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牧户角度出发,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中3个典型旗县的典型牧户为对象,运用入户调研、野外试验及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北方草原牧户草畜平衡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牧户存在心理载畜率,其主导着牧户的草畜平衡决策行为;不同经济水平的牧户在畜牧业生产中表现出不同的草场流转等调整适应行为,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生态状况趋同,反映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心理载畜率趋同;距最近公路距离、户主年龄、是否嘎查干部、民族属性及现有存栏数等因素是显著影响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因素,决定着牧户是否继续扩大牲畜规模的意向;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分段式实现减畜目标、规模化联合降低心理载畜率、辨识和选择心理载畜率影响因素和牧户等途径,实现牧户心理载畜率模式向生态优化载畜率模式的转移,并提出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建议,为我国草原退化治理和实现草畜平衡提供系统、切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草原面积广大,但退化严重,针对草原退化实施的草畜平衡政策。本文从牧户角度出发,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中3个典型旗县的典型牧户为对象,运用入户调研、野外试验及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北方草原牧户草畜平衡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牧户存在心理载畜率,其主导着牧户的草畜平衡决策行为;不同经济水平的牧户在畜牧业生产中表现不同的草场流转等调整适应行为,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生态状况趋同,反映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心理载畜率趋同;距最近公路距离、户主年龄,是否嘎查干部、民族属性及现有存栏数等因素是显著影响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因素,决定牧户的是否继续扩大牲畜规模的意向;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分段式实现减畜目标、规模化联合降低心理载畜率、辨识和选择心理载畜率影响因素和牧户等途径,实现牧户心理载畜率模式向生态优化载畜率模式的转移,并提出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建议,为我国草原退化治理和实现草畜平衡提供系统、切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在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家庭牧场经济收益变化,本研究基于2021年四子王旗荒漠草原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根据载畜率水平划分为低载畜率牧场(0.61 SE·hm-2)、中载畜率牧场(0.91 SE·hm-2)、高载畜率牧场(1.34 SE·hm-2),利用草畜平衡以及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Optimized management models for household pasture livestock farm production, OMMLP)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四子王旗家庭牧场的草地利用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草地能量夏富冬亏,同时高载畜率牧场在进入冬季后能量亏损相对较高。此外,牧户净收益随载畜率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通过对牧户载畜率模拟调整,发现中载畜率牧场和高载畜率牧场分别降低载畜率至0.68 SE·hm-2和0.96 SE·hm-2时,可达到最优净收益12.3万元和30.6万元;当低载畜率牧场的载畜率提高至0.81 SE·hm-2  相似文献   

4.
于2011年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典型草原3户家庭牧场进行了关于草畜生产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所调查的3户家庭牧场均超载放牧,其载畜率分别为1.01、0.73和1.17头/hm2。通过运用草畜能量平衡模型对3户家庭牧场现有载畜率进行优化:牧户1应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12.5%,载畜率优化调整为0.82头/hm2;牧户2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15.0%,载畜率优化调整为0.50头/hm2,同时,启动品种改良计划;牧户3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28.8%,载畜率优化调整为0.77头/hm2。调研结果表明,草畜能量平衡模型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牧民们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载畜率调控的理论与牧场管理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畜草平衡是牧场管理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草与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载畜率的调控是实现畜草平衡的有力技术手段,载畜率的研究促进了草地学和畜牧学的结合,发展了放牧生态学。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载畜率与牧草生产,草地土壤,家畜营养,草畜产品输出以及草地管理措施的关系,探讨了提高载畜率经济效益的途径以及最佳载畜率估测和最小财务风险放牧经营,论述了牧场对载畜率缓冲性和载畜率对保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5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试验,研究植物群落对载畜率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盖度、高度和密度在低载畜率和中等载畜率下保持较高水平;中等载畜率有利于短花针茅生长;随着载畜率的增加,植物群落现存量下降;短花针茅草原适宜的载畜率为1.7~2只羊/hm2/半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草畜平衡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型,分析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区家庭牧场在不同载畜率下的草畜平衡、草地生物量、甲烷排放量和经济收支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和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和参数,建立草畜平衡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和经济收益与载畜率密切相关,随着牧场载畜率的增大,家畜实际摄入能量与维持需要的能量之间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仅在0.1羊单位/hm2、0.33羊单位/hm2载畜率水平下草地能量有剩余。其次,甲烷排放量随着牧场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加,而草地生物量则逐渐降低。适当的载畜率可以提高经济收益,结合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将牧场载畜率维持在0.33羊单位/hm2~0.55羊单位/hm2之间。合理调整牧场载畜率对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不同载畜率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了5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试验,研究植物群落对载畜率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盖度、高度和密度在低载畜率和中等载畜率下保持较高水平;中等载率有利于短花针茅生长;随着载畜率的增加,植物群落现存量下防;短花针茅草原适宜的载畜率为1.7-2只羊/hm^2/半年。  相似文献   

9.
短花针茅草原五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活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5个不同载畜率水平进行的绵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绵羊活重均以10月份为最大,中等载畜率有利于绵羊生产;随着载畜率增大,单位面积的绵羊增重逐渐增加,单个绵羊的增重逐渐减少,两者的交点为绵羊生产的适宜载畜率,即每半年 2.2只羊/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内蒙占高原荒漠草原地区不同载畜率对冷蒿构件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蒿生长时期和载畜率是影响冷蒿构件数量的关键因素,相同载畜率水平下,冷蒿的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为生长末期>生长盛期>生长初期,生殖枝8月最多,冷蒿生长盛期和末期,轻牧区的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显著增加(P<0.05);同一生长季节生殖枝随载畜率的增大显著下降(P<0.05),极度干旱的2005年没有形成生殖枝,说明干旱也是限制冷蒿生殖生长的关键性因子.荒漠草原地区冷蒿的繁殖格局以营养繁殖为主,占到80%以上,随载畜率的增加.冷蒿的营养枝分化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短花针茅草原五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活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了5个不同载畜率水平进行的绵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绵羊活重均以10月份为最大,中等载畜率有利于棉羊生产;随着载畜率增大,单位面积的绵羊增重逐渐增加,单个绵羊的增重逐渐减少,两者的交点为绵羊生产的适宜载畜率,即每半年2.2只羊/hm^2。  相似文献   

12.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对绵羊牧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于2006-2007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王府一队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不同裁畜率水平下的绵羊牧食行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载畜率对绵羊采食行为、反刍行为有明显影响,载畜率低时能明显降低采食时间,延长反刍时间,而对其他保养及排泄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荒漠草原牧户草场生态植被群落特征趋同性,通过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的植物群落特征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中小针茅、无芒隐子草高度在高、中、低不同经济水平处理区并无显著区别,多根葱高度在高、低经济水平处理区亦无显著差异;主要植物种盖度在不同经济水平区无显著差异;小针茅密度在低经济水平区显著大于中经济水平区,无芒隐子草、多根葱密度在各处理区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群落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都是高经济水平牧户草场>冬草场>低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中经济水平牧户草场,Margarlef指数则是低经济水平牧户草场>高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中经济水平牧户草场>冬草场,建群种小针茅仍占有显著的优势地位;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之间小针茅的重要值不同,这与实际载畜率造成的放牧压力以及牲畜践踏程度有关。综上可知,荒漠草原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的植被群落特征呈现趋同性。  相似文献   

14.
氮矿化是决定土壤提供可利用性氮的关键生态环节,同时也是当今国内外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热点,荒漠草原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极特殊的一种草地类型,其资源贫乏,气候严酷,植被结构相对简单,因此研究荒漠草原氮素的可利用性对维持荒漠草原稳定发展十分必要。鉴于此,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采用顶盖埋管培养法,通过在整个生长季的跟踪调查,主要探讨了净氮矿化速率对4个载畜率梯度[0(对照)、0.91(轻度放牧)、1.82(中度放牧)、2.71(重度放牧)羊/(hm2·a)]的响应,并结合土壤温湿度,分析其与土壤氮矿化的关系,旨在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氮素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及管理参考。结果显示,土壤的净氮矿化速率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在生长高峰期7月及8月受载畜率的影响较大。4种载畜率梯度下中度放牧处理[1.82羊/(hm2· a)]具有最高的净氮矿化速率,重度放牧处理中[2.71羊/(hm2·a)]净氮矿化速率最低。皮尔森相关分析表明硝化速率与净氮矿化速率显著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中净氮矿化速率受硝化作用影响较大。不同载畜率梯度下,土壤水分与净氮矿化速率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温度则与净氮矿化速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中度载畜率水平[1.82羊/(hm2·a)]是维持荒漠草原稳定矿化速率的理想载畜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地区不同载畜率对冷蒿构件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蒿生长时期和载畜率是影响冷蒿构件数量的关键因素,相同载畜率水平下,冷蒿的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为生长末期〉生长盛期〉生长初期,生殖枝8月最多,冷蒿生长盛期和末期,轻牧区的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显著增加(P〈0.05);同一生长季节生殖枝随载畜率的增大显著下降(P〈0.05),极度干旱的2005年没有形成生殖枝,说明干旱也是限制冷蒿生殖生长的关键性因子。荒漠草原地区冷蒿的繁殖格局以营养繁殖为主,占到80%以上,随载畜率的增加,冷蒿的营养枝分化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1996 ̄1997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哈雅教学牧场,研究2岁杂种羯羊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的净重复一。结果表明,1996年5个载畜率处理地上净生长量与对照区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表现等补偿性生长。在1997年干旱年份,当载畜率小于2.0只羊/半年/hm^2时,放牧区地上净生长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表现等补偿性生长。当载畜率大于2.0只羊/半年/hm^2  相似文献   

17.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的盖度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无芒隐子草盖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栉叶蒿盖度在7月份、8月份分别以中度放牧区和轻度放牧区最大;短花针茅、冷蒿、阿氏旋花、细叶葱、木地肤随载畜率增大高度下降明显,猪毛菜高度在四个载畜率下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植物群落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重度放牧与不放牧、轻度放牧有显著差异;随着载畜率的增大,建群种、优势种地位改变不明显,但一年生的猪毛菜重要值增大,在重度放牧区达到最大并占据优势地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轻度放牧区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不放牧,且不放牧与轻度放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地表特征变化及其对风蚀作用的影响,以内蒙古荒漠草原(短花针茅为建群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21年5~10月植物群落盖度、枯落物盖度、土壤结皮盖度及裸地率的连续测定和风蚀土的收集,开展不同载畜率下不同高度的风沙通量与地表特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季,载畜率显著影响地表特征(P<0.05),载畜率增加使植物群落盖度、草层高度、枯落物盖度、土壤结皮盖度降低,裸地率增大;10 cm、30 cm、100 cm三个集沙高度的风沙通量随载畜率增加均呈增加趋势且30 cm高度以下尤其显著(P<0.05)。0~100 cm高度总风沙通量在重度放牧区最高,较对照区增加了69.4%,较轻度、中度放牧区的风沙通量分别增加44.3%、7.6%;不同载畜率下,地表特征对风沙通量有显著影响(典型相关系数0.8960),风沙通量与植物群落盖度、枯落物盖度和土壤结皮盖度均呈负相关,与裸地率呈正相关,其中土壤结皮盖度对风沙通量影响最大(载荷系数为-1.3865)。载畜率梯度干扰下的地表特征对土壤风蚀有直接影响,且干旱环境下的土壤结皮盖度对抑制风蚀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设计4个载畜率(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放牧试验。于2018至2020年分物种调查各处理高度、盖度、密度并计算重要值,探究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各功能群特征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重度放牧降低了所有功能群高度; 2)中度放牧显著增加了一、二年生草本的盖度、密度及重要值; 3)所有放牧处理均降低灌木、半灌木高度、盖度、密度及重要值; 4)多年生根茎型禾草通过增加密度提高重度放牧处理下的重要值。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围封19年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对照(CK)0、轻度放牧(LG)0.91、中度放牧(MG)1.82、重度放牧(HG)2.71羊单位·(hm2·0.5a)-1,测定并分析2021年8月植物生长高峰期优势植物及土壤的碳、氮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载畜率的增加降低植物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轻度、中度和重度载畜率显著降低植物碳库氮库。随着载畜率增大,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中度载畜率时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重度载畜率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全碳、全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中度和重度载畜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H值。表明在荒漠草原,高载畜率会降低植物多样性水平和碳、氮养分归还能力,增加土壤碳、氮含量的流失,进而造成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降低,有机碳的累积转化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