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家蚕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龄期经过、虫蛹率、纤度、净度与别的性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表现为结果性状。茧层量是影响茧丝量的最主要因素;茧层量与茧层率对茧丝长的影响基本一致;解舒率及茧丝长对解舒丝长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于70年代推广的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和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经10余年的选择培育,育成了茧丝量高、茧丝质优的中系蚕品种苏花和日系蚕品种春晖.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鉴定和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强健好养,茧形大,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接近20%,茧丝质优良,解舒率76%,净度94分.茧丝长超过1400米,茧丝纤度2.67旦,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3.
徐厚Rong  李圣 《蚕业科学》1996,22(3):150-154
采用杂交、定向培育、系统选择等方法,历经7年育成了多丝量、丝质优良的中系莲(中3)、花(中8)及日系天(日3)、都(日8),组配成四元杂交种莲·花×天·都(中3·8×日3·8)。经多次鉴定、中试表明:该杂交组合强健好养,茧层率25%,茧丝长1366m,解舒丝长1120m,鲜毛茧出丝率20.81%,净度96分,茧丝纤度偏差0.563dtex,繁育系数较高。适合我国华东蚕区词养。  相似文献   

4.
何毅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1991,17(4):200-207
根据长江流域夏秋季的气候特点,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活蛹缫丝和多代高温多湿环境定向培育等育种方法,分别育成了中系蚕品种“浒花”和日系蚕品种“秋星”。两者都具有抗性强、丝量高、茧丝质优以及繁育容易等特点。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生产鉴定、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新品种体质强健、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量高,茧层率22%;鲜毛茧出丝率15—16%,茧丝品质优良、解舒率74%,净度93分,茧丝纤度2.53/D,茧丝长超1000m。  相似文献   

5.
家蚕品种“桂蚕2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0×7·11"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强健性春秋用四元杂交蚕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结茧率98.26%,虫蛹率95.60%,一茧丝长1111.6m,解舒率76.84%,净度94.38分。农村联合鉴定单张产茧量38.61kg,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增产10.22%,一茧丝长986.7m,解舒率72.22%,净度93.47分。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指标没有差异,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增产显著,一茧丝长、净度等均略有提高;繁育性能良好。该品种具有强健、优质、高产、易繁等优点,适合广西亚热带蚕区的春秋兼用。2009年5月18日,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桂蚕2号"。  相似文献   

6.
R9501是由日系品种9202经14代人工饲料摄食性系统选择培育而成,RB是由中系品种苏春经16代人工饲料摄食性系统选择培育而成。家蚕品种R9501×RB人工饲料育2龄发育整齐度达80%以上,疏毛率达到95%以上,4龄起蚕结茧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解舒率等6项性状均略高于对照种春蕾X镇珠;5龄经过、茧丝长、解舒丝长、纤度、净度5项性状基本与对照种春蕾×镇珠持平;张种产量、张种产值分别比对照高2.3kg和92元。实验室与农村生产鉴定R9501×RB是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人工饲料摄食性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7.
陕蚕六号即125M·锦6B×241·绫4,是中·中×日·日杂交型式的双交四元一代杂交种。 中系亲本之一125M是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杂交、回交、定向选择等方法,按照成对选育理论选育成功的多丝量基础品种,其母本是高出丝率基础品种125,父本是茧丝长长、丝质优的84M,经过7年多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茧丝长长、净度优、解舒率高。  相似文献   

8.
王章娥 《蚕业科学》1997,23(1):14-19
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育成了茧丝量高的蚕品种苏(213)和茧层率高、丝质优的蚕品种春(628),然后选配成四元杂交种苏·镇×春·光。经多次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试繁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耐氟性较强,制种性能好、茧型大而匀正,茧丝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20.59%,茧丝长1419m,解舒丝长1046m,净度95.87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9.
夏秋用蚕品种丰一×54A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杂交育种结合系统选择的方法。经累代高温多湿环境下培育,育成了抗逆性较强,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质优良的中系蚕品种“丰一”和一粒茧丝长长、综合性状较优的日系蚕品种“54A”,并都具有较强的抗氟性能。其一代杂交种通过实验室以及江苏省共同鉴定结果表明:比对照种苏3·秋3×苏4万蚕产茧量提高5%,万蚕茧层量提高13%,解舒丝长增长100—200米,净度95分,强力3.8—3.9克/旦。  相似文献   

10.
家蚕新品种夏协一号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选育南方蚕区多丝量家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定向培育,结合系统选择等方法,历经8年,育成了强健、茧丝量高、丝质优良的日系蚕品种8B,驯化了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的54A、丰一、苏花3个原种,组配成夏协一号,即花·丰×8B·5A的四元杂交组合,经多次鉴定、中试,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茧层率23.62%,鲜毛茧出丝率17.83%、茧丝长1156.1m,解舒率75.1%、净度94.9分,纤度适中,繁殖系数高。适应南方蚕区夏秋期及两广春秋期饲养。  相似文献   

11.
家蚕品种资源茧丝性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4,20(4):206-213
对209个家蚕保育品种的茧丝长进行调查,平均丝长840m,最长1273m,最短344m。各类品种中以中系二化品种最长,日系二化次之,多化最短。解舒率的调查结果是,平均值79.4%,最高100.O%,最低41.5%,90.0%以上的品种31个。解舒率多化品种和日本系统品种较好,中系和欧系品种较差。平均解舒丝长663m,最长1043m,最短274m。调查218个品种的净度,平均93.9分,最高99.2分,最低76.7分,98分以上的品种18个,多化品种净度最好,二化品种次之,一化品种最差。调查了200个品种的茧丝量,平均0.233克,最高0.354克,最低0.071克。以日系一化品种最高,二化品种次之,多化品种最低。  相似文献   

12.
柞蚕白茧品种白茧1号选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欣  景士勤 《蚕业科学》1991,17(3):150-154
以褐茧品种青六号为选育基础材料,采用系统分离选择,并运用荧光选择方法,经9年18代选育,于1986年育成我国第一个柞蚕白茧品种白茧1号。该品种系青蚕系统,二化性,早熟;幼虫体色橄榄绿,蛾色为芒果棕色。与青六号对比:茧层白度超过对照种35.1度,生丝白度提高14.3度。茧质好,解舒优,解舒剂用量减少25—32%,鲜茧出丝率提高10.67%,生丝品位高,染色性好。是个好养、抗病、高产、稳产,适合于二化性柞蚕区饲养的优良白茧品种。  相似文献   

13.
显性三眠蚕品种SG选育初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用眠性稳定、经济性状较差的显性三眠蚕品种和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的实用四眠蚕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眼蚕品种SG。并将SG与现行实用四眠蚕品种54A、871组配成SG×54A、SG×871,2对三眠蚕杂交种,表现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达到98%~100%),全龄经过短,茧丝纤度1.89~2.22dtex,茧丝长1170m左右,解舒率82%~92%,净度94~96分,生丝相对强力3.62~3.71cN/dtex。适合缫制高品位生丝原料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柞蚕白茧品种华白一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用德花4号为母本、德花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出现淡白色茧新类型,通过系统分离,人工选择,利用ZBD白度仪测试,精选白度,于1990年,育成了柞蚕白茧品种华白一号。该品种属青黄系统,二化性,早熟,幼虫体色为青黄色,蛾色为棕色。茧层白度40.5度,生丝白度52度,比青六号生丝白度提高12.8度,解舒率52%,回收率68%,丝质优,染色性强,好养、抗病、稳产,生产上适应二化二放及二化一放。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杂交育种及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具有细纤度特色的二化性柞蚕基础品种"C"。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齐一,蚕期眠起、作茧整齐,龄期短;千克卵茧层量41.59g,茧层率11.48%;茧丝长807.39m,解舒丝长438.12m,解舒率54.18%,茧丝纤度4.88D。新品种具有茧丝细、丝质较优的特点,适合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可为柞蚕优质原料生产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杂交选育和定向选择的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效、好养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川蚕23号。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养表明,新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耐高温多湿、龄期经过短、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特点,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品种春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9.11 kg,比对照品种871×872提高8.58%;在实验室鉴定的成绩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虫蛹率96.20%,解舒率79.86%,鲜茧出丝率17.72%,洁净97.91分。新品种秋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7.54 kg,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3.98%;在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93.05%,万蚕产茧量18.77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1.74个百分点、2.46%,一粒茧丝长1 150 m,解舒丝长932 m,解舒率81.04%,洁净94.82分,鲜茧出丝率16.90%,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41 m、83 m、4.50个百分点、3.06分、0.38个百分点。新品种在饲养条件和气候环境较差的蚕区饲养,能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雄蚕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对于提高叶丝转化效率与生丝品位具有重要作用。以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30作为供体亲本,普通家蚕品种云蚕8作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改良的方法,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用该品系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云蚕7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云蚕7×红平2。经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饲养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8%以上,且具有强健好养,产量稳定,茧丝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其中在四川、湖南、贵州、浙江4省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0.63个百分点、155 m、154 m、1.9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茧丝洁净达到97.2分。该雄蚕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秋期推广饲养,可生产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  相似文献   

18.
对SM-1诱导3眠蚕茧(4·SM-1和3·SN-1)和对照区4眠蚕茧的解舒和茧丝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4·SM-1,3·SM-1和对照区的茧丝乎均纤度分别为 1.29D、2.04D和2.59D,蚕丝纤度均方差不匀率分别为9%、12%和19%.随着茧丝纤度变细,扬氏模量和强度增加,但茧丝纤度小于1D时,强力有减小的趋势.从解既看.诱导的三眠蚕茧丝离解时,离解张力的变化幅度小.频率大,解舒率明显优于4眠蚕茧.根据上述性质可以认为,SM-1诱导3眠蚕茧是生产特别高匀度的细纤度生终以及特殊纤维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