指数、死亡率3个指标均达到最大值。接种松材线虫LN002后,每株接种量为8000条的松苗,在接种第47d时,感病指数达到100。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8000~10000条,为适合进行松材线虫接种试验的接种量。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培养基、pH值、水势及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沙地樟子松林下2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和高大环柄菇的生长。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培养基上,2种菌株都能生长;高大环柄菇对pH值适应范围较广,在中性条件下生长最好,松乳菇在弱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温度对菌株生长影响较大,2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均为25~28℃;极端水势条件下(-1500kPa),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均不能生长,低胁迫(-170kPa,-230kPa)能促进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森林病害,严重威胁松属Pinus植物的健康。生防细菌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方式杀死松材线虫,如产生毒素、分泌胞外蛋白酶消解线虫体表组织、干扰线虫行为模式以及捕食线虫与动员真菌捕食线虫等。围绕上述几种主要作用机制,介绍生防细菌杀线虫作用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杀线菌株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指出生防细菌杀线虫的作用机理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杀线虫机理研究与松材线虫病生防细菌制剂的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