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毕节市2002~2016年的土壤侵蚀进行定量化研究,为研究区土壤侵蚀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研究区多年平均月降水数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DEM)、MODIS-NDVI月合成数据等,结合RUSLE模型对毕节市多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通过ArcGIS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量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及坡度等因素下土壤侵蚀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2002年到2016年大体上表现为轻度侵蚀,2005~2010年土壤侵蚀程度最为严重。从县域来看,威宁和大方县土壤侵蚀较严重。从土地利用上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发生的土壤侵蚀面积大但侵蚀强度等级较低,未利用地发生小面积的剧烈侵蚀。从高程上来看,1000~2000m这个高程发生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就坡度而言,8°~15°这个坡度等级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基于R2V和ArcGIS9.3软件,以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1∶10000地形图为基础材料,通过R2V软件提取等高线,在ArcGIS软件里生成DEM及坡度、坡向图,经分析得出:这种方法制作DEM和坡度坡向图,设备简单,投入成本低,速度快,数据容易更新,但应注意制作过程中的精度和数据完整性;从DEM看出,城子乡地势总体西高东低,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地势逐渐升高;由坡度分析得知:城子乡15°以下土地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15°~25°土地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比较集中,城子乡25°以下土地面积3354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4%;由坡向分析得知:城子乡无坡向、东南、正南和西南坡向土地面积18787.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48%,其分布范围广,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因此,适宜于开发为农业用地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一、额济纳旗森林的概况额济纳旗位于北纬40°15′至42°45′,东径97°10′至103°0′20″,是内蒙古最西北的一个旗,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以牧为主.全旗沙漠、戈壁、剥蚀低山面积达9.8万平方公里,占全旗土地面积的86%.森林以灌木为主,分布在湖盆边缘、戈壁低地、沿河两岸,面积为514万亩,占全旗土地面积的4%,其中梭梭378万亩,柽柳103万亩,胡杨、沙枣31万亩.往胡杨、沙枣次生林中,有林地22万亩,胡杨疏林地9万亩,占整个林地面积的  相似文献   

4.
崩岗是发生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的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直接影响了生产生活,因此崩岗发生的风险评估是崩岗预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西溪流域为研究区,筛选崩岗的主要影响因子,借助信息量模型构建崩岗风险评估体系,并评估研究区的崩岗风险。结果表明:河网缓冲距离、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可作为评估崩岗发生的主要风险因子;风险因子的梯度分析结果表明,河网缓冲距离近,坡度15°~35°的阳坡,海拔100~500 m,相对高差>50 m,土壤类型为红壤、赤红壤,植被覆盖度0~20%或40%~80%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园地、未利用地的区域易发生崩岗;以河网缓冲距离、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8个筛选因子构建信息量模型,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精度结果良好。信息量模型对崩岗发生风险评估结果良好,可应用于小流域尺度范围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分布集中、暴发频繁、灾害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分别从该区社会经济、气候、地质角度阐述了泥石流生态修复的难点;从水土互相作用与泥石流流体结构、土体与土体结构、沟谷地貌、坡面形态、泥石流沟流域形态揭示了泥石流发育机制,以及植被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传统水平台型整地与竹樊保持水土技术、植苗与微圃植树法造林技术、传统造林树种选择与生态公益植被物种选择技术、常规混交造林与毒—刺混交植被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4组基本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别确定了生态公益植被与经济利用植被的营建技术。最后,根据研究区地貌分异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将泥石流沟分为清水区、泥石流形成区、经济利用区、道路工程影响区4个功能单元,分别论述生态修复技术,有机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集成为泥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潘俊  张毅  邹芹 《绿色科技》2019,(16):45-46
指出了红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广阔的低山丘陵区,其范围大致自北纬24°~32°之间,涉及13个省,总面积约占全国土壤总面积6.5%,其中江西、湖南两省分布最广。以红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该区域土壤结构特征、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为红壤区抵御自然灾害、土壤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活动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位于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境内,是以保护珍贵树种红皮云杉林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地理位置为北纬43°30′~43°36′,东经117°06′—117°16′。总土地面积101055亩,其中:有林地5,910亩,疏林地22,425亩,宜林沙荒68,160亩。木材总蓄积量56,409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选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甘肃省天水市吕二沟流域为研究区,以其林地、果园、耕地、草地和撂荒地5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蔗糖酶外,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总体变化规律相似,林地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果园和耕地、草地较低,撂荒地酶活性最低。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均有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积极巩固退耕还林恢复工程和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将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选取藏东南6条不同发生年限的泥石流沟,以时空替代法,分析不同年限泥石流沟沉积区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特征,揭示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先锋种的出现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2 700~3 0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藏川杨,灌木先锋种为鸡骨柴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苔草;3 300~3 6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糙皮桦,灌木先锋种为云南锦鸡儿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西南草莓;随着演替的进行,植被群落趋于稳定,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演替初期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一般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水平随时间有所降低,优势度、均匀度一般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对于该区泥石流沉积区植被群落的恢复,应遵循各个泥石流沉积区特殊的环境小气候,做到因地制宜,使泥石流沉积区得到迅速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生物治理机理探讨——用测树木根系固结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人研究植物根系多从事于根系的形态、分布、类型和功能,尚未见到国内文献记载研究树木根系固结力。泥石流研究中研究森林与泥石流形成关系和研究森林在泥石流治理中的作用,亦多是从森林水文学角度去研究,也就是研究林木土地上部分的作用,而多数忽略了地下部分(根系)与土体之间的力的关系——即固结力,这种“力”,有利于土体稳定,防止坡地重力侵蚀,从而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补给,因此森林植被也起到防治泥石流的作用。本文介绍笔者自1980年以来从事森林植被与泥石流形成关系和生物防治泥石流研究,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