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杨柳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3):95-96
全球治理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公民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民主协商和合作。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就是一种全球治理的和谐秩序观。"和谐世界思想既是一种新的国际管理理念,同时又是对全球治理理论的补充。"[1]它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善治的和谐世界,非政府组织正是通过全球治理的各项活动,对国际政治施加着影响,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胡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44-51
转型期的中国,由人民内部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增多。在治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政府肩负着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责任。但是政府自身在资源分配、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确实很难做到群体性事件应对的高效、快速、协调、灵活。因此,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作用。但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中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对此,应在促进协调、健全法制、增进互动、强化预警、加强自律、完善监管、扩大宣传、科学评估等方面不断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努力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在乡村振兴的宏观环境下,社会大众提高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对乡村环境治理的标准.为进一步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需要逐步构建乡村环境治理系统.基于此,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为例,分析姜堰区在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中所采取的"两个委员"试点工作,总结当地"两个委员"工作实践中采取的重点措施及产生的实效,并从政府、企业、乡村居民等方...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其目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并不尽如人意,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发展产生的污染物和随意排放的工业及生活废弃物使湖区水质不堪重负.这些环境现状让人不由得反思,洞庭湖作为由许多社会个体共同使用的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治理方法?本文基于公地悲剧视角,以奥斯特罗姆的理论为切入点为洞庭湖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优势和活动方式,阐述了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的救助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状态,满足了贫困地区、贫困阶层的需求,协助和监督了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促进了国际救劝和国际扶贫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郑国珍 《新农村(黑龙江)》2010,(10):122-124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要建立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即社会治理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危机管理中的互补关系;法律框架内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指导关系;以及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相互监督关系。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非政府组织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非政治性等特性决定其贴近基层、独立性、灵活性、专业性等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与政府作用的差别。明确差别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政府危机管理拾遗补缺的重要力量。其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途径表现为:公众与政府意志的传输器、危机应对的智囊库、危机处理的助推器、政府行动的监测器等。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环境治理的研究中引入国家理性,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B村地震前后村庄环境的考察,对当地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阐释国家理性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国家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个人理性的塑造以及生态治理机制的构建等,介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在推动乡村环境治理的同时,也构建了国家理性. 相似文献