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茶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称茶黄毒蛾、茶斑毒蛾。国内分布范围广,是大部老茶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嚼食茶树叶片,大发生时,将茶树芽叶、嫩梢、树皮咀食殆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树势。同时,其虫体上的毒毛,触及人...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俗称毛辣虫、茶辣虫、毒毛虫等,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区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不仅当年无收,而且严重影响第二年的树势和产量。同时,由于幼虫体密布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能引起红肿、奇痒,严重影响茶叶的采摘及田间管理。1发生为害情况该虫60年代在城口县发生严重,曾造成较大损失,后经过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为害。2002年茶毛虫在本县茶园突然暴发成灾,在为害盛期的5~6月,平均每叶有1~2头幼虫…  相似文献   

3.
<正>茶尺蠖和茶毛虫是鄂南茶树的主要害虫,造成茶叶减产,对茶叶生产影响大。茶尺蠖幼虫咬食叶片呈弧形缺刻,为害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仅留秃枝,使树势衰弱,耐寒力差,易受冻害。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茶叶减产60%以上。茶毛虫以幼虫咬食茶树成叶,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导致减产。由于茶  相似文献   

4.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江西、宜春、万载、铜鼓等县的油茶和茶叶树,每年都有发生,繁殖力强,食量大,以幼虫咀食叶片、嫩梢、茎皮和幼果。危害轻的影响当年产量,严重时使茶树变成光杆,甚至枯死。  相似文献   

5.
天王星防治茶黑毒蛾效果好朱俊庆(浙江省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杭州311115)茶黑毒蛾即茶茸毒蛾(DasychirabaibaranaMat-sumura),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自80年代以来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日趋严重,成为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茶黑毒蛾 (DasychirabaibaranaMatsumura)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从 80年代开始在安徽、浙江等局部地区猖獗为害 ,经济损失严重 ,对茶叶生产威胁较大。为此 ,我们对该虫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 ,现将其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1 )农业防治。①清除杂草。在杂草丛生的茶园中 ,茶黑毒蛾成虫喜欢将卵产在杂草上 ,杂草上的卵量占总卵量的 73 .52 %,在成虫高峰后及时清除茶园中的杂草深埋入土 ,或集中堆放 ,在卵近孵化时草堆表面喷洒杀虫剂 ,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②改造树冠。茶黑毒蛾喜欢生活在茶树高大、荫蔽…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除茶树外还可危害樱桃、石榴、枫杨等植物。以幼虫危害、将叶片咬食成弧形缺刻,甚至将叶片食尽,仅留秃枝、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海南省每年7~9月间危害最重。9月以后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蛹入土深度一般1~3厘米。成虫趋光性强。...  相似文献   

8.
茶毒蛾步甲的成、幼虫是茶毒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一年两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雌成虫寿命246—540天。一头幼虫一生能捕食3—6龄的茶毒幼虫33.2头,一头成虫在茶毒蛾一个世代中可捕食959头茶毒蛾幼虫。成虫在活动期能忍受饥饿55天,幼虫有相互残食习性。  相似文献   

9.
茶毒蛾又名茶毛虫、茶黄毒蛾。主要为害茶树,也为害油茶、梧桐、椿树等。主要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以前从未在关中东部香椿树上造成严重损失。1998~2000年在华县、渭南塬区香椿树上普遍发现茶毒蛾幼虫为害叶片,且年趋严重,整枝、整树被食,剩下枝干。据初步观察,关中东部椿树的茶毒蛾为第二代幼虫。幼虫具有群居性,三龄后群集上部枝叶间,食叶成缺刻,五、六龄食量最大,进入暴食期,8~9月间进入为害高峰期。防治方法:①清除枯枝落叶,可消灭部分蛹;②4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于晚上7~11时点灯诱杀成虫;③在幼虫三龄以前,可…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Buzura thibetaria Oberhu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造成茶叶减产.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省。幼虫咬食叶片,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发生猖獗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杆。茶叶减产60%以上,使茶叶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影响成茶品质。2010年铜仁地区老山口茶场暴发茶尺蠖.使十多年生的33.3hm^2茶园毁于一旦;2011年玉屏县亚鱼乡暴发茶尺蠖.55.3hm^2优质茶园被茶尺蠖啃食,形如火烧,无茶可采,只有全部翻犁重植,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1.
茶叶树病虫的危害与农药残留量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荫初 《植物医生》2002,15(3):43-43
危害山茶科茶叶树的病虫不下数10种。其中主要的有茶云叶枯病、炭疽病、轮斑病、白绢病、茶饼病、茶毛虫、蚜虫、茶蓑蛾、茶小绿叶蜱、长白蚧壳虫、黑刺粉虱等。它们都在茶叶树生长季节发生 ,其中害虫每年发生1~5代 ,甚至有的年发生20余代不等。病害不仅造成大量落叶 ,树势衰弱 ,而且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 ;茶毛虫幼虫吃食叶片、嫩梢、茎皮和幼果。幼虫初期群聚叶背 ,取食表皮和叶肉 ,后期分散危害 ,食量大增 ,轻者影响当年产量 ,重者可使茶树变成光杆 ,甚至枯死 ,被害茶芽因残缺多 ,制茶时容易破碎 ,并因虫粪粘结 ,严重影响茶的品质和…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宜都市茶树栽培面积6 333hm2,总产量1.2167万t,总产值3.38亿元。茶叶已成为宜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宜都丘陵、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近年来茶尺蠖在宜都王畈、五眼泉、聂河、松木坪、潘家湾等茶主产区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全市发生233hm2。幼虫咬食叶片  相似文献   

13.
唐承成 《植物医生》2011,24(3):29-29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和茶蓑蛾是普定县茶区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的重要害虫。以老茶园受害重,常啃食叶片,形成为害中心或整丛光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自2006年调查至今,每年老茶园内茶毛虫平均每百丛卵块为7.8~13.9个;茶蓑蛾平均每百丛幼虫337~522头,均超过防治指标。1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4.
小绿叶蝉 [Empoascaflavescens (Fabricius) ],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 ,消耗其养分和水分 ,被害芽梢生长受阻 ,新芽不发 ,为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 ,无茶可采 ,以后各茶季抽出的芽头瘦小 ,新梢细短 ,叶小而肥厚 ,从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1 发生特点小绿叶蝉在闽北 1a发生 1 0~ 1 1代 ,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 (豆类 )、杂草上越冬。翌年早春当气温超过 1 0℃时成虫开始取食 ,补充营养 ,并开始孕卵 ,3月中、下旬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 ,成虫也停止…  相似文献   

15.
建瓯市发现水稻食根金花虫1996年8月我市迪口镇农技人员在单季晚稻田发现稻根叶甲(DonaciaprovostiFairmaire),别名为稻根金花虫。全镇发生面积500hm2,一般损失650~1300kg/hm2。该虫的为害是以幼虫集中水稻根部,咬...  相似文献   

16.
茶黑毒蛾(DasychirabaibaranaMatsumura)属夜蛾科,又称茶茸毒蛾。该虫近几年来在旌德县部分茶区发生为害严重,,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对茶黑毒蛾在本县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防治意见。1发生规律1.1生活史茶黑毒蛾在本县1a发生4代,各代发生较整齐。第一代(又称越冬代)历期230d(包括越冬期),第二、三、四代历期均为45d左右。越冬代卵,于翌年4月初孵化,为害春季茶园。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出第一代成虫,羽化后1~2d成虫开始产卵;第二代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  相似文献   

17.
玉米铁甲虫 [Dactylispasetifera (Chapuis) ]是广西区域性的玉米大害虫。主要分布在南宁、百色、柳州、河池等 4个地 (市 )。百色地区 1 2个县市有 7个县发生。在德保、平果、田东、靖西县为害水田玉米和旱地早玉米 ;在隆林、西林、乐业县为害中玉米。玉米铁甲虫 1a发生 1~ 2代 ,第一代为主害代 ,以幼虫为害为主 ,成虫也造成为害。成虫沿玉米叶脉咬食叶肉 ,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线条 ,并将卵粒散产于嫩绿的心叶上端。幼虫孵化后在叶片内咬食叶肉 ,留下表皮 ,形成白色枯斑 ,严重地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玉米被害后 ,…  相似文献   

18.
茶毛虫(Eupraoctis pseudoconspersa)、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和茶尺蠖(Ecfropis obiliqua hypulina)严重危害茶树。茶毛虫细菌性软化病病菌对茶黑毒蛾、茶尺蠖致病感染尚未见报道。 1987年6月下旬,在铜仁地区茶场三队茶园发现茶毛虫细菌性软化病(简称软化病),用该病菌接种茶毛虫、茶黑毒蛾及茶尺蠖,可以感染致病,有效地控制了虫害。两年试验表明,其感病历期与青虫菌接近,历期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双斑莹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俗称“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杂食性害虫。主要咬食玉米、谷子、豆子等作物的叶、花、籽粒等部位,尤其咬食玉米雌穗花丝,不能授粉,对玉米制种田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我县在一般年份里减产10%~15%,1997年严重发生,减产达20%。1999年我县干旱少雨,持续高温,该虫危害极为有利。玉米制种田发生面积6000余亩,占全县制种面积的1/3。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4.8mm,长卵形,棕黑色,有光泽。每个鞘翅基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试管法研究了茶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euproctidois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茶毒蛾黑卵蜂对寄主茶毒蛾Euproctis peseudoconspersa卵的寄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其搜寻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抛物线方程来描述,即y=-8.8713+0.7695x-0.0138x^2,而处理速率与温度则呈线性相关,即y=-14.046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