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斌 《渔业现代化》1999,26(1):16-17
本试验在鱼种池中在套养不同密度的天然河蟹苗培育扣蟹,成蟹,比较合理的放养密度,经试养,精养鱼种塘的放养密度在3.75~6.0千克/公顷,鱼种池中套养的密度定在0.45千克/公顷以下。append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出现下降,而龙虾的价格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在"蟹、虾双百工程"项目的影响下,采取了在河蟹池中套养龙虾的养殖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此我们对河蟹池套养龙虾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4月,微山县高楼乡永胜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现有社员211户。该合作社在成功运作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并推广海虾淡养新品种养殖技术,探索建立了湖区蟹虾共养新模式,即在河蟹池中套养南美白对虾虾苗,在既不影响河蟹养殖,也不需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每亩可净增收2000元,且养殖产品品质优良,色泽口感上乘。目前,全乡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面积达到1666.7公顷,实现年增效益5000万元,并与微山县和徐州市一些加工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这一养殖新模式已成为了湖区渔民增收的新亮点。现将河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生态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4.
谢理伟 《中国水产》2009,409(12):41-42
为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充分利用饵料资源与水域空间,在河蟹池中套养鳜鱼可以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蟹池套养鳜鱼与单养河蟹相比: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我们在姜堰区玉龙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玉龙)和华港镇下溪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下溪)开展了蟹池套养沙塘鳢不同放养密度对比试验,鉴于本地区河蟹养殖以亩放扣蟹800~1200只最为常见,因此试验中河蟹亩放养数量选择在1000只,沙塘鳢套养密度在2012年试养的基础上分4个量级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宋长太  江志栋  宋存勤 《水利渔业》2005,25(6):57-57,95
在106.67 hm^2大面积提水蟹池中进行了套养黄颡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每667 m^2产大规格河蟹47.25kg、黄颡鱼22.77 kg、青虾9.5 kg,纯收入1695.43元.  相似文献   

7.
4.其他养殖模式(1)蟹池套养:河蟹池中套养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方式是年底按照河蟹养殖的要求在池塘四周构建围栏,并对蟹池进行清塘和消毒。清塘后10天左右注水10~20厘米以利于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或苦草。2月份将扣蟹放养于水沟中,用围栏方式暂养。扣蟹的放养量为  相似文献   

8.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是将河蟹养殖、水草种机、蟹虾混养、鳜鱼养殖、鲌鱼养殖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根据河蟹、青虾、鳜鱼、鲌鱼等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轮养、套养,以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养殖技术.其利用冬季生产空闲季节,进行青虾养殖,开春后先将蟹种与鲌鱼种放入暂养池饲养,待池中水草长成后(4月上旬),将蟹种转入池塘,实行蟹虾混养,不定期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轮捕出售.6月上旬在池塘中放养规格7 cm左右鳜鱼夏花,待鳜鱼规格达到15 cm左右,将鲌鱼再移入池中.  相似文献   

9.
<正>为分散蟹池年底鳜鱼集中上市带来的市场风险,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了在蟹池中套养大鳞副泥鳅和鳜鱼的对比试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地点及设计1.试验地点试验于2014年1-12月在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河蟹养殖基地进行。大鳞副泥鳅苗种由怀远县渔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2.试验设计用于试验的蟹池4个,其中两个蟹池放养大鳞副泥鳅苗种,不放养鳜鱼苗种,另外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正方兴未艾,其中性早熟现象为河蟹育种中最普遍的难题,这种性早熟个体在河蟹成蟹养殖中,死亡率高,生长僵滞,因此成为无用的废品。为了解决这一困扰蟹种培育中的难题,为养蟹生产培育出体质、规格及质量上乘,且无性早熟的蟹种是当务之急。按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要求,我们使用河蟹防性早熟生物活性配合饲料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现将应用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条件试验池为如东农场养蟹专业户冒军的三口连片蟹塘,面积共32.2亩。底质粘质砂土。水深:养殖初期为0.8米,以后逐步加深,最大水深达1.4米。池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河蟹价格波动起伏较大,且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池塘单一养蟹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此,金坛市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应用蟹池套养青虾、塘鳢新技术,指导养殖户在蟹池中科学套养与河蟹习性相近、互补共生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青虾和塘鳢,有效提高了综合产出效益,增强了全市河蟹养殖产业抗风险能力.2012年,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养殖户金明生应用该技术,20×667 m2蟹池收获河蟹1 643 kg(平均规格155g/只),青虾621 kg、塘鳢572 kg,每667 m2产河蟹82 kg、青虾31 kg、塘鳢28 kg,实现总产值31.5469万元,总利润22.1269万元,每667 m2效益1.1063万元.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我们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情况下,利用蟹池套养青虾、鳜鱼等特种水产品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套养模式。一、套养模式1.蟹池套养青虾一方面,利用青虾摄食河蟹的残饵,增加青虾产量,防止败坏水质;另一方面,青虾可作为河蟹的饵料,减少河蟹自相残杀,提高河蟹成活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套养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在2月份放养规格为体长3cm的幼虾0.4kg/亩~0.5kg/亩;二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放养抱籽虾0.3kg/亩;三是在7月份放养规格为体长1.5cm~2.0cm的虾苗1.0…  相似文献   

13.
<正>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培育栖息生物,而且也能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这些年来,从蟹虾套养技术中得到实惠的养殖户们形象地比喻说:"一池养两物,两样都来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蟹池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且具有互惠关系:鳜鱼捕食池中野杂鱼,以低价值鱼换来高价值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矛盾。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21年在上海浦东新场镇某合作社开展河蟹套养红螯螯虾生态养殖试验,在河蟹基本放养模式基础上套养一定量的红螯螯虾能够提高饵料利用效率与单位池塘的产出,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蟹池套养细鳞斜颌鲴青苔少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清除河蟹养殖池中大量繁殖的青苔,最近两年,进行了蟹池套养细鳞斜颌鲴的试验.结果表明,蟹池套养细鳞斜颌鲴后,青苔基本上被清除干净,水质较好,符合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的要求,养出的河蟹品质好、规格大且回捕率高,因而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2011—2012年,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和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大规格蟹种培育及商品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其中项目中"微生物菌的应用对河蟹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课题试验研究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灌南县新安镇尹湖村、镇中村,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虾蟹生态养殖基地。1.2塘口条件蟹种培育池塘选择虾蟹生态养殖基地内6、7、8、9号4个蟹种培育池塘,面积分别为5×667m2  相似文献   

19.
河蟹市场需求旺盛 ,养殖经济效益高。培育蟹种是养殖生产的重要一环 ,为此我们试行了一种新的土池培育方法。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时间与地点本试验起止时间为 1 998年 5月 1 7日至1 999年 4月 4日 ,地点在慈溪市龙山镇养殖大户陈飞林的一口面积为 1 6亩的土池中。1 2 蟹苗来源蟹苗购自宁海双盘育苗厂 ,数量 1 0kg ,规格为每公斤 1 6万只 ,运来后直接放入蟹池中。1 3 蟹种培育池土池面积 1 6亩 ,池中以沟埂排列组成 ,埂宽 5m、沟宽 1 5m、沟深 0 8m ,培育池在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1 4 技术措施在埂上以梅花桩形式插放杂…  相似文献   

20.
我们利用200亩河蟹养殖塘口进行套养小龙虾试验。经过两年摸索,平均亩产蟹48千克、小龙虾70千克、鳜鱼5千克、花白鲢42千克,亩均获利2320元左右。现将河蟹、小龙虾池塘生态套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