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本文对在长白山采集的野生乌天麻和绿天麻进行了大棚有性繁殖、林下无性栽培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性繁殖绿天麻的平均产量为6.87 kg·m~(-2),乌天麻为3.62 kg·m~(-2),绿天麻产量是乌天麻的1.90倍;无性栽培绿天麻的平均产量为8.85 kg·m~(-2),乌天麻为4.89 kg·m~(-2),绿天麻产量是乌天麻的1.81倍。绿天麻较乌天麻种子萌发力强、发芽早、分生速度快、产量高、抗逆性强,商品麻外观性状优良。经检测绿天麻中天麻素总量为0.42%,乌天麻为0.38%,综合上述试验,绿天麻各项性状均优于乌天麻。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乌天麻的价格上升,种植乌天麻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分析了娄山乌天麻景区立地条件,探讨了乌天麻人工仿野生环境栽植试验,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宜昌林校天麻课题组培育出的红×乌杂交天麻,经昆明植物所化验,杂交天麻药效主要成分———天麻素的含量高达0083%,比国内红天麻高出一倍以上,比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云南小草坝的乌天麻高6024%,使我国天麻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杂交天麻不仅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条件下,乌天麻和红天麻花期相差20~30 d,在相同条件下试验栽培,乌天麻和红天麻花期相差7~8 d.通过利用薄膜小棚和海拔高差,调控乌天麻与红天麻发育过程,促其花期相遇并获得成功,且调控成本比室内加温低,实用性强,为乌天麻和红天麻杂交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杂种优势原理,通过单杂交对长白山乌天麻与红天麻进行正反交试验,并对不同杂交种的性状表现做对比筛选,结果表明:长白山乌天麻在与两个种源的亲本红天麻杂交中,杂种麻一代种子的箭麻产量、白麻产量和总产量显著、极显著或高于亲本自交种子产量;四个组合杂交种的总产量均具有超亲优势,其中:长白山乌天麻与陕西汉中红天麻之间的杂交组合为最优亲本组合,杂种麻一代的平均总产量超过母本118.66%,超过父本10.18%,天麻素含量为0.42%。杂种麻二代持续增产,未出现退化现象。杂种麻遗传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充分体现了双亲优良基因的互补作用;杂种种子发芽力强、时间早,产量高,抗寒能力强,商品麻外观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行研究的室内袋式河沙栽培法与对照湖北山区常规土壤固定菌床窖式栽培法,对天麻原种进行了栽培经济性状的比较。室内河沙栽培的5个月红天麻原种产量达3.64 kg/m2,生产1 kg天麻原种菌材用量仅为1.65 kg,投入产出比为1∶10.2;而对照原种产量0.98 kg/m2,生产1 kg天麻原种菌材用量15.31 kg,投入产出比为1∶4.0。两者相比,提高产量271%,节约菌材9.28倍,投入产出比提高2.55倍。室内袋式河沙栽培的红天麻、乌天麻、乌×红杂交天麻和绿天麻原种与对照相比,室内袋式河沙栽培法生产的原种依品种不同,平均单位粒重提高0.71~4.4倍,最大单粒重提高3.2~4.5倍,可缩短不同品种原种栽培期4~12个月。  相似文献   

7.
在长白山野生天麻生长地采集树叶,进行萌发菌菌株分离、纯化、制种,选育出8个菌株;通过长白山乌秆天麻种子萌发试验,成功筛选出1个优良菌株。该菌株具有菌落规则、菌丝白且粗壮、气生菌丝短、菌膜厚密、抗性强、索状联合明显、菌丝生长旺盛等特点;与引进的GM-8103和GM-8104天麻种子萌发菌相比较,可提高长白山乌秆天麻种子萌发率60%和12%。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条件下 ,利用薄膜小棚和海拔高差 ,调控乌天麻和红天麻发育过程 ,促其花期相遇获得成功 ,为乌天麻和红天麻杂交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旺苍乌天麻药典指标、卫生指标、矿质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成份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旺苍乌天麻药典指标远超国家标准,重金属远低国家标准。矿质元素及维生素含量丰富,K含量高达1030 mg/100g,泛酸为60.2 mg/100g,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超过总量的1/3。旺苍乌天麻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野生长白山乌天麻为母本、陕西省汉中地区野生红天麻为父本选育的杂种天麻种子为材料,采用"接菌层法"和"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栽培法与"三下窝法"为对照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栽培技术平均总产量5.37 kg·m~(-2),比"接菌层法"栽培平均总产量3.63 kg·m~(-2)提高了47.93%,比"三下窝法"栽培平均总产量2.33 kg·m~(-2)提高了130.47%,杂种天麻有性繁殖采用"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1.
张汉杰 《吉林林业科技》2012,41(4):49+56-49,56
天麻为传统中药材.本文从杂交制种、无性栽培、采收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长白山区乌天麻与红天麻杂交制种、管理及无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天麻 (GastrodiaelataBL)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历史上由于天麻栽培采用多代无性种麻和传统种植方法 ,造成单位面积产量低 ,天麻品质差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天麻产业的发展。宜昌市夷陵区近年杂交天麻 (杂交天麻是由乌天麻和红天麻经过人工培育 ,使乌天麻和红天麻花期相遇进行人工授粉结籽播种后培育而成。主要有乌×红、红×乌两个品种 ,该品种适应性强 ,抗逆性强 ,品质好 ,产量是常规天麻的 1~ 3倍。)研究取得进展 ,栽培方法有所改进 ,但生产成本高。几年来 ,笔者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 ,通过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践 ,…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乌、红杂交天麻在有性原种栽培产量和天麻素含量上与亲本乌天麻、红天麻相比没有杂交优势;其杂交原种应用到商品麻栽培中,栽培总产量具有中亲优势;箭麻的产量、数量、个体均重和箭麻的加工性状的平均鲜品密度、含水率、折干率与两亲本相比都具有超亲优势;白麻和米麻的分化产量具负向优势。因此,推广应用杂交天麻是提高箭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蜜环菌菌种选择,天麻种麻选择、栽植时间及用种量,栽培方式,栽培管理及病虫鼠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长白山乌杆天麻引种无性繁殖技术,并对其无性栽培产量及收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振花 《防护林科技》2019,(6):85-86,90
本文以长白山野生乌杆天麻为研究对象,选取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林场的樟子松林为主要研究地点,对长白山乌杆天麻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栽培试验,跟踪测定天麻的单株产麻个数、单株产麻重量、单位面积产麻重量、三年连续产量等指标,通过计算连续三年的投入和产出比,分析阜新地区林下栽陪天麻的可行性,为阜新地区发展林下天麻产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给藏天麻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西藏自治区波密县的野生天麻为试材,分别采用自然干燥、蒸煮烘干、真空冷冻干燥等炮制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就不同炮制处理对其天麻素与多糖含量提取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与测定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蒸煮烘干、自然烘干、新鲜(未经处理)的天麻其天麻素含量分别为5.43、1.39、0.584、0.546 g/kg;其总糖提取率分别为64.5%、57.9%、35.7%、32.7%,其粗多糖提取率分别为43.0%、20.5%、26.3%、29.3%;经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天麻其天麻素和天麻多糖提取率均有显著提高,高于蒸煮烘干、自然晒干等处理的4~10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优于蒸煮烘干、自然晒干处理;以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处理的天麻,不仅保存且提高了天麻的药用价值,而且食用方便。文中因此认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可在波密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昭通是世界天麻原产地,是优质的天麻种源基地,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麻之都”,市委、市政府把天麻产业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天麻特产局,并设立了天麻研究院,昭通市通过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措施,大力促进天麻产业发展,计划到2015年全市天麻种植达到五万亩,种植业产值达到20亿元,加工产值迟到40亿元。  相似文献   

18.
天麻有性繁殖成功天麻有性繁殖成功。湖南省城步县农业局科教站投资6万多元,建立了天麻有性繁殖基地,在全国著名天麻专家、中国医学院徐锦堂教授指导下,攻破了天麻有性繁殖人工授粉等技术难关,终于获得成功。经试种,一公斤天麻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第二年可收60公斤...  相似文献   

19.
为给筛选最优天麻品种的最佳采摘时间提供参考依据,以冬季采摘的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产的冬野生种、栽培种和外地种天麻(以下分别简称为"冬野天麻"、"栽培天麻"和"外地天麻")新鲜样品和冬野生种、冬栽培种、夏野生种天麻的干燥样品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水提醇沉方法与Savage法,对其天麻素和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新鲜天麻样品中的天麻素含量而言,冬野天麻的含量(0.076%)高于栽培天麻(0.045%)和外地天麻(0.025%);就天麻多糖提取率而言,在新鲜样品中,冬野天麻的含量(0.80%)高于栽培天麻(0.65%)和外地天麻(0.19%);在干燥样品中,栽培天麻的多糖含量(6.24%)高于冬野天麻(2.18%)和外地天麻(1.46%)。实验结果表明:天麻的品质质量,波密县产的野生天麻优于当地人工栽培和外地产天麻;天麻的采摘时间,冬季优于夏季。  相似文献   

20.
克服板栗收益大小年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树与密环菌是一种共生共存、弱肉强食的相互利用关系,在人为控制下趋利避害。采用板栗间作天麻的新模式,板栗林分为天麻生长提供了凉爽湿润的森林环境;种天麻挖穴地垦复、改良林地,双方互相促进。板栗与天麻间作,每公顷大年收入23115元,小年收入(天麻)19575元,连年收益,解决了板栗收益大小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