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建小蚕共育室、栽小蚕专用桑、养蚕前的消毒及饲养等方面,阐述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从建小蚕共育室、栽小蚕专用桑、养蚕前的消毒及饲养等方面,阐述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是夺取蚕茧高产、优质、增收的关键。切实加强小蚕共育户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小蚕共育技术,对增加桑农收入、提高蚕桑生产积极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视频对小蚕共育技术进行介绍,供桑  相似文献   

4.
笔者结合多年的养蚕实践经验,总结了养蚕防病的关键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严格消毒防病措施、调节蚕室小气候、及时扩座匀座、确定各龄蚕选叶标准、看蚕给桑、看蚕防病、建立小蚕共育等,以期为养蚕防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庭金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304-305,307
笔者结合多年的养蚕实践经验,总结了养蚕防病的关键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严格消毒防病措施、调节蚕室小气候、及时扩座匀座、确定各龄蚕选叶标准、看蚕给桑、看蚕防病、建立小蚕共育等,以期为养蚕防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蚕给桑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养好小蚕是保证蚕茧优质、高产、增收的关键。本文就小蚕给桑技术提出适应性观点,针对小蚕用桑、不良桑叶对小蚕的影响、建立小蚕专用园区及采桑和储藏提出合理性给桑技术,为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和蚕桑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蚕共育是由具有充足的蚕室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单位或养蚕专业户统一饲养小蚕,3龄或4龄起蚕分发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饲养模式.小蚕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养好小蚕7成收".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有利于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增加鲜茧产量,可节省劳力、桑叶、燃料、药品等,成本低,是稳产高产的一项先进技术.小蚕共育数量一般以1户共育户共育10~15张蚕为宜.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小蚕共育是桑蚕发展的必然趋势。柳州市场蚕种场经过多年推广实践,开展大规模小蚕共育,建立健全的合作经营模式、小蚕共育设施、小蚕共育操作技术和小蚕共育管理机制,促进小蚕共育高速发展,实现桑蚕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小蚕共育的优点及小蚕共育关键技术要点,并比较小蚕共育与非小蚕共育的成本与蚕茧产量,认为采用小蚕共育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增加蚕茧产量,提高养蚕效益,此技术值得在蚕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蚕共育配套技术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小蚕共育配套先进技术,包括小蚕共育的形式、共育技术、强化技术培训推广等内容,以期为兴宁市发展种桑养蚕小蚕共育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天养蚕模式是比传统养蚕模式具有一定优势的桑蚕生产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为十天养蚕模式在贵州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介绍该模式在经济效益、技术要求、稳定共育人员队伍、提高养蚕成功率等方面的优势,并从蚕室选址及规模、蚕前和蚕期消毒、小蚕运输、饷食处理、匀蚕扩座、人员安排、看蚕给桑、上蔟、回山消毒等方面总结该模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小蚕的共育能力和效果,就必须要掌握小蚕共育的技术要点。对此,本文在简要概述小蚕共育推广价值,重点分析了小蚕共育的技术要点,以期为进一步共育大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小蚕共育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强化小蚕的共育水平及其效果,需掌握小蚕共育的技术要点。基于此,从共育人员、配套设施的消毒与抵抗病害工作、构建小蚕共育的桑园环境、补催青工作、小蚕的日眠和扩座以及匀蚕与除沙等方面,介绍小蚕共育的技术要点,为进一步共育大蚕作好准备。小蚕共育指的是将部分蚕儿由收蚁起至3龄响食或4龄响食止进行集中性饲育的养蚕法,此法可以促进消毒抗病,有利于小蚕的健康培育、规避蚕病的出现,只有强健的小蚕才能达到稳产与高产的目的。科学的小蚕共育方法能够达到节省  相似文献   

14.
小蚕共育是从多年蚕桑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各地蚕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前农村的小蚕共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从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的小蚕共育出发,分析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小蚕共育今后发展的技术对策,一是要加强小蚕共育点的管理,二是要改进生产技术,三是要强化共育户科技培训,四是大胆尝试,创新和发展小蚕共育。  相似文献   

15.
<正>1.小蚕共育技术。①实行小蚕共育,可使蚕发育匀整、健壮,确保蚕儿头数,为大蚕丰产打下基础。小蚕专业户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专养小蚕出售给大蚕户,实行利益调配、利益联接,节省了养蚕工时,由过去的养一期蚕需22~25天,改为只需10~13天,张种产量比原来提高20%以上,实现互惠双赢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要提高茧质,必须要有优良的蚕品种和桑品种,共育好小蚕,饲养好大蚕,做好叶蚕平衡和桑园病虫害防治工作。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交由具有充足的蚕屋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专业户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3龄或4龄再分发给蚕农饲养大蚕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一个蚕区,一户农户,蚕茧生产的多少,蚕茧质量的好坏,与小蚕期的饲养管理有着很大的联系。做好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处理,就能够使蚕儿体质和抗病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大蚕的丰产打好基础。1农村小蚕共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低耗、省力、高效的养蚕新法,即小蚕集中共育,分发到户,每个养蚕户建一间约20平方米的标准蚕室,作为饲育3~4龄蚕的中蚕过渡室,到蚕5龄饷食后再利用塑料大棚,采用漏空透气蚕座养地蚕,每日给桑1~2次,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9.
浅析凤庆县小蚕共育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蚕共育质量问题,使得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在养蚕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蚕病,给广大蚕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为保证当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蚕农增产增收,须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巩固和发展小蚕共育户。文章通过分析当地小蚕共育的现状以及制约共育发展的一些相关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小蚕共育生产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的桑蚕茧重点县之一。1984年以来,在抓好桑园建设的同时,研究和推广了小蚕共育技术,促进了全县蚕桑事业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共有238处共育室,拥有共育人员2500人,一期共育蚕种达17000张,占总发种量的90.2%。桑园面积1989年6314亩,1992年达到2万亩,蚕茧量由58万公斤增加到158万公斤,生产上茧率由83.72%提高到85%。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全县增产蚕茧50万公斤,蚕农、茧站和国家分别增加收入500万元、1000万元和18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