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为提高甘蔗种子萌发率,培育茁壮实生苗,新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采用育苗床+塘泥(含水率约90%的淤泥状基质)+沙土代替传统的育苗框+干塘泥+沙土,前期小拱棚、出苗整齐后去掉小拱棚使用塑料大棚。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18.57~22.5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播种后1个月测定,试验组平均株高比对照组高4.72 cm,差异显著,试验组平均茎粗比对照组粗0.99 cm,试验组平均单株鲜根重比对照组增加0.083 g,差异显著。新方法能够节省大量物资和劳动力成本,培育出的甘蔗实生苗农艺性状比常规方法培育出的实生苗表现更优良,植株更高、茎径更粗、根系更发达,是一种简便易行、投入较少、效果更好、能缩短育苗时间、加快育苗进程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甘蔗实生苗入选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蔗实生苗4个性状对入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入选率的关联度最大。以下依次为甘蔗锤度、茎径和株高。说明有效茎数和甘蔗锤度对甘蔗实生苗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包括早熟、中迟熟种在内的10个甘蔗品种春植、秋植和宿根栽培的农艺性状、生物化学和质量性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甘蔗苗数、有效茎数、蔗芽大小、茎粗、甘蔗产量、正常蔗茎的含酚量具有中等至高度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遗传率和遗传进展。因此,在选育不同环境条件优质高产甘蔗品种时,这些特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春植、秋植甘蔗抗赤腐病的病害评分和病原体线性传播能够被直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甘蔗有性杂交育种是一项费时长、工作量大、成本高的工作。用常规选种方法一般要培育10万株实生苗,经过8年以上时间筛选,才能选出一个优良品种,可见在甘蔗有性杂交育种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付诸东流”。实生苗培育工作是甘蔗“五圃”选育的基础,源源不断地为其它试验圃提供试验材料,实生苗培育的好坏与陕慢,直接关系到育种计划的实施效果。本文主要结合我所实践和以前的研究,围绕如何培育好健壮的甘蔗实生苗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5.
甘蔗杂交组合的模糊综合评判与后代选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甘蔗实生苗锤度、茎径、株高和丛茎数为评价性状,以性状综合优级评语和锤度优级隶属度为评价标准,对139个甘蔗杂交组合进行了综合评判;并用不同选育阶段的组合入选率和株系入选率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有14个、22个、15个、39个和49个组合可分别评为优级、较优级、一般级、较差级和差级组合;它们在预试品比圃的组合入选率为35.71%、36.36%、26.67%、23.08%和6.12%;株系入选率为0.23%、0.14%、0.02%、0.06%和0.03%。选育效率为优级和较优级组合>一般级和较差级组合>差级组合;差级组合在品比圃没有糖料甘蔗株系入选;所有锤度优级隶属度为0的组合在预试圃已被全部淘汰。表明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甘蔗杂交组合评价,对甘蔗杂交组合的筛选是有效的,有利于提高甘蔗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几个甘蔗新品种(品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本地当家品种新台糖16号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发芽率、分蘖率、生长量以及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纤维分、简纯度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结果表明:新台糖20号、新台糖26号、桂糖94/116、粤糖93/159等4个甘蔗品种(品系)的新植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粤糖94/128和桂引5号的工艺性状不理想,农艺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7.
为改进福建省主栽甘蔗品种闽糖70-611、新台糖10号和闽糖86-05在农艺性状上的1-2个缺点,应用本所的光周期室和杂交温室设施,人工诱导它们开花,并有目的地配置一定的杂交组合,经有性杂交和通过杂种圃、选种圃、预备品种比较圃等育种程序,现已初步选育出在蔗茎产量、锤度或其中之一超过原主栽品种的五个闽糖优良新品系,为这些栽培品种的改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景  袁栋 《甘蔗(福建)》2002,9(3):58-61
以当家品种新台糖10号作对照进行新植与宿根2年的大面积表证示范。结果表明:甘蔗新品种巴西45号新植、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种增加25.32%、2.30%(绝对值)和46.09%,增产增糖效果极显著;同时该品种还表现出生长快、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等优良性状,是目前我县蔗区蔗茎产量与蔗糖分均较高的品种。应扩大示范面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依据史志、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料,结合研究经历,回顾分析了四川甘蔗的引种选育、本地品种搜集选育、自主创新选育、自育品种推广扩散、育种方法与技术研究等情况,探讨了四川甘蔗育种的方向和重点、育种方法与技术和种质资源等的研究。建议:四川甘蔗品种选育,以果蔗、糖果兼用蔗、糖蔗、牧草蔗、能源蔗为育种方向,侧重果蔗、糖果兼用蔗和能源蔗的品种选育;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育种新方法探索为辅、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并进为四川甘蔗品种选育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马山县种植的甘蔗优良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优化甘蔗品种结构,该研究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近几年登记推广的7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的比较试验,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9号、桂糖44号和桂糖42号这3个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等综...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福建省主栽甘蔗品种闽糖70-611、新台糖10号和闽糖86-05在农艺性状上的1~2个缺点,应用光周期室和杂交温室设施,人工诱导开花,并有目的地配置一定的杂交组合,经有性杂交和通过杂种圃、选种圃、预备品种比较圃等育种程序,初步选育出在蔗茎产量或锤度或两者均超过原主栽品种的5个闽糖优良新品系,为这些栽培品种的改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份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试验对甘蔗萌芽、分蘖、株高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甘蔗宽行双行种植比窄行单行种植有效茎数明显增加,因而甘蔗增产显著,糖份差异不大。因宽行双行植间套种花生、矮生甜玉米,多收了一选作物,因而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3.
甘蔗宽窄行种植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奕玺  张成家 《广西蔗糖》2005,(3):26-27,48
为了探索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分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试验对甘蔗萌芽、分蘖、株高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甘蔗宽行双行种植比窄行单行种植有效茎数明显增加,因而甘蔗增产显著,糖分差异不大。因宽行双行植间套种花生、矮生甜玉米,多收了一造作物,因而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4.
筛选出10份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资源材料。在综合性状优良或较好的前提下,又分别筛选出早熟、高抗伏、高抗病、原茎高产、纤维高产、种子高产和长麻率高的材料。筛选的国外优良材料具有农艺性状优良(早熟、多抗)、高纤和种子高产等优点,只是株高和原茎产量偏低,这些材料育种和引种价值均很大,但只能作为“搭配”品种来引种。国内外品种优点的结合即为我国亚麻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漳州蔗区举行的国家甘蔗品种新植区域试验中,参试的14个周家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而表现为出苗率、分蘖力一般,植株高大,中茎。对蔗茎产量和蔗糖份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甘蔗品种是闽糖96—1409、闽糖93—730、MEX105,这三个品种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表现较好的品种是桂糖96—154、粤糖94—128、HoCP91—556、HoCP92-648、Q170、LCP85—384和福农98-1103,这七个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公顷含糖量都比较好;其余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6.
粤农出73-204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粤糖57-423为母本、CP49-50为父本,筛选的优良育种亲本材料。具有大茎、高产、抗逆性强的农艺性状,在海南甘蔗育种场易开花,花粉量大,活力强,易于杂交。它是我国大陆甘蔗杂交育种中的高频应用亲本,也是为数不多既可作为父本也可做母本使用的杂交亲本之一。其中作为杂交母本应用较多,后代性状表现非常突出,已经选育出包括粤糖93-159、粤糖00-236和粤农89-759等优良甘蔗品种10多个。它是我国甘蔗育种中自主创新的重要亲本,也是甘蔗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13年,台湾从印尼爪哇东部引进一个甘蔗杂交花穗,由这些种子成功地培植出230株甘蔗实生苗,从此,台湾甘蔗育种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百年几代甘蔗育种者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一共选育出甘蔗栽培品种206个,其中F系列品种178个,新台糖系列品种28个。其中日据时期的1920~1944年间,台湾选育了F系列品种1-134;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后,实施了一套深入细致的甘蔗育种方案,一共选育了72个甘蔗品种,其中1956~1977年间选育F135-178,1979~2004年间选育了新台糖1-28号。其中很多选育出的甘蔗良种大都具有高产高糖、早熟、抗病性强等特点,如F108、F134、F160、F164、新台糖1号、5号、9号、10号、15号、16号等,这些品种一经推广,就马上都成为台湾省各个时代各蔗区的当家品种,深受广大台湾蔗农的喜爱。台湾育种者选育出来的甘蔗品种不仅在台湾受到蔗农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大陆甘蔗科研机构、农业推广部门和广大蔗农的青睐。1945年台湾光复后,大陆与台湾蔗糖业交流与合作开始起步,1946年,福建协和大学农艺系从台湾引进一批台湾育成的优良品种,其中F134成为福建第一代甘蔗主栽品种,同时,也成了国内许多的杂交亲本最重要的材料,为整个大陆蔗糖业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大陆许多甘蔗科研机构和农业推广部门先后从台湾引进具有高产高糖、宿根性强、农艺性状好等特1生的新台糖系列的甘蔗品种,如新台糖1号、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5号等,经过各地的引种、试种、区试,很多新台糖系列品种都表现出较好的农艺性状,深受广大蔗农的喜爱。其中新台糖10、16号已成为许多甘蔗生产大省的当家品种,新台糖1号也成为海南省的当家品种。随着两岸科技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台湾甘蔗良种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家甘蔗品种第四轮区试漳州蔗区2004年新植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漳州蔗区进行的国家甘蔗品种新植区域试验中,参试的12个国家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为出苗率较好,分蘖力强,植株高火。对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甘蔗品种是赣南95—108、福农95-1702、福农96—0616和闽糖92—505,这四个品种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增产增糖较显著;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蔗95-128、川引97-1和桂糖94-119,这三个品种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都比较好,比对照增产增糖;其余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9.
几个甘蔗品种自然受冻后品质变化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几个甘蔗品种自然受冻后的品质变化及茎耐寒性研究表明,甘蔗冻后,品质性状都向变劣的方向发展,随时间推移而加大,且宿根比新植更易变劣。不同的品种,品质状其变劣的趋势和程度各异。品种简抗冻变劣能力,茎耐寒性差异较大;抗冻变劣能力,茎耐寒性表现较了的品种其冻后的宿根性表现也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水果型甘蔗是指人们可以作水果直接消费的甘蔗。黔糖3号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华南56/12×CO419为亲本,通过实生苗培育、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品种审定等新品种选育程序育成的优良水果型甘蔗品种。属中大茎种,平均株高242.7cm,茎径2.89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