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川棉 45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 1 984年以 77- 98与江苏棉 1号杂交后连续与江苏棉 1号回交 ,选择出抗病虫抗螨均好的“1 0 9- 2”品系与中棉所 1 2杂交 ,然后经过多年系统选择培育而成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特征特性1 .1丰产性1 997和 1 998年在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 ,川棉 45每公顷子棉产量分别达 3 1 46 kg和 3 2 4 6 .5 kg,比对照分别增产 8.4%和 1 0 .45 % ,每公顷皮棉产量分别达 1 3 6 2 .9kg和 1 44 5 .9kg,比对照分别增产8.1 4%和 1 2 .47% ,每公顷白花皮棉产量分别达1…  相似文献   

2.
豫棉 2 2系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于 1 993年以郑 35×豫职 860 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 ,2 0 0 0年1 0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便于推广应用 ,现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多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试分析该品种的适种地区 ,为这些地区及时准确地选用品种提供参考。1特征特性1 .1突出的丰产性1 997~ 1 999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豫棉 2 2每公顷皮棉分别达 1 50 6、 1 2 31和1 41 8kg,比对照中棉所 1 2、中棉所 1 9增产 9.2 %、1 7.6%和 1 2 .9% ,均居第 1位。在 1 999年黄河流域春棉区域试验中 ,豫棉 2 2…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 ,在棉花育种工作中 ,我们始终坚持育种为生产服务、坚持主客观条件相结合、坚持冬季南繁加代、坚持科技人员与农村农民相结合 ,坚持以定量标准连续定向选择的方法 ,先后育成了 GS豫棉 9号、GS豫棉 1 2、豫棉 1 5、豫棉 1 8、GS豫棉 2 2及豫早 1 2 2 1、豫 1 335等有苗头的优良品系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 育种成果1 .1  GS豫棉 9号 :(中抗 5×中棉所 1 0 )×中 657,于 1 988年育成 ,1 993年 4月及 1 1月分别通过河南省及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适于麦棉两熟夏播套种的短季棉品种。霜前皮棉每公顷平均为 862 .5kg…  相似文献   

4.
鄂杂棉16F1(龙杂棉2号)是湖北省荆州市金龙发种业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预备试验,2004-2005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鄂审棉2006001。1品种特性1.1丰产性。在2003年湖北省棉花区试预试中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276.05kg,居预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7.92%;2004年参加湖北省区试,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587.3kg,也位居该组区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11.68%;2005年参加湖北省区试皮棉平均每公顷1528.2kg,比对照…  相似文献   

5.
宛棉 7号 (宛 1 58)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抗病早熟高产适合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1 994~ 1 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和南阳盆地棉区生产试验 ,2 0 0 0年 1 2月经南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并命名 ,报河南省农作物品审委备案 ,在南阳盆地和豫南推广。1选育经过宛棉 7号以 (宛 0 3×中 381 )的高产抗病 F1优株为母本和 (宛 1 1 1×中 381 )早熟抗病 F1优株为父本复式杂交 ,后代群体在严重枯黄萎病混生的老棉田种植 ,经多年连续选择 ,定向培育而成。2产量水平本所 1 992~ 1 993年品比试验 ,平均每公顷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  相似文献   

6.
宛棉9号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培育的棉花新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南阳市农业局开始引种宛棉9号(品系名宛2018)示范试种3.3 hm2,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棉15(原名中210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以6429×86—1杂交育成的丰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1989年5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一、产量水平。1985~1986年参加河南省常规区试,二年26个点平均结果:霜前皮棉产量81.4公斤,比对照豫棉1号增产4.1%,其中1986年13个试点平均,皮棉和  相似文献   

8.
陕 40 80系陕西省棉花研究所用冀 2 32做母本、中 1 64做父本杂交 ,在枯黄萎病混生病圃连续种植 ,露地直播与地膜覆盖 ,水、旱地交替选择而成。 2 0 0 0年 1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  1 998~ 1 999年参加陕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 8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产量每公顷1 32 0 kg,对照中棉所 1 9为 949.5kg,比中棉所 1 9增产 39.0 %。 1 999年生产试验 4点次平均 ,霜前皮棉每公顷 1 650 kg,中棉所 1 9为 1 354.5kg,比对照中棉所 1 9增产 2 1 .8%。2 纤维品质 纤维色泽洁白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 …  相似文献   

9.
宛棉9号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棉9号(原名宛20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棉花新品种。2006年在社旗、唐河、宛城、新野、邓州进行了千亩示范,各个示范点长势喜人,喜获丰收。在邓州、社旗简化栽培也获得了高产。目前,在农村劳力大量减少、季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应用良种,简化栽培,适合机械耕作,必将是今后棉花栽培的发展方向。1产量表现2003年在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中,霜前皮棉每公顷669.3kg、皮棉784.8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7.68%和8.63%,分别居13个参试品种的3,4位。在2004年的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中,霜前皮棉平均每公顷1254.6kg、皮棉1381.5kg,分…  相似文献   

10.
山农丰抗棉 6号 (原系 97- 5 2 )来源于 91 - 2 8∥ 2 69/植 480 ,1 999~ 2 0 0 0年参加山东省中熟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皮棉、霜前皮棉平均每公顷1 336.5 kg和 1 2 4 3.5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 2增产1 2 .76%和 1 4.1 % ,均居第一位 ;2 0 0 0年参加区试的同时参加生产试验 ,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 2增产 1 4.2 %和 1 6.3% ,于 2 0 0 1年 4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高抗棉铃虫 ,生育期 1 31天 ,出苗势强 ,苗期生长势强 ,叶较大 ,叶色浅绿 ;蕾期生长稳健 ,果枝外伸能力强 ;花期株型清秀 ,叶片中等…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 41是中国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性强等特点。 2 0 0 2年引进镇平试验、示范、表现突出。2 0 0 3年镇平生产试验及较大面积试种后 ,综合性状表现良好。1田间种植表现1 .1产量表现2 0 0 2年镇平县棉花品种比较试验 ,每公顷子棉产量 31 42 .5 kg,皮棉 1 2 75 .8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2 9增产 4.0 %和 2 .4% ,居 1 2个参试品种第 3、第 2位 ;2 0 0 2年在镇平县良种场示范的 6.67公顷中棉所 41 ,每公顷子棉 30 87kg,皮棉 1 2 4 1 kg,分别比中棉所 2 9增产 3.7%和 1 .9% ;2 0 0 3年镇平县棉花…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宁海县大宗农作物之一 ,“九五”期间全县皮棉单产已达每公顷 1 1 2 5 kg水平 ,比“八五”期间提高 1 95 kg,提高 2 1 %。为进一步提高皮棉产量和效益 ,使宁海县棉花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1 998年 ,我们从湖南引进杂交棉湘杂棉 2号进行试种 ,试种面积 0 .1 hm2 ,平均皮棉单产 1 888.5 kg,比当地常规棉增产 30 %。杂交棉试种成功 ,使我们认识到 ,推广应用杂交棉 ,提高棉花品种上的科技含量 ,这是今后宁海县棉花单产水平提高的突破口。1试验方法参加试验的杂交棉品种共三个 :( 1 )湘杂棉 2号 (湖南棉花研究所育成 ) ,( 2 )中棉所 2 8(中…  相似文献   

13.
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湘棉37于202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夏播生育期102.9 d,单株结铃17.9个,铃重5.5 g,衣分40.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断裂比强度34.8 c N·tex-1,马克隆值5.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于轻简化栽培和机械采收。2020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3.4 kg、86.8 kg和86.8 kg,分别比对照省工棉2号增产2.6%、0.7%和0.7%;2021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73.5 kg、111.4 kg和110.4 kg,分别比对照湘棉早1号增产9.5%、9.4%和9.0%。主要介绍了湘棉3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 35引入莎车后 ,1 997、 1 998年进行了生产试验示范和高倍繁殖 ,1 999年进行大面积推广 ,三年种植面积为 370 0公顷 ,2 0 0 0年 2万公顷 ,占全县棉花面积 50 % ,喀什地区 3.4万公顷 ,占全区棉花面积 2 0 %。1 搞好试验、示范1 997年自治区种子站安排了棉花抗病区试引种 ,通过观察中棉所 35产量性状较优 ,每公顷皮棉 1 575kg,比对照新陆中 3号增产 2 8.6% ,生育期比新陆中 3号早熟 3~ 5天。 1 998年进行了小区试验 ,中棉所 35参加了自治区主持西北内陆棉区试 ,公顷皮棉 1 755kg;喀什地区抗病区试公顷皮棉 1 995.4kg;莎车县抗病区试…  相似文献   

15.
1选育经过晋棉 2 9(原系 94A— 53)是 1 987年以丰产、优质、抗病品系 82— 87为母本 ,与抗旱品系 84S— 1 4杂交 ,当年冬季南繁 ,次年在重病水地种植后代先后历经 5次选株。 1 994年在水地株行种植 ,以该年行号定名为 94A- 53。 1 995~ 1 997年相继参加了水、旱地品比和全国旱地棉花品种 (系 )联合试验。1 998~ 1 999年参加了山西省旱地棉花品种直接生产试验 ,2 0 0 0年 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主要技术指标2 .1产量 :1 995年在所旱地品比试验中 ,霜前皮棉每公顷 750 .1 5kg,较对照中棉所 1 2增产 59.89% ,居首…  相似文献   

16.
1选育过程川棉 82 (原代号 D82 )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丰产、抗病新品种。该品种是利用川杂 3号经多代自交纯合的优良可育系为母本 ,以丰产、抗蚜、抗病品种川棉 1 0 9作父本进行杂交 ,综合定向系选而成。 1 998- 1 999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 ,2 0 0 0 - 2 0 0 1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棉花 A组区试 ,2 0 0 2年通过四川棉区生产试验 ,2 0 0 3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丰产性2 0 0 0 - 2 0 0 1年四川省区试试验结果 :川棉 82皮棉平均产量 1 35 8.85 kg· hm-2 ,比对照川棉 5 6增产 7.0 7% ,白花皮…  相似文献   

17.
宛棉10号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利用杂交方法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虫棉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国审棉2007015)。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稳产性好,一般皮棉产量在1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慈抗杂 3号是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以慈 96— 5为母本、WH— 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组合。 1999年随着浙江省区试引入海盐种植 ,几年来 ,慈抗杂 3号表现出了产量高、抗性好、管理方便等特点 ,深受棉农的欢迎。1 种植表现1 1 产量1999年浙江省棉花区试海盐点 ,慈抗杂 3号公顷皮棉产量 15 34 5kg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39 4 % ,居第一位 ;2 0 0 0年浙江省棉花区试海盐点 ,慈抗杂 3号公顷皮棉产量 1912 5kg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9 8% ,居第一位 ;2 0 0 1年浙江省棉花生产试验海盐点 ,慈抗杂 3号公顷皮棉产量 15 34 5kg ,比对照泗棉 3…  相似文献   

19.
1试验情况豫杂056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继标杂A1、标杂A2后,最新选育的第一个常规叶型杂交棉花新品种,2002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公顷产子棉4153.2 kg,皮棉每公顷1684.1 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9.84%、9.93%,在6点次试验10个品种中分别居第1、2位;2003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公顷产子棉2892.5 kg,皮棉每公顷1157.3 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2.48%、9.43%,在5点次试验12个品种中分别居第6、7位;2004年在安徽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公顷产子棉3869.4 kg,皮棉公顷1537.1kg,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4.8%、8.03%,在6点…  相似文献   

20.
苏棉 1 4(徐 2 0 3)是由江苏省农科所选育而成的高产兼抗棉花新品种 ,1 99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苏棉 1 4组合为苏棉 5号 /徐 1 41 //中棉所 1 9,1 989年单交 ,1 990年复交。通过南繁加代 ,扩大群体 ,单株选择 ,多点鉴定 ,于 1 995年育成。2 产量表现。1 995~ 1 996年参加徐州市区试 ,两年平均总产皮棉比泗棉 3号原种增产 2 0 %,居首位。1 996~ 1 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试 ,子棉产量 3331 .65kg· hm-2 ,皮棉产量 1 441 .8kg· 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5.36%,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东辛试点皮棉单产 2 1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