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摘要集锦     
“稻-草-禽 (鱼 )” --水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红皮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种白皮小麦又容易穗发芽,淮河以南地区稻后茬到底种什么好 ?对此,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黄开红副研究员有独到的见解。   黄开红副研究员指出,太湖、里下河地区应利用其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度发展“稻—草—禽 (鱼 )”生态农业模式,即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稳定水稻生产,发展牧草种植,以草养鹅 (鱼 ),鹅粪肥田 (塘 ),塘泥肥田。利用“稻—草—禽 (鱼 )”生态农业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实现优化生态和发展农业有机…  相似文献   

2.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应用效益初探(案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简称IRR系统)在广东省产生了显著的效益。黑麦草作为饲料的应用范围包括了奶牛、奶水牛、肉牛、奶山羊、肉(毛)用兔、实验用兔、猪、鸵鸟、鹅、草鱼等,目前最常见的系统有“稻—草—牛”、“稻—草—鱼”和“稻—草—鹅”。因此,IRR系统为发展大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改善了区域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三元结构农业”和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IRR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其经济效益因不同的应用系统而异,一般情况下一个冬季的产出在1.5万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8月底,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的“全国优质高效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观摩”在湖南省益阳市白石塘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成功举行,旨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猪—沼—稻、稻—鸭共育、物理杀虫、优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禽》2003,25(22)
益阳市赫山50区白石塘乡远离城区,农田灌溉用水来自水库,无“三废”污染,地肥水净空气好。从今年开始该乡相连的四个村200公顷核心示范区开始重点推广猪—沼—稻、稻鸭共育、频振式杀虫灯、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地方政府计  相似文献   

5.
位于鄂西山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磨市村10组农民刘少益,家有5人4劳,承包责任田3.7亩,其中水田2.7亩。1989年以来,采用水田三季连作、一年四熟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实现了一地多样,立体种植,综合利用,超过了“吨粮田、千元亩”的目标。其方法是: 1、实行三季或四季连作。1989年将传统的水田麦—稻、油—稻两熟改为麦—苞(谷)—稻、菜—苞(谷)—稻三季连作,当年粮食亩产1038.7公斤,亩平收  相似文献   

6.
加快乐山市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剑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12):11-11
1乐山市发展农区草食畜牧业的有利条件1.1人工种草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乐山市自1988年开展种草养畜以来,通过多年的努力,人工种草粗具规模,到1998年,全市种植人工牧草3.6万hm2,是1988年0.9万hm2的四倍。牧草在种植业中的地位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高,全市种植业内部的粮、经、饲的比例由“七五”末的76.6∶14.5∶9.1逐步调整到74.2∶11.2∶14.6。牧草种植在种植业内部的比重提高了5.5个百分点。1.2人工种草形式多样在人工种草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六种种植模式:稻—草—稻轮作;稻…  相似文献   

7.
超级杂交水稻田里,“金定鸭”、“四川麻鸭”自由自在地嬉戏着。这是发生在深圳龙岗的国家杂交水稻碧岭科研基地、袁隆平超级稻田里的情景。“稻鸭共生”模式原是日本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此次首次进入袁隆平超级稻田试用,目前效果良好,实现了稻、鸭的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8.
信息之窗     
江苏丹阳成功引进“稻鸭共作”技术   江苏省科技厅、省农林厅、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及镇江市科委等单位的农业专家、教授聚集在丹阳延陵镇,对中日合作“稻鸭共作技术”进行了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稻鸭共作”技术对当地农民稻作生产的观念产生了全新的变革。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产,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  相似文献   

9.
在为期二天的研讨会期间,日本稻鸭共作创始人古野隆雄、日本岗山大学教授岸田芳朗和国内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主要稻作区的水稻专家。围绕“稻鸭共作”种养技术、稻米品质、土壤养分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探讨。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考察了丹阳“稻鸭共作”基地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把水稻种植和稻田水中养鱼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目的,实现“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贵州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黔东、黔南一带侗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稻田养鱼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黄梅县作为湖北省“稻鸭共育”重点推广县.经过两年的初步实践表明,“稻鸭共育”孕育着无公害优质稻和生态优质鸭两大朝阳产业.是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增效又一新的途径。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问题.还须我们作艰苦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地开发我国水田农作物和畜禽相结合的农作系统和种齐模式,而稻鸭共作的实质正是实现了水稻、水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逢径。江苏省镇江市是国内较早与日本开展稻鸭共作技术引智、交流的地区,由镇江市水禽研究所参加“稻鸭共作技术项目”.以丹阳市嘉贤米业有限公司为生产基地,以“公司 农户”的形式生产无公害稻米和优质鸭肉,探索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稻鸭共作生产实践,在发展安全生产、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日本同行誉为“亚洲最成功的实践”。2004年2月24日-3月5日,本刊记者实地采访了镇江市农业科技局沈晓昆处长、镇江市水禽研究所戴网成所长、丹阳嘉贤米业有限公司谢桐洲总经理,采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图片,对镇江稻鸭共作生产实践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江苏镇江稻鸭共作生产成功运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  相似文献   

13.
<正> 斯代克工艺是加拿大斯代克工艺公司研制成功的一种生产纤维饲料的新工艺。该工艺是把各种农林植物的废弃物如稻杆、蔗渣、树枝、树皮、锯末、刨花等原料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置于高压蒸汽中,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其连续进行蒸气裂解,以破坏“木质素—纤维素”的结构,并将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出来,便于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吸收。斯代克工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用任何化学物质来完成上述反应的先进工艺。用该工艺生产的饲料产品有:以农作物稻杆为原料的PRO—CTEM饲料,以蔗渣为原料的PRO—CANE饲料,以木质碎块(片)为原料的PRO—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最大的水稻生产、水禽生产大国,近年来稻鸭共作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南北稻区的多个省市都开展了稻鸭共作的应用和推广。本文作者长期从事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他介绍了日本“稻鸭共作”的先进技术,并对我国“稻鸭共作”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大的水稻生产省湖南开始为牲畜家禽生产专门的饲料稻,这种结构性调整使农民受益。近年我国南方一方面玉米饲料缺乏,另一方面早灿稻滞销压库。湖南省承担的高蛋白饲料稻开发应用课题,从品种筛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到饲料配方构获突破,目前已筛选出的威优56、湘早灿24号等10个饲料稻优良品种(组合),试种示范一般都达到平均亩产500公斤至600公斤的产量;出糙米率平均为81.5%。专家研究表明,“糙米型”猪、鸡配套饲料营养价值不比玉米饲料低,动物吸收消化好,实用中也受到农民好评。试验基地县形成的“糙米型”…  相似文献   

16.
2月2日,由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新型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模式推广示范”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项目实施“南美白对虾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示范”和“稻鱼共生模式推广示范”两个专题,推广了大棚设施养殖、底增氧养殖、虾鳖混养等南美白对虾新型养殖模式和山区沟坑式养殖、微流水养殖及粮食主产区稻鱼、  相似文献   

17.
中国首创的“稻底养虾”技术日前在龙海市获得成功,1万多公斤在稻田养殖的对虾开始上市。  在稻田的四周挖一条宽一米多,深半米左右的沟,然后在稻田里灌上一定深度的水,并在正常生长的水稻下面放养对虾、沙虾、草虾等品种,这就是“稻底养虾”模式。这种方法使得水稻与虾形成良性循环的生长系统,具有减少病虫害、投料少、肉质好等特点。由于这种方法不增加养殖水面,不影响水稻生产,又能快速增加收入,因此受到农民欢迎,目前龙海“稻底养虾”面积已达33333多公顷。  据介绍,每公顷稻田养虾525公斤,每公斤成本大约6元钱,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夏季我市数个乡镇“稻鸭共作”试验田有周期地发生以鸭软颈为特征引起死亡的疫病,经丹阳市兽医站综合诊断为肉毒梭菌中毒,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取得良好的效果。该经验在全市推广后,2004年全市近万亩“稻鸭共作”试验田没有发生一例因肉毒梭菌中毒引起的连锁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信息之窗     
广州出现首家经营“稻鸭共作”产品的公司广州爱地稻鸭米有限公司,是在由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的教授、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研究”项目组的基础上成立的,旨在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推动和加快该项目的产业化。公司目前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山东饲料》2007,(7):21-23
玉米一代杂交种——枣2044,中早熟水稻——圣稻14,“山宁14号”中熟夏大豆,“天塔5号”玉米杂交种,“泰玉14号”玉米一代杂交种,小花生品种——花育26号,玉米杂交种——谷育178,中熟夏大豆——菏豆1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